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艱苦生存,保護鳥類,勢在必行!

2021-01-09 手養鳥之家

大自然的動物數不勝數,它們之間息息相關,形成一條生物鏈!而鳥類作為生物鏈不可或缺的一環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某個物種的鳥類出現瀕危,不光是這一個物種的問題,與其相關的生物鏈都將遭到嚴重的破壞,從而造成生態失衡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今天看到了幾則報導是和捕獵野生鳥類相關的,從而感慨萬千。特發此文呼籲大家愛護野生鳥類,保護我們共同的生存家園。

首先我們聊一下鳥的繁殖情況

鳥類作為世界上飛行的物種,能避開很多地面上危險。它們同時有著非常強大的繁殖能力。一窩幼鳥從三四隻到七八隻都有可能(不同的鳥類產蛋量也不同)。每年都會2-4窩幼鳥孵化而出。如果按照這樣算的話不出幾年世界上就會「鳥滿為患」了。而事實上呢?大自然在繁殖季節給了鳥類一定的食物和溫和的氣候,使他們能更好地進行繁衍,可是過不幾個月就會面臨寒冷的天氣和食物匱乏的環境。進行一次生命的淘汰。自然界是公平的,既給了它們較高的繁殖率,同時又給了它們較高的淘汰率。

其次鳥從出生開始就時刻面臨著大自然的淘汰

當一隻幼鳥破殼而且的那一刻,它就已經開始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鬥爭和努力。從幼鳥到成鳥的過程會面臨各種生死考驗。經過大自然的層層篩選之後,那些上天的寵兒才會活下來。然後再繼續完成種族延續的使命。

一、時刻面臨被天敵獵食

從還未出殼到會飛階段,幼鳥由於無法飛行,對於危險的認知程度低,甚至說毫無逃跑能力,所以這段時間是他們最危險時期。一旦遇到天敵,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成為別人的美餐。

二、面對不可未知的天氣

今天還是風和日麗,明天就可能是狂風暴雨。這對於幼鳥來說無疑是一場生死的考驗。當遇到連陰雨的時候,對於無羽毛的鳥兒溫度是最大的考驗。即便過了幼鳥起,大雪天氣,地上食物覆蓋,新鳥由於找不到食物凍死路邊的也不再少數。

三、候鳥的遷徙

許多候鳥,到了一定季節為了找尋更好的生存環境,會進行一次很長的遷徙旅途。由於路程遙遠,很多幾個月大的候鳥根本堅持不了多久,一定得不到必要的食物補給,就會力量透支導致掉隊或困死在沙漠或墜入大海。只要身強力壯者方可走完旅程。

四、留鳥的冬季

冬季溫度低,天寒地凍,一定下雪,就會導致野外鳥的食物匱乏,成鳥還好,對於幾個月大的鳥是比較煎熬的,它們的脂肪儲備不足,熱量跟不上,很多新鳥因食物問題而凍死餓死。

五、疾病

野外的生存條件是艱苦的,很多免疫力低,體質弱的鳥類很容易感染細菌而生病,有的甚至會出現流行疾病這大大威脅了鳥類的安全。

六、意外

對於幼鳥的鳥類來說,意外的傷害是難免的,比如爪子受傷,比如翅膀受傷,相信我們也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小鳥。還有的吃了有毒的食物等絕大多數會送命。

七、兄弟姐妹的競爭

很多鳥類的內部鬥爭是很激烈的,尤其是大型鷹類。它們的幼鳥長到一定程度,身強力壯的那一隻就會啄死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有的會直接把它們推出巢外而摔死或者餓死。

國外的鳥類研究者粗略統計,生存不到一年的幼鳥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之多,這真的是很驚人。不管是寒冷地區的留鳥還是遷徙的候鳥它們當中幼鳥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很多幼鳥都熬不過這一關。生存環境比較好能得到充足食物的會好一些。得到愛鳥人士的關愛和照顧的幼鳥的死亡率最低。

以上這些大自然的淘汰率對於鳥類的繁殖能力來說還是可以承受的,他們能逐漸適應惡劣的環境達到一個生態的基本平衡。但是由於人類的介入比如現代社會的建設中會多鳥類的生存空間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有些人為了滿足一己私慾大量捕殺鳥類,這無疑導致了鳥類繁衍平衡的破壞。有些地方愛吃鳥類比如禾花雀,鳥販子大量捕殺獲取暴力最終導致此類鳥成了瀕危物種。前幾年自然環境不斷惡化,朱䴉在中國僅存7隻,成為了極度瀕危物種。在人類參與保護下才逐漸恢復到兩千多的數量。可見人類對鳥類的影響是多麼的重要,甚至可以改變一個物種的命運

對於愛鳥組織來說它們已經在為鳥類提供相應的食物驛站,尤其幫助那些遷徙的鳥類。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在寒冷的冬季雪天,野外適宜的地方撒些穀米也是順手而勞的事情。積極反對那些隨意捕殺和傷害野生鳥類的行為,靠大家的實際行動喚起人們保護鳥類的意識,最大程度地給鳥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生存環境。愛鳥行動,勢在必行!

相關焦點

  •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為了保護溼地,人們找到了很多溼地對於人類社會的效益來說明保護的重要性。在自然世界裡,溼地生態系統對於鳥類的重要性就如同衣食住行等對於人類社會的意義。那為什麼每年春天和秋天,數以百萬計的鳥兒要飛到天空中,進行艱苦的旅行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生存,如果沒有遷徙,鳥類的食物在築巢季節就會迅速耗盡,許多雛鳥和成鳥就會餓死。對築巢地點的競爭將是激烈的,掠食者也會集中在特定的地區將鳥兒一舉殲滅。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鳥兒們早就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 福利 | 保護城市的鳥類我們能做什麼
    「書香園林生態文化系列講堂」第二十六講:保護城市的鳥類我們能做什麼直播時間:9月29日(明天),晚上19:30-20:30免費收看,地址在文末在城市中我們經常能見到很多鳥類,鳥類是自然界中一個富有魅力的生物種群,也是人類的朋友。
  • 英國將鳥類分為不同保護等級,天鵝等約80種鳥類受到最高程度保護
    英國在1981年頒布了《野生動植物鄉村法》代替了早期的鳥類保護立法,該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被用來保護多達500餘種的野生鳥類。野生鳥類指以任何一種野生的狀態,通常生活在英國的鳥類或候鳥,不包括任何被法律允許捕獵的鳥類,也不包括家庭飼養的雞、鵝、鴨、珍珠雞等家禽,也不包括被捕獲而被飼養的鳥。該法不僅適用於所有的野生鳥類,而且還適用於部分人工飼養的鳥類,並將所保護的鳥類分為不同的等級,給予不同程度的保護。例如「皇家鳥」天鵝等大約80種鳥類會得到最高程度的保護,觸犯者會受到較重的處罰。
  • 鳥類在冬季如何生存金冠戴菊
    大多數鳥類逃離北部地區到溫暖的地方越冬似乎是合乎邏輯的,比如每年遷徙到熱帶地區。 然而,也有些鳥類會克服似乎無法克服的困難,選擇直面冬天。它們能做到這一點引起我們的敬畏和好奇,因為這需要同時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保持體溫,一般在105°F(40.5°C)左右才能保持鳥類的基本生存。
  • 森林公安放飛一批國家級保護鳥類
    森林公安放飛一批國家級保護鳥類 2020-07-19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份中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發布暨加強鳥類保護的倡議書
    由於生境破壞、環境汙染、商業捕捉、化肥農藥過度施用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一些動物的生存受到威脅,多樣性下降。對2011-2017年連續觀測的78個繁殖期鳥類樣區分析表明, 556種鳥類中,50%的鳥類種群密度呈下降趨勢,其中內陸水體和沼澤中的鳥類種群密度呈明顯下降趨勢。
  • 中國首次發布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 兩棲動物和鳥類等物種生存...
    報告顯示,由於環境汙染、商業捕捉、化肥農藥過度施用等人類活動的影響,兩棲動物和鳥類等一些物種的生存受到了威脅,多樣性下降。生物多樣性觀測是在一定區域內對生物多樣性的定期測量,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於掌握生物多樣性動態變化趨勢、識別致危因素具有重要意義。
  • 大連新鳥類圖鑑
    保護好鳥類的家園,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4月下旬以來,伴隨著老鐵山地區「愛鳥周」宣傳活動的開啟,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其中,並對鳥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大連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取得成效。
  • 一批珍稀鳥類武漢越冬 黑鸛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造訪
    2020年12月,武漢市觀鳥協會在重點區域共記錄到野生鳥類172種,136724隻次,分16目43科。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2種,為黑鸛、白鶴。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共18種,包括白額雁、小天鵝、鴛鴦、灰鶴、白琵鷺、烏雕、白腹隼雕等。
  • 青海省林草局切實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管理
    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為積極應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防控,2月7日,省林草局就切實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下發通知,從本通知下發之日開始到5月底,組織開展以鳥類保護為重點的野生動物保護專項行動。
  • 武漢去年鳥類家族新增8位成員 今年疫情對鳥類監測影響不大
    圖為,銅藍鶲 姚波 攝2019年,武漢市觀測記錄到野生鳥類18目63科342種,為2016年武漢進行重點區域鳥類監測以來,觀測種類最多的一年,佔到中國鳥類名錄(1445種)的23.66%。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4種,較2018年增加1種,為白頭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42種,較2018年增加2種,為紅胸黑雁、白枕鶴。
  • 鳥類的死亡禁區,人類也無法生存的劇毒王國
    位於巴西的一座無人小島,不光禁止人類靠近,同樣也是鳥類的禁區,所有鳥類都無法在這裡生存下去。因為這個小島被一種毒蛇佔據著,是世界上毒蛇分布最密集的蛇島之一,這個小島就是金矛頭蝮蛇的王國,巴西的大凱馬達島。大凱馬達島,又被稱為蛇島,距離巴西聖保羅州南部海岸大約35公裡,面積0.43萬平方公裡。大凱馬達島擁有世界上最致命的蛇類之一,金矛頭蝮蛇。
  • 石屏異龍湖9種野生鳥類保護級別晉級→
    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人們對保護野生鳥類意識明顯增強,到異龍湖棲息安家的野生鳥類也逐漸多了起來。自2016年對異龍湖實施野生鳥類科研監測以來,湖區野生鳥類品種和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2017年139種,2018年146種,2019年156種,2020年162種。
  • 七裡河成南京鳥類天堂
    一共記錄到了67種鳥,其中海鳥2種,溼地鳥24種,麻雀等陸地鳥類41種。在所有鳥類中以鷺科鳥類種群數量最大,不少於7000隻,主要集中在張衝一帶,另外集群有灰椋鳥,在七裡河附近其集群數量為500隻左右。  在調查中,研究小組還驚喜地發現了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這四個國家級重點保護鳥分別是黑鳶、雀鷹、草?和小鴉鵑。其中,在老山大椅山觀察到黑鳶集群數量為12隻,為近年來觀察到的最大數量。
  • 呼倫湖保護區鳥類數量增加3倍多
    記者從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通過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保護區內鳥類種類和數量均大幅增加據統計,今年夏季呼倫湖保護區共監測到鳥類14目27科56屬97種78800餘只,與2019年同期監測到鳥類8目20科35屬60種22100餘只數據相比,保護區內鳥類種類增加了37種,數量增加3倍多。呼倫湖作為中國北方數千裡之內的唯一大澤,特定的地理位置與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決定了呼倫湖保護區是東北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和驛站,是鳥類繁殖的理想家園。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增百餘種鳥類,雲雀等籠養鳥在列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6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澎湃新聞注意到,《目錄》鳥綱新增了百餘種鳥類,其中,畫眉、紅脅繡眼鳥、相思鳥、鷯哥、蒙古百靈、雲雀等國內主要的籠養鳥種類都被列入其中。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正旺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這份名錄及其等級是以我國鳥類的分布和數量為主要依據,同時參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等級,評估標準更加科學,更加真實地反映了鳥類的實際生存現狀。
  • 青島膠州灣溼地成鳥類天堂,5種極危鳥類都能在這裡看到
    而在同一區域同時觀測到5種鳥類極危物種,極為罕見。青島市觀鳥協會會長薛琳表示,這說明膠州灣的生態保護非常好,適合各種鳥類棲息生活。  據介紹,截至2019年底,青島境內已記錄到的野生鳥類有21目72科398種,較此前新增加11種,佔全國鳥類種類數量的28%,佔山東省鳥類種類數量的91%。在這些鳥類中,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如丹頂鶴、大天鵝等64種。新增鳥類主要為水鳥,如:遺鷗,漁鷗,褐翅燕鷗,斑臉海番鴨等,以及白頂鵖,棕眉柳鶯等其他鳥類。此外還有蛇雕,草原雕等猛禽類。
  • 野生動植物保護|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天津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的白鷺 圖片來源: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公眾號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市遷徙《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天津市共記錄鳥類416種,包括遺鷗、丹頂鶴、大鴇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白琵鷺等5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 灰翅鶇種類刷新鳥類紀錄 專家解讀江西新增20種鳥類
    原標題:專家解讀江西新增20種鳥類    鳥類是有益於人類的,它們是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以及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江西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生態發展起到了「築巢引鳳」的作用,引來了從未見過的鳥來到江西境內,即首次發現的灰翅鶇種類刷新了江西省鳥類新紀錄;經過有關部門重新分類,在江西新增了20種鳥類。那麼,灰翅鶇這種鳥當時是在哪個地方發現的?新增20種鳥類屬於什麼級別?記者採訪了相關部門。
  • 哪些鳥類是野生珍稀鳥類呢?
    哪些鳥類是野生珍稀鳥類呢?各國攝影師深入到地球上許多最偏遠的地區,花數星期時間躲在相機背後,只為捕捉這些野生珍稀或瀕危鳥類的罕見鏡頭。它們都是什麼鳥呢?褐秋沙鴨六大最受威脅的世界水禽之一褐秋沙鴨,是一種典型的秋沙鴨屬鳥類。棲息時多遊蕩在岸邊或水邊沙灘上。飛行快而直,兩翅扇動較快,常發出清晰的振動翅膀聲。是六大最受威脅的世界的水禽之一。丹頂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是東亞地區特有的鳥種,數量稀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叉扇尾蜂鳥唯一的一種單型屬蜂鳥叉扇尾蜂鳥是一種中等體形的蜂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