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島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它位置獨特,四面環海,猶如一顆鑲在南海上的明珠。南澳島又處在北回歸線上,風景優美,亦稱「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
下了南澳大橋,開始進入南澳環島公路。這條公路是南澳縣最主要的交通線路,沿海島自然地形環島一周,全長65公裡。近年來,南澳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充分開發環島海岸帶的旅遊功能,把環島公路沿線開發成為一條環南澳主島的觀景長廊。
沿著環島公路行駛,不僅可抵達宋井、青澳灣、金銀島、總兵府等景區,沿途還能看到新建成的啟航廣場、田仔地質公園、海絲文化廣場等環島景觀,這些景點與青山大海交相輝映,可謂一步一景。
海絲廣場是南澳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中金澳灣的主體工程,金澳灣的修復延伸了原來南澳的海濱路,也延長了南澳島的觀光帶,受到島民、遊客的一致稱讚。海絲廣場分上、下兩級,建有觀海平臺、觀光亭、觀海引橋、沿海棧道、情景雕塑、大型天然石景、觀光燈柱等旅遊設施。站在廣場上,一眼望去是浩瀚無際的南海,令人心曠神怡。
南澳攝影家協會
會長
吳文華說,海絲廣場建成之後,得到了外來遊客
非常高
的讚譽。廣場配套有自然、人文、歷史元素,反映南澳島的特色。此外,隨著水域環境的改善,
在藍色海灣周圍,
一年四季基本都可以看到中華白海豚。
藍天、碧海、綠島、金沙、白浪是南澳生態旅遊的主色調。在這裡,既有被譽為「東方夏威夷」的青澳灣省級旅遊度假區,又有被譽為「南中國海上天然植物園」的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被譽為「候鳥天堂」的自然保護區。
江應
聲是土生土長的南澳人,他對拍攝島上的各種鳥類情有獨鍾,他向我們推薦,南澳勝景中不可或缺的是海景與珍貴候鳥的景象。
江應聲說,南澳比較珍貴的鳥類要數巖鷺,巖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是瀕危動物,數量非常稀少。因為南澳環境好,所以這些珍稀鳥類季節一到,就經常會飛過來。
南澳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候鳥自然保護區。一年四季在保護區停留的各種鳥類有90多種。每年六至九月份為海候鳥旺季,在這裡,遊客可常年觀賞主島上的「白鷺天堂」奇觀。目前,海島上已發現10餘種屬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的鷺科鳥類,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有黃嘴白鷺、巖鷺兩種。這些鳥十幾年來成為翔集南澳島的「常客」,多次以近千隻以上數量聚群,南澳成為迄今國內發現這種珍稀鳥類的最大聚集種群地之一。
南澳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形成了「海、山、史、廟」相互交叉的特色。來到南澳,不僅可以看到壯闊的海景,還可以上山感受與眾不同的山景,後花園村便是其中的一個「網紅山」。這座被評為「廣東旅遊名村」的小村莊,成為觀賞南澳勝景中的好去處。
後花園村位居南澳島中部主峰果老山北側,海拔在400至500米之間。這個有著原始風貌的小村落,依山傍海,山林覆蓋率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居高臨下能俯瞰海灣海水養殖場,由於是在300多米高的山上俯看 ,海裡的魚排顯得微小。一格格養殖網箱,一片片紫菜竹架、一籠籠珍珠貝生機勃勃。在海灘涂裡,當地人耕海築起了萬畝海水養殖基地,目前已經形成以石斑魚、鮑魚、珍珠、紫菜、對蝦、貝類等名貴海鮮為主的「聚寶盆」,星羅棋布的魚排在藍天、青山、綠水映襯下更顯詩意。
吳文華說,後花園是南澳島東部的一個自然小山村,它一面靠山,三面臨海,居高臨下,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海面自然景觀,很多人也為這裡取名「海闊天空」。
說起後花園村名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據地方志書記載,南宋景炎元年,即1276年,宋帝趙昺敗退南澳,至後花園山村時,因長途跋涉口渴,令侍從採摘野生樹葉煮水解渴,飲用後頓感甘香可口,倍加讚賞,譽之為「宋茶」。同行的楊太后見此處景色優雅、花木繁茂,稱其為「哀家之後花園」。
據了解,近年來,南澳縣積極推進「國際旅遊島」建設,同時編制《美麗南澳——國際旅遊島發展戰略規劃》,把發展總規劃與旅遊、土地、交通、生態、海洋等規劃融合起來。目前,南澳縣還啟動創建國家級5A旅遊景區,加快推進「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引進知名旅遊企業合作建設,加快建成「網際網路+海島」和「網際網路+漁家樂」小鎮。相信經過未來的規劃和建設,南澳海島將變得更加美麗、迷人。
更多趣事關注百家號:經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