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翅鶇種類刷新鳥類紀錄 專家解讀江西新增20種鳥類

2020-11-26 華夏經緯

    原標題:專家解讀江西新增20種鳥類

    鳥類是有益於人類的,它們是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以及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江西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生態發展起到了「築巢引鳳」的作用,引來了從未見過的鳥來到江西境內,即首次發現的灰翅鶇種類刷新了江西省鳥類新紀錄;經過有關部門重新分類,在江西新增了20種鳥類。那麼,灰翅鶇這種鳥當時是在哪個地方發現的?新增20種鳥類屬於什麼級別?記者採訪了相關部門。

    在野外遇見從未聽過的鳥叫聲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專家一次在江西省遂川縣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野外考察時,在位於海拔高達近1500米處,突然從旁邊不遠處傳來一隻鳥叫聲,發出類似受驚時的「chook, chook, chook的咯咯」叫聲,有時於巢區發出憤怒的churr聲,圓潤飽滿似笛音,這種聲音是以前考察人員從來沒有聽到過的,鳥叫聲吸引了考察人員的注意,急忙尋聲抬頭望去,在一棵枯死的松樹枝頭上,一隻鳥正在鳴叫,考察人員看到了一隻體形像烏鶇,全身大致為黑色的鳥類,當即搶拍下數張照片。

    據考察團負責人員鍾平華向記者描述了該鳥的模樣,灰翅鶇的嘴是橘黃色,眼圈黃色,腹部黑色有灰色鱗狀紋,覆羽有明顯的灰色翼紋。後經省內眾多專家並經查閱文獻認定,該鳥類屬灰翅鶇,成為江西省鳥類新紀錄。

    灰翅鶇種群數量稀少遇見率不高

    記者從採訪中獲悉,該鳥類在中國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貴州和雲南東南部及廣西有分布,種群數量稀少。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南方、印度支那北部及緬甸,一般生活於海拔1200-3000米的溼潤而稠密的橡樹和杜鵑等闊葉林以及冬季常出沒於樹林、灌叢和鄉村的田園裡。取食一般在樹葉中翻找無脊椎動物、蠕蟲,冬季也吃果實及漿果。

    「此次發現為江西省首次記錄,正值鳥類的繁殖期,為研究該鳥的生活習性及其分類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鍾平華介紹說,灰翅鶇棲息在相對局限的高海拔地帶,偏好類似原始森林類生活環境,故遇見率均不高;除繁殖期外,在一年的多數時間,這種鳥極少發出叫聲,且活動方式較為隱蔽。

    新增20種鳥類是重新分類分出來的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江西省林業廳與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顯示,江西省鳥類種類新增了20種,大多數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達22目84科280屬570種,570種鳥類中,國家I級、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類分別有12種、81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有39種。

    那新增20種鳥類是哪些呢?據了解,20種鳥類中,有灰翅鶇、勺嘴鷸、縱紋腹小鴞、四川短翅蝗鶯、短嘴豆雁和華南冠紋柳鶯等,其中只有灰翅鶇是新發現的,其他的19種是重新分類分出來的。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曾南京介紹,近年來,關於江西省鳥類種類和多樣性的研究不少,但一直沒有一個全面而準確的鳥類名錄,今年的合作成果是以《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為分類系統,在2017年江西省鳥類種類統計的基礎上,對全省的鳥類種類進行重新整理得出的。

    宜將鳥類生物多樣性納入生態文明建設

    「鳥類與人類有著直接的利害關係。」曾科長介紹說,大多數鳥類能捕食農林害蟲,即使是主食植物性食物的鳥類,在繁殖期間也以富含營養及水分的昆蟲來飼餵雛鳥,在抑制害蟲種群數量的增長上有相當的作用。丁螺在田裡會吃害蟲,這樣能起到控制血吸蟲的作用,小型猛禽也主食昆蟲,因而在控制鼠害和蟲害、清除動物的屍體和降低動物流行病的傳布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一書中還對江西省鳥類多樣性進行了分析,提出要加強對鳥類種群數量、分布、變化動態以及面臨的威脅等情況的研究,並建立全省鳥類資源資料庫,為全省鳥類的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撐。同時,提出宜將鳥類生物多樣性作為展示優良生態環境的獎勵性指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記者封雲)

來源: 中國江西網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臺灣鳥類名錄今年新增17鳥種 破歷年紀錄
    繡眼畫眉今年從臺灣特有亞種改列為臺灣特有種,讓全臺特有種鳥類增加至25種。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臺灣新鳥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7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發現17種新鳥種!
  • 白眉地鶇、棉鳧,壺瓶山鳥類又添新紀錄
    5月12日、13日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監測人員在進行鳥類監測時,分別發現了白眉地鶇、棉鳧兩種保護區鳥類新紀錄種。截至目前,壺瓶山自然保護區鳥類記錄已達到367種,這也意味著湖南省大約82%的鳥類都可在壺瓶山看到。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市鳥類增至673種
    掌上春城訊 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
  • 又刷新記錄!德宏鳥類升至712種!
    又刷新記錄!德宏鳥類升至712種!▲本次拍攝到的針尾鴨至此在德宏觀測、拍攝到的鳥類種類由711種升至712種更加逼近全國鳥類種數的50%公園風景優美,湖中鳥類眾多,據不完全統計,生態攝影師在這裡拍攝到的鳥類就超過50種,其中包含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頸鸕鷀等重點保護鳥類,也有常見的普通鸕鷀、斑嘴鴨、蒼鷺、夜鷺、白鷺、鉗嘴鸛、彩䴉、白眼潛鴨等等,是我國很罕見的、典型的城內溼地觀鳥點。奉上一大波瑞麗鳥類集錦一次性看過癮↓↓↓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鳥類增至673種 居全省第三
    原標題:【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其中,白頭鷂和灰背椋鳥是保山首次記錄到的鳥類。
  • 【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
    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其中,白頭鷂和灰背椋鳥是保山首次記錄到的鳥類。
  • 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命名鳥類 四川短翅鶯入中國鳥類名錄
    鳥類專家用集音設備收集鳥鳴。與高山短翅鶯相比,四川短翅鶯嘴巴稍長,尾巴稍短。  在宜賓市屏山縣老君山山腰上,四下寂靜,一陣清脆鳥鳴劃破凝固的空氣。在一處低矮的灌木叢枝頭,一隻淺褐色的鳥兒正在吟唱,小腦袋左右轉動,瞪著大眼睛。
  • 四川短翅鶯列入中國鳥類名錄(組圖)
    3月13日,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4.0版本在江西官山正式發布,中國鳥類種數再次刷新,增加到1458種,四川短翅鶯被新列其中。  這份名錄是以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IOC)世界鳥類名錄為藍本,由從事鳥類分類和系統研究的科學工作者,以及常年在國內野外一線進行鳥類觀察的資深觀鳥者共同編寫而成,是觀鳥業界最前沿的名目總結。
  • 廈門鳥類迎「神秘來客」 掛墩鴉雀現身同安
    ▲棕頭鴉雀  白喉短翅鶇  掛墩鴉雀學名短尾鴉雀,是全球性易危鳥種,也是我國「三有」(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三大價值)鳥類之一。它的出現刷新了廈門野生鳥種新紀錄,至此,14種中國鴉雀,廈門已發現4種。
  • 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命名鳥類 四川短翅鶯列入名錄
    3月13日,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4.0版本在江西官山正式發布,中國鳥類種數再次刷新,增加到1458種,四川短翅鶯被新列其中。這份名錄是以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IOC)世界鳥類名錄為藍本,由從事鳥類分類和系統研究的科學工作者,以及常年在國內野外一線進行鳥類觀察的資深觀鳥者共同編寫而成,是觀鳥業界最前沿的名目總結。
  • 論文|3種鶇科鳥類的性別鑑定研究
    目 的總結現有文獻中3種鶇科鳥類性別鑑定的形態特徵,討論3種鶇科鳥類形態學方法和微衛星性別鑑定的準確率和可行性,旨在為這些鳥類的野外研究和種群性別結構分析提供借鑑。方 法通過形態學與分子生物學方法對3種鶇科(Turdidae)鳥類赤頸鶇(Turdus ruficollis)、紅尾鶇(Turdus naumanni)、斑鶇(Turdus eunomus
  • 一年新增13種,泰山野生鳥類增至346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2020年泰山新增野生鳥類13種,其中2種為山東省新紀錄,泰山野生鳥類增至346種。泰山新增13種鳥類分別是白喉斑秧雞、酒紅朱雀、小濱鷸、大杓鷸、蒙古沙鴴、小嘴烏鴉、灰卷尾、北短翅蝗鶯、斑背大尾鶯、蘆鵐、灰斑鴴、紅腹紅尾鴝、禿鷲。
  • 獨家|虎斑地鶇光臨華僑城溼地?鳥類專家確定繫懷氏虎鶇
    12 月 10 日,華僑城溼地正式對外發布首次在溼地鷺島上記錄到虎斑地鶇的消息。據了解,這是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近日整理園區布設的幾個紅外線相機記錄的圖片資料時的一個意外發現,經相關專家鑑定,初步判斷這是一隻首次被華僑城溼地記錄的鳥種——虎斑地鶇。
  • 鳥類辨識:《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學名:Zoothera dauma)為鎓科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
  • 每天帶你了解一種鳥——灰背鶇
    灰背鶇(學名:Turdus hortulorum)是中型鳥類,體長20-23釐米,體重量50-73克。上體石板灰色,頦、喉灰白色,胸淡灰色,兩脅和翅下覆羽橙慄色,腹白色,兩翅和尾黑色。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的茂密森林中。
  • 最新記錄:四川野生鳥類有757種,23年新增135種
    你知道四川現在有記錄的野生鳥類有多少種嗎?答案是757種。3月27日,北大核心期刊《四川動物》刊發《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摸清了四川境內鳥類的「家底」。四川目前分布鳥類757種,相較於1997年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記載的628種,新增135種。
  • 安徽合肥去年發現冠魚狗、紫翅椋鳥等10種新鳥種
    安徽合肥去年發現冠魚狗、紫翅椋鳥等10種新鳥種   合肥去年發現10個新鳥種  第32個「愛鳥周」昨天啟動,專家推薦不少觀鳥好去處  昨天下午,合肥市第32個「愛鳥周」活動在野生動物園正式啟動,百餘名學生跟隨觀鳥專家在動物園百鳥園辨識鳥類。
  • 小濱鷸光臨 青海湖鳥類種數新增至225種
    ——小濱鷸,這是繼今年5月份青海湖增添草鷺後又增加的一個新的鳥類種數,再次刷新青海湖鳥類名錄,青海湖鳥類種數由上世紀90年代末記錄的189種,增加到今天記錄的225種,新增36種。、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對這7隻水鳥進行仔細辯認,初步確認為小濱鷸。
  • 成都鳥類名錄發布:已知分布鳥類446種 73種近瀕危
    紅腹錦雞-攝影-牛蜀軍    成都究竟有多少種鳥類?答案是466種。4月1日,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5屆「愛鳥周」來臨之際,成都觀鳥會正式發布成都鳥類名錄1.0》(簡稱《名錄》)。    初步統計,目前成都境內已知分布有鳥類20目78科466種,其中非雀形目計有19目35科205種,雀形目43科261種。按照最新的數據,成都現有鳥種數量約佔全國總數的31.9%,名列全國同類城市前茅。    從保護類別上看,目前分布在成都的鳥類中,有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別位黑鸛、金雕、綠尾虹雉、紅喉雉鶉、斑尾榛雞。
  • 京山又發現14種新鳥種,目前已記錄243種鳥類
    但在某一天,它們被京山觀鳥愛好者發現並拍攝下來,從而成為了京山鳥類名錄中的一部分。一年多的時間,京山新增了綠背山雀、紅喉鷚、藍喉歌鴝、黑鸛(國家1級)、紅尾鶇等14種鳥種,分別發現於永隆鎮、宋河鎮、新市鎮等地,至此,京山鳥類總數達到了24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