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不砍一棵樹的萬畝林場,就在佛山北回歸線上……

2021-01-16 今日三水

北回歸線,熱帶與北溫帶的分界線。從全球範圍來看,北回歸線經過的區域大部分是沙漠或乾旱區,著名的撒哈拉沙漠就位於北回歸線上。中國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受夏季風影響,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夏季溫暖溼潤,成為回歸沙漠帶的「綠洲」。

北回歸線穿過佛山18公裡,這裡生長出一片綠洲——三水大南山,它像一塊渾然天成、未經雕琢的碧玉,鑲嵌在佛山最北部。這片近萬畝的山林猶如一座天然氧吧,成為三水最大的「綠肺」,調節著氣候,滋潤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大南山,北回歸線上的生態綠洲,萬畝山林,湖光山色、翠煙繚繞、靜嫻毓秀。

北回歸線上的 萬畝「綠肺」

每年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會出現「立竿無影」的神奇地理現象。另一個地理現象就是,從全球範圍來看,北回歸線穿過的區域大多是荒漠,植被稀少。但在中國,這個鐵律被打破,受所處大陸位置與大氣環流影響,北回歸線中國段形成了很多綠洲。

北回歸線橫穿佛山三水北部。據專家計算,北回歸線經過三水大塘鎮和南山鎮,長約18公裡。沿途有山水輝映的田園風光、神秘的石灰巖溶洞,還有百裡畫廊北江大堤以及恐龍化石所在地赤珠崗。而大南山是北回歸線佛山段唯一的連片山林,森林茂密,是北回歸線上的綠洲。除了大南山,同一緯度上,還有肇慶鼎湖山和惠州南崑山。

大南山位於三水西南街道北26公裡處,東北距原六和鎮政府所在地禾生坑約6公裡,為三水、四會兩地的界山。原名大潭山,因山中有大小五個潭得名。大南山原生林佔到70%,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生態環境優越,自然風光旖旎多姿,成為佛山一道生態屏障。主峰天心塘海拔546.9米,為三水第二高峰。

大南山林場佔地近萬畝,是三水面積最大的林場,也是生態保持得最好的林場。「山上的空氣特別好,飽含負氧離子,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是市區的好幾倍。」大南山林場黃少明護林員在山上堅守了近40年,守護著這片「綠肺」是他一生的事業。

大南山森林覆蓋率達96%,生態環境優越,自然風光旖旎多姿,是佛山一道生態屏障。

「南山湧翠」藏深閨

大南山遠離三水中心城區,高速公路的開通縮短了時空距離。2014年12月31日,肇花高速開通,從西南城區到達大南山只需40多分鐘。從西南出發,市民可以開車直接駛上二廣高速,隨後轉肇花高速,在肇慶大旺出高速,沿著位於大旺的縣道X503一路向北,大南山林場就在道路左邊。

上個世紀80年代,三水評選出三水新八景,「南山湧翠」名列第一。大南山逶迤多姿的地形造就了秀美嫵媚的山地風光。「蓊鬱茂盛的高樹矮草裝點出幽然深邃的林區景致……鑲嵌在蒼嶺幽林之間的南山水庫,堤壩如虹,水光瀲灩,猶如明珠增色南山;山上層林疊翠,樹影婆娑,花草搖曳,溪泉淙淙;春秋之交,野生的無花果、野草莓誘人採摘。」在文人的筆下,大南山簡直就是一個世外桃源。

這座世外桃源雖然名列三水新八景之首,但名氣不大,藏於深閨。「大南山林場的主要職責是森林防火、森林保育、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黃少明說,出於安全考慮,林場尚未完全對外開放。

獲得林區工作人員的許可後,我們沿著蜿蜒的山路往上行駛。沿途樹木高聳,林子茂密,陽光燦爛,天空湛藍,樹木在彎曲的道路上印下斑駁的影子。打開車窗,任風吹進車內,飽含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飄進車內,沁人心脾。

半山腰一座水庫呈現在眼前,一潭碧綠,湖光山色、翠煙繚繞、靜嫻毓秀,它與山林共生共息,山水滋潤,淡妝明媚,楚楚動人。環湖早已修了道路,可供市民步行。周末的早晨,從三水、四會慕名而來的市民早已爬上了水庫,或環湖漫步、跑步,或單車競速,享受著清淨的周末生活。

水庫而上,可以繼續攀登。順著通往山頂的大路走數百米,有兩條道路可供市民選擇:環山公路或崎嶇山路。大多數登山者會選擇後者,山路沿著山脊向上,這是林場職工巡山踩踏出來的便道,路只能容一人通行,雖然有點陡峭,但沿途風景不錯,時而經過茂密的林區,不一會又來到高處,遠望山林層層疊疊,一片綠海,難怪有「南山湧翠」的美名。

守護大山30年,沒人砍過一棵樹

在大南山這個世外桃源,有一群「守山人」。黃少明就是其中一位。他從1980年開始在面積萬畝的林場當護林員,一晃將近40年,他和林場職工堅守在深山老林,起早貪黑巡山,風餐露宿,蛇咬蜂攻早已是「家常便飯」。

今年60歲的黃少明是「林二代」,他的父親也是林場的一名護林員,父親老了,他便接班當起了第二代護林員。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回憶起剛進山工作的日子,黃少明用一個字概括:「苦!」護林員巡山全靠腳,一個夏天,他要穿壞幾十雙草鞋。早上5時起床,帶著幾個燒餅就上山了,渴了就喝山間的山泉水。一天工作結束,通常已到晚上八九時。雖然早已是林場管理者,年紀已「花甲」,但每當有空,黃少明都會換上衣服、鞋子去巡山,「不去走,永遠都不會知道山裡到底是什麼情況。」

時移勢遷,大南山林場職工人數從鼎盛時近200人縮減至目前的14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少明說,回想起過去近40年的經歷,如今他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為子孫後代守住了一片綠水青山:這萬畝公益林沒有發生過一起自然火災或重大病蟲害,30年沒人亂砍過一棵樹。

今年年底,黃少明即將退休,對於大南山,他有說不盡的眷戀和不舍。「退休後,我還會經常住在山裡。」黃少明說,看著自己奮鬥了一輩子的地方,「心裡就很安定。」讓黃少明感到欣慰的是,大山的守護者總算後繼有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護林員的行列。林場老職工張沛全的兒子張少峰就決心延續他們守山人的使命,他正攻讀林學管護專業學位,想用現代專業技術,管理好這萬畝大山,做好第三代護林員。

文/佛山日報記者賓水林

圖/南山鎮政府提供

編輯/佛山日報陳玲玲

相關焦點

  • 紅豆杉·瀕危20年③|專家:全國無摸底數據,砍一棵少一棵
    而在今日的大量案例中,山民大鋸一響,放倒一棵百年紅豆杉用不了一分鐘。那麼,被稱為「植物大熊貓」的野生紅豆杉,國內還存有多少?紅豆杉與當地人有著怎樣的故事?人們該如何與紅豆杉和諧共處呢?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就此採訪了三位業內專家。
  • 砍了鄰居兩棵銀杏樹 四川一男子被判刑
    四川省達州萬源的李某挖損了鄰居張某種植的草果,為了報復,張某持彎刀將李某種植的兩棵銀杏樹攔腰砍毀。然而,張某怎麼也沒想到,他砍毀鄰居兩棵樹的報復行為,竟然觸犯了法律。因為這個事,張某不僅吃了官司,還被法院判了刑。6月1日,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這起典型案例。
  • 世界年紀最大的5棵樹,其中一棵已經被砍,最老的已經活了近萬年
    第一棵是在美國國家公園裡面的謝爾曼將軍樹,這棵樹已經在地球上活了2500年了,是一棵非常有歷史的樹,可以說是見證著這片土地上的風風雨雨。這棵2千多歲的樹木佇立在公園裡,十分顯眼,因為它特別的高,比幾十層樓還高,樹幹筆直且比旁邊的樹粗很多,就像一名戰士一樣在這裡站立。第二棵也是美國的,是一棵非常老的樹名叫怡和杜松。這棵樹的造型和於謝爾曼將軍樹一樣,筆直地佇立在加州大地上。
  • 張三砍的2棵樹和王二砍10棵樹
    張三每天對著樹林裡的一棵一棵的樹進行不同的拆解和分析,分析這棵樹是怎麼長成的,它是來自哪裡的水源,陽光,風向,受過什麼營養。分析了半天,他開始決定要感覺這些力度,朝向然後決定採取哪種模式進行如何砍下去。在砍樹之前,他有一個裝飾華麗的刀鞘。
  • 紅豆杉·瀕危20年②|江西最大盜伐案判44人,樹王險被砍
    經初步測量,周圍3.7米,胸徑100多公分,樹高超過30米。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王樂 圖「爬山虎」拉原木下山,「挖機」吊運巨型樹根張啟明(化名)早就聽到了風聲。「你們吃林業飯的要去管一管!」2015年「十一」之後,禮坊村裡就有老表向張啟明舉報,有人砍了紅豆杉半夜往外運。
  • 廣東省資訊|世界上最高的北回歸線標誌建築,不在北極,就在廣東!
    廣東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世界上最高的北回歸線標誌建築,不在北極,就在廣東!雖然北回歸線是卻看不見的一條假想線,但使得人們能夠直觀地看到北回歸線的客觀實體,而建立了標誌塔,以此來感受到這條緯線的存在。而標誌地理學上北回歸線經過地方的建築物就是——北回歸線標誌塔,由於我國自身特有的經緯度位置,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北回歸線標誌塔最多的國家,但你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北回歸標誌塔在哪裡嗎?
  •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55年發展歷程速寫:好一個大「林子」
    1961年10月,時任林業部國有林場管理總局副局長劉琨受命帶隊來到塞罕壩勘查。哪知道,「美麗的高嶺」以反諷的方式給他一個下馬威,「怎麼說呢,我後來寫了幾句詩,『塵沙飛舞爛石滾,無林無草無牛羊』。」  可以想像,當時的劉琨和同伴有多絕望。  東部荒原上碩果僅存、頑強挺立的一棵落葉松,給他們一行以希望的曙光,「這棵松樹少說也有150年。
  • 還原「神藥」紅豆杉真相:並不抗癌 直接飲用或中毒
    2013年12月17日,峨邊縣614林場一棵被砍倒的紅豆杉。  1992年12月,美國BMS公司從野生紅豆杉樹皮中提取出紫杉醇,並製成了治療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新藥上市。當時,紫杉醇的價格達到了每公斤18萬美元。  「現在正規藥廠都用人工種植的紅豆杉提取紫杉醇,價格仍然相當高。」黃建鳴說,現在一公斤紫杉醇的價格在100萬人民幣上下,30毫克的紫杉醇針劑每支在醫院的售價也在700元左右。
  •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 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
    可是在本世紀初集體林權改革後,這近千萬畝商品林已成為當地林農的主要收入來源。 魚和熊掌如何兼得?生態保護與林農收入如何共贏?福建自己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不砍樹了,還能不能致富?商品林贖買改革,由此而生。通過贖買保護林農利益和生態效益自己承包撫育的樹不讓砍,對三明市永安市西洋鎮舊街村的林農羅範欽來說,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
  • 南澳島,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
    南澳島,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 發布時間:2017年07月11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人口也少,只有7萬多。與洞頭縣不一樣的是,南澳島的地理位置好。離臺灣、香港、廈門都只有100海裡上下,離汕頭只有11.8海裡,是很好的商埠,明朝就有「海上互市」之稱。南澳島又處在北回歸線上,風景優美,亦稱「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  南澳島更加吸引我的,是它的歷史遺存。《南澳志》載: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末的少帝趙罡、趙昺,在元兵追趕下曾駐蹕澳前村。
  • 支付寶螞蟻森林已種下真樹1億棵!敦煌將種萬畝梭梭以阻沙漠擴張
    4月22日正值世界地球日,也是螞蟻森林在甘肅敦煌春種的日子,支付寶宣布螞蟻森林用戶數達5億,5億人共同在荒漠化地區種下1億棵真樹,種樹總面積近140萬畝。2016年8月,支付寶正式推出螞蟻森林,到今年8月,這個「讓環保流行起來」的公益項目將滿3年。
  • 350多棵獼猴桃樹一夜被砍,誰幹的?
    目前警方正在調查中40多歲的王先生家住西安市臨潼區斜口街辦窯村於李四組,7月1日下午,「我突然發現地裡350多棵獼猴桃樹全被人從根部砍斷。」王先生說。這片地3.5畝,獼猴桃樹長了七八年,2017年開始掛果,「買了苗子得嫁接,起碼五年才能掛果,是家裡的唯一經濟來源。頭幾年不能掛果時,主要靠我在外務工掙錢,現在是我和媳婦主要種地。」
  • 小小外來蟲藏身天牛,40天殺死一棵樹!
    「松樹癌」來了:害蟲藏身天牛,40天殺死一棵樹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癌症」「它屬於外來入侵生物,山東沿海的煙臺、青島、威海、日照沒有一個市倖免,現在內陸市也發現疫點(區),防治壓力不小。」據省自然資源廳有關人士介紹,1990年,山東在長島首次發現松材線蟲病,2005年開始,疫點由東到西擴散蔓延。8月1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披露的信息顯示,省內目前有8個市、21個縣(市區)、94個鄉鎮(林場)發生松材線蟲疫情,全省共發生病林面積22.73萬畝。
  • 再過十天,您心念念的塞罕壩林場將五彩色斑斕
    河北省政府原常務副省長陳立友,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之後開始拿起相機關注自然生態。他多次到壩上拍攝照片,老人一次次採訪塞罕壩,親筆寫下了這樣一篇文章《有個塞罕壩真好》。陳省長用一組組對比的數據交待了塞罕壩的變遷。「解放初期塞罕壩僅有以白樺、山楊為主的天然次生林19萬畝,疏林地11萬畝。那裡成了『風沙遮天日,鳥獸無棲處』的荒原。
  • 「板慄之鄉」砍板慄
    新華社瀋陽5月23日電 題:「板慄之鄉」砍板慄 新華社記者 王振宏、於力、洪可潤 長得好好的67畝板慄樹,毫不猶豫全部砍掉,換種上了只有30釐米高的紅松苗。陳希金在12年前的這一舉動,被全村的人都認為是「瘋」了。可12年後的今天,看著蒼翠挺拔的紅松林和出產的光亮飽滿的松子,加上一年6萬多元的收入,鄉親們不得不佩服老陳算明白了67畝山林帳。 而在陳希金的心裡,算的不僅僅是經濟帳,更是一筆生態帳,長遠帳。 遼寧寬甸滿族自治縣石柱子村山多地少,種板慄有40多年光景,是遠近聞名的「板慄之鄉」,全村最多的時候種植了13000畝板慄。
  • 地球上5棵「超級大樹」,其中一棵重2800噸,我國這棵獨佔8畝地
    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走過的路成為背後的風景,不能回頭不能停留地球一直以來都充滿奇蹟,當然,地球能夠一直繁衍下去,也少不了植物的幫忙。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地球上5棵「超級大樹」,其中一棵重2800噸,我國這棵獨佔8畝地。
  • 「奮鬥的中國人」伊春種樹英雄「張山瘋」:30年造就一片林海
    從上世紀80年代到2000年間,他曾種下不下百萬棵樹,在小興安嶺上築起一片綠色海洋,也因此得名「百萬富翁」。他還有一個外號——「張山瘋」。清理爛葉枯枝、排查火險隱患……沿著土路,走進蔥蘢的青山,每一個拐彎,每一棵樹,他都再熟悉不過。畢竟,這條路,他走了30年。10月20日,張英善帶著記者來到一片林區沼澤地,介紹起當年親手種下的這片林子。
  • 杭州的審美,藏在一棵樹裡
    這座花8年時間雕琢的城市綜合體,以一種橫衝直撞的方式,一夜之間晉身杭州甚至長三角的文藝新地標。每一天,在天目裡的任何一個角落,你都能看到不斷有人舉起手機,打卡、曬朋友圈。雙休日,更是有粉絲專門從北京、深圳打飛的來,只為看一眼義大利建築大師倫佐·皮亞諾在中國設計的第一個作品。在倫佐·皮亞諾的草稿紙上,天目裡最初的靈感,是一顆有著綠色柔軟內核的蘋果。
  • 擅自砍了小區枯萎黃桷樹 成都業主不得不花3萬多重新補栽一棵
    5月8日這天,小區業主將門外一棵黃桷樹砍成了幾段,據她介紹,這棵樹已經兩三年沒有發芽了,想砍了補栽一棵桂花樹。不過,這次砍伐卻遭到小區其他業主「聲討」,在小區物業、業委會、城管部門的批評教育之後,業主終於認識到,不管死樹還是活樹,業主都沒有權利私自砍伐,最終她買樹、種樹,前前後後花了三萬多元,才得到了大家的諒解。
  • 河北塞罕壩:55年蓄木成海
    從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部驅車向東北方向駛去,進入紅松窪自然保護區。在一整片低矮的樟子松林中,遠遠就能望見一棵落葉松兀自挺立。    20多米高,枝杈密布,主幹粗壯,兩個人才能合抱起來,樹齡已超過200歲。    不知誰悄悄用紅布把樹幹圍了起來,樹枝上還繫著一條條五彩繩,隨風飄動。    「這是樹神嗎?」記者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