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陽臺安家 市民發朋友圈記錄孵化全程(組圖)

2020-11-21 人民網

原標題:斑鳩陽臺安家 市民發朋友圈記錄孵化全程(組圖)

  3月28日11:02:窗臺有鳥築巢,且還下蛋,多喜慶! 3月28日17:51:經觀察考證,築巢的鳥為珠頸斑鳩,俗稱野鴿子,每次產卵一到二枚。小斑鳩加油哦!我會在你不在時定期在窩邊放米的。組圖/受訪者提供

  4月4日14:42:正在孵化中……加油哦!哇咔咔~ 4月13日12:06:4月13日我家「小鴿」一家成功面世一對幼鳥,噢耶!看了黃曆,今天還是一個黃道吉日來著。

  4月20日10:16:兩隻「小乳鴿」長得很快,眼睛也睜開,身上已經長了雛羽,上周末放的米回家發現沒有了(今天我又放了點),只是現在窗臺上鳥糞也比較多。本想開窗拍一張,「小乳鴿」顯得比較緊張,就此作罷。

  4月21日15:24:鳥爸爸把兩隻小鳥護在身下,一直警覺地查看周圍情況。圖/瀟湘晨報記者蔣麗梅

  如果你家的窗臺上多了一堆樹枝,不要急著清理,可能是鳥兒要來安家啦。

  住在長沙雨花區山水洲城小區的雷先生就在一天早上發現了這樣一堆枯樹枝。過了幾天再看就發現有鳥蛋。原來,有一對準備繁衍後代的珠頸斑鳩在這裡安家。雷先生拍照發朋友圈記錄了鳥爸鳥媽從孵蛋到呵護寶寶的全過程。

  「等小鳥長大,它們一家肯定會飛走,來年它們也不會記得這裡,也不會再來這裡築窩了,但有這樣一次經歷,真好。」雷先生4月21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雖然知道小鳥長大的時候,就是大家說再見的時候,但他還是很開心,希望能夠持續記錄它們的生活。

  多了一堆樹枝,然後多了一顆蛋

  雷先生在星沙工作,房子卻買在城南,工作的時候就住在星沙租住的房子裡,休息時才會回家。他家在9樓,主臥洗手間窗戶外有個小窗臺。

  3月23日,雷先生早上被洗手間傳來的「咕咕咕」聲吵醒了。他懷疑家裡來了鴿子,走進洗手間張望,卻並沒有鴿子的身影,反倒是窗臺上,比平時多了一些枯枝。女朋友覺得可能是老鼠搬運的小樹枝,雷先生不認同,「我覺得是個鳥窩,就堅持不要管它,順其自然吧。」

  雷先生和女朋友每隔兩三天才回家一趟。3月28日,雷先生再次被「咕咕咕」的聲響吵醒。「被吵醒是7點多鐘,翻個身繼續睡了,上午11點多起床就發現,鳥窩裡多了一顆蛋。」雷先生馬上掏出手機拍了下來,並在朋友圈裡對這個鳥窩持續關注。

  守候了大半天,雷先生終於見著了「鴿子」,頸部有一圈伴著白斑的黑色羽毛,好像披著一截圍巾。上網搜索後,雷先生發現是珠頸斑鳩,他在朋友圈更新了內容。鳥兒為什麼會選擇他家窗臺,雷先生分析說,自己家這個小窗臺在拐角處,風吹不到雨淋不著,這可能是被鳥兒選來築巢的原因。

  給鳥兒定期送米,不怕禽流感

  3月29日開始,雷先生發現窗臺上始終會有一隻鳥在認真孵蛋,有時候是鳥爸爸,有時候換成鳥媽媽,另一隻則在外覓食。自己擔心鳥兒餓著,就把窗戶悄悄打開一條縫,用硬紙板折成一個滑梯狀,偷偷倒些米放在窩邊,至於飲用水他倒是不擔心,長沙的春天,是不缺雨水的。

  按照珠頸斑鳩的習性,下完第一顆蛋之後不久還會下第二顆蛋,小斑鳩會同天破殼。雷先生並不是每天回城南的家,也沒看到第二顆蛋是哪天產的。不過他注意到自己的朋友圈開始沸騰了,關於鳥窩的內容總能獲得最多的評論,最多的一則有64條。雷先生說,大家都笑言要來吃野生乳鴿,但自己知道,大家都在關心著這個小家庭的命運,在城市裡遇見這樣的一家子,是多難得的緣分。有一位朋友的留言,讓雷先生印象深刻: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反正每次回家都去洗手間看看它們,窗戶關著,我們互不影響。」鳥糞會有一些氣味,但是關窗後感覺不是很明顯。

  當然,關於小鳥的到來,雷先生也考慮過禽流感的風險,但他覺得自己幾乎不開窗戶,小鳥又在健康地繁衍後代,應該是沒問題的,而且一個月過去了,也確實沒有任何問題。

  小鳥破殼而出,打算持續記錄它們的成長

  4月13日一早,雷先生再次被小鳥的聲響吵醒,跑進洗手間一看,鳥兒已經破殼了,出現了兩隻幾乎一模一樣的小鳥。「當時蛋殼已經不見了,鳥兒眼睛都沒有睜開,它們互相依偎著,頭尾相反的方向。」很多朋友都前來恭喜他當「爸爸」,他笑言只可惜自己家沒有小朋友,不然這該是一堂多生動的自然課。

  4月20日,他發朋友圈,說兩隻小鳥長得很快,眼睛也睜開,身上已經長了雛羽。放的米沒有了就又放了點。

  4月21日,記者來到雷先生家。雷先生說鳥爸爸正在守護小鳥。鳥爸爸把兩隻小鳥護在身下,一直警覺地查看周圍情況,一旦發現人類在逼近,就用力撲閃著翅膀示威,但肚皮卻絲毫沒有從寶寶身上挪開過。而在鳥窩旁,一天前雷先生放置的大米還沒有吃完。

  雷先生告訴記者,小鳥在逐漸長大,他希望能用圖片和文字,一直記錄到這一家四口離開的那一刻。

  [小檔案]珠頸斑鳩

  是一種常見留鳥,體長在28-32釐米,體重125-180克,比鴿子略小。主要以植物種子特別是農作物種子為食。一次生兩顆白色的蛋,前後大約差一兩天。約兩星期後,小斑鳩就會同一天破殼而出。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焦點

  • 市民影像記錄斑鳩成長過程
    人鳥和諧相處16天市民影像記錄斑鳩成長過程網友大呼:這家人真有愛□見習記者 倪迎娟 文/圖小斑鳩在等待「媽媽」。本報訊 一隻斑鳩在市民張愛武家的陽臺上築巢、產蛋,並孵化出一隻雛鳥。充滿愛心的張愛武開始關注這個「小鄰居」,每天用相機記錄鳥兒的成長過程,並發到微信朋友圈。10月16日,人與斑鳩和諧相處16天後,雛鳥跟著媽媽開始練習飛翔。10月16日上午,記者在張愛武家的陽臺上看到,一隻毛絨絨的小鳥正歪著頭、睜著小眼睛好奇地往上看。「這個小傢伙才出生十幾天,每天都『咕咕』叫,很可愛。」
  • 市民家中來了不速之客:斑鳩陽臺安家(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家住西青區李七莊陽樓靜溪園的郝女士家,近日來了不速之客,兩隻斑鳩在郝女士家的陽臺搭窩生蛋,還孵出了小斑鳩
  • 斑鳩夫婦陽臺「落戶」 還會跟房主「打招呼」
    原標題:斑鳩夫婦陽臺「落戶」 還會跟房主「打招呼」晨報訊 今年春天,一對「不速之客」堂而皇之地住進了合肥市民謝有金家。謝家人對這對「不速之客」極為友好,不僅沒趕走還為其提供食物,兩家人和諧相處到現在,已習慣了彼此存在,謝老伯出門時,這對客人還會出來打個招呼……近日,記者在金座嘉園小區的謝有金老人家,見到了這對「不速之客」——一對珠頸斑鳩。
  • 兩斑鳩寶寶孵出 上饒市民微信直播成長過程(圖)
    )   兩隻雛鳥健康成長  一隻斑鳩在饒城市民李先生家的空調外機上築起了鳥巢如今,鳥蛋已孵化出兩隻雛鳥。  8月5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李先生家採訪,在客廳的空調外機和牆面之間的金屬架上看到了鳥窩,兩隻毛絨絨的小鳥正歪著頭,睜著小眼睛好奇地往上看。「兩個小傢伙才出生不到半個月,每天都『咕咕』叫,很可愛。」李先生笑著告訴記者。7月31日早上,他聽到空調外機上的斑鳩「咕咕」地叫個不停,便打開窗戶查看,發現巢裡的斑鳩身下有兩隻小雛鳥。
  • 他家陽臺來了特殊「房客」?一對斑鳩築愛巢還產下蛋
    最近,市民李先生與一對特殊的「房客」結緣。60多天前,家裡的陽臺上來了一對斑鳩,它們並不像普通野鳥一樣,與人保持距離,而是在陽臺上安然地搭了一個窩。斑鳩築好巢沒幾天,就在窩裡產了蛋。從此,這對「新婚夫婦」便把李先生家的陽臺當成了家。
  • 不少市民發現家和辦公室窗外有斑鳩築巢 - 山西晚報數字報
    「陽臺外面花盆上,母斑鳩何時孵出兩隻小斑鳩?」「辦公室窗外也跑來斑鳩,好像也要孵小的。」……  從今年的3月份至今,市民郭先生的微信朋友圈裡一直記錄著斑鳩一家的情況。6月4日上午,他還在朋友圈曬出辦公室窗外的斑鳩孵出兩隻小仔的小視頻。有朋友調侃他:又得伺候月子了。
  • 斑鳩安家居民陽臺7餘載 人鳥和諧成一景
    15 /a/20191221/1d69835fb15d49cab0ea1e274ee9006d.shtml   蘇州吳江的胡女士家有一位特別的鄰居
  • 一對斑鳩夫妻連續兩年到徐州市民家窗臺做窩孵育子女
    徐州市民宋先生家的一處窗臺上有個斑鳩巢,去年一對斑鳩夫妻在此孵化出兩隻小生命。後來,斑鳩一家飛走了。4月8日,宋先生告訴記者,今年這對斑鳩夫妻又回來了,也下了兩個蛋,目前斑鳩媽媽正在窩裡忙著孵化鳥蛋。鳥巢裡有兩個白色的鳥蛋。
  • 野生烏鶇在陽臺安家、為了安靜他們不再做飯……
    來源:成都商報隔了一周,劉偉的父母回到成都市金花鎮附近的家中,生活陽臺上傳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走進一看,原來是一隻野生烏鶇在此安了家,窩裡還有6枚鳥蛋。為了不驚擾到它們,父母不再在家裡炒菜做飯,為其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進行孵化。
  • 斑鳩在市民家陽臺植物上築巢 巢裡有2枚鳥蛋
    斑鳩玻璃翠上築巢□晚報記者 王永良 文/本報訊 6月20日,家住市平安街北段的楊女士給記者打電話稱楊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她打開陽臺窗戶澆花時,發現其中一棵玻璃翠的枝杈處多了個鳥巢。記者在楊女士家的陽臺上看到,其中一盆玻璃翠的枝杈處,小鳥用細細的枝條編織了一個鳥巢。鳥巢內有兩枚雪白的鳥蛋。「十幾天前我澆水時,還沒有發現有鳥兒在花盆內築巢。鳥巢應該是近幾天才築的。鳥媽媽剛才還在這裡孵蛋呢!」
  • 兩隻斑鳩的命運 為何引起這麼多人關注
    不知道市民有沒有印象,去年台州的秋天著實有點反常,到了11月,氣溫還是居高不下,玉環幹江的桃花反季節盛開。今年春天,這對斑鳩回到老地方,重新做窩,下了兩個蛋,成功孵化,目前毛茸茸的小鳥已經能夠站立。隨著環境改善,在居民窗臺上繁殖的小鳥越來越多。除了椒江,臨海、路橋都有市民見證小鳥的出生。小斑鳩反季節出生被凍死這戶人家住在台州經濟開發區康平嘉苑4號樓,戶主姓周。周家人喜歡養花,陽臺、窗臺都是花花草草。
  • 陽臺飛來一隻斑鳩 還在陽臺築巢產下一枚蛋蛋
    江北的房小姐家前兩天來了一隻斑鳩,還在陽臺築巢產下一枚蛋蛋。喜歡小動物的房小姐把常青藤的木質花盆讓給了斑鳩。  房小姐仔細觀察著斑鳩媽媽的一舉一動。「我覺得很奇怪,早上9點之後,斑鳩就不孵蛋了,一直要到下午三四點的樣子,再繼續孵。不孵蛋的時候,它要麼在鳥巢附近徘徊,要麼站在蛋上面,但不蹲下來。」
  • 斑鳩飛入百姓家和諧相處 在陽臺築巢下蛋
    可是我們這邊有一戶人家,野生斑鳩飛到他家之後,居然和他們和諧共處。如今,斑鳩都在陽臺築好巢,生下蛋了。」青陽北路聚鳳華庭小區一位居民說,這家人陪著野生鳥兒生活,目睹鳥兒生命孕育的過程,讓人們很感動。昨天,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聯繫上聚鳳華庭小區的居民高銳。
  • 窗外搬來一對珠頸斑鳩
    昨天,網友「霞影小隊長」來電:我家陽臺前面的松樹上搬來一對珠頸斑鳩,並且孵化了兩隻幼鳥。現在我每天拍它們幸福一家,從一開始眼睛都沒睜開,到今天已經開始練翅膀了。記者殷軍領核實報導:這位網友姓吳,家住採荷小區潔蓮村2幢。說起與這對珠頸斑鳩緣起,倒蠻有詩情畫意。吳先生是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負責浙江省第一條特高壓線浙北線檢修工作的。
  • 斑鳩窗臺外安家 宿遷居民悉心照顧
    家住宿豫區大興鎮東方花園小區的鐘先生,就遇到這樣的喜事,每年不知名的大鳥都會前來他家窗臺前安家並繁衍後代,人鳥和諧相處,令人羨慕。3月20日上午,記者慕名趕到宿豫區大興鎮。在東方花園小區4棟1單元402室,記者遠遠看到窗臺外有個鳥窩。「你看,鳥兒的家就搭在窗臺外的電視天線底座處,大鳥正在孵化小鳥呢。」
  • 斑鳩來安家管吃管住管看孩子
    由於城市的發展,現在城市內少有斑鳩的出現,多出現在低海拔的非城市地區。    老劉的陽臺就像一座小森林,一年到頭都是鬱鬱蔥蔥。精心打造的陽臺吸引了不少鳥前來安家,最多的時候有十個鳥窩,每年能孵七八窩小鳥。他也不惱,還特意搭了幾個仿真鳥窩,準備了糧食,食宿一條龍服務。    前段時間,一對斑鳩夫婦準備孵卵養育下一代。
  • 去年深秋的斑鳩夫妻又來了,今年孵出了兩隻小鳥
    今年春天,這對斑鳩回到老地方,重新做窩,下了兩個蛋,成功孵化,目前毛茸茸的小鳥已經能夠站立。  隨著環境改善,在居民窗臺上繁殖的小鳥越來越多。除了椒江,臨海、路橋都有市民見證小鳥的出生。  小斑鳩反季節出生被凍死  這戶人家住在台州經濟開發區康平嘉苑4號樓,戶主姓周。
  • 3個月迎3窩斑鳩 這戶人家的陽臺成"育嬰網紅地"
    近日,上海市民曹女士爆料,打從今年過年開始,她們家的陽臺就一直很熱鬧,先後有3對斑鳩夫婦來這裡築巢。生態壞境好了,市民也友善,偶爾有鳥兒來光顧不算稀奇。但是像曹女士這樣自帶招鳥體質,還是蠻稀奇的。曹女士笑稱,自家陽臺似乎已成了鳥界的「育嬰網紅地」。
  • 悉心照料一月斑鳩一家飛走了 留下無邊的念想
    周慶家的陽臺,花草蔥鬱,花開正豔,「我這些年不上班,喜歡旅遊、養花,可能正是陽臺上養的植物多,引來了斑鳩。」  大概是在3月23日,那天她正與一群朋友在臺灣旅遊,收到老公發來的微信,是一張鳥的照片,灰褐色的羽毛,脖頸上還有一圈白點,非常漂亮。老公說,這對鳥在陽臺窗外一盆紫菜苔裡築了巢,還生了兩隻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