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鳥籠200萬? 西南第一鳥市見證川派籠鳥文化發展

2021-01-19 封面新聞

《鶯賦》曹丕

堂前有籠鶯,晨夜哀鳴,悽若有懷,憐而賦之曰:怨羅人之我困,痛密網而在身。顧窮悲而無告,知時命之將泯。升華堂而進御,奉明後之威神。唯今日之僥倖,得去死而就生。託幽籠以棲息,厲清風而哀鳴。

成都錦江邊懸掛的鳥籠 劉陳平攝

《莊子.至樂》云: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候御而殤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這恐怕是中國最早關於養鳥的記載。

從周代至先秦時期,鳥兒都不是在籠中的。人們對鳥的借喻和讚美,僅僅都只針對野鳥。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作《鶯賦》:「堂前有籠鶯,晨夜哀鳴,悽若有懷。」自此,或為目前可查到的最早針對籠中鳥而的吟誦,也以此可推測,也就是說,中國籠鳥的發源,很可能是在18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

從清代以降,籠鳥文化日漸興盛,到今日,中國已經幾乎找不到一個沒有籠養鳥的城市。東南西北,時間賦予養鳥這一「閒人愛好」以沉澱,現在,籠鳥文化的主流方向,可分為京派、粵派、海派,以及年輕的川派。

以成都青羊鳥市,亦即黃田壩鳥市為一個交點,川渝地區籠鳥文化的前世今生,幾乎都從這裡開始。而籠鳥之「籠」,成為解構這一文化現象的一個切面。籠中窺鳥,可觀川派養鳥文化之一角。

故事1:閔大爺和26隻鳥

成都日月大道一段附近的一處小區裡,住著資深「鳥奴」閔大爺。

閔大爺愛鳥,10多歲開始入了這個門道,到現在,玩鳥已有41年,現在家裡有26隻「鳥祖宗」,大多是他最愛的「繡眼兒」。鳥愛熱鬧,家裡只要一來人,一屋子的鳥兒就跟著你一句我一句唱起來,夫人最開始覺得煩,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倒也有趣」。

家中空間不大,一個小陽臺幾乎全被大爺的「鳥祖宗」佔據,繡眼、四喜、白燕……陽臺左側專門打了個4層鐵架子,用來安置鳥籠、鳥食和各種工具,天花板上掛了6隻罩著籠衣的空籠。加上地面立著的、門口擺著的,數一數,鳥籠倒是比鳥多,一共得有27隻。

每天早上起來侍弄侍弄鳥兒,送孫子上了學就逛逛鳥市,下午,閔大爺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洗籠子這一活計上。「幾乎天天都在洗,一洗就是三四個小時。」閔大爺說,這還只能每次幾個籠子輪流來,一天洗不完,「27個吶,你算算,不這麼天天伺候著,怎麼倒騰開?」

故事2:趕場西南第一鳥市

11月6日一早,扒了兩口飯,閔大爺便出門了。一手提過三隻鳥籠,一手拉著孫兒。小三輪突突突,待乖孫進了幼兒園,一轉彎他就拐進了附近的青羊鳥市。今兒他準備補些鳥食,再逛逛籠子。

這裡是成都市區西側,位於黃田壩的青羊鳥市在老玩家的嘴裡,還一直沿襲著它的老稱呼——黃田壩鳥市。正逢周日「大場日」,鳥市從門口小巷子入口處就熙熙攘攘,車水馬龍。

在黃田壩鳥市最輝煌的1990年代,桌子板凳,人和鳥,一條街上滿滿當當,連帶著場內的茶鋪生意也跟著風生水起。成都,乃至整個四川稍微有點「追求」的籠鳥玩家,都經過了黃田壩鳥市的洗禮。

伴隨整個養鳥圈的繁盛,相關的上下遊產業也在逐步壯大。閔大爺輕車熟路停了車,託著小巧的鳥籠子進了鳥市大門。除了兩邊一順溜兒的「坐商」,散戶們也都齊刷刷地出動了。擺著的攤兒上,三四塊錢的青剛蟲、幾十隻一板的地黃牛、自家做的鳥食……最常見的,還有方的圓的竹鳥籠。大的裝畫眉、八哥,小的養秀眼、伯勞,各得其所。

除了周日,每周三黃田壩鳥市還有個「小場日」。

「這個『小場日』,是有說法的。」78歲的李興田是黃田壩鳥市的「開市元老」,在這兒生意一做就是45年,也是鳥市裡經營時間最長、資格最老的商家之一。說起這些個門門道道,他很是來勁:「周三明明是上班日,為啥子這天還要趕場?你曉得啵?」

傳統得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成都東門上的大廠子些,每周三停電。」李興田抿了一口茶,「工人休息,那兒年生又沒得幾個去處,黃田壩鳥市就在周三增設了一個『小場日』。生意嘛也做了,買家嘛也有得耍。」

張大興展示精緻的鳥籠

故事3:天價鳥籠的誕生

進鳥市左轉再右轉,閔大爺路過了李興田的門口。斜對面就是家看起來裝潢精良的鳥籠店。店裡、門口掛著的海報裡頻繁地提到一個名字——張大興。海報的背後、玻璃的櫥窗裡,一個敦實漢子正在簡單的製作臺後做一隻竹製鳥籠。

這個店看起來不出奇,但是從這個店裡的一隻籠子說起,就是「川派」鳥籠的發展史。

標價200萬的鳥籠,每道籠圈鑲嵌百年老竹、金絲,上頂棚用蜀錦

這隻籠子的名字叫「華興A88」。11月17日,第五屆四川農博會啟幕。成都中國西部博覽城9號館多功能廳門口,「華興A88」靜靜擺在一堆手工藝品中間,乍看並不奇特,標價卻令人咂舌——200萬元。

「這個籠子是在百年老竹上面鑲嵌金絲打造的,工藝上用的是全鑲竹青——嵌絲工藝。」張大興個頭不高,雙手粗糙布滿了老繭——這一雙鳥籠手藝人的門面,一亮出來,行家就知道有沒有。「我做這個籠子用了兩年,這個工藝也是全國首創的。」

「全鑲竹青——嵌絲工藝」聽起來複雜,簡單說來,就是鳥籠內外所有設計都是一致的。一隻竹鳥籠,選3年以上的老竹來制,以前的籠子基本都是樸樸素素一隻,除了雕刻外沒有什麼大的花頭,2004年,川派鳥籠迎來一次工藝上的演進。

「那時候,市面上的鳥籠大多開始半貼青,就是籠子向外的一面都貼上竹青。」張大興突發奇想——既然有半貼青,那也可以全貼青呀,「所有人都覺得我瘋了。籠絲那麼細,要內外貼青,太困難。」

從那以後,張大興幾乎全身投入到全貼青工藝研發中。半年後,他成功兌現自己的諾言,川派鳥籠又多了一種製作工藝。目前,川派制籠主要有五種工藝,除了傳統制籠工藝、還有半貼青工藝、全貼青工藝、全鑲竹青工藝、嵌(百年老竹、黃金)絲工藝。

2014年,他開始做自己一生心血之作。兩年後,這隻鑲金絲全貼青鳥籠完成,主體籠絲42根,露水籤41根,門7根,底絲11根。普通麵條寬窄的籠絲上,除了貼青,還鑲嵌著金絲。每一根籠絲的整體結構就由八個散件組成,直徑在2.3毫米左右,而籠絲上又開4根0.1毫米左右的槽用於鑲嵌4根金絲。整隻鳥籠,重達1085克。

1085克的竹鳥籠,在第五屆四川農博會上標出了200萬元的高價。折算下來,這隻鳥籠幾乎要以克數計價——一克高達1800多元,遠超黃金。

故事4:鳥籠也是收藏品

在黃田壩鳥市所售賣的鳥籠,從數百到上萬價格不等。鳥籠也和文玩一樣,成為了玩家們的心頭好。黃田壩鳥市的吳師傅師承自己的父親,耳濡目染中,27歲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名製作鳥籠的手藝人。

「買籠子的人除了要看整體做工,選擇手藝師傅外,還會注重年份。」採訪時,小吳師傅一邊維修一隻竹籠的「大圈」,一邊不停口地介紹,「放置年份越久的籠子,價值越高,升值空間也越大。」

2007年,巴黎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掐絲琺瑯鸚鵡連雀籠拍出204.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050萬元),2009年保利四季拍賣會中,一件「清景泰藍鳥籠」以無底價起拍,最終以70.56萬元拔得此場拍賣頭籌。

製作一個鳥籠,從選材、下料、刮青,到切割、晾曬、火爐、庫房沉澱,就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材料沉澱達到可使用標準後,製作一個鳥籠又需要諸多步驟。每一個部件都是純手工完成,前前後後,百條工序是常見的,製作精良的鳥籠,甚至需要上千道工序。

「華興A88這款鳥籠是目前川籠結構最複雜的一款。我們川派有了能夠匹配現在鳥籠工藝的相關配套配件及自己的品牌,包括籠衣、籠鉤、上下頂棚、鳥杯。」如今,張大興被評選為四川28位「四川省首屆農村手工藝大師」之一。

「 事實上,對比起南籠和北籠,川派鳥籠在國內的名氣並不大。」張大興說,選擇這份職業的時候是迫於生計,做到現在才發現,川派鳥籠是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價值的。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戴竺芯 圖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濟南鳥市一天交易上萬隻 天價鸚鵡數萬野生雀鳥幾元
    濟南人遛鳥最早是跟北京人學的,主要是兩個階段:手裡提著籠,籠外罩著布罩,得前後輕搖鳥籠,這就是行家說的鳥不遛不叫,人和鳥常遛彎,關係熟了,鳥才敢放聲鳴叫,這樣一段馴化,術語叫做「壓」,一隻生鳥至少得「壓」一年;光聲大也不行,曲調好不好聽,得靠「會鳥兒」,就是遛鳥人聚起來,揭開鳥籠的罩子,讓鳥賽著叫。
  • 北京路邊攤兒叫賣野生鳥 價格20元至數百元不等
    昨天上午,朝陽區十裡河地鐵站附近鳥啼聲聲,數十名商販身前的鳥籠裡,黃雀、繡眼、藍靛頦、煤山雀、青頭鵐等鳥兒上下撲騰,發出哀鳴,抗議著即將被買賣的命運(如圖)。北京晨報記者發現,這些待售的鳥兒多為野生鳥,價格從20元至數百元不等。東三環輔路也因這個非法鳥市的存在而擁堵不堪。朝陽區森林公安處接到舉報後表示,將立即派人前往調查處理。
  • 80後小夥10年收藏數十張鳥籠 最好鳥籠可換寶馬
    趙先生收藏的象牙鳥籠民國線刻老雜鳥籠小葉紫檀鑲金絲繡眼籠整體  記者 屠明娟  核心提示  揚州早茶中一向有提籠遛鳥的休閒文化見人拿鳥換籠  上海無意接觸「南籠大師」  家住西區的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常逛花鳥市場,開始只是玩,後因父親喜養鳥,他就跟著一起養,十幾年間,家裡的繡眼鳥都是他飼養。  20歲那年,在上海花鳥市場看到有人拿鳥跟別人換了一個鳥籠,「就覺得很驚奇。」
  • 瀋陽:萬柳塘鳥市仍有人賣珍稀鳥(圖)
    本組圖片由華商晨報掌中瀋陽客戶端主任記者王齊波攝  黃眉鵐、黃胸鵐、黑頭蠟嘴雀、黑尾蠟嘴雀、雲雀……100多隻省重點保護野生鳥,被困在萬柳塘鳥市的鳥籠中,擺在非法鳥市上販賣。  年輕女子所賣野生鳥數量達60隻,已刑事立案。  昨日,瀋陽市林業局野保站聯合市森林公安局開展打擊非法鳥類經營市場專項行動。瀋陽市將在今年春秋兩季共開展為期四個月的專項行動,在解救鳥類的同時,震懾非法捕鳥、販鳥者。
  • 以「放生」為名賣野生鳥 成都一鳥市被查(組圖)
    執法過程中,一位店老闆稱售賣合法,並拿出一份《關於成都市青羊鳥市申請經營利用人工養殖野生動物的批覆》,文中稱同意其銷售從合法養殖單位購進的畫眉、八哥、鷯哥等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  但實際上,該店鋪所販賣的鳥類遠超出其執照允許範圍,「這個是暗綠繡眼鳥,這個是相思鳥,都不在文件上允許售賣範圍內。」警方現場將裝有禁售鳥類的鳥籠收走。
  • 野生鳥「黑市」藏身景區 不少鳥翅膀被剪掉
    見習記者 李陽 攝為求積德,不少人買鳥放生,也有人買來玩或者食用,並不以此為過。但有買就有賣,對鳥的需求致使一些不法分子去捕獲並售賣野生鳥。11月22日,英雄山北側的野生鳥類非法交易正在進行。黑布下,黃雀柳鶯等應有盡有「這是什麼鳥?」「黃雀。」「有野生的嗎?想放生用。」
  • 野生鳥「黑市」藏身景區 不少鳥翅膀被剪掉(圖)
    此處有一個稍有規模的鳥市,了解顧客的來意之後,鳥販將罩在一個鳥籠外邊的黑布掀開,籠子裡漏出六隻體型較小的野生黃雀,不時撞擊著鳥籠,售價為五元一隻。  在這裡,人們購買鳥類主要出於三種意圖:玩、吃、放生。一般情況下,野生鳥不是明目張胆地擺放在外面,在有買家詢問後,攤主才會告知。
  • 老北京提籠架鳥有多講究?竟是身份、脾氣和品位的象徵
    近來在國博展出的52幅古代書畫中,有一幅《憲宗調禽圖軸》:御花園中,一位太監雙手舉著鳥籠,內有一隻黑色小鳥,供明憲宗朱瞻基賞玩。《憲宗調禽圖軸》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養鳥、玩鳥的,恐怕難以考證。老舍話劇《茶館》裡,松二爺和常四爺一上場,倆人手裡各提著個鳥籠子:身材瘦小的松二爺提的是黃鳥籠子,人高馬大的常二爺提的是畫眉籠子。那陣兒的北京城時興養鳥,您沒見王利發的茶館麼,「屋裡和涼棚下,都有掛鳥籠的地方」。老舍筆下的茶館,生活當中還真有。民國初年,天橋西南巷路西有一家茶館,字號是「福海居」,鋪主姓王,人稱王家茶館,叫白了,被叫成「王八茶館」,有點對鋪主不恭了。
  • 捕鳥人興慶公園捉鳥 最多一天捕幾十隻受指責
    西安興慶宮公園西門假山旁的小樹林中掛滿了捕鳥的籠子,捕鳥人用蟲子及籠內的鳥為誘餌吸引「野鳥」美食誘惑——鳥入籠中 昨日上午9時30分,興慶宮公園西門附近,一隻黃腹山雀在一棵大樹梢上唱歌,忽然被樹下一陣同類的叫聲吸引,立即飛下去開始尋找這美妙的聲源。在一株較低的枝椏上站穩後,黃腹山雀打量著懸掛在樹上的一個鳥籠,跟裡面一隻漂亮的小鳥對起歌來。幾秒鐘後,它看到了籠中蠕動的小蟲,禁不住「美食」的誘惑,撲稜稜地飛進了鳥籠。
  • 河南一男子用罕見手法獵捕野鳥被抓:自製鳥籠 關雌鳥誘雄鳥
    「進深山,手裡提個鳥籠子;籠裡關只雌鳥,進山去誘雄鳥。」辦案民警介紹,如此非法獵捕,全國罕見,在豫南是首次被發現。   反常:一男子進深山,手裡提個鳥籠子……   距駐馬店市區不到20公裡的老樂山,林木茂密,森林面積逾10萬畝,被譽為「駐馬店的後花園」。
  • 無辜的小鳥 羽翼未長連窩被端 現身鳥市待價而沽
    見圍觀者越來越多,賣鳥的小夥子笑了。據他介紹,這鳥叫黃騰,從樹上掏下來才10多天。目前鳥還很小,需要花時間和精力餵養,4隻共30元。如果餵養得好,稍微長大一點的黃騰能賣到100多元一隻。「棕背伯勞,50元一隻!」另一名小夥子叫賣著,小鳥被裝在盒子裡的鳥窩裡,光滑的身體還沒長毛。小夥子稱,鳥跑到他家築巢,近日風急雨大鳥巢掉落在地,他不得已才拿到鳥市上來賣。說完,小夥子切了塊肉送到小鳥嘴裡。
  • 野生鳥黑市藏英雄山鳳凰山 與執法人員躲貓貓
    黑布下,黃雀柳鶯等應有盡有  「這是什麼鳥?」  「黃雀。」  「有野生的嗎?想放生用。」  這是11月22日清晨6時30分許發生在英雄山北側的一幕。此處有一個稍有規模的鳥市,了解顧客的來意之後,鳥販將罩在一個鳥籠外邊的黑布掀開,籠子裡漏出六隻體型較小的野生黃雀,不時撞擊著鳥籠,售價為五元一隻。
  • 從頑劣皮大王到非遺傳承人:一位鳥籠藝人的傳奇逆變
    在過去的一年裡,袁藝坊帶著各位看官採訪了「南籠泰鬥」顏虎金。體驗了無錫、上海的鳥會。也追尋了南籠技藝流播足跡,去到浙江臨安鳥籠合作社和安徽灘培鳥籠村。同時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從不會使用工具到做出一個鳥籠...
  • 北京一樹林公開叫賣野生鳥 多為一二級保護動物
    記者昨天在現場發現,這些鳥的價格在幾十元至幾百元間,其中一隻藍色小鳥叫價高達千元。記者向市森林公安反映此事,工作人員表示將到現場了解情況。  隱蔽樹林販賣野生鳥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北沙灘橋附近,看到臨時集市藏身於一片楊樹林裡,並被高高的圍牆圍了起來。樹林裡賣鴿子的、賣小鳥的、賣魚的、賣蟲的、賣古玩的攤子應有盡有。
  • 鸚鵡籠應該多久清理一次?僅需了解這四點,輕鬆學會鳥籠日常管理
    葵花鸚鵡跌至白菜價,僅花50元買葵花鸚鵡一隻,網友:給我來十隻飼養鸚鵡久了,會認識越來越多的鳥友,自然而然地加入各種鸚鵡的圈子。5點教會你鸚鵡日常衛生管理一、籠子的選擇新手是先買了鸚鵡,然後買鳥籠,鸚鵡需要在運輸籠,或者紙箱裡生活幾天。我建議在購買鸚鵡之前就要考慮好飼養鸚鵡的品種,好提前挑選合適的鸚鵡籠。
  • 新鳥入遷新居注意事項——你還在把鳥籠放在室內嗎?
    如果家中餵養其他小鳥,先不要將新鳥放人已餵養的鳥群中。因為新鳥的體內可能潛伏著某些疾病。所以新鳥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隔離期,這個隔離期大是約需要兩周左右。過了隔離期,確定新小鳥沒什麼健康問題,就可以將它與家裡已經餵養的鳥放在一個籠中,但是仍需要定期查看。
  • 未來一個月 成都禁售賣畫眉、八哥、鷯哥等三種鳥
    9月1日後,鳥市商家引進和銷售畫眉、八哥和鷯哥,需確保能溯源人工繁殖種群,才可申請經營許可批准。  三分之二鋪面關門  鳥市商家持觀望狀態  昨日15時,黃田壩花鳥市場入口處,一家閉門店鋪外懸掛著「本店經營鷯哥鳥、畫眉鳥、八哥鳥、虎皮鳥、雞尾鳥、費氏鳥,來自河南、廣州,用於觀賞」字樣的提示牌。
  • 臨安有群走勞斯萊斯定製路線的手藝人 專做鳥籠
    這種個性化經營在江浙滬一帶的玩鳥圈子裡幾乎無人不知,儘管他們做出的鳥籠數量有限,但對質量的要求非常高。  一個竹製鳥籠,從選料到成品需要經過近30道工序。  最終,原本滿山遍野不值錢的毛竹在他們手下成了可以賣出五位數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