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故事:南滇瑰寶——「會澤百家、至公天下」字體源

2020-12-06 驚雷1102

滇省文化以省會昆明為中心,而省會昆明以貢院為薈萃;有貢院而後有滇今日之文化。五百多年來,雲南貢院山靈水秀,文運昌榮氣脈延綿不斷,迴蕩著「為國求賢」,「明經取士」經典之魂【按:原雲大正前門是一堵大照壁(每年新生入學考試,錄取發榜均公布於大照壁上),東西兩側各有一道轅門,東轅門門簷上有一匾額,其對外一面鐫「為國求賢」四字,裡面鐫「騰蛟」二字;西轅門門簷上亦有一匾額,其對外一面鐫「明經取士」四字,裡面鐫「啟鳯」二字;都是紅底金字。

經數百年風雨滄桑,現今二轅門暨文秀匾額均經歷過若干次的修復或複製。自正前門往東直上三層九十五級臺階而達會澤院,舊稱「龍門道」。會澤院四立柱(歐式歌德園柱)臺壁石刻「會澤百家、至公天下」八字,巧妙地融匯了會澤院和至公堂這兩座名建築純樸壯麗、寧靜雄偉盛譽,烘託出辦大學擁有的宗基;《會澤百家》,演繹著大學師生做學問的治本青範及銘律,《至公天下》,突顯了莘莘學人的瞻懷和要津。這八個字中的七字字體均取自名聲顯赫的『爨』<cuan> 字體,拓自東晉大亨四年(公元 405 年)所出,為雲南珍存的絕版《爨寶子》碑(或稱《小爨》碑,今保存於雲南曲靖市)及《爨龍顏》碑(或稱《大爨》碑,出於大明二年、即公元 458 年,今保存於雲南陸良縣);二碑均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二十世紀 40 和 50 年代初,文化名人田漢先生曾兩度蒞臨曲靖專訪了爨寶子碑;雲南唯一(清)經濟特科狀元袁嘉穀亦曾於曲靖碑亭上題有楹聯:「奉東晉大亨瑰寳增輝三百字;稱南滇小爨百碑永壽二千年。」暨《南滇瑰寳》匾額。日本書法家更讚譽「二爨」為藝術之極品。1941 年,著名文學家老舍來雲南的數月中,亦曾晉訪了「二爨」碑,並為斯書法奇珍叫絶。

而且、在雲南,除了兩爨之外,尚發現了「祥光殘石」和「孟孝琚碑」兩種;孟孝琚碑始現於雲南昭通,據考證年代,應該是東漢永壽二年甲申(公元 156 年)、或建安二十一年丙申;這孟碑亦漢隸之健者,筆勢似圓實方,與龍顏碑形息相通。抗戰期間,雲南大學文史系教授施蟄存曾有詩讚雲南四名碑曰:「索米滇南怨索居,蒐羅碑版寓心初;龍顔寳子祥光燦,不敵昭通孟孝踞。」(按:施蟄存(1905 ~ 2003),浙江杭州人;於 1937 年 9 月~ 1940 年 5 月在雲南大學文史系任教。)】漣漪「為國育賢」之精髓而成為西南學術文化重鎮上的一朵奇葩——今日之雲南大學。

相關焦點

  • 秦光榮:奮發圖強追求卓越 把雲南大學建成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學
    雲南雖然地處祖國西南邊陲,但很早就有崇文、尊師、重教的風尚。上世紀初,雲南愛國志士懷著振興教育、啟迪民智、培育人才的救國救民宏願,籌建了雲南大學的前身「東陸大學」。1923年4月20日,「東陸大學」宣告成立,舉行了隆重的會澤園校舍奠基典禮和首屆學生開學典禮,從而開啟了雲南大學的歷史源頭和雲南教育的嶄新篇章。
  • 「放飛夢想」雲南大學青春歌會在昆舉行
    雲南大學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張瑪睿)12月30日晚,迎接建黨百年,唱響新時代全國高校接力唱活動西南區首站在雲南大學文典廣場拉開帷幕。據了解,本場「放飛夢想」雲南大學青春歌會,由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共雲南省委教育工委、雲南省教育廳、雲南大學主辦,由雲南電視臺、雲南民族大學、昆明學院協辦。
  • 雲貴高原第4大城市,雲南交通的「咽喉」――曲靖
    雲貴高原自然風光曲靖市,位於雲南省東部,地處滇桂黔3省區結合部,西與昆明相連,東與貴州、廣西為鄰,南與紅河、文山接壤,北和昭通交界。曲靖土地面積約2.89萬平方千米,下轄3個區(麒麟、霑益、馬龍)、1縣級市(宣威)、5縣(富源、會澤、羅平、陸良、師宗)。曲靖地形以高原為主,間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壩子,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 首批黑頸鶴飛抵雲南會澤念湖越冬
    首批黑頸鶴飛抵雲南會澤念湖越冬  首批黑頸鶴飛抵雲南會澤念湖越冬  雙十一這天,伴隨著久違的高亢悠揚的鶴鳴聲,60餘只黑頸鶴先頭部隊飛抵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橋片區越冬棲息,高原精靈們迎風展翅、盤旋環繞
  • 歲月打磨,斑芒依舊——從古滇青銅文化中走來的雲南斑銅
    銅為物之至精,不為燥溼寒暑變其節,不為風霜暴露改其形。」——《漢書·律曆志》銅,古樸厚重,是人類最早發現和使用的金屬之一,早在幾千年前就進入我們的生活。雲南礦藏豐富,尤以銅、錫著名。有資料表明:中國青銅鼎盛的商代,數量驚人的青銅器原料都來自雲南;雲南地區早在商代晚期、西周初期已經出現了紅銅器和青銅器,到了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期青銅文化已有了相當高度的發展。
  • 都說雲南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那麼雲南究竟是個什麼樣的雲南
    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左右,有高黎貢山、怒山、雲嶺等巨大山系和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間排列,三江併流,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南部為橫斷山脈,山地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無量山、邦馬山等,地勢向南和西南緩降,河谷逐漸寬廣;在南部、西南部邊境,地勢漸趨和緩,山勢較矮、寬谷盆地較多,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個別地區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熱帶
  • 雲南會澤多名小學生被猴子咬傷,縣公安局:正在現場捕捉
    雲南會澤多名小學生被猴子咬傷,縣公安局:正在現場捕捉 澎湃新聞記者 喻琰 實習生 梁舒奕 2020-12-04 18:59
  • 大理藏著一個滇金絲猴秘境!
    又萌又精靈的滇金絲猴是我們國家特有物種僅分布在中國川滇藏三省區交界處,喜馬拉雅山南緣橫斷山系的雲嶺山脈當中,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一個狹小地域
  • 雲南大學2020屆畢業生畢業典禮舉行
    6月23日,雲南大學2020屆畢業生畢業典禮在雲南大學呈貢校區舉行。此次畢業典禮通過線上直播,讓疫情防控期間不能返校的畢業生也能感受到這人生難忘時刻、收到來自母校的祝福。他還希望每一位畢業生、每一位校友與母校共同努力,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勤奮工作,通過在社會上的卓越表現和良好聲譽,讓雲南大學變得更加卓越,更加強大,邁向新的輝煌。
  • 「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雲南活動啟動
    「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雲南活動啟動 2018年12月10日 18:3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10日昆明訊(記者 王怡然) 12月10日,由中國臺灣網和雲南省臺辦主辦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之我的新大陸——北回歸線上的滇臺緣」兩岸自媒體人看雲南活動在昆明啟動。
  • 雲南會澤:醉美念湖 如詩如畫
    念湖位於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境內,海拔約2500米。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念湖位於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境內,海拔約2500米。冬日裡,念湖清澈透亮的湖水與水草、樹木、山巒、村莊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念湖位於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境內,海拔約2500米。冬日裡,念湖清澈透亮的湖水與水草、樹木、山巒、村莊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 雲南首隻人工輔奶滇金絲猴「康康」開始野化訓練
    滇金絲猴是中國獨有的珍稀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2019年4月底,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救助了一隻被遺棄的小滇金絲猴寶寶——康康,救護站工作人員通過人工輔奶方式精心飼養,滇金絲猴寶寶健康成長,現在康康已經一歲八個月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開始進行野化訓練。
  • 滇金絲猴雲南保護行動計劃通過評審 - 中國在線
    近日,《國寶滇金絲猴雲南保護行動計劃(2015—2020年)》在昆通過評審。通過保護行動的實施,到2020年滇金絲猴種群數量有望從現在的3000隻上升到5000隻。專家評審組認為,《國寶滇金絲猴雲南保護行動計劃》充分利用現有的滇金絲猴調查成果和文獻資料,在全面分析雲南滇金絲猴生物學特性、保護狀況、致危因素、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明確了有效保護雲南境內滇金絲猴種群和棲息地的目標。
  • 它們從遙遠的地方飛來雲南,陪你一整個冬天
    應該是南飛的候鳥 它們振翅高飛 開啟一場勇氣與智慧的冒險 就連科學家也不清楚,雲南這塊紅土高原何時成了候鳥們過冬的「伊甸園」。它們每年不遠萬裡飛越重洋,與雲南相遇、相伴、相知、相守。
  • 滇金絲猴、林麝、青鼬……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身雲南白馬雪山...
    近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霞若片區工作人員在回收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驚喜地發現了滇金絲猴活動影像。據介紹,這是該片區首次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到滇金絲猴,這表明白馬雪山保護區旗艦物種滇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其活動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 雲南會澤多名小學生被猴子咬傷,縣林草局:捕捉較為困難
    12月3日,雲南曲靖會澤縣一位村民反映稱,在會澤縣火紅鄉耳子山村有野生猴子出沒,村裡已有至少7名小學生被咬傷,最嚴重的送往醫院救治。
  • 滇西北高原尋花(11)-紫草科、紫薇科、豆科
    點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木棉愛攝影
  • 滇金絲猴、林麝……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身雲南白馬雪山保護區
    近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霞若片區工作人員在回收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驚喜地發現了滇金絲猴活動影像。據介紹,這是該片區首次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到滇金絲猴,這表明白馬雪山保護區旗艦物種滇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其活動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 滇金絲猴保護項目探訪--那些守護雪山精靈的人
    在瀾滄江與金沙江之間雲嶺山脈主峰兩側的高山深谷地帶,居住著一種瀕危的森林精靈--滇金絲猴。如今這個物種僅存三千餘只,瀕危程度堪比國寶大熊貓。今年五月份,樂元素攜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在《開心消消樂》中上線了保護滇金絲猴合作公益活動,並於7月16日至7月21日聯合組織了保護滇金絲猴雲南項目地探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