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雲南活動啟動

2020-12-03 中國臺灣網

「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雲南活動啟動

2018年12月10日 18:3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10日昆明訊(記者 王怡然) 12月10日,由中國臺灣網和雲南省臺辦主辦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之我的新大陸——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雲南活動在昆明啟動。

  在為期7天的活動中,十餘位兩岸媒體人、自媒體人將一同探訪昆明、石林、楚雄、大理四地,了解雲南這四地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探訪雲南作為「一帶一路」和大陸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重要支點所獨具的滇臺產業合作發展優勢,以及在滇臺商發展現狀,還將體驗雲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等。

  據了解,在本次活動中,受邀的8位臺灣自媒體人都是年輕族群,他們將用新穎的視角,以圖文報導、體驗手記、短視頻等表現形式,生動活潑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雲南發展成就和臺商在滇打拼創業故事,以及親身感受到的雲南魅力,把所看所聞帶給更多的臺灣同胞。

  在接下來的一周行程中,報導團將走訪4家臺企:昆明多柏思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川達食品有限公司、耀奇香草谷、大理亞星大飯店,了解在滇臺商發展狀況,探訪楚雄雲南秀海花卉公司,大陸「一帶一路」規劃中輻射東南亞的重要基礎設施、雲南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昆明南站,大陸第四大空港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實地了解和感受改革開放40年來,雲南在花卉經濟和基礎設施方面的發展變化。

  此外,報導團還將尋訪世界地質公園石林、大理古城、大理崇聖寺三塔、滇池等地,在體驗雲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品嘗雲南美食的同時,反映改革開放40年雲南在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以及旅遊經濟大發展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的切實變化。(完)

[責任編輯:陳佳慧]

相關焦點

  • 看滿天星光 尋天文奧秘——兩岸媒體人的觀星之行
    看滿天星光 尋天文奧秘——兩岸媒體人的觀星之行 2020-11-18 15:57:38 在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麗江天文觀測站,來自兩岸的「追星者」們架起相機,拍攝下令人心醉神迷的星空大片。  近日,由國家天文臺主辦、雲南省臺辦協辦的2020年兩岸新媒體人「感受七彩雲南·探秘南國星都」活動在雲南省舉行。20餘位兩岸媒體人來到昆明市、玉溪市和麗江市探索天文奧秘。  「我在這裡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銀河打卡。」
  • 北回歸線上的雲南,太陽轉身創造的奇蹟
    隨著2020「縱橫雲南·秘境國家步道」勘探活動的持續進行,目前「國家秘探」們已經走過了勘探線路一半的裡程。此次勘探活動的橫線,是沿著北回歸線展開的,那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北回歸線作為國家步道上不可缺少的一條呢?
  • 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體驗天文探索魅力
    中新網麗江11月15日電(李雪峰)連日來,參加「感受七彩雲南·探秘南國星都」活動的20餘位兩岸媒體人,先後走進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鳳凰山園區
  • 第6屆雲臺會綜述:擁抱雲南 精彩繼續(圖)
    (雲南省臺辦李仁興 攝)  中國臺灣網6月21日昆明訊 北緯23.5度,北回歸線橫貫雲南墨江和臺灣花蓮,兩地能同樣受到太陽光垂直照射。一年一度的雲臺會,是雲臺兩地每年一次的盛大相聚。2017年6月12日,第6屆雲臺會在昆明開幕。活動以共享「一帶一路」機遇,深化雲臺融合發展,推進輻射中心建設」為主題,兩岸政要、企業家、專家學者、知名人士1200餘人參加活動,共襄盛舉。
  • 兩岸網絡媒體人參觀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共同探索星空奧秘
    華夏經緯網7月19日訊,由華夏經緯網聯合國家天文臺、河北省臺辦、內蒙古自治區臺辦共同舉辦的「2019兩岸網絡媒體人『感受塞北風情•探索星空奧秘』」活動,於2019年7月18日啟動,來自兩岸十餘家主流媒體記者和島內自媒體人士參加了此次採訪活動
  • 雲南普洱現珍稀竹節蟲滇葉 形似「樹葉」(圖)
    酷似樹葉的滇葉 。陶平 攝24日,一隻長相獨特,外形極度酷似樹葉的昆蟲滇葉出現在雲南普洱小熊貓莊園,該蟲近10公分長、5公分寬,是極為珍稀罕見的竹節蟲品種。據發現滇葉的昆明遊客蔣先生介紹,當時他正在酒店房間午休,只聽見在同屋酒店陽臺玩耍的兒子突然興奮喊叫他,他起身走到陽臺,只見一片綠色「樹葉」掉落在木條板上,並未留意,準備轉身進屋繼續休息的他再次被兒子叫住。  滇葉 的足部及身體周圍似枯萎樹枝。
  • 廣東啟動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探秘活動
    姬東 攝中新網韶關12月4日電 (程景偉 林蔭)「2019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廣東自然保護地探秘活動」啟動儀式4日在廣東韶關丹霞山舉行。此次活動啟動後,超過200人的探秘隊伍步入丹霞山風景名勝區,進行了騎行和徒步,並體驗地質地貌、動植物、客家文化等自然教育體驗課程。
  • 讓綠皮火車旅遊專列驅馳在北回歸線上—新聞—科學網
    一條神奇而又神秘的地理分界線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八集紀錄片《穿越•北回歸線》,帶著人們自西向東穿越了北回歸線在我國的五個省區,展示了其多彩多姿的生態自然風貌和奇特的人文民族民俗風採,揭開了北回歸線那神秘而又美麗的面紗,觀者無不怦然心動嘖嘖稱奇。
  • 臺灣媒體人示警:兩岸民粹火山,當心啊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雖然兩岸各自為了防疫而忙得焦頭爛額,無暇他顧,但誰都看得出來,兩岸關係的惡化對立,已經到了前所未見的地步。這種演變不是過去常見的意識形態或政治上的衝撞,而是一種情感體諒上的殘酷撕裂,更是情緒上偏見、宣洩的大爆發;表面上看,兩岸當局並未真正惡言相向,但在民間社會,民粹的火山正在躁動翻騰!過去4年多來,島內政局與兩岸關係經歷了驚心動魄、宛如坐雲霄飛車般的戲劇性變化。
  • 雲南普洱現珍稀竹節蟲滇葉䗛
    中新網昆明5月24日電 (陶平 毛雪蘭)24日,一隻長相獨特,外形極度酷似樹葉的昆蟲滇葉䗛出現在雲南普洱小熊貓莊園,該蟲近10公分長、5公分寬,是極為珍稀罕見的竹節蟲品種。陶平 攝  據發現滇葉䗛的昆明遊客蔣先生介紹,當時他正在酒店房間午休,只聽見在同屋酒店陽臺玩耍的兒子突然興奮喊叫他,他起身走到陽臺,只見一片綠色「樹葉」掉落在木條板上,並未留意,準備轉身進屋繼續休息的他再次被兒子叫住。
  • 探尋星空奧秘 兩岸媒體人共同探訪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
    7月19日,由華夏經緯網聯合國家天文臺、河北省臺辦、內蒙古自治區臺辦共同舉辦的「2019兩岸網絡媒體人『感受塞北風情·探索星空奧秘』」活動首站就來到了興隆。在興隆觀測站,來自兩岸的媒體實地探訪了該站的「兩大鎮站之寶」——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2.16米天文望遠鏡。
  • 大理藏著一個滇金絲猴秘境!
    2015年,大理雲龍縣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滇金絲猴群,這是該區域滇金絲猴自1968年消失以來首次「現身」。小夥伴們也許會說「現身又咋樣,反正我沒看到」,嘿嘿,反正網友是拍到了,還告訴小編他們找尋「大師兄」的故事,圍觀圍觀: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啟動
    11月30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明啟動。在隨後的一周時間內,雲南將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系列宣傳活動。據介紹,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的舉辦,標誌著雲南省、昆明市迎接COP15大會的宣傳工作將全面展開,將在全社會形成關注大會、迎接大會、當好東道主,以及關愛自然、和諧發展的濃烈氛圍。向世界展現我國在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影響力,讓世界了解雲南,讓雲南走向世界。啟動儀式在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舞蹈《雀之靈》中拉開帷幕。
  • 臺灣省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來滇視察
    本報訊(記者 瞿姝寧) 近日,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團長、全國臺聯會長、中國僑聯副主席黃志賢率臺灣省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來滇開展視察活動。8月16日上午,視察組在昆明舉行視察匯報座談會,了解雲南省情和對臺工作有關情況。    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培主持會議,雲南省副省長劉洪建向視察組介紹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郭振華出席。
  • 《北回歸線》李治廷開啟真愛之旅
    影片故事主要發生在雲南的紅河州地區,而那裡的出眾的風景之一就是滇越鐵路。滇越鐵路修建於法國殖民時期,從越南海防至雲南昆明,全長854公裡,已有110多年的歷史。《北回歸線》李治廷開啟真愛之旅這條鐵路跨越金沙江、珠江、紅河三大水系;跨越了亞熱帶乾濕分明的高原季風氣候、南亞熱帶半溼潤氣候、熱帶山地季風雨林溼潤氣候三大氣候帶;穿越了12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在南北海拔高差1807米的線路上,平均3公裡1個隧道、1公裡1座橋涵。是人類在工業文明進程中的傑作。
  • 李治廷、黃齡漫步人字橋 《北回歸線》驚險刺激
    影片故事主要發生在雲南的紅河州地區,而那裡的出眾的風景之一就是滇越鐵路。滇越鐵路修建於法國殖民時期,從越南海防至雲南昆明,全長854公裡,已有110多年的歷史。這條鐵路跨越金沙江、珠江、紅河三大水系;跨越了亞熱帶乾濕分明的高原季風氣候、南亞熱帶半溼潤氣候、熱帶山地季風雨林溼潤氣候三大氣候帶;穿越了12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在南北海拔高差1807米的線路上,平均3公裡1個隧道、1公裡1座橋涵。
  • 2018北回歸線「夸父逐日 立竿無影」大型天文科普活動舉辦
    中新網廣西新聞6月24日電(易虎先)2018年北回歸線「夸父逐日 立竿無影」大型天文科普活動及視頻直播等系列活動21日在廣西桂平北回歸線標誌公園舉辦。  圖為廣西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揭牌儀式合影。
  • 滇金絲猴漫步、黑熊耍寶 雲南雲龍天池自然保護區拍攝到多種珍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滇金絲猴漫步、黑熊耍寶、白腹錦雞求偶……近日,雲南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收集整理保護區紅外相機資料時發現了滇金絲猴、黑熊、白腹錦雞、赤麂等多種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影像,這些珍貴影像為保護區的野生動物研究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 滇金絲猴、林麝、青鼬……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身雲南白馬雪山...
    近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霞若片區工作人員在回收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驚喜地發現了滇金絲猴活動影像。據介紹,這是該片區首次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到滇金絲猴,這表明白馬雪山保護區旗艦物種滇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其活動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 雲南故事:南滇瑰寶——「會澤百家、至公天下」字體源
    五百多年來,雲南貢院山靈水秀,文運昌榮氣脈延綿不斷,迴蕩著「為國求賢」,「明經取士」經典之魂【按:原雲大正前門是一堵大照壁(每年新生入學考試,錄取發榜均公布於大照壁上),東西兩側各有一道轅門,東轅門門簷上有一匾額,其對外一面鐫「為國求賢」四字,裡面鐫「騰蛟」二字;西轅門門簷上亦有一匾額,其對外一面鐫「明經取士」四字,裡面鐫「啟鳯」二字;都是紅底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