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裡,袁藝坊帶著各位看官採訪了「南籠泰鬥」顏虎金。體驗了無錫、上海的鳥會。也追尋了南籠技藝流播足跡,去到浙江臨安鳥籠合作社和安徽灘培鳥籠村。同時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從不會使用工具到做出一個鳥籠...
而這一期,袁藝坊將從「有趣」的經歷和「獨特」的作品兩個方面,為大家介紹顏老的得意門生之一:陳傳發。
福在眼前 竹鑲癭木
從頑童到非遺傳承人
起 點
傳發師傅出生於1973年,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上學時逃課、抓魚、掏燕子窩樣樣精通。父母企圖通過更換學習環境,使其專心學習。但傳發師傅憑藉著做彈弓、土槍、免費給鋼筆刻字的「手藝」,在另一所中學混的風生水起。
初二時,他舅舅帶了個老頭來村裡,這個老頭說要收徒,教人做鳥籠。像是魔法師施了咒一般,17歲的傳發非要跟著素未謀面的顏老去蘇州學手藝。父母百般阻撓,卻也敵不過這個少年想去學藝的心。
不 同
三年滿師後,傳發師傅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如果只是接受普通鳥籠的訂件,對於一個剛剛獨立的手藝人來講,至少能從小康起步。但是
傳發師傅把重心放在修復鳥籠藏品和將其剝樣複製上。這並不是易事,且不說複製老鳥籠耗時費力得減少訂件,複製的鳥籠若沒有買家,所有的支出都由手藝人承擔。所以他為何要這樣冒險?
他的原話是:「我想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在他看來藏家拿收藏的鳥籠讓他修復,就是送上門的學習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傳發師傅的審美不斷提升,也使得他的作品別出心裁,總能讓人眼前一亮。
不墨守成規在他的經歷的和作品中一一體現。
傳發師傅並不滿足於會做鳥籠和而是想讓自己的鳥籠成為藝術品。因此,他系統地學習了木雕、竹雕、牙角雕刻和鑲嵌等技藝。並且不斷嘗試周圍人沒有使用過的材質和工藝。也曾掀起鳥籠裝飾、工藝等的跟風浪潮,青鳥網給予他很高的評價:「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傳發師傅頻頻更新自己鳥籠作品的裝飾,而有的裝飾所用到的工藝本身就是秘而不宣的,比如「象牙劈絲」,「黃金拉絲」。因此袁藝坊也針對此類問題採訪了他。
Q:傳發師傅的花式鳥籠工藝問題是如何解決?
「我做的鳥籠所包含的工藝問題都是自己解決。剛開始做鑲嵌金絲鳥籠時,我會去路邊 「收購黃金」的店鋪拉金絲,和拉金絲的師傅套近乎,學拉絲手藝。我在實踐的過程中,失敗了很多次。比如:籠腳上的金絲需要將黃金拉成圓絲,再把它敲扁,彎成一個圓圈,再剪一小片金塊加上焊藥,達到一定的溫度就會熔化,拉絲師傅總能輕鬆的完成焊接,銜接的地方他做的非常自然,而我嘗試了很多次都接不上。焊接的兩頭加上連接的黃金再加上焊藥,溫度達到一定的高度全部都熔化了,並沒有按照我想像的那樣直接焊接在一起。
經過不斷的詢問、學習得知了焊接的小秘方,一定比例的金、銀、銅混合再加上焊藥,熔點不同的材質才能焊接。即是:一種金屬材質已經熔化,另一種金屬剛剛達到熔點,這種微妙的臨界點產生無雕琢的融合。」
籠腳金絲鑲嵌
金絲鑲嵌工藝
非 遺 傳 承 人
2019年夏,傳發師傅成為第六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派鳥籠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他不斷地嘗試,力圖把鳥籠逐漸從單純的實用功能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凝聚了多種中國傳統工藝的珍品,使其成為了國內外收藏市場上的新貴。
作 品 賞 析
「福壽」系列小葉紫檀繡眼籠
兩隻鳥籠為一對,一隻板頂籠,一隻亮頂籠。籠體籠絲均由小葉紫檀製成。門花為立體雕倒蝠,果叉蟲盒均為圓雕壽桃樣式。籠體、門花、跳槓均嵌金絲裝飾。
五福獻壽 小葉紫檀繡眼籠
同為「福壽」系列的另一組小葉紫檀繡眼籠,其上裝飾的蝙蝠、壽桃為象牙材質。這些零星的白色象牙配件,打破了紫檀本身的沉寂。
同系列的「五福」鳥籠的靈感來源於建築細節。其上的蝙蝠門花,是他去無錫參加鳥會偶然看見一個寺廟牆上的蝙蝠紋飾在夜晚霓虹燈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的醒目。於是就讓攝影師請拍下來,他回去後將這個圖案畫下來變形處理,用在了自己的鳥籠上。
五福
籠頂雞頭與籠底四足均用金絲嵌刻福壽篆書紋飾,首尾呼應,妙趣橫生。
雞頭上的圓壽紋飾
圓壽圖
柱腳上的長壽紋飾
長壽圖
「冰梅頂繡眼籠」
冰梅頂繡眼籠製作過程非常耗時耗力,頂部的80多根「梅梗」組裝可謂令人焦頭爛額。「梅梗」之間全是卯榫連接,「梅梗」的分布要協調緊湊,有時候一天就只能組裝一兩根。
該作品已收錄到郵票卡紀念珍藏冊中。
新 意
傳發師傅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生活。傳統板籠上的八角榔錘大多是一個模樣,即正方體切掉八個角。他將其改成了獅子頭。靈光一現是因為看見橋上柱頭是獅子,將其遷移到鳥籠上。
傳統八角榔錘
獅子頭八角榔錘
傳發師傅的鳥籠,抱柱腳的裝飾和形態會根據鳥籠的整體造型和色彩作出相應的變化。如:冰梅頂鳥籠的圈檔是竹節式樣,抱柱腳在造型上與之呼應,在聯繫中求變化,在細節處體現想法,力圖把自己的每一款鳥籠都做成孤品。
傳發師傅的鳥籠作品讓我大飽眼福,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沒有被驚豔到。
小夥伴們,我們下期再見!
責任編輯:鄧婕、姜安琪、聶玉瑩、塗雅婷
校對:李嘉雯、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