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鳥兒知多少 一場科普講座帶大家走進精彩紛呈的「鳥類世界」

2020-12-05 濱州網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多。」4月19日上午,市圖書館,一首耳熟能詳的《春曉》伴著「百鳥爭鳴」的音樂,拉開了「愛鳥新時代 共建好生態」主題講座的帷幕。

濱州市第39屆「愛鳥周」即將到來之際,市森林保護中心主任曾現春受邀走進濱州文化大講堂,圍繞本屆「愛鳥周」主題,帶領大家走進精彩紛呈的「鳥類世界」。

在我們身邊有那麼多或蹦噠覓食、或翩然飛翔、或快樂鳴唱的美麗的鳥兒,它們分別叫什麼名字?濱州珍貴的鳥類有哪些?濱州鳥的種類有所變化嗎?這些鳥兒的存在有什麼價值?種種關於鳥的問題與疑惑,在曾現春老師的講座中一一獲得解答。而現場,眾多精美的鳥類圖片、聲聲鳥鳴與生動講述有機融合,讓在場眾人既開闊視野、學習知識,也獲得身臨其境的美妙享受。

在濱州生活的鳥類有266種,其中26種是近年來新發現鳥類

春暖花開,鳥兒歡唱。當我們漫步在綠地、公園、鄉村、灘涂,會發現鳥兒離我們越來越近,鳥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中國現有鳥類109科1445種,而在我們濱州生活的鳥類就有17目49科266種,其中26種是近年來新發現的鳥類。」曾現春介紹。

這些生活於濱州的鳥類中,國家I級保護鳥類7種(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丹頂鶴等),國家II級保護鳥類40種,山東省重點保護鳥類42種,國家「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保護鳥類177種(不含省重點);留鳥51種,夏候鳥67種,冬候鳥38種,旅鳥110種。而牛背鷺、白琵鷺、雉雞、棕頭鷗、灰斑鳩、小星頭啄木鳥、牛頭伯勞、震旦鴉雀、戴菊、黑翅鳶、紅脅藍尾鴝、白秋沙鴨、烏鶇、太平鳥、紫翅椋鳥、黃腹山雀、中華攀雀、灰鶺鴒等則是近年來新發現的鳥類。

野生鳥類移動性強,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因此鳥的種類、種群數量以及個體行為上的變化都可以作為評價當地環境質量的依據。近年來,濱州市全面實施「林水會戰十年行動」,並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不斷加大森林、溼地等生態保護力度,生態保護力度加大,綠化空間、溼地面積不斷增大,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溼地面積達到17.63萬公頃。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鳥類的繁衍生息和遷徙越冬提供了比較理想的場所,因此鳥類種群及數量日益增多。

鳥類是生態環境的重要指標計,有著重要生態、科學和社會價值

美麗的身姿、清脆的鳴叫,富有靈性的鳥兒以聲聲啁啾喚醒春天,也帶給人們無限生機與希望。而作為人類最親密的朋友之一,這些可愛的鳥兒可不只是令人「賞心悅目」,它們還有著重要生態、科學和社會價值。

「鳥類是生態環境的重要指標計,它們的狀況能客觀地反映出生態環境的細微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鳥對生態環境的挑剔近乎『苛刻』,優良的空氣、清潔的水質、豐富的魚蝦水草等都是它們賴以生存的基礎,簡單細小的改變,都可能對其產生影響。」曾現春表示,鳥類可以消滅害蟲、害獸,在維持生態平衡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據統計,1隻灰喜鵲1年消滅松毛蟲15000條;1對杜鵑1天可以吃掉柳毒蛾幼蟲180條;1隻啄木鳥1天能消滅蛀幹害蟲300多條,1對啄木鳥可以使500畝楊樹不受蛀幹害蟲危害; 1隻燕子1個夏天可吞食蚊、蠅等害蟲100多萬隻;1隻貓頭鷹1年可捕食老鼠1000多隻,相當於保住了1000公斤糧食……

飛機的發明,就是科學家弄清了鳥類定翼滑翔的機理。鳥類特有的生理結構和功能,也為機械系統、儀器設備、建築結構和工藝流程的創新,提供了仿生科學的研究課題。特別是靈敏而精確地定向、導航、探測、控制調節的技術處理,多為仿生的運用。如「鴿眼雷達系統」便是仿生製造的。此外,鳥類還是一個巨大的遺傳基因庫。

鳥類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傳承。在我國,很多鳥都被賦予象徵意義,如鶴代表延年益壽,燕子是春天、愛情的象徵,喜鵲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徵等。古往今來,鳥類更是眾多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等等。也有諸多和鳥兒有關的俗語,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等。」還有以鳥類為意象創作的各類文藝作品,如《天鵝湖》、《孔雀東南飛》、《百鳥朝鳳》 等,豐富著人們的生活。

濱州處於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倡議市民攜手行動、愛鳥護鳥

據悉,根據生境(生物居住的地方,或是生物生活的生態地理環境)不同,鳥類一般分為林鳥和水鳥兩大類。

林鳥生活在森林、草原等生態環境中,包括猛禽、攀禽、陸禽、鳴禽。濱州的林鳥種類有143種,主要分為隼形目(21種)、鴞形目(8種)、雞形目(2種)、鴿形目(6種)、鵑形目(3種)、夜鷹目(1種)、雨燕目(1種)、佛法僧目(3種)、形目(5種)、雀形目(93種)等。

水鳥是指生態上依賴於溼地的鳥類,包括遊禽、涉禽,其生活史過程離不開溼地。濱州水鳥種類達123種,主要分為鸊鷉目(3種)、鵜形目(3種)、鸛形目(15種)、雁形目(31種)、鶴形目(11種)、鴴形目(47種)、鷗形目(13種)。它們絕大多數羽毛豐滿緊密,趾間有蹼,善於涉水或遊泳。

鳥類根據居留類型,還分為留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和迷鳥。

對於留鳥、候鳥的概念大家並不陌生。而旅鳥是指,春秋遷徙時旅經此地,不停留或僅有短暫停留的鳥類。迷鳥則是指,遷徙時偏離正常路線而到此棲息的鳥類。

每年的春秋時節,成千上萬的候鳥沿著有規律的、相對固定的路線、定時地在繁殖區和越冬區之間進行長距離的往返。全球8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有3條經過我國境內。濱州處在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上。

「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4月23日至29日,我市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愛鳥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也發出「倡議書」,呼籲大家攜手積極行動起來,愛鳥護鳥,保護生態,共建美好綠色家園。

(本文與鳥兒有關圖片由劉傑提供)

(記者 李淑霞 康曌 通訊員 劉傑)

相關焦點

  • 2020年科普援藏活動結束 科普活動精彩紛呈
    廣東科學中心科普隊帶去科學實驗表演(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23日消息(記者鄭澍)為進一步支持西藏科普能力建設,9月14日-20日,科技部聯合上海市科委、重慶市科技局、廣州市科技局、上海市浦東科經委、上海科技館、廣東科學中心等兄弟省市科技系統組成科普援藏工作組走進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 「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講座預告|自由的天空
    鳥兒是天空中的精靈,象徵著自由與美麗。成都具有獨特的自然氣候優勢,是眾多鳥類遷徙通道與越冬棲息地,在這裡自古以來就有著鳥兒與蜀地人們雋永美麗的故事。鳥類野外族群的生存安全,需要人們的尊重與保護。本次講座《自由的天空》中主角是鳥類中的猛禽,它們是鳥類六大生態類群之一,我們常說的鷹、雕、鴞、隼等便屬此列。在生態系統中,它們常常處於食物鏈的頂端,起著調節生態平衡、維護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作用,因為其力量強大而被稱為鳥類中的「戰鬥機」。
  • 探秘軍山鳥類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軍山景區早已成了鳥兒們的天堂,戴勝、黃鸝、雀鷹以及其他多種鳥兒都來軍山做過客,甚至安過家。
  • 中科院專家陳賀能教授到北鎮中學做科普講座
    山東省老科協專家演講團來到我市巡講,2017年11月15日,在山東省北鎮中學第一屆科技節開幕之際,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核工程物理專家陳賀能教授走進我校,在圖書樓報告廳給高一高二的學生進行了「贏在創新」的專題科普講座。
  • 10場線上科普講座等你參與
    多位專家向青少年進行了「如何吃出聰明的大腦」、「仿生學和仿生材料」等10場科普講座。 今年,廣州 「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 邀請到不同領域的專家錄製了10場線上講座,內容包括青少年比較感興趣的身體保健、防疫知識、海洋生態、實驗動物等,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各位校園師生及家長可以登錄騰訊 視頻搜索「穗青少年科普」或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取講座視頻。
  • 海口觀鳥記——走進鳥類「精靈」的世界
    海口觀鳥記——走進鳥類「精靈」的世界作者:海軍山 文/圖(原創)每天清晨,當東方的天空吐出第一抹「魚肚白」時;海口的市民仍沉浸在夢中時,它們卻早已在天空中放聲高歌了。鳥兒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如人類的世界一樣。在人類看來有如「精靈」一般的鳥兒,在人類面前是天然需要同情的弱者。當你深入其中,仔細觀察它們時,你又會發現在物競天存的競爭法則下;與人類一樣,為了生存,身處食物鏈頂端的鳥兒同樣具有不為人知的強悍的一面。
  • 美與神奇並具,科普書中的鳥類世界
    是的,鳥類的世界遠比我們所知道,所能想像的更為紛繁複雜,也更為趣味叢生。除了走進自然親近它們,我們也能通過閱讀深入鳥類的世界。從觀鳥指南到鳥類習性,從鳥類的智力奇蹟到感官奧秘,從理論性的進化學討論到讓人賞心悅目的美麗畫冊,以下幾本書可以充分滿足你對鳥兒的好奇心。
  • 臺灣著名天文學家楊昌熾教授到雷州舉辦科普講座
    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雷州消息 12月12日, 臺灣著名天文學家楊昌熾教授來到廣東雷州市,分別到雷州一中、附城中學和雷州三中免費舉辦了天文知識科普講座,為師生獻上天文知識大餐,每場都吸引了師生天文愛好者300多人到場聆聽。
  • 科普知識講座走進東安社區——科學素質提升工程進社區
    科普知識講座走進東安社區——科學素質提升工程進社區 2020-11-19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普知識講座進校園 首地人和街小學學生了解基因的奧秘
    ……11月26日,渝北區首地人和街小學第三期「人和講壇」開講,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重慶華大基因總經理張曉平作科普知識講座《基因·打開生命奧秘的鑰匙》,帶領全校師生走進神奇的基因世界。  科普講座:樂知樂問,探尋基因奧秘  你們知道什麼叫基因?什麼是細胞?你們知道生命的奧秘和基因是什麼關係嗎?講課前,張曉平向同學們一連拋出幾個問題,他們立刻被問題所吸引,結合自己所學所知,聯繫著生活中看到的、科普書上了解的,積極思考,踴躍舉手作答。
  • 濱州鄒平:科普防疫知識 增強防疫意識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6日訊 為深入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增強群眾科學防控疫情意識,11月24日,濱州鄒平市科協科普知識展覽在明集鎮舉辦。此次科普知識展覽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生動地向大家普及了疫情防控知識,進一步增強了大家的風險防範意識、提高了大家的科學文明素養。下一步,明集鎮將積極舉辦類似科學知識普及活動,讓科普走進生活,走進家庭,不斷營造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圍。
  • 揚州「鳥家族」成員知多少?調查顯示:本地常見鳥類133種
    這282種鳥類,是揚州歷年記錄下來的鳥類名錄。這麼多鳥兒,哪些屬於常見鳥?最新出版的《揚州鳥類圖鑑》給出的答案是133種。1《揚州鳥類圖鑑》由揚州大學魏萬紅殷寶法主編,是可供揚州本地市民野外觀鳥識鳥的工具書。
  • 鳥類知多少?蒼南城市公園竟然棲息37種鳥類!
    來源:蒼南縣城新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鳥兒與人的關係有多密切  近日,縣城建中心邀請溫州市綠眼睛生態保護中心對蒼南城市公園(中心湖公園、歷史河岸公園、塘河生態公園)開展鳥類監測活動,二十餘天的監測共拍到37種鳥類的出現!現在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到底是哪些鳥兒吧?大家認得多少呢?
  • 帶孩子體驗森林觀賞鳥類 看"小PT"演繹水上漂
    以鳥類為例,讓孩子親自觀鳥學習的效果,肯定好過看類似書籍。」3月26日,來自市林業局的消息,作為重慶市林業局、重慶市生態文化協會2017「國際森林日」主題宣傳活動之一,「鳥瞰新世界」觀鳥活動在照母山森林公園舉行。20多名孩子在家長的陪同和自然介公益發展中心自然導賞員的專業帶領下,以「觀鳥、認鳥、學鳥」等形式度過了一段別具意義的親子時光。
  • 科普 | 為什麼聖誕賀卡上總有一隻知更鳥?
    事實上,直到1971年,頂尖的以色列科學家阿莫茲·扎哈維(Amotz Zahavi)還會自信地堅稱:「知更鳥等獨居鳥類……不會成群棲息。」不過,大概在同一時期,一群在夜間捕捉與環志烏鶇的阿伯丁科學家碰巧在城內外遇到了幾個知更鳥集體棲息處,每處有近五十隻不同的鳥兒。之後,很少發現此類情況。
  • 氣象專家柯玲走進海南文昌校園 帶學生們探索風雲氣象衛星奧秘
    氣象中心專家柯玲走進海南文昌校園,帶領學生們探秘風雲氣象衛星奧秘。活動主辦方供圖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4日消息(記者 陳望)12月22日,第十二屆海南書香節「特色研學之旅」活動特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專家柯玲走進文昌的學校,開展「風雲衛星家族」主題科普知識講座。
  • 省專家來到濱州實驗學校做科普報告
    11月30日上午,山東省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紀洪波受邀來到濱州實驗學校,為小學部的五、六年級師生們作題為《身邊的航空》科普報告。200餘名師生一同聆聽了報告。報告會中,紀洪波從古人的航空智慧入手,以航空科學知識為切入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圖片、令人振奮的輝煌成就,為到場的師生們帶來了一場豐盛的科普盛宴。
  • 「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講座精彩回顧!
    1月11日上午,「首都科學講堂」之《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火熱開講。本次活動主講嘉賓是知名青年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邢立達老師。活動一開始,邢老師通過大量的恐龍化石照片和恐龍復原圖,向大家介紹了我們熟知的恐龍形象,以及被發現的世界上第一隻帶毛的恐龍、第一隻會飛的恐龍。邢老師介紹,「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不是個假說,而是已經被證實的真理。接著,邢老師向大家介紹了琥珀的形成原理以及琥珀在生活中的應用。
  • 90後「追鳥人」:做野生鳥類監測的「眼睛」
    027年,拍攝300多種鳥類「聽音辨鳥」的絕技,源於長年的追鳥經歷。冬天鳥兒向南飛,一開春就回到北方,周敏軍和小夥伴就這麼扛著「大炮」追著它們的足跡走。2015年,周敏軍加入蘇州溼地自然學校時,鳥類調查員還不多,如今已經是6人的小團隊了,其中5人是90後。
  • 季令晨:鳥兒的回憶——記一次無痕觀鳥活動
    參加鳥達人無痕觀鳥科普課堂,走進自然世界,觀察發現大明湖豐富的物種資源,學習掌握鳥類知識,明白鳥對本文作者南上山街小學2018級季令晨,這是他參加10月17日鳥達人無痕觀鳥科普活動的課後作文。我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最古老的鳥是始祖鳥,最不可思議的是鳥類居然是由恐龍進化來。我最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鳥兒的翅膀,展翅高飛,飛躍地平線去世界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