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屆雲臺會開幕式6月12日在昆明隆重舉行。(雲南省臺辦李仁興 攝)
中國臺灣網6月21日昆明訊 北緯23.5度,北回歸線橫貫雲南墨江和臺灣花蓮,兩地能同樣受到太陽光垂直照射。一年一度的雲臺會,是雲臺兩地每年一次的盛大相聚。2017年6月12日,第6屆雲臺會在昆明開幕。活動以共享「一帶一路」機遇,深化雲臺融合發展,推進輻射中心建設」為主題,兩岸政要、企業家、專家學者、知名人士1200餘人參加活動,共襄盛舉。
嘉賓雲集 共推雲臺融合發展
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中共雲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豪,省委副書記、省長阮成發;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政則,臺灣三三企業交流會會長江丙坤出席開幕式。陳豪、江丙坤、張志軍先後致辭。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楊寧主持開幕式。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保建,省政府秘書長何金平;全國臺企聯會長王屏生,中華產經文教科技交流協會理事長簡漢生等出席。
張志軍在致辭時說,我們始終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我們將持續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和親情。我們願意首先同廣大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歡迎臺灣同胞來大陸投資興業。2012年以來,中臺辦、國臺辦和雲南省已連續成功舉辦5屆雲臺會,成為獨具雲南特色的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平臺,為豐富和發展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雲南省區位優勢、資源優勢、開放優勢明顯,是大陸西南開放的前沿窗口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省份,發展潛力巨大,為進一步深化雲臺合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希望更多臺灣同胞到雲南旅遊觀光、學習生活、交流合作、投資興業,助推雲臺交流合作取得更大成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陳豪向蒞臨會議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他說,期待雲臺兩地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在謀求共同發展中實現互利共贏;進一步擴大文化交流,在弘揚中華文化中攜手團結共進;進一步密切人員往來,在深化交往交流中融洽同胞感情,共同為維護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江丙坤說,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雲南獨特的區位優勢日益凸顯,為臺商立足雲南拓展南亞東南亞市場提供了更多商機;雲南物產豐饒、資源豐富,為臺商提供了轉型發展的良好機遇;雲南生態環境、營商環境優良,天時、地利、人和齊備,加快發展指日可待,投資雲南正當其時。希望廣大臺商充分利用「雲臺會」這個重要平臺,與雲南企業深化合作,實現攜手發展、互利共贏。
開幕前,陳豪、張志軍、陳德銘、阮成發會見了林政則、江丙坤以及臺商代表。張志軍向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牌匾。在開幕式上,涉及農業、生物醫藥、教育、旅遊文化、商貿、食品加工等領域的11個雲臺合作項目現場籤約。會後,與會領導和嘉賓還興致勃勃參觀了「雲臺融合發展成果展」。
特點突出 活動精彩紛呈
第6屆雲臺會舉辦了開幕式、雲臺融合發展成果展示、產業對接、體驗交流四大板塊16項活動,活動精彩紛呈,特色鮮明。
海外臺商高度關注,積極參與是本屆雲臺會的主要亮點。雲臺會不僅是雲臺交流、融合發展的最優平臺和橋梁,也是聯繫東協各國特別是南亞、東南亞臺商臺胞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兩岸及東協經濟貿易策進會」、「泰國﹒雲臺東協商貿促進會」等專門承接雲臺會的商業協會先後成立。此次雲臺會邀請12個國家(地區)近100餘名臺商參加。先後在昆明舉辦「東協臺商昆明圓桌會」,在大理、曲靖舉辦產業對接商洽會。組織參訪石林臺創園、昆明臺資企業及兩岸交流基地、雲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加強雲南與海外臺胞臺商的交流合作,吸引海外臺商來雲南發展,共享雲南發展機遇。
優勢產業期待強強聯合,精準對接是本屆雲臺會的又一大亮點。在旅遊新業態交流中,中華兩岸房車旅遊產業經貿協會理事長翁柏吉認為,雲南與越南、寮國、緬甸接壤,到泰國、印度都很方便,這些與雲南相連接的市場廣大。旅遊產業將是臺商發展的新天地,比如與旅遊相關的通用飛機、房車與遊艇,不管是製造銷售還是經營管理,臺灣有著相對比較優勢,未來臺商可以深耕大陸西南市場。雲南省臺辦周友亮巡視員說,「旅遊業是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臺灣和雲南,一個有著成熟的經營理念,一個有著廣闊的市場,對接將為雙方帶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新機會。」
兩場展覽活動高度吸引眼球。南博會期間舉辦的臺灣精品館,歷來是人氣最盛、購銷最旺的展區之一。此次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易洽談會臺灣館和東協臺商精品展,充分展示了臺灣極具特色的美食、高科技產品、文化創意產品等,成為雲南人了解臺灣的一扇多彩之窗,深受大家喜愛,被稱為「商品最精心、服務最盡心」的商洽會、兩岸四地青年雙創活動周、海外臺商雲南行、「古茶道·新絲路」兩岸媒體雲南行等活動也同期舉辦。
心手相牽 活動成果豐碩
從滇滬臺企轉型升級對接、雲臺旅遊新業態產業交流、雲港臺金融交流研討,到職業技術教育、咖啡產業、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領域的對接溝通,第6屆雲臺會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在促進雲臺兩地產業對接、產能合作,深化雲南與臺灣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顯。參會臺商都有這樣的共識:雲南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開放優勢明顯,是大陸西南開放的前沿窗口,沿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能廣泛連接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國家,雲南還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省份。這將為雲臺合作,特別是為臺商在雲南投資興業提供廣闊的空間和光明的前景。
「滇滬臺企轉型升級合作對接會的形式值得全國各地臺企聯和各省市臺辦學習借鑑。」6月13日,陳德銘在第6屆雲臺會最重要的一場產業對接會——滇滬臺企轉型升級合作對接會上說:「當前,科學技術和商業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臺灣的企業家們可以聽聽已經在雲南落戶的企業家的經驗。昆明還有一個滇中新區,這裡和雲南、緬甸應該有合理的對接,在那裡搞倉儲物流,可以把我們在大陸的臺灣企業的產品通過新的商業模式推薦出去。」
江丙坤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現在兩岸關係面臨許多挑戰,希望能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之下,維護兩岸的協商。希望民間能充分利用好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兩岸民間企業家峰會年會、雲臺會等各類活動,積極交流,尋找機會。雲南物產豐饒、資源豐富,為臺商提供了轉型發展的良好機遇,在觀光旅遊、酒店業、養生產業、農業、中藥材產業等諸多方面雲臺都有很好的合作空間。雲南在招商引資方面不僅要努力促進投資便利化,還要注意對供應鏈的招商,這樣才能發揮產業的群聚作用。
「投資昆明天時、地利、人和,希望廣大的上海臺商結合自身企業的轉型升級、戰略布局調整和規模的擴大到昆明落戶發展。」雲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說。上海是雲南的對口幫扶合作市,1996年中央確定上海和雲南建立對口幫扶合作關係以來,滇滬幫扶合作已經走過21個年頭,承接上海臺企轉移轉型入滇是深化滇滬合作的創新之舉。本場雲臺會,將對接臺商產業轉移,深化區域經濟合作,搭建起深化區域合作的便利平臺,為提升滇滬、雲臺合作水平,和促進三地的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進一步提供保障。
雲南省臺辦主任張朝德表示,第6屆雲臺會繼續鞏固和深化歷屆成果,更加突出「一帶一路」元素、融入輻射中心建設,為臺商利用雲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融、商緣相通的優勢,挖掘商機創造平臺。今後將繼續強化雲臺會品牌,重點圍繞「一會、兩園、兩中心、八大基地、十大特色交流活動」進一步推動對臺工作的深入發展。
自2012年創辦以來,雲臺會已是雲南與臺灣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2016年,來雲南經商、旅遊、探親、求學、考察的臺灣同胞達60餘萬人次。截至2016年底,雲南省共有臺資企業超過801家,合同投資額12.5億美元。
騰衝國殤墓園、西南聯大舊址、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均獲批成為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被評為「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與合作基地」,在全國30個自治州中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自治州。
雲臺會成為連心橋,滇臺兩地的心更近、情更切。連戰先生在參加第一屆雲臺會期間向彝良地震災區捐款1000萬新臺幣,援助彝良縣洛澤河鎮大寨小學恢復重建。臺灣培志基金會從2012年起先後共募集資金近4000萬元投入雲南教育和扶貧事業。
雲臺會作為獨具特色的兩岸交流品牌,有效推動了滇臺兩地的交流機制化、常態化進展,促進雲南與臺灣更加緊密相連、密切合作。(中國臺灣網雲南省臺辦通訊員 林飛)
雲南陸軍講武堂獲批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圖為國臺辦張志軍主任(右)向昆明市王喜良市長授牌。(雲南省臺辦 林飛 攝)
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左)出席第6屆雲臺會。(雲南省臺辦 李仁興 攝)
籤約雲臺合作項目。(圖片來源:雲南省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