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物種公約(CMS)、非洲-歐亞水鳥協定(AEWA)和美洲環境組織(EFTA)共同努力,加強了全球對遷徙候鳥的認識和關注。2020年,世界候鳥日的主題是「鳥類連結世界」,強調保護和恢復全球生態系統的貫通和完整,這對全球鳥類的遷徙至關重要。————世界候鳥日官網www.worldmigratorybirdday.org
候鳥遷徙是這顆星球上最為壯觀的生命現象之一,僅僅在中國,每年就有上百萬隻候鳥,在各大棲息地之間輾轉飛行上千公裡。在2020世界候鳥日,藉助愛鳥人在愛鳥上傳的拍攝地數據,我們得以選出大家在國內拍攝的12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夏候鳥作品,這就是數據的力量——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生態文明貢獻我們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從填寫正確的拍攝地信息開始吧。
蓑羽鶴 作者:由甲_wh燕子 拍攝地:內蒙古,克什克騰旗
蓑羽鶴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也是著名的夏候鳥,每年夏候鳥季從南亞遷徙至內蒙繁殖,深受廣大愛鳥人喜愛。但個別拍鳥地由於經營者的行為不當,也曾造成過幼鳥死亡的悲劇,愛鳥一貫呼籲:只有好好愛鳥才能好好拍鳥,任何傷害鳥類的行為都只會得到廢片。
丹頂鶴 作者:守株待鳥 拍攝地:黑龍江,扎龍保護區
丹頂鶴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雖然我國尚未確定國鳥,但在國家林業局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2003年舉行的國鳥評選活動,丹頂鶴獲得了500萬網民64.92%的選票,成為了呼聲最高的國鳥。丹頂鶴每年夏候鳥季從中國南方和日本遷徙北上,到達中國北方和東北繁殖,黑龍江扎龍保護區是最著名的丹頂鶴繁殖地。
黑頸鶴 作者:紫蘇 拍攝地:西藏,山南
黑頸鶴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是唯一在高原繁殖的鶴類,每年夏候鳥季從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遷徙至青藏高原繁殖,在拍鳥觀鳥經濟的推動下,當地人的保護意識與日俱增,已經與黑頸鶴結下了深厚友誼。
東方白鸛 作者:拾玖 拍攝地:山東,東營
東方白鸛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是與丹頂鶴、白鶴齊名的明星物種,每年夏候鳥季從江南遷往華北和東北繁殖,經常在視野開闊的高壓線塔上營巢。
黑鸛 作者:妞妞爹 拍攝地:河北,石家莊
黑鸛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這種美麗的大鳥完美詮釋了什麼叫「五彩斑斕的黑」。相對於其他幾種國一鳥類,黑鸛的分布比較廣,夏候鳥季在北方很多地方都能拍攝到這些「五彩斑斕的黑」。
斑頭雁 作者:周豐 拍攝地:西藏
斑頭雁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它們是世界飛行高度第三高的鳥類,最高飛行記錄達到8800米,僅次於黑白兀鷲(11300米)和灰鶴(10000米)。斑頭雁每年夏候鳥季從南亞飛越喜馬拉雅山脈,遷徙至我國繁殖,最著名的繁殖地是長江源沱沱河。
中華秋沙鴨 作者:從容山東 拍攝地:吉林,長白山
中華秋沙鴨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是從冰河時代生存至今的活化石鳥類,有水中大熊貓之稱,「中華」的名頭和肋下的祥雲紋也賦予了它很多美好的寓意。中華秋沙鴨每年夏候鳥季從我國南方遷往北方繁殖,最著名的繁殖地是長白山。
遺鷗 作者:竹林山水 拍攝地:河北,康保
遺鷗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該鳥種直到1971年才被確定,所以取名遺鷗,意為「被遺忘的鷗」。遺鷗的主要分布範圍是蒙古高原,但我國有一個7000隻的種群每年夏候鳥季從天津遷往張家口康保溼地繁殖。
中華鳳頭燕鷗 作者:軍長 拍攝地:福建,福州閩江河口溼地
中華鳳頭燕鷗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IUCN極危物種,全球數量不超過100隻,被稱為「神話之鳥」。人們對中華鳳頭燕鷗的了解很少,它們每年夏天遷徙至我國東南沿海繁殖,但越冬地至今仍是一個迷。
草原雕 作者:由甲_wh燕子 拍攝地:內蒙古,海拉爾
草原雕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是大型猛禽中比較能遷徙的那種,每年夏候鳥季從南亞和我國西南遷徙至新疆、黃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繁殖,相對比較常見,很多地方都能拍到它們的身影。
白尾海雕 作者:知青老李 拍攝地:河北,秦皇島
白尾海雕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相對比較常見的海雕,每年夏侯鳥季在我國黃、渤海沿岸和東北都能拍到它們。
黃胸鵐 作者:青天有月 拍攝地:山東,青島
遷徙不是大型鳥類的專利,小型鳥類一樣會遷徙,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物種就是黃胸鵐了。黃胸鵐俗稱禾花雀,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IUCN極危物種,這種比麻雀還小點的鳥類分布範圍極廣,每年夏候鳥季會從南亞、東南亞、我國嶺南地區北遷至整個歐亞大陸北部,我國出新疆西藏外都有它們鋪天蓋地遷徙過境的身影,但由於我國一些地區有嗜食「炸禾花雀」的習慣,導致全國在遷徙季對黃胸鵐層層截殺、無節制濫捕,造成這個分布範圍極廣、數量巨大的物種,僅用13年就從近危減少到極危,幾乎被吃絕。
把黃胸鵐放在最後,也是為了強調2020世界候鳥日的主題:鳥類連結世界。候鳥的遷徙把世界連結,遷徙季的保護尤其要有全局意識和大局觀,如果各地聯合圍堵、層層截殺,即使是黃胸鵐這種數量巨大的鳥類,依然會遭遇滅頂之災。
什麼是世界候鳥日?
世界候鳥日(WMBD)是一項旨在提高環保意識的年度活動,著重強調對候鳥及其棲息地保護的必要性,具有全球影響力,是幫助提高人們認識全球對候鳥面臨的威脅、候鳥棲息地生態重要性、國際合作必要性的有效工具。
每年,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採取行動並組織一些公益活動,例如鳥類節、教育計劃、展覽和觀鳥遊覽,以慶祝WMBD。所有這些活動也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進行,因為各個國家或地區迎來候鳥高峰的時間不同,但是國際慶祝活動的主要日子是在每年5月和10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世界候鳥日官網www.worldmigratorybirdday.org
什麼是守護候鳥遷徙路?
「守護候鳥遷徙路」是由愛鳥國際、佳友在線發起的公益環保活動,旨在通過攝影師的鏡頭,展現候鳥如何在遷徙的壯舉中繁衍生息,又是誰在為它們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