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拳、創作抗疫主題作品……白雲非遺傳承人助力戰「疫」

2021-01-08 網易

  

  「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強身健體,戰勝疫情。」談及當前學習非遺拳種的意義,非遺洪拳市級傳承人馮亦慧、非遺白眉拳區級傳承人劉智強一致認為,這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更是防控疫情的需要。疫情期間,他們堅持非遺教學「不斷檔」,通過錄製視頻進行線上教學的方式,讓網友們足出不戶便可鍛鍊身體,以強健的體魄面對疫情挑戰。

  與此同時,白雲區其他非遺傳承人也沒有停下抗疫的腳步,他們潛心創作,把對前線抗疫人員的讚頌融入漫塑、篆刻、壁燈掛畫等非遺作品中,激發起人們共克時艱的信心。

  一套洪拳演示動作獲得逾15萬點擊量

  「現實教學可以口傳身授,動作、手形、位置都手把手教到位,但網上教學經常會出現動作近似卻貌合神離的情況,所以要反覆講解。」馮亦慧坦言,線上教學比現實教學要「麻煩」很多,除了要邊做動作邊解釋,還少不了完整的演示。一場完整的視頻教學完成後,馮亦慧已是大汗淋漓。連日來,他持續把教學視頻發上微信群、抖音等平臺,在線指導學生練習洪拳,並督促學生發回自己練習的視頻給他檢查,爭取達到平時的訓練效果。

  

  

  ▲馮亦慧在進行洪拳教學視頻的拍攝。

  2015年,洪拳被列入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8年,洪拳被列入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位於竹料商業廣場的聚英武館,承載著白雲200多年的洪拳歷史,也濃縮了馮亦慧一家六代傳承非遺的精神。目前,馮亦慧在珠三角一帶已經開了46間武館,發展弟子3萬餘人,並將洪拳送進8所學校,去年還為洪拳編制了通識教材。

  

  

  ▲聚英武館。

  「龍!虎!豹!蛇!鶴!」在以聲助威的陣勢中,馮亦慧的兩個女兒也加入了洪拳的線上演示,有模有樣地打起了五形拳。據了解,竹料所流傳的洪拳在套路演練的過程中,有著「一步多手法」的特點,當地流傳的獨臂拳、十二橋手拳、長肘五形拳、二龍爭珠拳和夜虎出林拳都是洪拳中比較罕見的拳種,在其他地區鮮有流傳,短肘五形拳更是竹料獨有的洪家拳術。

  

  ▲馮亦慧的兩個女兒也加入了洪拳的線上演示。

  「我表演的是虎鶴雙形拳,這套動作剛柔並濟,有虎的兇猛,鶴的輕盈。」馮亦慧的大女兒馮敏婧指著自己錄製的一段視頻介紹道。一旁的馮亦慧喜滋滋地說,這段十幾秒的視頻在抖音上獲得了逾15萬點擊量。據了解,馮敏婧5歲就開始練習洪拳,功夫在爸爸的指導下日益精進,曾多次在洪拳的比賽中斬獲大獎。而她3歲的妹妹馮敏瑜,也開始用稚嫩的手腳學習洪拳的基本動作。

  

  ▲馮亦慧的大女兒馮敏婧自己錄製的一段抖音視頻。

  馮亦慧表示,洪拳是正氣凜然的拳種,曾在三元裡抗英等抵制外來侵略者的鬥爭中派上用場,其動作四平八穩、前弓後箭、挺胸收腹,能夠改變年輕人因玩手機造成的彎腰駝背體態,也能改善人的精神面貌,多加練習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60歲白眉拳師父在線教學鼓勵全民健身

  合勁道武館位於金沙街的一座祠堂裡,靜謐的氛圍中蕩漾著濃厚的武術氣息。

  

  ▲合勁道武館。

  劉智強早早地換上了太極服,將手機固定在直播架上,從頭到腳伸展著筋骨,準備開始錄製新一期白眉拳線上教學視頻。「近期錄製了近30段教學視頻,上傳到掛牌基地橫沙小學的微信群,還有抖音、臉書等社交平臺,讓更多網友可以看到並跟著學習,全民健身才能共抗疫情。」劉智強說。

  

  

  ▲劉智強在錄製白眉拳線上教學視頻。

  白眉拳是我國傳統武術中南拳拳種之一,其於去年9月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傳承,白眉武術在白雲區發揚光大,分布在金沙街橫沙村、江高鎮江村村等地。劉智強是白眉拳的第七代傳承人,他所在的橫沙村,仍保留著白眉拳套路傳統的面貌,其特點為短小精悍,攻防同體,直取橫破。

  「在舊時比較少人學習白眉拳,因為它屬於貴族拳種,就像詠春拳一樣,鮮為人知。在我們一代代祖師的傳承下,現在白眉拳已經傳遍國際,我父親在加拿大開武館,我們的徒弟也在澳洲、日本、紐西蘭等國開了分館。」劉智強告訴筆者,自己從5歲開始學拳,經歷了扎馬步、擊硬物等艱辛過程,對白眉拳的態度也從一時興起轉向了持久的追求。日復一日的苦練在他手上刻下了深厚的老繭,但當他六勁齊發時,氣魄如驚彈爆發,速度如閃電迅疾,使人難以相信他已步入花甲之年。

  

  ▲劉智強。

  劉智強回憶道,自己19歲就開始在生產隊裡教村民學功夫,後來又把白眉拳教學送進了各所學校,至今他已教過近3萬名學生。但近期受疫情影響,學生們不能到武館學習白眉拳,在女兒劉莉莉的建議下,劉智強欣然接受了線上教學的方式。「一日練一日工,一日不練三日空,練功夫貴在堅持。」劉智強說,自己每次錄製1-2個白眉拳動作,一邊做動作一邊解釋要領,儘量放慢進度,讓學生們跟著練習,引導他們把注意力轉移到鍛鍊身體上,儘量減少玩手機、玩電腦的時間。

  非遺傳承人踴躍創作抗疫主題作品

  面帶微笑的「鍾南山」院士,熠熠生輝的「抗疫三劍俠」,躍然「石」上的「眾志成城」……除了帶領群眾強健體魄的非遺大師們,白雲區還有一批心靈手巧的非遺傳承者,近日他們足不出戶沉浸創作,把對抗疫英雄的讚美之情揉入漫塑、壁燈掛畫、篆刻等作品中。

  一盞燈,一塊石,一把刀。許擁軍埋頭開始篆刻,他先用鉛筆在打磨好的石頭上描出「為善立言」的楚文字樣,再用印床固定好石頭,隨後拿起細長的小刀在石面上輕巧地轉動,不多久這四個篆刻字體便成型了。許擁軍是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的會員,也是太和鎮一名篆刻愛好者,疫情期間他精心創作了上百方篆刻作品,均是「眾志成城」等抗疫主題的勵志言語。

  

  

  ▲許擁軍埋頭篆刻。

  

  「疫情期間,我響應號召不出門、不串門,就專心待在畫室裡畫畫、寫字、刻印,關上門多多練藝,用自己的小作來表達對全國抗疫工作者的崇高敬意。」許擁軍說,刻印的基礎是寫字,要下苦功夫去鑽研我國的傳統文字,起初他接觸刻印也是源於對寫字的愛好,覺得「寫完一幅字兒也要像模像樣蓋上一方印章,才可為一幅作品」。

  

  

  ▲疫情期間,許擁軍精心創作了上百方篆刻作品,均是「眾志成城」等抗疫主題的勵志言語。

  無獨有偶,廣東漫塑大師、中國雕刻藝術大師王增豐近期也安心宅家,創作了漫塑作品《信心》,以鍾南山院士面帶微笑、右手握拳的形象為原型,融入幽默詼諧的造型藝術處理,展現了前線醫務人員逆風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漫塑的鐘院士臉帶微笑,右手握拳,內緊外松,信心滿滿,傳達出抗疫終將勝利的堅定信念。

  省級非遺「廣式紅木宮燈」製作技藝市級代表傳承人羅敏欣則以作品繪製的方式,將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馳援武漢三人醫療組繪入壁燈掛畫中,為奮戰一線的「抗疫三劍俠」加油鼓勁,最終江高鎮非遺傳承基地向該醫院贈送了這些精心製作的壁燈掛畫。

  

  ▲《抗疫三劍俠》壁燈掛畫。

  白雲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場戰役當中,我區的非遺傳承人充分發揮他們的社會擔當與責任,他們雖然不在抗疫一線,但盡己所能地傳承非遺文化,創作抗疫主題作品,融合了文化的厚度與齊心抗疫的溫度,並進行了很有意義的傳播。考慮到非遺洪拳、白眉拳等在白雲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區文化館也通過自身的微信平臺傳播非遺線上教學,鼓勵更多人加強體育鍛鍊,練就健康的體魄。

  文 | 張智虹

  圖 | 石建華 譚札烽 張智虹 文化白雲 白雲融媒往期

  編輯 | 方歡欣

  編審 | 羅盛光 溫穗章

  審核 | 劉海裕

  白雲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東昌葫蘆雕刻傳承人李玉成王樹峰師徒協力創作助戰「疫」
    「這是我師父用片花技法,專門為助力抗擊疫情創作的《天佑中華》;這是我用烙畫技法創作的《逆行者》。自春節到現在,雖不能像以前一樣聚在一起探討雕刻技巧,但我們師徒二人手中的刻刀也一直沒閒著。」3月16日,在聊城市東昌府區閆寺街道王香坊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昌葫蘆雕刻的省級傳承人王樹峰,如數家珍地介紹著一件件被賦予戰「疫」正能量的東昌葫蘆雕刻作品。●葫蘆送祝福剛過而立之年的王樹峰自幼喜愛畫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東昌葫蘆雕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葫蘆李」李玉成,並拜其為師。
  • 線上直播+線下體驗,白雲推出非遺「套餐」
    走進武館學洪拳打開抖音繪宮燈登上官微漲知……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白雲區多個非遺項目以「線上直播+線下體驗」的形式開展多場主題活動為群眾送上內涵豐富的非遺日「套餐」讓白雲非遺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多維科普非遺直播、教材與法律齊亮相白雲非遺玩直播為了讓市民足不出戶徜徉非遺的多彩世界,區非遺保護中心攜手洪拳、白眉拳、蔡李佛拳、紅木宮燈等白雲重點非遺項目,於非遺日當天分時段開展線上直播活動,通過講解、演示等互動感極強的方式,展現白雲非遺的歷史沿革與傳承技藝,並在「文化白雲」官方微信公眾號分享直播入口
  • 煙臺非遺傳承人梁巧豔用六幅作品六種顏色表達文明主題
    昨日,煙臺剪紙非遺傳承人梁巧豔用剪刀記錄下了煙臺創城的真實一面。創城全景圖由六幅剪紙作品組成,「不同主題用不同顏色來表達,可以給觀眾以直觀感受。」梁巧豔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非遺傳承人,我想以我市寶貴的文化遺產為載體,為創城凝心聚力。弘揚仁愛之心,倡導孝敬之心,增強責任之心,加強個人品德建設,以優雅得體的文明言行,塑造煙臺人文明形象。」
  • 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20-07-25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九州同愾戰災疫——濱州詩詞為抗疫助力作品專輯(第三輯)
    詩友們奮筆疾書,繼續為武漢助力,為戰勝疫情加油!武漢抗疫感懷權廣慶抗疫溫情大愛真,八方助力鼓精神。箱箱妙藥丹心暖,袋袋鮮蔬友誼淳。天使鬥魔披日月,三軍衛國戴星辰。風狂浪湧何人懼,挺過嚴冬萬木春。祈盼王越是日輕輕問暖風,珞珈梅色幾時紅。愁心續挽千千結,惟有詩書祈禱中。步毛主席《送瘟神》原韻敬和並為武漢加油李林秋衢連武漢萬千條,庶眾抗疫勝舜堯。綠盾雄師通險路,白衣使者架慈橋。中樞蒞顧民心穩,區社成城志不搖。
  • 展覽| 「三晉藝彩 晉品薈萃」——百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
    展覽 | 「三晉藝彩 晉品薈萃」——百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作品展 2021-01-12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省級「非遺」――高州木刻畫傳承分教處和創作基地在高師附一小...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州木刻畫代表性傳承人、高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高州市潘州畫院院長吳思志伉儷、高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鄧柱、體衛藝股範宇雲和高師附一小教職員以及版畫、國畫、童畫社團的學生參加了這次活動。本次揭牌儀式由該校副校長馮靜主持,高師附一小黨總支書記、校長黃興光、省「非遺」高州木刻畫代表性傳承人吳思志和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鄧柱分別作了講話。
  • 非遺相伴迎國慶,燈火月影賞中秋——廣東推出節慶「嘆」非遺中秋...
    「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線下活動由一場燈彩展覽和七場線下非遺體驗活動構成,每場體驗活動都由非遺項目傳承人親自講授非遺知識並指導觀眾動手學習製作,讓觀眾既能悠閒地漫步展廳,感受燈彩帶來的浪漫體驗;又能動手體驗傳統非遺項目,成為活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進一步領略傳統嶺南民俗文化的獨特韻味。
  • FMP戰「疫」時刻【52】|「思政戰「疫」小課堂:「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 ,「思政課」與「英語課」撞出火花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鬥中,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自從2月17日福州墨爾本理工職業學院開啟線上教學以來,我校一直把疫情防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在戰「疫」中上好「思政課」。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與語言中心聯合行動,立足學校中外合作辦學實際,舉辦「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中英文海報徵集比賽活動,活動以「突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同心共築美麗家園」為主題,提交主題思想鮮明、學生個人原創的中英文對照的海報作品,作品成績納入本學期英語課程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過程性考核成績
  • 浮梁縣教體局開展」科學防疫抗疫 榜樣在我心中」主題徵文活動
    中國江西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張德威報導:為增強廣大青少年學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意識,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個人防疫事項,感悟」眾志成城,凝心聚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人物和事件,自即日起至4月20日,景德鎮浮梁縣教體局聯合縣科學技術協會,在全縣中小學生中組織開展」科學防疫抗疫 榜樣在我心中」主題徵文活動
  • 節慶「嘆」非遺! 百餘件燈彩作品陪市民過節
    節慶「嘆」非遺!——「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主題燈彩藝術作品展在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樓展廳開展。該展覽展出了由非遺傳承人和新銳設計師親手製作或設計的燈彩作品百餘件,展出作品涵蓋大良魚燈、佛山彩燈等多種傳統燈彩,吸引了不少家庭前來親子賞燈。主辦方介紹,此次展出的傳統燈彩由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大良潘氏魚燈、博藝彩燈工藝有限公司等單位提供。在沿襲傳統扎作工藝的同時,這些單位還創新地採用全新題材進行創作,在製作燈彩的過程中,能夠大膽使用全新的材質面料,煥發傳統燈彩的新活力。
  • 傳播防疫知識 傳遞抗疫力量 戰「疫」中的廣播電視強信心暖人心聚...
    向一線致敬,為抗疫加油,文藝節目的感人力量,在社會產生廣泛影響。2月21日,國家廣電總局開展了「致敬!守護者」主題文藝作品創作播出活動,組織各省廣播電視臺拍攝抗疫主題文藝作品,邀請藝術名家、影視演員、播音員、主持人等向一線醫護人員及其家人表達問候,發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的聲音,激勵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力量。
  • 鍾南山院士為廣醫一院抗疫主題展揭幕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客戶端】;「仁愛精誠 生命至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抗疫主題展於8月27日正式拉開帷幕,鍾南山院士出席揭幕儀式。據介紹,主題展現場匯集了在這場戰「疫」中上百幅紀實影像作品,及各類抗疫見證實物,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廣醫一院和鍾南山院士團隊為國家乃至國際抗疫做出的努力。
  • 希伯倫科技三管齊下助力戰「疫」
    溫州2020年2月13日 /美通社/ -- 病疫無情,人有情,希伯倫科技在行動。 2月6日,希伯倫科技有限公司(HEBT)正式向溫州市龍灣區紅十字基金會捐款人民幣25萬元,其中向沙城街道定向捐贈10萬元,用於抗疫一線醫護搶救人員的救助和關懷,助力溫州打贏防疫阻擊戰。 與此同時,希伯倫科技緊急調配資源,形成了一條專業口罩生產線,將實現日產六萬件,助力戰「疫」。
  • 近距離體驗「非遺」文化!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四季歌」主題活動...
    「我喜歡篆刻」「我的家人常常在聽戲曲」......11月23日下午,一堂以「傳承非遺,守望文化」為主題的思政課在杭州市勝利小學展開。作為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四季歌」第四季「傳承」主題活動,杭州市勝利小學的鄒老師與杭州市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杭州剪紙藝術家魯立清「聯合」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非遺課」。
  • 越秀再添五項區級非遺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市越秀區作為廣東省廣府文化(越秀)生態保護實驗區,以「傳承文化瑰寶,講述中國故事」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包括「非遺通草畫——講述古今中國故事」展覽及專題學術研討會、書畫裝裱修復主題體驗、「惜芳鮮·珍健康」廣府飲食與健康生活網絡交流會
  • 樂清4名非遺傳承人上榜
    其中,樂清有4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上榜。 據了解,浙江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省工藝美術大師吳濤林的竹殼雕作品《群英薈萃》榮獲薪傳獎傳統工藝大展(竹木工藝)銅獎,溫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堯輝的黃楊木雕作品《春光無限》榮獲優秀獎。
  • 當非遺文化走進社區,廣州越秀展示「19世紀的人肉照相機」
    6月11日,在廣州市越秀區文化館中,一場名為「非遺通草畫——講述古今中國故事」的展覽拉開了即將到來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序幕。通過5G網絡,搭建空中課堂。越秀區文化館開展線上實時導賞和通草畫文化傳承教學活動,邀請越秀區少年宮美術教師、通草水彩畫繪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蘇昕及其團隊成員與越秀區的中小學、幼兒園等學生進行互動,並結合嶺南物種戶外導賞活動,架起「網際網路+非遺傳承」的橋梁。
  • 新疆各界人士同心點亮戰「疫」路
    新華網烏魯木齊8月19日電(辛統軒)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發揮專業特長,通過志願服務、文藝創作、網絡宣傳等方式,主動參與戰「疫」,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貢獻力量。既然是全民戰「疫」就不能袖手旁觀,期待更多朋友加入志願者服務隊伍,只有萬眾一心,才能贏得勝利。  新疆攝影家協會會員、自由攝影師祝明霞在做好志願者服務同時,參與「新疆攝影人在行動」活動,記錄了許多戰「疫」中珍貴的影像資料,每天整理更新的《向志願者致敬》電子影集在網絡上廣為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