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 國際愛鳥日
《世界保護益鳥公約》規定每年的4月1日為「國際愛鳥日」。世界上很多國家為了普及愛鳥知識和提高人民對護鳥的認識,也根據本國的季節氣候規定了愛鳥日、愛鳥節或愛鳥周、愛鳥月。
鳥類是大自然的精靈,
是自然界無法複製的新鮮色彩……
《飛鳥中國》公益宣傳片
鳥類是自然生態中不可缺少的最活躍的生靈,它們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鳥類是森林的守衛者,是綠化環境的播種能手,是最權威的環境鑑定師。
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本身就是一張寶貴的生態名片。2015年秦皇島市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觀鳥之都」的榮譽稱號,這是對我市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肯定。
從古觀今,飛鳥帶來了更為浪漫而高遠的情懷和夢想。在自然動物帶來的眾多啟迪中,鳥類給人類的啟示和靈感,影響著現代社會發展。同時,鳥類對維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
▲ 受鳥兒飛行的啟發,人類發明製造出了飛機
▲大山雀
每天可捕食害蟲180-230隻
▲粉紅椋鳥
以蝗蟲為主食,每天捕食蝗蟲120-180隻
▲畫眉
▲白臉山雀
▲灰喜鵲
畫眉、白臉山雀、灰喜鵲等,一年四季守衛著森林、田野、庭院
▲ 鳶
▲ 大
鳶、大等被稱為「自然界的清道夫」
▲ 貓頭鷹
每年可捕食老鼠1000多隻
中華民族具有愛鳥、護鳥的優良傳統,鳥類是我們的朋友,而愛鳥、護鳥更是一種高尚美德。環境好,飛鳥來,共和諧,自然生。保護鳥類,不要讓樹木感到孤單,維護自然生物多樣性,守衛我們自己的家園。生態興則文明興,萬鳥齊飛,展現綠水青山的美麗中國新面貌。
文明觀鳥注意事項
● 保持安靜,不要喧譁。
● 不穿戴顏色鮮亮的衣帽。
● 注意安全,結伴而行。
● 向有經驗的觀鳥者學習。
● 採用自然光,不可使用閃光燈。
● 不攀折花木,不亂拋垃圾。
● 不採集鳥蛋,不捕捉野鳥。
來源:北戴河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