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東東部沿海,閩臺粵交匯處,有一處神秘的地方,以獨特的文化和令人垂涎的飲食著稱於外。這就是潮汕。
之前有一位在汕頭打拼的老鄉相邀。去歲的三九寒冬,我們幾個人臨時決定在周末,找一個濱海的地方避避寒。於是嚮往中的汕頭成為首選。
二個小時的航程把我們從長江之濱載入到千裡之外的榕江之濱。夜風拂面,時空轉換,仿佛從嚴冬重回到爽爽的秋天。
汕頭的朋友很盛情,也善美食。初來潮汕,怎能不吃一頓地道的潮汕粥呢?
粥分二份,一份魚粥,一份膏蟹。慢火煲出,入口軟糯,回味悠長,與我們平時在武漢吃的所謂潮汕粥果然不同。
重點還不在粥上。看著店鋪門前擺著的各種美食小點。我們恨不能每樣都點一份嘗嘗。
潮汕果然是飲食之鄉,即便是頓普通的粥宴,也是吃得如此豐富和滿足。
潮汕人把飲食分為"好吃"和"吃好"幾重境界。"好吃"乃食不厭精的加工工藝,"吃好"是精神層面的滿足感。
晚餐之後,在美麗地榕江邊走走,能領略到這個城市的魅力。
江邊的揭陽樓熠熠生輝。
水清風柔,夜色無邊,流連忘返。忽然想到家鄉的朋友,這時候一定是躲在厚厚的被子裡抗禦寒冷。
有民謠唱道: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
這是在炫耀北方的暖氣還是沒來過南方海濱?
汕頭最著名的旅遊勝地非南澳島莫屬。
南澳島乃廣東真正意義上的海島。雄踞於海上、長約十公裡的南澳大橋通車後,上島已成易事。大橋採取單向收費。我們一車四人,96元。感覺是賺了。在鄂州,上個梁子湖島,船費加門票,也得一百多,照樣收得理直氣壯,也加厚顏無恥。與南澳相比,不知底氣何在。
南澳島上,仍然殘存著古炮臺遺址。反映了當地人民英勇無畏抗擊侵略的歷史。
古老的榕樹與炮臺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榕樹在潮汕較為常見。也很奇特。獨立生長能參天避日,成林成蔭。與建築物一起相互依存,強大的根須能依形就勢, 形成保護城門的外殼。
島上的漁業資源相當豐富。漁民們以船為家,把家安在海上。這與我們在霞浦看到情形幾站一致。忽然想到農民都喜歡在田地裡搭工棚,通常作為違建。而漁民把家安在海上,算不算違建呢?
船艙,庭院,象一幢海上漂浮的別墅。好想在這樣的房子裡住上一晚。
船上有愛犬相伴,空中有魚鷺飛翔,好一幅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圖。
漁民打回魚後,把魚圈在網兜裡,放在海中養殖。以保持魚的鮮度。客人來了,漁民親自動手,現殺現做。
很多汕頭人會專程驅車前來吃這種地道的海鮮大餐。價廉物美。
享用一頓豐盛的海鮮,在漁船上曬著太陽,吹著溫暖的海風,品一品當地功夫茶,人生夫復何求?
愛茶的人應知道,潮汕也是主要的茶產地。烏龍系列的鳳凰單樅有一種獨有的蜜香或姜花香。飲之回甘順滑,香氣久久不散。
島上風光旖旎。
海浪排空,礁石雄峙。
奇山異石,氣象萬千
島上至今流傳著抗倭時期藏金匿銀的傳說。是否屬實,尚待考證。CCTV曾專程來此作尋寶節目。
南澳之南,有一處海灣,名青澳灣。沙軟,浪白,水碧,灘淺。
實屬不可多得的海濱浴場。
在海灘一側,我們偶然發現一個異常建築。近前一看,原來並不尋常,此建築名為「自然之門」,乃我國建造的第十一座北回歸線標誌塔。
每年的夏至,太陽到達地球的最北端,光線會從頂部貫通球心,形成有物無影的自然奇觀。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北回的標誌。一次無意中的旅行,成就了人生中又一次有趣的經歷。
每一次的旅行,都仿佛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門窗,讓我們眼前一亮。
這也正是旅行的意義所在。在別人呆膩的地方,體會自己不曾體會的感受。
汕頭是個講求傳統文化的地方。許多景區,隨處可見亭臺,題字,碑帖以及祭祀的家祠。「濱海鄒魯」的比喻名不虛傳。
前面說過,潮汕的飲食更是一絕。很普通的食材,經過巧手加工,細火慢燉,便令人垂涎不止。就如上面這個,椰殼已然成為一個盛食的器皿。椰汁匯同海鮮、豬排燉出了鮮鮮的香湯。
還是打住,潮汕的飲食豈是我三言二語說得清的,亦免得你們流著口水罵我。如果饞了,不妨親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