野生烏鶇在陽臺安家、為了安靜他們不再做飯……

2021-01-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成都商報

隔了一周,劉偉的父母回到成都市金花鎮附近的家中,生活陽臺上傳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走進一看,原來是一隻野生烏鶇在此安了家,窩裡還有6枚鳥蛋。為了不驚擾到它們,父母不再在家裡炒菜做飯,為其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進行孵化。

7歲的女兒得知鳥媽媽來安了家,興奮極了,一邊悄悄地觀察,一邊翻閱書籍查找資料,了解鳥兒的種類、習性,見證了生命誕生的全過程。「這窩鳥蛋給小朋友上了一堂鳥類學啟蒙課,比書本上生動多了。」劉偉感慨地說。

發現/

陽臺被鳥媽媽安了家 還有一窩鳥蛋

5月18日,劉偉在朋友圈裡曬出了一組照片,照片從一窩待孵化的鳥蛋,到嗷嗷待哺的雛鳥,還有一隻鳥媽媽正叼著蚯蚓給雛鳥餵食,生動展示了小鳥孵化的過程。他感慨地說:「這窩鳥蛋給小朋友上了一堂鳥類學啟蒙課,比書本上生動多了。」

看到消息後,朋友們紛紛點讚,許多家長朋友表示想帶著孩子到現場來看一看,被他婉拒了,「人太多會驚擾到鳥兒,」便把之前拍攝的視頻發給了大家。

原來,平日父母在自己家中幫忙照看小孩,周末空了才回一趟金花鎮的家。5月初,父母回到家中,聽到陽臺上傳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走了幾步上前一看,發現在陽臺花盆之間的一個角落裡,搭了一個鳥窩。「鳥窩裡還有6枚鳥蛋,估計是有鳥在此安家了。」劉偉說,鳥窩搭得十分精緻,位置比較隱蔽,應該是要在此孵化小鳥。

保護/

怕驚擾鳥兒孵化不在家中煮飯炒菜

讓劉偉感動的是,自從發現鳥蛋後,父母不是到自己家裡吃飯,就是約朋友在外面吃飯,把家裡「騰出來」讓鳥兒安靜孵化。雖然平時父母回去的時間不多,但回去時也會做飯,可鳥窩搭在生活陽臺上,距離廚房很近。父母在發現鳥蛋後,為了不打擾它們,便決定不再在家裡煮飯炒菜了。「有些大鳥看到有人或受驚,可能直接拋棄鳥窩,飛走了。」劉偉說,以前小的時候老家屋裡飛進燕子來築巢,父母從來不會趕走,因為知道鳥兒的習性,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鳥蛋就不能正常孵化,就算孵化出來了,雛鳥也不能生存下來。

因此,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劉偉的父母先把陽臺上靠著鳥窩一側的窗戶關上,在廚房裡面不開火,不炒菜,讓家裡保持安靜,保持自然狀態。

教育/

見證生命給孩子上了一堂鳥類學啟蒙課

家裡有鳥蛋的消息傳到了劉偉7歲女兒的耳中,充滿好奇的她每個周末都要前去觀察。「整個孵化過程,小朋友都去看了。」劉偉覺得,這種機會難得,讓小朋友現場看到鳥兒孵化的過程,比書本上要直觀得多。

不過,她每次都特別小心翼翼,等鳥媽媽飛走後,孩子才悄悄靠近,看一看鳥蛋和雛鳥的模樣。「這是什麼鳥呢?好像是知更鳥?」根據鳥蛋的模樣,女兒趕緊拿出鳥類圖鑑的書籍仔細查閱。

雛鳥吃些什麼東西?鳥媽媽是如何餵食?看到鳥兒一天天成長,女兒不斷發出疑問。5月18日,劉偉再次帶著女兒來到父母家中,為了不驚擾到鳥兒,劉偉把相機用三腳架架住,人回到客廳裡,通過wifi把相機拍到的畫面傳回,這樣既能記錄鳥兒餵食的過程,又不會打擾到它們。 「四五分鐘左右就飛回來一次,叼著蚯蚓餵給雛鳥。」

看到鳥媽媽餵食的過程後,劉偉又陪同女兒一起在網上進行搜尋,終於查到了鳥的種類,並了解其習性。該品種為城市常見鳥類烏鶇,4-7月繁殖,巢大都營於喬木的枝梢上或樹木主幹分支處,建築隱蔽處築碗狀巢,以枝條、枯草、松針等混泥築成深杯狀。每窩產卵4-6枚,淡藍灰色或近白色,綴以赭褐色斑點,由雌鳥孵化,孵化期14-15天。

「現在娃娃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少,通過對鳥蛋孵化過程的見證,讓孩子更加感知生命、尊重生命。」劉偉說,孩子年紀小,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感悟,但對孩子的生活可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張肇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瑞典國鳥烏鶇來陽臺安家 這家人不做飯不炒菜為鳥「騰地方」
    隔了一周,劉偉的父母回到成都市金花鎮附近的家中,生活陽臺上傳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隻野生烏鶇(dōng)在此安了家,窩裡還有6枚鳥蛋。為了不驚擾到它們,劉偉父母不再在家裡炒菜做飯,為烏鶇提供一個安靜的孵化環境。
  • 烏鶇夫婦時隔一年返回築巢 陽臺蔥盆裡生下6隻「小寶寶」
    近日,市區鳳凰曦城李先生家的陽臺上來了「老朋友」——一對烏鶇夫婦,還在他家「養兒育女」。李先生說,早在去年,這對「老朋友」就和他們家結下了不解之緣。李先生家住市區鳳凰曦城三樓,陽臺上種了些花花草草。今年4月中旬,李先生的女兒給陽臺花草澆水時,發現陽臺蔥盆裡的舊鳥巢裡多了一些新鋪墊的草,估計有鳥兒「光臨」,果然沒過多久,一對烏鶇夫婦就落戶了。仔細辨認,李先生驚喜得發現:這對烏鶇夫婦可是「老朋友了」,「去年,這對鳥兒就在這裡生了4隻『小寶寶』,不知道今年能孵幾隻呢。」「從鳥兒媽媽開始下蛋,一共生了6個。」李先生介紹說,孵蛋期間的烏鶇特別警惕,人一靠近,就會飛走。
  • 市民家中來了不速之客:斑鳩陽臺安家(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家住西青區李七莊陽樓靜溪園的郝女士家,近日來了不速之客,兩隻斑鳩在郝女士家的陽臺搭窩生蛋,還孵出了小斑鳩
  • 春暖花開時節,烏鶇在屋簷下「添丁進口」
    2月底,市民小沈家陽臺上來了一對烏鶇,不但築巢安居,還生蛋孵仔。一個多月前,一對烏鶇不請自來,在家住怡康花園的小沈家陽臺上築了巢,生下了5個蛋,並成功孵化出了2隻烏鶇幼鳥。「我們一起走過了冬天的尾巴,迎來了春暖花開,對我來說,也算是一段比較特殊的經歷。」沈爸爸此前經常早晨以這個姿勢給烏鶇拍小視頻,一坐至少半小時。
  • 烏鶇一家築巢陽臺鐵樹,上海市民暖心呵護五雛誕生
    經過漫長17天的風雨矯陽的「磨礪考驗」和新民晚報全媒體讀者翹首企盼,一對銜尾相隨,飛入百姓家的烏鶇夫婦,「霸佔」鐵樹盆栽17天接連產下5蛋,至昨天(8日),鳥蛋已經全部破殼而出。這對英雄的鳥爸鳥媽仰頸高歌,似乎在向人類和大自然報喜:我們有孩子啦!嗷嗷待哺的鳥寶寶。
  • 揚州暖心 「烏鶇日記」生動展現人鳥共處的和諧場景
    6月9日,小烏鶇全部孵化出殼。本報記者陳晨「從它們來築巢,到產蛋,再到全部孵化,一共花了20天時間……」近日,市區錦綉花園小區王先生家中迎來一對烏鶇鳥。有愛心的王先生特別為這對鳥兒製作了「烏鶇日記」,圖文並茂地記錄下「烏鶇夫婦」築巢、產蛋、孵化、餵食等過程。「烏鶇日記」上網發布後,暖哭眾多網友。
  • 講講身邊愛鳥的故事:烏鶇築巢添丁民居 紅隼留宿躲避風雨
    4月2日,在市區宋女士家築巢的烏鶇一家其樂融融,小鳥們茁壯成長。「鳥兒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月,現在看樣子就要飛走了。」宋女士說,鳥兒到來的這段時間給他們家帶來了很多快樂,她也趁此機會給3歲的兒子進行愛的教育。
  • 瑞典國鳥烏鶇來南京安家
    近日,南京鼓樓區寶塔橋旁一棵梧桐樹上飛來了兩個特殊的瑞典國鳥客人,烏鶇夫婦飛到梧桐樹上搭巢孵蛋,幼鳥孵化後,成鳥每天四處覓食。楊先生稱,還是首次看見烏鶇來梧桐樹上搭巢。
  • 烏鶇今年還來我家「作客」嗎?
    烏鶇我家陽臺外的"客人"今年你還來嗎?去年春天一對烏鶇鳥意外喜歡的上我家放在陽臺外的蘭草花盆,並在裡面安營紮寨,生兒育女,我家住在8樓,可能是鳥認為把窩做在高高的陽臺上比做在樹上安全吧,開始烏鶇先用草和爛泥巴做窩,窩做好就開始下蛋了,烏鶇膽子太小,見人就飛離鳥巢,為了不再驚嚇它,我用了塊紙板把陽臺玻璃遮了起來,很快鳥巢裡有了6枚小蛋,大約孵了一個星期左右,小鳥就先後出殼了,從出殼到飛走僅需半個月左右。
  • 烏鶇並非暴躁平頭哥,被烏鶇攻擊了怎麼辦?詳解烏鶇攻擊人的原因和防範對策
    在非洲廣袤大草原上,生活著一種體長約90釐米,身高約30釐米的鼬科野生動物。其體型似狗獾,四肢短小,頭部寬闊、平整,後背及頭頂覆蓋灰白色的毛,模樣看起來有點呆萌可愛。因善於搗毀蜂巢、喜食蜂蜜,由此被稱為蜜獾。俗話說,人不可貌相,其實動物也一樣。
  • 烏鶇、白頭翁等27種鳥飛來安家 月牙湖成鳥類樂園
    江蘇省環保宣教中心供圖   烏鶇、白頭翁、黑水雞在樹叢、河水中鳴唱、嬉戲……相信嗎?在南京的主城區,你就能欣賞到這樣的野趣。近日,一份月牙湖鳥類綠地圖及植物綠地圖製作完成,給這裡的鳥兒和植物繪製了圖譜。   2016年,東南護城河月牙湖經過整治,河水告別黑臭,水質達到Ⅳ類水標準。
  • 被烏鶇鳥屎攻擊了怎麼辦?烏鶇襲擊人的原因真相、方式和防範對策
    在非洲廣袤大草原上,生活著一種體長約90釐米,身高約30釐米的鼬科野生動物。其體型似狗獾,四肢短小,頭部寬闊、平整,後背及頭頂覆蓋灰白色的毛,模樣看起來有點呆萌可愛。因善於搗毀蜂巢、喜食蜂蜜,由此被稱為蜜獾。俗話說,人不可貌相,其實動物也一樣。外表小巧玲瓏的蜜獾,卻是位敢「懟天、懟地、懟空氣」的主,橫行於非洲大地,是連獅子見了都打怵的傢伙。
  • 斑鳩飛入百姓家和諧相處 在陽臺築巢下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般人到樹林裡,野生的鳥都會驚飛了。可是我們這邊有一戶人家,野生斑鳩飛到他家之後,居然和他們和諧共處。如今,斑鳩都在陽臺築好巢,生下蛋了。」青陽北路聚鳳華庭小區一位居民說,這家人陪著野生鳥兒生活,目睹鳥兒生命孕育的過程,讓人們很感動。
  • 3隻烏鶇寶寶破殼而出!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
    烏鶇夫婦花盆裡築巢產蛋產下3隻蛋用紙盒做的防曬屋3隻烏鶇寶寶破殼出生安家育兒的烏鶇有人在朋友圈曬美食,有人曬孩子,還有人曬旅行。昨天,市民程女士在朋友圈裡曬起了自家陽臺上的烏鶇鳥窩,牽出一則舍花護鳥、幫助一對烏鶇鳥成功孵育出3隻雛鳥的故事。朋友圈曬「鳥圖」這窩鳥在她家已一個月「見證生命不一樣的神奇,陽臺上花盆烏鶇鳥出生記,從築巢到孵出,鳥爸爸鳥媽媽辛苦了,期待你們健康成長。」昨天,程女士在朋友圈裡曬出了一組圖片,並且配上了這樣一段話。
  • 小鳥安巢浙江高校宿舍 為畢業生留下特殊回憶
    【解說】近日,浙江樹人大學一學生返校時,在宿舍陽臺發現一鳥巢,裡面還有幾枚鳥蛋,該名學生將照片發到網上後,引發網友關注。5月15日,當記者到達該宿舍後,發現鳥巢安家於宿舍陽臺的角落,鳥巢裡擺放著四枚鳥蛋和一隻剛剛孵化出的小鳥,而「鳥媽媽」正在外出。住在該宿舍的學生梁佐楠說,第一次發現鳥巢的時候大家都十分興奮。
  • 這對夫婦有奇遇:不要錢做「月嫂」 烏鶇「感恩」打掃窗臺
    去年清明節前後到5月9日,家住楊浦區新江灣城的張先生夫婦就收穫了一段獨特的「養鳥」經歷。  時值上海第38屆「愛鳥周」之際,他們將這段珍藏的回憶娓娓道來。  初遇:兩年前就已結緣  時鐘撥回去年4月5日的雨夜,老張走到家中的北窗臺,拉開好幾周沒打開過的窗簾,突然發現盆景下多出一個巴掌大的鳥窩。
  • 紅隼陽臺安家連續兩年回巢 屋主:怕驚擾不敢開空調
    家住通州區的石先生家,連續兩年都飛來一對隼,在外陽臺築巢產卵。為了照顧它們,石先生煞費苦心,他不僅在窗戶旁貼上了保護膜遮擋紅隼的視線;還一直不敢使用空調,防止室外機打擾紅隼。據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康復師周蕾介紹,在石先生家築巢的小猛禽為「紅隼」,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在北京地區相對常見。
  • 六年,這個不請自來的鄰居家娃都大了
    連續六年,這隻烏鶇每年都來梁女士家的陽臺,建窩生「娃」,今年在這裡,明年又跑到別的位置。烏鶇媽媽下蛋了之後,不方便出去覓食,梁女士會在它窩旁放上一些米。 有一年,烏鶇把家安在梁女士的臥室窗臺上,梁女士的生活因此多了個樂趣,每天觀察烏鶇家的變化,什麼時候下蛋了,什麼時候孵出小鳥,小鳥什麼時候開始長羽毛……。 梁女士說:「鳥跟人一樣有母愛。烏鶇呵護自己的孩子,所以儘量不打擾它們。」
  • 畫眉鳥當中的「白王黑將」,說的是烏鶇嗎?
    可是烏鶇和畫眉鳥卻是不是同一種鳥,難道是古人把烏鶇錯認成為了黑色的畫眉鳥?這也有可能,因為畫眉鳥當中,除了最普遍的棕褐色畫眉鳥,還有長出白毛的花白畫眉鳥,生了黑點的畫眉鳥,以及完全變黑和變白的畫眉鳥。烏鶇不過白王和黑將是傳說當中的畫眉鳥,到現在也非常的少見,我也只在網際網路上看見鳥友們談論白畫眉鳥的消息,也有鳥友實實在在的得到過白畫眉鳥,但是說到黑畫眉鳥,都是烏鶇的信息和圖片。
  • 斑鳩陽臺安家 市民發朋友圈記錄孵化全程(組圖)
    原標題:斑鳩陽臺安家 市民發朋友圈記錄孵化全程(組圖)   3月28日11:02:窗臺有鳥築巢圖/瀟湘晨報記者蔣麗梅   如果你家的窗臺上多了一堆樹枝,不要急著清理,可能是鳥兒要來安家啦。   住在長沙雨花區山水洲城小區的雷先生就在一天早上發現了這樣一堆枯樹枝。過了幾天再看就發現有鳥蛋。原來,有一對準備繁衍後代的珠頸斑鳩在這裡安家。雷先生拍照發朋友圈記錄了鳥爸鳥媽從孵蛋到呵護寶寶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