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動物數不勝數,它們之間息息相關,形成一條生物鏈!而鳥類作為生物鏈不可或缺的一環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某個物種的鳥類出現瀕危,不光是這一個物種的問題,與其相關的生物鏈都將遭到嚴重的破壞,從而造成生態失衡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今天看到了幾則報導是和捕獵野生鳥類相關的,從而感慨萬千。特發此文呼籲大家愛護野生鳥類,保護我們共同的生存家園。
首先我們聊一下鳥的繁殖情況
鳥類作為世界上飛行的物種,能避開很多地面上危險。它們同時有著非常強大的繁殖能力。一窩幼鳥從三四隻到七八隻都有可能(不同的鳥類產蛋量也不同)。每年都會2-4窩幼鳥孵化而出。如果按照這樣算的話不出幾年世界上就會「鳥滿為患」了。而事實上呢?大自然在繁殖季節給了鳥類一定的食物和溫和的氣候,使他們能更好地進行繁衍,可是過不幾個月就會面臨寒冷的天氣和食物匱乏的環境。進行一次生命的淘汰。自然界是公平的,既給了它們較高的繁殖率,同時又給了它們較高的淘汰率。
其次鳥從出生開始就時刻面臨著大自然的淘汰
當一隻幼鳥破殼而且的那一刻,它就已經開始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鬥爭和努力。從幼鳥到成鳥的過程會面臨各種生死考驗。經過大自然的層層篩選之後,那些上天的寵兒才會活下來。然後再繼續完成種族延續的使命。
一、時刻面臨被天敵獵食
從還未出殼到會飛階段,幼鳥由於無法飛行,對於危險的認知程度低,甚至說毫無逃跑能力,所以這段時間是他們最危險時期。一旦遇到天敵,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成為別人的美餐。
二、面對不可未知的天氣
今天還是風和日麗,明天就可能是狂風暴雨。這對於幼鳥來說無疑是一場生死的考驗。當遇到連陰雨的時候,對於無羽毛的鳥兒溫度是最大的考驗。即便過了幼鳥起,大雪天氣,地上食物覆蓋,新鳥由於找不到食物凍死路邊的也不再少數。
三、候鳥的遷徙
許多候鳥,到了一定季節為了找尋更好的生存環境,會進行一次很長的遷徙旅途。由於路程遙遠,很多幾個月大的候鳥根本堅持不了多久,一定得不到必要的食物補給,就會力量透支導致掉隊或困死在沙漠或墜入大海。只要身強力壯者方可走完旅程。
四、留鳥的冬季
冬季溫度低,天寒地凍,一定下雪,就會導致野外鳥的食物匱乏,成鳥還好,對於幾個月大的鳥是比較煎熬的,它們的脂肪儲備不足,熱量跟不上,很多新鳥因食物問題而凍死餓死。
五、疾病
野外的生存條件是艱苦的,很多免疫力低,體質弱的鳥類很容易感染細菌而生病,有的甚至會出現流行疾病這大大威脅了鳥類的安全。
六、意外
對於幼鳥的鳥類來說,意外的傷害是難免的,比如爪子受傷,比如翅膀受傷,相信我們也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小鳥。還有的吃了有毒的食物等絕大多數會送命。
七、兄弟姐妹的競爭
很多鳥類的內部鬥爭是很激烈的,尤其是大型鷹類。它們的幼鳥長到一定程度,身強力壯的那一隻就會啄死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有的會直接把它們推出巢外而摔死或者餓死。
國外的鳥類研究者粗略統計,生存不到一年的幼鳥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之多,這真的是很驚人。不管是寒冷地區的留鳥還是遷徙的候鳥它們當中幼鳥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很多幼鳥都熬不過這一關。生存環境比較好能得到充足食物的會好一些。得到愛鳥人士的關愛和照顧的幼鳥的死亡率最低。
以上這些大自然的淘汰率對於鳥類的繁殖能力來說還是可以承受的,他們能逐漸適應惡劣的環境達到一個生態的基本平衡。但是由於人類的介入比如現代社會的建設中會多鳥類的生存空間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有些人為了滿足一己私慾大量捕殺鳥類,這無疑導致了鳥類繁衍平衡的破壞。有些地方愛吃鳥類比如禾花雀,鳥販子大量捕殺獲取暴力最終導致此類鳥成了瀕危物種。前幾年自然環境不斷惡化,朱䴉在中國僅存7隻,成為了極度瀕危物種。在人類參與保護下才逐漸恢復到兩千多的數量。可見人類對鳥類的影響是多麼的重要,甚至可以改變一個物種的命運
對於愛鳥組織來說它們已經在為鳥類提供相應的食物驛站,尤其幫助那些遷徙的鳥類。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在寒冷的冬季雪天,野外適宜的地方撒些穀米也是順手而勞的事情。積極反對那些隨意捕殺和傷害野生鳥類的行為,靠大家的實際行動喚起人們保護鳥類的意識,最大程度地給鳥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生存環境。愛鳥行動,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