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兩戶家庭分享愛鳥護鳥故事

2020-11-24 瀏陽網

龔玲家的陽臺來了小鳥築巢,如今小鳥已經在此產了6枚蛋。為了讓鳥媽媽專心孵蛋,龔玲在陽臺放置了清水和小米,讓它們不用為食物而奔波。

初夏,氣候溫暖,萬物勃發,一些特別的緣分也在悄悄地發生。瀏陽幾戶居民發現自家陽臺上來了「小客人」,它們成雙成對,用樹枝、枯草和泥巴築成了愛的小窩,誕下鳥蛋並精心孵化著。很快,小窩裡就傳來了啾啾啁啁的聲音,一顆顆小腦袋在好奇地張望著。

這樣的「緣分」可遇而不可求,這些家庭都滿懷著驚喜和期待,善意地照顧著這些小傢伙。

文/圖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玲彭紅霞見習記者徐旻

9歲小姑娘化身「護鳥小衛士」

家庭:龔玲一家

住址:荷花街道荷花園社區

聽到鳥媽媽聲音,小鳥在陽臺頂部的窩內露出了一個小腦袋。

給鳥兒倒水、準備食物,關注天氣和溫度,龔玲如今每天都在思考著如何照顧陽臺上的「客人」。

半個多月前,她家陽臺上多了個小窩,兩隻黑色小鳥忙上忙下,很快就「落戶」並產下幾枚鳥蛋。龔玲一家人都很期待,尤其是龔玲的女兒,9歲的平平已經興奮地化身為「護鳥小衛士」。

近日走進龔玲家,只見她家臥室的陽臺上,幾棵植物旁邊壘著一個小窩,窩裡已經有了6枚鳥蛋,每枚鳥蛋都是紅白相間。

「就是那兩隻小鳥住在我家!」龔玲悄悄指了指對面樓層,在幾隻飛來飛去的小鳥中準確認出了這個鳥窩的主人,說是兩隻黑色羽毛、紅色小嘴的鳥兒。

龔玲說,她曾擔心自己走動會干擾到築窩在臥室陽臺上的小鳥,就將鳥窩挪到了隔壁樓道的陽臺上,那裡幾乎沒人去,可沒想到小鳥不樂意,齊心協力又將鳥窩搬回了原地。這樣一來一去,龔玲放棄了,表示既然小鳥這麼喜愛臥室這邊,那她就睡隔壁房間,陽臺就讓給它們了!

很快,小鳥開始產蛋,每天新增一枚,如今已有6枚了。為了讓小鳥媽媽專心孵蛋,龔玲又細心地在陽臺上放置了清水和小米,讓它們不用再為食物而辛苦奔波了。

家裡多了「新成員」後,最開心的就是平平了,她每天偷偷觀察它們、保護它們。有趣的是,她已經很有經驗了,因為去年這時候,也有一對小鳥在他們家樓道陽臺邊築巢並孵化了一窩小鳥,有七八隻。可能是鳥窩有點小,總有小鳥不小心掉下來,平平就經常撿了小鳥送進鳥窩裡,後來她擔心小鳥摔壞,還在鳥窩下墊了棉花。

「她呀,比鳥媽媽還上心。」龔玲笑著說,女兒如今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鳥,天天問鳥蛋什麼時候孵化?小鳥什麼時候長大?有鄰居調侃說,把小鳥餵大了,晚上就可以多一道「菜」,平平可生氣了,嚴肅地說:「要保護自然,愛護小鳥,傷害了小鳥,鳥媽媽會傷心的!」

可能愛鳥的人和小鳥的緣分特別濃厚,小鳥連續兩年來築窩,給了龔玲一家莫大的快樂和一段難忘的經歷。小鳥在成長,自己的女兒也在成長,這不是最大的收穫嗎?

為「客人」著想,陽臺裝修暫緩

家庭:王洪武一家

住址:荷花街道新月社區

「祈願別下大雨。」這是王洪武最近的心願。他家陽臺有些滲水,牆漆都已經泡發起皮,裝修工人早就聯繫好了,工具和材料也買好了,不過他並不準備馬上開工裝修,因為家裡的陽臺上來了「客人」,他不願這時候動工幹擾它們。

「客人」是一對小鳥,已經築窩孵化了一窩小鳥。兩隻大鳥每天覓食、餵食、清理羽毛、照顧小鳥,忙得「飛起」。

「回來看到陽臺上有鳥窩時,真是感到又意外又驚喜!」王洪武說,他和妻子此前住在長沙,有兩個多月沒有回瀏陽,沒想到一回來就看到陽臺有了新的變化——陽光棚的柱子頂部竟然多了一個鳥窩!

兩夫妻特別喜愛小動物,對此開心得心花怒放,一有時間就偷偷觀察它們,平日裡更是連開門、關門、走路都不敢發出太大的聲音。

仔細看這窩小鳥,也是黑色的羽毛,裡面有4隻肉嘟嘟的小傢伙,原本它們在窩裡互相依偎著,突然聽到鳥媽媽的聲音了,小鳥們頓時伸直小腦袋,一隻只嘴巴張得大大的,等候鳥媽媽餵食。

「照顧小鳥,要尊重動物的天性。」王洪武說,既然家裡來了小鳥,他就有責任進行照顧。他小時候養過鳥,知道小鳥容易焦慮敏感,尤其是孵鳥哺育的時候,千萬不能受到打擾,不然鳥媽媽有可能「拋家棄子」。

為了讓陽臺上的「一家人」更自在,他和妻子儘量選擇「隱形模式」。陽臺上的晾衣架本來是智能升降式的,但衣架一動會發出聲響,他和妻子就決定暫時不用電動模式,給小鳥們一個安靜的空間。

兩天前深夜下暴雨,夫妻兩人幾乎一晚上沒睡好,每隔兩個小時就去陽臺看看。倒不是怕陽臺漏水,而是怕風大雨大,小鳥會不小心從窩裡掉出來。兩人甚至把裝修梯都準備好了,只要小鳥掉出來,他們就撿了馬上放回鳥窩去。也幸好小鳥並未發生什麼意外,第二天早上,又是一片唧唧喳喳地叫聲。

算算時間,再過一陣子,4隻小鳥就能學飛了。王洪武說,等小鳥們飛走了,他再著手陽臺的裝修。不過即便裝修,那個鳥窩也會留著,說不定小鳥明年還來呢!

護鳥小提醒

家有「小客人」請不要打擾它們

不少市民已經意識到,身邊綠化面積不斷擴大、林木面積不斷增多,我們身邊的小鳥已經越來越多了。當前正是鳥兒繁殖的季節,黑鵯、燕子等小鳥目前正值孵化期,在各小區內也時常可見,大家還時常能看到紅嘴相思鳥、白鷺等珍稀候鳥。據林業局統計,瀏陽這個時間段的候鳥高達五六十種,每發現一種新飛來的小鳥,就是對瀏陽綠化環境的一種肯定,也是對愛鳥力量的一種肯定。

萬一你家陽臺上也來了這樣的「小客人」,請儘量不要打擾它們。過一段時間雛鳥孵化出來以後,如果你發現有雛鳥不慎從窩中跌落,可以在旁觀察,一般親鳥會自行處理。如果要把雛鳥放回鳥巢,千萬記住要戴上手套,隔絕人的氣味,不然親鳥會因為雛鳥氣味被破壞,而將其遺棄。

讓我們人鳥和諧,共享藍天。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

相關焦點

  • 愛鳥周 |玩轉「愛鳥助飛趣味遊戲」,為愛鳥護鳥打call
    愛鳥周 |玩轉「愛鳥助飛趣味遊戲」,為愛鳥護鳥打call 2020-04-16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愛鳥周」活動舉行 「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中國政府一直很重視對野生鳥類的保護,自1981年正式確立「愛鳥周」以來,每年都會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社會公眾愛鳥、護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今年,各地也都以「愛鳥周」為契機積極創新鳥類保護活動,讓「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 內江威遠慶衛鎮中心校開展「愛鳥護鳥」活動
    國際在線四川頻道消息:近日,內江市威遠縣慶衛鎮中心學校開展了以「愛鳥護鳥 」為主題的教育活動。  活動中,該校向全體師生發出「保護環境,愛護鳥兒,讓鳥兒自由呼吸」的倡議。通過廣播、黑板報、主題班會等,讓大家知道我們要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給鳥兒一個整潔、舒適的家。
  • 古浮村成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共建愛鳥護鳥文明鄉村」
    新京報訊(記者 景嘯塵)10月12日,新京報記者從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獲悉,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福建省泉州石獅市祥芝鎮古浮村「共建愛鳥護鳥文明鄉村」籤約儀式於近日在古浮村舉行。據悉,目前全國已經有171個鄉村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籤訂了《共建愛鳥護鳥文明鄉村協約》。
  • 宣傳愛鳥護鳥理念 國內首個「勺嘴鷸小站」落戶如東
    近年來,如東縣通過與多所學校共同打造勺嘴鷸「教室+小站」的方式,向社會宣傳愛鳥護鳥理念,主動參與到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中來。近日,在觀鳥愛好者的帶領下,20多名小學生來到了南通市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
  • 徐聞角尾愛鳥護鳥構建和諧生態美
    在今年候鳥飛臨前一個月,角尾鄉黨委政府就全面開展了候鳥保護工作,先後召開候鳥保護「雙百日」專項工作會議、野生動物保護專項工作會議,分別和12個村委會籤訂了候鳥保護責任書,又和轄區內的13家食莊餐館籤訂不收購、不銷售販賣候鳥保證書,向各村印發了關於候鳥保護的宣傳橫幅30條,利用LED電子屏播放宣傳標語25條,派發宣傳資料1500多份,多次在學校舉辦保護候鳥專題班會課,增強群眾和學生、家長愛鳥護鳥意識。
  • 我市舉行「愛鳥護鳥·禁食野生動物」鳥類放飛主題活動 劉鳳庭張瑞...
    我市舉行「愛鳥護鳥·禁食野生動物」鳥類放飛主題活動 劉鳳庭張瑞書出席活動 2020-11-24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旬老翁護鳥一生:種下十畝林 但使群鳥歸
    看著林間自在歡唱的鳥兒,71 歲的胡光明老人,似有一種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在這位一輩子都在愛鳥護鳥的老人看來,打爺爺那輩就留下的鳥群已經不僅是屬於大自然的精靈,更是他的重要家庭成員。愛鳥代代傳 相伴八十載今年 71 歲的胡光明,家住遵義鳳岡縣琊川鎮朝陽村平安組石樑河畔,一輩子都在與房前屋後的群鳥打交道,在當地村民眼中,胡光明儼然一位 " 護鳥使者 "。從遵義市區到琊川平安組,需要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其中近半時間需耗費在鄉村公路上,但這並不能阻擋攝影愛好者的熱情,他們利用周末來此觀鳥。
  • 倡議全民愛鳥護鳥 江西啟動保護白鶴公益宣傳活動
    白鶴作為江西「省鳥」,不僅為江西人所熟悉和喜愛,更是外界了解我省生態風土的「金招牌」。昨日下午,由省教育廳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我們的愛像泉水一樣流淌——『1%工程·愛滿家園』」保護省鳥白鶴公益宣傳活動在南昌航空大學啟動。
  • 2018任鳥飛---兩個執著護鳥的老頭
    自2015年開始,秦皇島市觀(愛)鳥協會的老前輩喬振忠與劉成順就養成了每年秋季在沿海溼地等候南遷候鳥的習慣。接下來這兩個年齡加起來近150歲的老頭,一個人不停的用望遠鏡、長焦鏡頭掃視沿海溼地、天空,一個人不停的用手機APP記錄、提交信息,開始了他們一天的觀鳥、攝鳥、監測、守護工作。
  • 「雲視角」國際愛鳥日|讓愛鳥成為一種習慣
    為了普及愛鳥知識,提高人們保護鳥的意識,《世界保護益鳥公約》規定,每年的4月1日為「國際愛鳥日」。在這個有關「愛鳥」的紀念日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群可愛的空中「精靈」,聽聽它們的故事……聽,古詩詞裡的鳥聲啼在中國,很多鳥都有象徵意義:鶴代表延年益壽,燕子是春天、愛情的象徵,喜鵲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徵……
  • 國際愛鳥日 讓愛的翅膀自由飛翔
    4月1日 國際愛鳥日《世界保護益鳥公約》規定每年的4月1日為「國際愛鳥日」。世界上很多國家為了普及愛鳥知識和提高人民對護鳥的認識,也根據本國的季節氣候規定了愛鳥日、愛鳥節或愛鳥周、愛鳥月。畫眉、白臉山雀、灰喜鵲等,一年四季守衛著森林、田野、庭院▲ 鳶▲ 大鳶、大等被稱為「自然界的清道夫」▲ 貓頭鷹每年可捕食老鼠1000多隻中華民族具有愛鳥
  • 「高清組圖」在國際愛鳥日徜徉盈江「鳥類天堂」
    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鳥作為人類的親密朋友,不僅維持著生態平衡,還有助於農業生產,更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靚麗的色彩。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是祖國西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被譽為「中國鳥類資源第一縣」,在這裡,流傳著許多人與鳥的故事。
  • 讓「捕鳥人」去當「護鳥人」
    經鑑定,戴某捕捉的活鳥和收藏的鳥類標本均為野生動物,其中畫眉鳥、黑臉噪鶥鳥、灰胸竹雞為「三有」野生動物(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且畫眉鳥和灰胸竹雞為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腹鷂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 太有愛了!護鳥兵與水鳥同框
    在4月1日「國際愛鳥日」來臨之際,地處城市中心的「綠洲」深圳福田紅樹林入選《2020年國家重要溼地名錄》,這裡是黑臉琵鷺、白腰杓鷸等鳥類的棲息地。20多年前,為了保護紅樹林和珍稀鳥類,駐守在這裡的武警官兵成立了一支「愛林護鳥隊」,除了執勤站哨任務外,還兼顧保護這裡的珍稀鳥類。20多年來,「愛林護鳥隊」官兵一直守護著這裡的水鳥。
  • 常德澧縣:護鳥衛士譚登雙 20年如一日義務守護候鳥
    他通過自己行動,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讓家鄉的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共創人與自然和諧的優美環境。這片山林是候鳥棲息繁衍的場所。自1998年第一批白鷺選擇在澧縣落戶以來,巡山護鳥就成了譚敦雙老人每天的必修課。
  • 國際愛鳥日|為你講述一隻白琵鷺的故事!
    今天,鷚鷚為大家講述一隻白琵鷺的故事她叫「琵琵」,是這個春天赤山湖溼地留下的最後一隻白琵鷺。春分之前,她的十幾個夥伴就已經在返鄉的路上奔波了。大概是留戀吧,她到現在都沒有動身。自!然!角 色 介 紹白琵鷺荷蘭國鳥,別名琵琶鷺、琵琶嘴鷺,為鸛形目、䴉科、琵鷺屬鳥類。因嘴型扁闊似琵琶而得名,喜歡用飯勺似的嘴巴扒拉水下的魚蝦,樣子十分俏皮。
  • 愛鳥宣傳進校園
    ↑11月10日,在滄州市河間英華學校,滄州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專家孟德榮教授為學生們講解愛鳥護鳥知識11月是河北省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滄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專家走進中小學校,向學生們宣講愛鳥護鳥知識,引導孩子們從小樹立尊重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積極參與野生動物保護活動。
  • 石獅多部門聯合開展觀鳥護鳥行動 部分候鳥變留鳥
    4月13日下午,春光明媚,海風吹拂,泉州灣河口溼地水頭村段的灘涂上,一隻只大小白鷺或低頭覓食,或展翅高飛,或駐足休憩,而這些美麗的「倩影」,被灘涂邊上的幾個高清照相機鏡頭一一記錄下來……原來,以福建省第38屆「愛鳥周」為契機,石獅市直城建系統黨委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泉州林業局、泉州市觀鳥學會開展「同心呵護鳥類,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觀鳥護鳥主題黨日活動
  • ...愛鳥日】永泰縣檢察院在「鷳來谷」設立野生動物(鳥類)保護聯繫點
    縣檢察院在「鷳來谷」掛牌野生動物(鳥類)保護聯繫點,主要目的是加強與民間護鳥機構的溝通協作,在打擊涉及鳥類等野生動物的違法犯罪、愛鳥護鳥法治宣傳、生態環境恢復改善等方面發揮檢察職能作用。檢察機關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