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陳燕 通訊員林蔭6月21日上午,由廣東省林業局主辦的第二屆「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廣東自然保護地探秘」活動在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行。來自全省各自然保護地代表和學生等近200餘人,通過「雲直播」平臺共同參加了啟動儀式和探秘活動。廣大市民可邀上親朋好友,通過廣東省自然保護地預約平臺參與穿越北回歸線保護地風景帶活動。
據廣東省林業局透露,廣東省自然保護地科研監測體系已建立,近年來廣東在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了30個植物多樣性永久監測樣地,布設了51條動物監測樣線,共拍攝記錄到野生動物110多種,在所拍攝的野生動物中,白鷳、鼬獾和野豬等為優勢種,其次為蘇門羚、赤麂、果子狸和豹貓等。
活動現場宣布了全省「最美巡護員」獲獎名單及2019年第一屆探秘活動上啟動的攝影大賽獲獎名單,並為獲獎者頒獎;發布了自然保護地科普科研成果,廣東自然保護地開放預約平臺系統也正式開放,社會公眾可在線預約50多家自然保護地的參觀探秘和科普課程。啟動儀式後開展了內伶仃島獼猴探秘、淇澳島觀鳥體驗、穿越紅樹林探秘體驗、紅樹林種植體驗課、中華白海豚科普體驗課、淇澳島社區植物扎染科普課程印染課堂、淇澳島夏至節氣主題茶會科普課程等7個科普探秘體驗項目。
廣東省林業局表示,廣東自然保護地建設已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推動、公眾關注、社區支持、社團參與的良好格局,為自然保護地發展贏得了廣闊空間。今後廣東將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文化建設,開展各類自然教育和森林體驗活動,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系統保護。
北回歸線是指太陽光線能夠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是一條重要緯線。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省封開、四會、花都、從化、揭西、南澳等地,把封開黑石頂、從化陳禾洞、龍門南崑山、羅浮山、大桂山、陸河南萬紅錐林、揭東桑浦山、南澳候鳥、南澎列島海洋生態等不同類型的自然保護地連貫起來,形成了一條神秘又獨特的風景帶。
去年,第一屆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活動在丹霞山舉辦,隨後在全省範圍推動自然保護地宣教設施、場館、產品等向公眾開放。截止目前,共有近50家自然保護地加入廣東省自然保護地開放預約平臺,訪問量已達101.89萬次,參與預約人數9381人,經保護地審核,通過預約人數6593人。其中,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預約平臺到訪保護區或參加自然教育課程人數已逾1000人。
探秘活動啟動後,廣大市民可邀上親朋好友,通過廣東省自然保護地預約平臺參與穿越北回歸線保護地風景帶活動,就可攀上廣東屋脊,去領略嶺南亞熱常綠闊葉的季相變化,看紅花綠葉,溪水潺潺,鳥語花香。可遨遊藍天碧海,體驗大海寬廣的情懷,看魚躍鷗翔。可進入地質公園,看地質地貌、峽谷風光,探尋恐龍氣息。也可選擇森林公園,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品當地美食。首次進入任意一個開放預約的保護地參加探秘科普活動,即可在保護地領取省林業局統一製作的「探秘達人證」。每參加一個保護地探秘科普活動,可在該保護地打卡點為「探秘達人證」對應頁面打卡蓋章。一年內完成所有預約開放的保護地打卡蓋章者,可獲驚喜獎勵。
金獎作品。作者:溫思章 拍攝地點:廣東霍山森林公園
金獎作品。作者:張紅 拍攝地點: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