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 探秘淇澳紅樹林保護區
【解說】6月21日,第二屆「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廣東自然保護地探秘」活動在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行。活動現場宣布了全省「最美巡護員」獲獎名單及第一屆活動攝影大賽獲獎作品,發布了廣東自然保護地科普科研成果。
-
軍山邊烏桕大道色彩斑斕景色醉人
11月16日,記者用無人機和相機拍攝軍山邊烏桕大道醉人景色。位於軍山腳下山水路西側、劍山路東側的烏桕大道沿著大道,一路向前紅豔滿目,色彩斑斕,層林盡染。
-
遊記 | 深入高黎貢山,重走遠徵軍之路
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翻越高黎貢小野人山歸國。與日軍在怒江兩岸對峙兩年後,遠徵軍翻越高黎貢山反攻取得勝利。▲防火始終是頭等大事此時風變大,有雨點飄落,站在高黎貢山之巔,遠望著怒江峽谷的雲霧繚繞,頗有指點江山,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
探秘百山祖國家公園裡的珍稀植物世界
探秘百山祖國家公園裡的珍稀植物世界 2020-05-26 0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彩回顧 | 院士專家講科學第八季完結,探秘生命,尊重自然
院士專家講科學第八季已經落幕在這一季中我們跟隨專家探秘自然今天這期我們共同回顧第八季的精彩內容生命探秘適應於喀斯特石山環境的生存,白頭葉猴需要具備特殊的本領以應對石山環境的嚴酷。鳥類具有形態各異、行為多樣、善於鳴叫、飛行能力突出等特點。中國現有鳥類1400多種,是世界上鳥類多樣性最多的國家之一。通過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兩種方式,我國在鳥類多樣性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朱䴉、褐馬雞、東方白鸛等鳥類的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
超高性能混凝土 軍山長江大橋面壽命達200年
,它將幫助軍山長江公路大橋實現橋面與橋梁主體結構同壽命。 軍山長江大橋2001年12月15日建成通車,至今已經運營了 17年。該橋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滬渝高速公路跨越長江的通道,也是武漢繞城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接南納北、承東啟西的重要樞紐,因此一直承受著極為繁重的交通任務。據統計,大橋高峰期日均通行車輛達34000輛次,60%以上為大、中型貨車。
-
白眉地鶇、棉鳧,壺瓶山鳥類又添新紀錄
5月12日、13日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監測人員在進行鳥類監測時,分別發現了白眉地鶇、棉鳧兩種保護區鳥類新紀錄種。截至目前,壺瓶山自然保護區鳥類記錄已達到367種,這也意味著湖南省大約82%的鳥類都可在壺瓶山看到。
-
高黎貢山「鳥人」:爬山涉水很辛苦 但有大山和鳥類相伴值當
高黎貢山素有「世界物種基因庫」「世界自然博物館」「生命的避難所」「野生動物的樂園」「哺乳類動物祖先的發源地」「東亞植物區系的搖籃」等美譽。「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正是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兒成為了鳥兒繁衍和棲息的天堂。我叫彭強武,出生在騰衝曲石姜家寨。
-
萌萌山鷦鶯現身雲頂山 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
林鴞攝 市觀鳥協會首次在廈觀測到,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彭怡郡)身著褐色「大衣」,抖動著棕色尾巴,矮胖的山鷦鶯模樣萌萌噠。它的聲音奇特,似鋸片被磨刀石打磨。這吸引了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的注意,「這是首次在廈門觀測到山鷦鶯,刷新了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 林鴞表示,山鷦鶯是他6月2日早上在同安雲頂山巡山觀鳥時發現的。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今日,走近我們「雲探秘」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的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隸屬於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由朝陽市政府投資建設,是一個集化石展覽、化石收藏、化石和地質知識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是自然科學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
山鷦鶯現身雲頂山 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
山鷦鶯頭頸和背部有棕色的縱紋,叫聲似鋸片被磨刀石打磨。林鴞 攝市觀鳥協會首次在廈觀測到,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身著褐色「大衣」,抖動著棕色尾巴,矮胖的山鷦鶯模樣萌萌噠。它的聲音奇特,似鋸片被磨刀石打磨。這吸引了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的注意,「這是首次在廈門觀測到山鷦鶯,刷新了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
-
登頂廈最高峰 邂逅罕見山鷦鶯 廈野生鳥類累計達387種
■山鷦鶯 陳躍生供圖 廈門觀鳥協會在廈門最高峰雲頂山的山頂又發現一個廈門鳥類新記錄——山鷦(jiāo)鶯。在欣賞山頂風光時,陳躍生聽到一個不太熟悉的鳥叫聲,考慮山頂環境比較特殊,可能會有一些罕見的鳥種出沒,他趕緊返回車上拿相機,尋聲在灌木叢中找了近半個小時,終於看到了山鷦鶯的身影。 「這還是我第一次在廈門看到山鷦鶯,當時都有點興奮得說不出話了。還好山鷦鶯挺『給面子』,有好幾次近距離的拍攝機會。
-
在城區林鳥最豐富的府山公園 藍歌鴝成為我市第349種鳥類
在城區林鳥最豐富的府山公園 藍歌鴝成為我市第349種鳥類 2019年04月19日 09:02:25來源:紹興網-紹興晚報記者 金國炳 文 通訊員 唐廣文
-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頻道消息(記者 韓希、通訊員 段建新、梁千帆):記者近日到肇慶市鼎湖山採訪時獲悉,隨著生態環境的轉好,在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內多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穿山甲又回來了。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面積1133公頃,建於1956年,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於1980年成為中國首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MAB)世界生物圈保護區,1998年被國務院確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個題字是對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好的褒獎(韓希 攝)鼎湖山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富集度高。
-
轎子雪山2019年新發現61種野生鳥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轎子山|國家...
不僅如此,2019年轎子山觀鳥節期間,在轉龍鎮——轎子山共記錄到182種野生鳥類,較保護區原鳥種記錄新增61種。轎子山多年來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的成效又添實證。金雕褐漁鴞等珍稀保護鳥類頻現白眉林鴝 韋銘 圖火尾太陽鳥 韋銘 圖棕背田雞 王靜 圖點胸鴉雀 劉越強 圖轎子雪山景區位於雲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與結構極為複雜,類型多樣,物種相對豐富度高,珍稀瀕危和特有物種所佔比重大。
-
廣東啟動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探秘活動
探秘隊伍在丹霞山騎行。 姬東 攝中新網韶關12月4日電 (程景偉 林蔭)「2019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廣東自然保護地探秘活動」啟動儀式4日在廣東韶關丹霞山舉行。此次活動啟動後,超過200人的探秘隊伍步入丹霞山風景名勝區,進行了騎行和徒步,並體驗地質地貌、動植物、客家文化等自然教育體驗課程。此次探秘活動為期2個月,廣東省共有19家自然保護地單位參與並向公眾免費開放。
-
全國最大的鳥類博物館 免費參觀被譽為「鳥類天堂」 就在山東東營
地處山東黃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帶的東營市,是全球首批18座國際溼地城市之一和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有超過600萬隻候鳥在此遷徙、棲居,被國內外鳥類專家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在東營,還有一座全國規模最大、也是省內唯一的鳥類專題博物館——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
-
探秘廣東北回歸線風景帶
活動現場宣布了全省「最美巡護員」獲獎名單及2019年第一屆探秘活動上啟動的攝影大賽獲獎名單,並為獲獎者頒獎;發布了自然保護地科普科研成果,廣東自然保護地開放預約平臺系統也正式開放,社會公眾可在線預約50多家自然保護地的參觀探秘和科普課程。
-
越軍噩夢?中國一地雷內裝800枚鋼珠!兩山輪戰的主要武器
在兩山輪戰期間,66式反步兵地雷成了解放軍的標配之一。幾乎每個上過貓耳洞的老兵,都會熟練掌握它的使用方法。1984年7月12日的老山並不太平,越軍調集了一個加強師瘋狂地向老山反撲。在142高地。解放軍英雄李海欣率全班與敵兩個加強排交上了火。斃傷4名越軍後引爆一枚66式反步兵地雷,當即將越軍炸倒一片。
-
【動靜直擊】解密地球造山、追尋黑葉猴、探秘恐龍蛋窟……第四屆...
黑葉猴 期間,專業科考線將解密地球造山運動、追尋"黑色精靈"黑葉猴、解讀恐龍蛋窟、了解叢林法則等;生態文化線將溯源土家傳統文化,聆聽傳統山歌、觀賞傳統婚俗等;探秘尋寶線將尋找瀕臨失傳的民間技藝,體會獨特氣候條件下的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