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頑劣皮大王到非遺傳承人:一位鳥籠藝人的傳奇逆變

2020-12-08 騰訊網

在過去的一年裡,袁藝坊帶著各位看官採訪了「南籠泰鬥」顏虎金。體驗了無錫、上海的鳥會。也追尋了南籠技藝流播足跡,去到浙江臨安鳥籠合作社和安徽灘培鳥籠村。同時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從不會使用工具到做出一個鳥籠...

而這一期,袁藝坊將從「有趣」的經歷和「獨特」的作品兩個方面,為大家介紹顏老的得意門生之一:陳傳發

福在眼前 竹鑲癭木

從頑童到非遺傳承人

起 點

傳發師傅出生於1973年,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上學時逃課、抓魚、掏燕子窩樣樣精通。父母企圖通過更換學習環境,使其專心學習。但傳發師傅憑藉著做彈弓、土槍、免費給鋼筆刻字的「手藝」,在另一所中學混的風生水起。

初二時,他舅舅帶了個老頭來村裡,這個老頭說要收徒,教人做鳥籠。像是魔法師施了咒一般,17歲的傳發非要跟著素未謀面的顏老去蘇州學手藝。父母百般阻撓,卻也敵不過這個少年想去學藝的心。

不 同

三年滿師後,傳發師傅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如果只是接受普通鳥籠的訂件,對於一個剛剛獨立的手藝人來講,至少能從小康起步。但是

傳發師傅把重心放在修復鳥籠藏品和將其剝樣複製上。這並不是易事,且不說複製老鳥籠耗時費力得減少訂件,複製的鳥籠若沒有買家,所有的支出都由手藝人承擔。所以他為何要這樣冒險?

他的原話是:「我想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在他看來藏家拿收藏的鳥籠讓他修復,就是送上門的學習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傳發師傅的審美不斷提升,也使得他的作品別出心裁,總能讓人眼前一亮。

不墨守成規在他的經歷的和作品中一一體現。

傳發師傅並不滿足於會做鳥籠和而是想讓自己的鳥籠成為藝術品。因此,他系統地學習了木雕、竹雕、牙角雕刻和鑲嵌等技藝。並且不斷嘗試周圍人沒有使用過的材質和工藝。也曾掀起鳥籠裝飾、工藝等的跟風浪潮,青鳥網給予他很高的評價:「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傳發師傅頻頻更新自己鳥籠作品的裝飾,而有的裝飾所用到的工藝本身就是秘而不宣的,比如「象牙劈絲」,「黃金拉絲」。因此袁藝坊也針對此類問題採訪了他。

Q:傳發師傅的花式鳥籠工藝問題是如何解決?

「我做的鳥籠所包含的工藝問題都是自己解決。剛開始做鑲嵌金絲鳥籠時,我會去路邊 「收購黃金」的店鋪拉金絲,和拉金絲的師傅套近乎,學拉絲手藝。我在實踐的過程中,失敗了很多次。比如:籠腳上的金絲需要將黃金拉成圓絲,再把它敲扁,彎成一個圓圈,再剪一小片金塊加上焊藥,達到一定的溫度就會熔化,拉絲師傅總能輕鬆的完成焊接,銜接的地方他做的非常自然,而我嘗試了很多次都接不上。焊接的兩頭加上連接的黃金再加上焊藥,溫度達到一定的高度全部都熔化了,並沒有按照我想像的那樣直接焊接在一起。

經過不斷的詢問、學習得知了焊接的小秘方,一定比例的金、銀、銅混合再加上焊藥,熔點不同的材質才能焊接。即是:一種金屬材質已經熔化,另一種金屬剛剛達到熔點,這種微妙的臨界點產生無雕琢的融合。」

籠腳金絲鑲嵌

金絲鑲嵌工藝

非 遺 傳 承 人

2019年夏,傳發師傅成為第六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派鳥籠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他不斷地嘗試,力圖把鳥籠逐漸從單純的實用功能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凝聚了多種中國傳統工藝的珍品,使其成為了國內外收藏市場上的新貴。

作 品 賞 析

「福壽」系列小葉紫檀繡眼籠

兩隻鳥籠為一對,一隻板頂籠,一隻亮頂籠。籠體籠絲均由小葉紫檀製成。門花為立體雕倒蝠,果叉蟲盒均為圓雕壽桃樣式。籠體、門花、跳槓均嵌金絲裝飾。

五福獻壽 小葉紫檀繡眼籠

同為「福壽」系列的另一組小葉紫檀繡眼籠,其上裝飾的蝙蝠、壽桃為象牙材質。這些零星的白色象牙配件,打破了紫檀本身的沉寂。

同系列的「五福」鳥籠的靈感來源於建築細節。其上的蝙蝠門花,是他去無錫參加鳥會偶然看見一個寺廟牆上的蝙蝠紋飾在夜晚霓虹燈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的醒目。於是就讓攝影師請拍下來,他回去後將這個圖案畫下來變形處理,用在了自己的鳥籠上。

五福

籠頂雞頭與籠底四足均用金絲嵌刻福壽篆書紋飾,首尾呼應,妙趣橫生。

雞頭上的圓壽紋飾

圓壽圖

柱腳上的長壽紋飾

長壽圖

「冰梅頂繡眼籠」

冰梅頂繡眼籠製作過程非常耗時耗力,頂部的80多根「梅梗」組裝可謂令人焦頭爛額。「梅梗」之間全是卯榫連接,「梅梗」的分布要協調緊湊,有時候一天就只能組裝一兩根。

該作品已收錄到郵票卡紀念珍藏冊中。

新 意

傳發師傅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生活。傳統板籠上的八角榔錘大多是一個模樣,即正方體切掉八個角。他將其改成了獅子頭。靈光一現是因為看見橋上柱頭是獅子,將其遷移到鳥籠上。

傳統八角榔錘

獅子頭八角榔錘

傳發師傅的鳥籠,抱柱腳的裝飾和形態會根據鳥籠的整體造型和色彩作出相應的變化。如:冰梅頂鳥籠的圈檔是竹節式樣,抱柱腳在造型上與之呼應,在聯繫中求變化,在細節處體現想法,力圖把自己的每一款鳥籠都做成孤品。

傳發師傅的鳥籠作品讓我大飽眼福,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沒有被驚豔到。

小夥伴們,我們下期再見!

責任編輯:鄧婕、姜安琪、聶玉瑩、塗雅婷

校對:李嘉雯、沈晶

相關焦點

  • 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南平南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原標題: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南平南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林豔 攝 得知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時,南平南詞第八代傳承人、南平南詞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剛忙完演出,腦海裡浮現出七個大字——功夫不負有心人。 南平南詞是小曲種,何以能在國家級大賽中摘下一朵「牡丹」? 情系戲曲淵源長 肖向麗的演員夢,一半來自母親。
  • 抖音紅人:剪影非遺傳承人 7秒成像,立等可取
    在抖音上,就有這樣一位有20萬粉絲的剪影大師,他就是剪影非遺傳承人劉期培。  抖音上的短視頻裡,客人在面前一站定,劉期培就拿起剪刀邊看邊剪,幾秒鐘的時間,一副生動的剪影就完成了,線條流暢,形神兼備,細緻得連鬍鬚、睫毛都看得見。
  • 楊樂——盛世中國·玄妙莫測·中國古彩戲法傳承人
    楊樂,中國古彩戲法非遺傳承人,「鬼手」王保合老先生大弟子。現為「鬼手」王保合老先生掌門大弟子。參演:  1. 2015年4月 錄製央視《我愛滿堂彩四期》。  11.2019年以優秀的成績被評為中國古彩戲法非遺傳承人,連續擔任了CCTV星光大道特邀評委嘉賓,陪師父「鬼手」王保合老師代表中國文化訪問各國出演,並成立了CCTV,央視直通車工作室!
  • 留下揚州美食DNA 淮揚菜非遺傳承人有了「美食檔案」
    姜濤攝通訊員彭偉記者姜濤「隨著揚州成為『世界美食之都』,我們檔案館加快了淮揚菜非遺傳承人『美食檔案』徵集工作。今天,徵集工作處與中國烹飪大師居長龍對接,將其製作的蟹粉獅子頭、雞包翅、揚州炒飯、趴燒整豬頭、宮燈照明珠五件淮揚菜代表作模型徵集進館。」昨天,市檔案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 寶山這三位傳承人入選滬第六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經各區、單位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覆核審議等程序,市文化旅遊局認定了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共147名。在本次公布的名單中,寶山的羅店划龍船習俗、花格榫卯製作技藝和寶山鮰魚烹飪技藝三位傳承人榜上有名!
  • 山東非遺美食傳承人:世代鍋邊轉,餐飲講節約
    與糧食打交道最多的,除了農人,還有常年從事美食名吃加工製作的非遺傳承人。
  • 湖州這12個人身懷絕技 成省級非遺傳承人
    近日,浙江省文化廳公布了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279名傳承人被確認為第五批浙江省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湖州民間文學1人,傳統音樂1人,傳統舞蹈2人,傳統技藝6人,民俗2人,共12名傳承人名列其中。
  • 「歪果仁」與非遺傳承人同臺說學唱演
    非遺走秀《南京雲錦》、舞蹈《洪澤湖漁鼓》、蘇北大鼓《嶽母刺字》、運河沿岸民歌秀《運河碧波千年長》……12月15日下午,「同樂江蘇」大運河非遺分享薈在南京舉辦,來自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近百名外國友人齊聚一堂,12個精心編排的中華非遺節目,講述了外國友人與中華非遺的情緣故事。
  • 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20-07-25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個個身懷絕技 湖州12人成省級非遺傳承人 
    ,279名傳承人被確認為第五批浙江省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今年55歲的姜紀國,是梅溪旱船的「非遺」傳承人。他熱愛旱船表演,1982年正式拜師學藝,能自編自唱,收集了民間旱船歌謠上百首。同時,他還通過自學,熟練掌握了旱船扎制藝術,1995年起開始授徒。梅溪旱船有很高的民俗學、民間舞蹈、民間文學、民間美術和民間藝術史研究價值。旱船的扎制集民間剪紙、手工技藝、繪畫於一體、是綜合性的文化藝術珍品。
  • 樂清4名非遺傳承人上榜
    9月29日,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組委會(杭州工藝周)公布了2020年薪傳獎展評活動獲獎名單,其中包括薪傳獎傳統工藝大展(竹木工藝)「金獎」2名、「銀獎」3名、「銅獎」5名、「優秀獎」25名、「優秀組織獎」10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薪傳獎
  • 非遺相伴迎國慶,燈火月影賞中秋——廣東推出節慶「嘆」非遺中秋...
    展覽結合「非遺+現代生活」的理念,圍繞「燈」元素展出各類文藝作品,將傳統非遺項目與市民生活融為一體,讓傳統燈彩重新煥發光彩。展覽展出了由非遺傳承人和新銳設計師親手製作或設計的一百多件燈彩作品,涵蓋大良魚燈、佛山彩燈等多種傳統燈彩。
  • 展覽| 「三晉藝彩 晉品薈萃」——百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
    展覽 | 「三晉藝彩 晉品薈萃」——百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作品展 2021-01-12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與時尚穿越時空的「愛戀」,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亮眼
    據最新統計,清遠市現有英石假山盆景製作技藝、瑤族耍歌堂、連山小長鼓舞等5項國家級非遺,有省級非遺34項、市級非遺99項、縣級非遺164項。有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22人、市級傳承人87人、縣級傳承人166人。省級非遺傳承基地5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個。「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藏在清遠歷史深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今日又一次碰撞時尚,亮點紛呈。
  • 48歲滿繡非遺傳承人,耗時一個月,打造精美BJD娃衣
    都說繡著「富貴牡丹」的旗袍不夠時尚,但是在潮流玩具裡融入非遺元素,是不是也蠻有格調?滿族刺繡非遺傳承人 桑菊今天,比耶想給大家介紹一位別具匠心「娃圈太太」(製作BJD娃娃服飾的人)——48歲的桑菊,滿族刺繡的非遺傳承人,正在用年輕人喜愛的新潮玩法,實現著傳統技藝的「破圈」之旅。
  • 好看好玩好買,手造博覽會將「非遺扶貧」玩出新花樣
    來自中西部地區14個省市自治區的非遺扶貧工坊和非遺傳承人,帶來蠟染、刺繡、編織、竹編、泥泥狗、鐵藝燈籠等非遺項目,涉及藏族、苗族、彝族、白族、納西族、赫哲族等近十個民族的非遺傳承人云集博覽會。第六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開幕在大都市,非遺手造煥發光彩韋厚珍熱鬧的展位是「非遺扶貧」板塊的一個縮影。
  • 看非遺傳承人如何用3分鐘剪出一對活靈活現的小猴子
    看非遺傳承人如何用3分鐘剪出一對活靈活現的小猴子 「非遺」上海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守白攜徒弟在進博會進行現場展示,用約3分鐘的時間剪出了一對活靈活現、正在吃同一個桃子的小猴子。
  • 非遺傳承人用竹編工藝帶大別山老區鄉親脫貧致富【組圖】
    非遺傳承人用竹編工藝帶大別山老區鄉親脫貧致富【組圖】 中安在線   2018-12-07 00:16:30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劉玉才  編輯:王騰飛
  • 線上教拳、創作抗疫主題作品……白雲非遺傳承人助力戰「疫」
    談及當前學習非遺拳種的意義,非遺洪拳市級傳承人馮亦慧、非遺白眉拳區級傳承人劉智強一致認為,這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更是防控疫情的需要。疫情期間,他們堅持非遺教學「不斷檔」,通過錄製視頻進行線上教學的方式,讓網友們足出不戶便可鍛鍊身體,以強健的體魄面對疫情挑戰。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白族剪紙州級代表性傳承人楊亞輝說:「在授課過程中會針對白族剪紙的特點和帶班老師一起給孩子們普及白族的人文歷史,課程教授也是由簡到難,從花樹葉到小動物,循序漸進。現在我和母親兩個人每周都會到不同學校教授剪紙課。」非遺進得去,學生出得來。教育部關於「非遺進校園」工作常態化建議的答覆中指出,各地教育部門與文化和旅遊部門積極合作,共同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