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
「坐個電梯,都要排五分鐘的隊!」前陣子,這句出現在朋友圈的吐槽,生動地表達了天目裡現在有多火。
從10月份至今,坐落於天目山路古墩路交叉口的天目裡,一直是杭州文藝圈「持續升溫」的焦點。
這座花8年時間雕琢的城市綜合體,以一種橫衝直撞的方式,一夜之間晉身杭州甚至長三角的文藝新地標。
每一天,在天目裡的任何一個角落,你都能看到不斷有人舉起手機,打卡、曬朋友圈。雙休日,更是有粉絲專門從北京、深圳打飛的來,只為看一眼義大利建築大師倫佐·皮亞諾在中國設計的第一個作品。
在倫佐·皮亞諾的草稿紙上,天目裡最初的靈感,是一顆有著綠色柔軟內核的蘋果。現在,這個23萬平方米的藝術烏託邦,像一塊磁石一樣,牢牢吸引著這座城市的年輕人。
全球最美圖書館之一的蔦屋書店、崔健和老狼剛來演出過的頂級LiveHouse目裡空間、隨時能穿越回電影黃金時代的三克映畫,還有Seesaw咖啡、武漢18號酒館、柴米多農場餐廳等一系列寶藏品牌……這不是一個單純的城市混合空間,而更像一個研究如何結合藝術、審美與精緻生活的實驗容器。
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包裹之下,跳動著的是一顆溫暖的心臟,在天目裡,藝術為所有人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在這個特定的、以生活方式為構架的空間裡,藝術在任何時候都是最有力的「社交道具」。而這種浸潤,同樣又體現在於無聲處的細節。
在天目裡四處,散落著由烏桕、針櫟、光葉櫸、自由人槭四類樹種組成的50棵樹,每一棵樹,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幾天前,天目裡宣布,把這50棵樹交給50位藝術家,邀請他們在不破壞樹木的情況下自由發揮創意,來完成一個創作。
很多棵樹,都是由天目裡的幕後推手、「江南布衣」聯合創始人李琳,去全國各地的林場裡挑的。
「找樹是我工作中很愉悅的一部分。」她說。從在倫佐·皮亞諾熱那亞的工作室裡暢聊天目裡的藍圖,到如今的一草一木,熱愛、專注、細節,一以貫之。
這一次,我們將視角對準天目裡,並不僅僅因為它是新晉網紅。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有溫度的空間,浙江人熱愛生活,注重生活品質,於細節處見真章的特點,以及這座城市不斷擴張的文化包容度,再次被真實觸及、展現和感受。
對於杭州這座美麗的城市,對於始終秉持追求精緻小康生活理念的浙江人來說,藝術和生活的連結、融合,正在漸變成一種日常的審美。它的受益者不再是少數人,而是每一個能感受和領悟它價值的普通人。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