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啟動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探秘活動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探秘隊伍在丹霞山騎行。 姬東 攝

中新網韶關12月4日電 (程景偉 林蔭)「2019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廣東自然保護地探秘活動」啟動儀式4日在廣東韶關丹霞山舉行。此次活動啟動後,超過200人的探秘隊伍步入丹霞山風景名勝區,進行了騎行和徒步,並體驗地質地貌、動植物、客家文化等自然教育體驗課程。

此次探秘活動為期2個月,廣東省共有19家自然保護地單位參與並向公眾免費開放。廣大市民可關注廣東林業官微發布的「廣東自然保護地開放預約平臺系統」,掃描二維碼進入系統,在平臺上可報名獲取19家保護地的免費參與自然課堂的機會,課程包括廣東省地質地貌、動植物、氣象天文和生態建設等科普活動,民俗文化、手工和生活體驗等。

「2019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廣東自然保護地探秘活動」啟動儀式。 姬東 攝

這19家自然保護地包括:廣東韶關丹霞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廣東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南澎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從化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等。

據專家介紹,廣東的北回歸線風景帶主要體現出季風氣候的特點,夏半年溼潤多雨、冬半年相對乾燥。受季風氣候控制,廣東北回歸線風景帶的森林植被繁茂,是全球北回歸線上荒漠帶上少有的綠洲,廣東不少自然保護地就位於北回歸線上。

丹霞山。 姬東 攝

廣東省林業局副局長吳曉謀表示,接下來,廣東將通過保護地與社會各界的廣泛交流與合作,構建以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為依託,以廣大生態遊客為基礎,以各類生態旅遊服務企業和投融資機構為支撐,以生態體驗、自然教育、文化體育活動等為抓手的生態旅遊社會化網絡化服務平臺,進一步挖掘自然保護地生態旅遊發展潛力,加快自然保護地建設,提高自然保護地服務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

活動儀式上,同步啟動了廣東自然保護地攝影大賽,凡是在廣東省自然保護地區域內拍攝的優美風景皆可參賽。(完)

相關焦點

  • 探秘廣東北回歸線風景帶
    南都訊 記者陳燕 通訊員林蔭6月21日上午,由廣東省林業局主辦的第二屆「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廣東自然保護地探秘」活動在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行。來自全省各自然保護地代表和學生等近200餘人,通過「雲直播」平臺共同參加了啟動儀式和探秘活動。
  • 你想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嗎?可以網上免費預約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 通訊員 林蔭圖/張紅 翁桂濤6月21日,由廣東省林業局主辦的第二屆「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廣東自然保護地探秘」活動在在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行來自全省各自然保護地代表和學生等近200餘人,通過「雲直播」平臺共同參加了啟動儀式和探秘活動。已建科研監測體系!
  • 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 探秘淇澳紅樹林保護區
    【解說】6月21日,第二屆「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廣東自然保護地探秘」活動在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行。活動現場宣布了全省「最美巡護員」獲獎名單及第一屆活動攝影大賽獲獎作品,發布了廣東自然保護地科普科研成果。
  • 廣東自然保護地全國最多 南嶺國家公園「呼之欲出」
    近日,記者跟隨廣東省林業局前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尋這個被譽為北回歸線沙漠帶上綠洲中「明珠」的奧秘。新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空氣沁人,碧水如玉,峰頂輕霧繚繞,山間懸泉飛瀑。即便過了霜降,此時走進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層層疊疊的綠依然撲面而來。
  • 夏至將至,去雲南普洱墨江縣「立竿見影」,因為北回歸線穿城而過
    看到媒體報導,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日,在雲南省普洱市墨江縣將有」立竿見影「探秘活動,因為北回歸線穿過墨江城,這時進入熱帶的標誌緯度線。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物體本身與影子重合,正是」立竿見影「的效果,有趣。
  • 廣東北回歸線標誌塔
    北回歸線是一條重要緯線,大約在北緯23°26′(一般可估算為23.5°)的地方,其是一條具有多學科意義的天文氣候特徵的緯度線。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國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域)、臺灣五省區。        北回歸線的緯度值為黃赤交角,黃赤交角決定了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範圍,即南北回歸線的緯度,也決定了地球上五帶的範圍。
  • 雲南唯一被北回歸線穿越的城市,四季如春,盛產紫米
    啥叫:「北回歸線」?或許,許多人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 其實,所謂的北回歸線,指的是: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它直接影響著地球上「四季」變化和「五帶」區分。
  • 《北回歸線》:誰穿越了你的北回歸線?
    《北回歸線》:誰穿越了你的北回歸線?一個在北回歸線上發生的故事,嘻哈怒罵,被劇情折服有沒有被演員折服呢?且看北回歸線上活躍靚麗的男男女女吧!李治廷飾演李明李治廷,音樂人、演員、歌手。2014年主演電影《北回歸線》,飾演高大帥氣,女人緣極好的勾女高手。
  • 讓綠皮火車旅遊專列驅馳在北回歸線上—新聞—科學網
    一條神奇而又神秘的地理分界線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八集紀錄片《穿越•北回歸線》,帶著人們自西向東穿越了北回歸線在我國的五個省區,展示了其多彩多姿的生態自然風貌和奇特的人文民族民俗風採,揭開了北回歸線那神秘而又美麗的面紗,觀者無不怦然心動嘖嘖稱奇。
  • 2018北回歸線「夸父逐日 立竿無影」大型天文科普活動舉辦
    中新網廣西新聞6月24日電(易虎先)2018年北回歸線「夸父逐日 立竿無影」大型天文科普活動及視頻直播等系列活動21日在廣西桂平北回歸線標誌公園舉辦。  圖為廣西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揭牌儀式合影。
  • 中國大陸落差最大的瀑布:白水仙瀑,北回歸線穿越其中
    中國大陸落差最大的瀑布-增城白水仙瀑高為428.5米,位於廣州市增城北部白水寨風景名勝區,因地處北回歸線地帶,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瑰麗翡翠」,屬山嶽型風景名勝區。白水仙瀑原名叫白水寨瀑布,白水寨山高828米,白水仙瀑落差428.5米。
  • 北回歸線上的雲南,太陽轉身創造的奇蹟
    隨著2020「縱橫雲南·秘境國家步道」勘探活動的持續進行,目前「國家秘探」們已經走過了勘探線路一半的裡程。此次勘探活動的橫線,是沿著北回歸線展開的,那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北回歸線作為國家步道上不可缺少的一條呢?
  • 為什麼紫金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
    2018年,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兩種極度瀕危新物種,分別命名為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並把這一發現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這個大新聞也引起了各大媒體的關注。
  • 國內「神奇的」城市,被北回歸線穿越,被譽為「中國紫米之鄉」!
    這個城市就是——墨江,是昆明通往普洱和西雙版納的必經之地,最吸引遊客的就是這個城市被北回歸線穿越,境內的「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是當地的一個4A級旅遊景區,也是很多遊客必去打卡的景點。這個城市還被譽為「中國紫米之鄉」,這裡的特產墨江紫米也是銷往世界各地,口感也是極佳的,有很多的遊客前去旅遊也會帶走一些。
  • 廣東從化北回歸線標誌塔掠影
    廣東從化北回歸線標誌塔位於廣州市從化區北回歸線的位置並非固定不變,只是在北緯23.26°±1°的範圍內變化。我國是世界上北回歸線標誌最多的國家,中國的北回歸線標誌有悠久的歷史,且規模宏大,形式多樣,造型別致,各具特色。
  • 汕頭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有我們嚮往的風景
    南澳島又處在北回歸線上,風景優美,亦稱「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下了南澳大橋,開始進入南澳環島公路。這條公路是南澳縣最主要的交通線路,沿海島自然地形環島一周,全長65公裡。近年來,南澳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充分開發環島海岸帶的旅遊功能,把環島公路沿線開發成為一條環南澳主島的觀景長廊。
  • 「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雲南活動啟動
    「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雲南活動啟動 2018年12月10日 18:3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10日昆明訊(記者 王怡然) 12月10日,由中國臺灣網和雲南省臺辦主辦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之我的新大陸——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雲南活動在昆明啟動。
  • 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廣東從化可睹立竿無影
    北回歸線過中點 6月21日夏至當天出現,從化中午時分可睹立竿無影  本報訊 記者陸志霖、鄭迅,通訊員李建基報導:廣東天文學會預告,本月21日(夏至)13時46分,太陽將直射北半球的最北緯線———北回歸線。有5000年文明史的人類今年將首次迎接北回歸線經過中點線。
  • 祖國「南大門」——不可錯過的北回歸線標誌塔
    北回歸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存在的線,而是一條具有多學科意義的天文氣候特徵的緯度線,大約在北緯23°26′(一般可估算為23.5°)的地方。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國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域)、臺灣五省區。而我國也是世界上北回歸線標誌塔最多的國家哦!
  • 廣東汕頭南澳島北回歸線-自然之門
    北回歸線是指太陽光線能夠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北回歸線是一條重要緯線,大約在北緯23°26′(一般可估算為23.5°)的地方,其是一條具有多學科意義的天文氣候特徵的緯度線。汕頭就是北回歸線上的線市。汕頭南澳島上的「自然之門」北回歸線標誌塔,每年夏至的正午,太陽光直穿而過,立竿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