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體驗「非遺」文化!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四季歌」主題活動...

2020-12-05 瀟湘晨報

「我最感興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捏糖人!」「我喜歡篆刻」「我的家人常常在聽戲曲」......11月23日下午,一堂以「傳承非遺,守望文化」為主題的思政課在杭州市勝利小學展開。

作為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四季歌」第四季「傳承」主題活動,杭州市勝利小學的鄒老師與杭州市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杭州剪紙藝術家魯立清「聯合」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非遺課」。

「非遺」文化走進校園

六年級(2)班的學生對非遺文化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他們睜著一雙雙充滿好奇的眼睛,全神貫注地聽講,並踴躍回答老師提問。

「同學們,你們對哪些非遺文化比較感興趣呢?」課上,鄒老師以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知識切入,通過小組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豐富的剪紙藝術。

隨後,魯立清展開「民間手工藝」剪紙現場教學,讓同學們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練習剪黨徽、五星紅旗和天安門,更深入地了解剪紙這門藝術。

「我覺得在剪的過程中挺有趣的,但也有一定的難度。」完成作品後,12歲的李月嘉說,「像我在剪天安門的時候,不小心弄破了一個角,這讓我發現剪紙需要很細心。」

「非遺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珍寶,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非遺傳承人是值得敬佩的人,我們應該盡力保護非遺文化,爭當傳承人。」六年級的李子桐對皮影很感興趣,他說,有機會的話,我想多去學習和了解一下皮影戲。

課後,鄒老師表示,本次活動能夠讓同學們近距離了解非遺文化,通過同學們之間的互相溝通和交流,加上非遺傳承人的現身說法,更大程度地激發了孩子們對非遺的興趣。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一名民間藝術家,魯立清切身感受到,近年來,社會和校園對非遺文化越來越重視。「今天這堂課,學生的表現都很好,」他提到,這次授課是以傳統文化為主體,進一步弘揚道德教育和愛國教育,讓孩子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今年以來,魯立清已走進20多所學校來推廣「非遺」文化。他希望,通過走進校園,教孩子們剪紙,將民間手工藝傳播給更多的人,讓民間藝術之花開遍中華大地。

值得一提的是,這堂形式多樣的思政課除了現場教學外,還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呈現給更多的人觀看和學習。

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藉此活動讓更多的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博大精深,進一步增強青少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愛國愛家鄉的熱情。

活動期間,愛國主義教育「四季歌」傳承主題剪紙作品展將在杭州市民中心和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分期舉行。屆時,剪紙展將展出以愛祖國、愛家鄉等為主題的魯立清老師剪紙作品和杭州市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十年來的優秀作品。

本次活動由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文明辦)主辦,杭州市勝利小學、杭州網承辦。

(杭州網 記者 婁曉涵)

【來源:杭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百裡杜鵑管理區開展愛國主義紅色主題教育活動
    為了激發幼兒愛國主義情懷,營造良好的園所文化氛圍,12月25日,百裡杜鵑管理區歐文教育幼兒園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當日,全園師生、家長、孩子們一起通過唱紅歌、聽愛國故事、觀看愛國主義電影等方式,重溫革命先烈們在艱難歲月裡為夢想而奮鬥的感人事跡,再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理解和認知,讓愛國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 灰塑琺瑯白眉拳陳式太極 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灰塑製作展示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張曉宜、徐靜 通訊員花都區創建辦、花都區融媒體中心)近日,由廣州市花都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區文化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承辦的花都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演暨遊園活動在資政大夫祠火熱開啟,現場通過多種方式,向廣大市民群眾普及非遺知識
  •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召開2019「揚州的夏日」特色主題活動產品發布會
    將推出鹽商四季宴之荷香宴、舉辦精品碗蓮展、何氏家訓大講堂、「寄嘯於心」劇場演出、第三季動物園奇妙夜等系列活動,遊客可品美食、賞園林、看演出、住帳篷、體驗非遺,在揚州園林感受量身定製的文化旅遊大餐。5.2019年途居露營「森林建築營」7、8月份在瓜洲途居露營地舉辦。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非遺文化「新種子」
    10月25日,i國際私塾聯合雨花非遺館與長沙師範學院附屬小學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作為全外教少兒英語教育的踐行者,i2國際私塾致力於培養孩子的雙語能力和全球勝任力。觀察現英語教學實踐中,中國傳統文化缺失現象嚴重,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勢在必行。社會的發展與企業社會擔當,促使機構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以穩固傳統文化地位。
  •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活動扮靚新學期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市各個學校以愛國主義教育、養成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普及抗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等內容為主題,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動,帶領師生們開始了新學年新的徵程。
  • 探索神奇自然 傳承非遺文化 萍鄉經開區橫板小學開展研學活動
    為了讓孩子們拓展視野,加強與自然文化的親近,感受集體生活方式,4月19日,萍鄉經開區橫板小學來到楊岐鄉孽龍洞組織開展了以「探索神奇自然 傳承非遺文化」為主題的春季研學旅行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在行動中展開學習,在體驗中收穫成長。  活動前,學校做好了安全應急預案等各項工作的準備。通過開展部署會、班會、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等,確保此次研學旅行活動安全、有序地開展。
  • 縣芙蓉學校:「傳承非遺文化·體驗米塑藝術、剪紙」活動
    體驗「米塑藝術」活動安仁米塑是安仁人民用來慶祝節日或喜事的傳統工藝美術品。安仁米塑,俗稱「琢雞婆糕」,被列為湖南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安仁人們自發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鄉土文化習俗。12月2日下午,安仁縣芙蓉學校邀請了安仁米塑非遺文化傳承人何陸生先生到校開展「傳承非遺文化·體驗米塑藝術」活動。活動中,何陸生首先向我校六年級的學生介紹了安仁米塑的歷史來源,讓同學們詳細了解了安仁米塑的歷史和淵源,激發了孩子們的鄉土情懷和自豪感。
  • 2020廣州正佳廣場非遺文化直播活動時間+活動內容
    廣州正佳廣場非遺文化直播活動  時間安排:  第一場活動:6月19日開展  活動內容:以「讓傳統帶著愛延續」為主題,訪談一眾非遺大咖,傳承中國非遺文化,聯動正佳廣正街非遺內容展開。  第二場活動:6月25日開展  活動內容:適逢端午佳節,划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結合端午龍舟非遺文化,聯動正佳端午場景展開,在疫情影響之下,帶大家體驗不一樣的「龍舟節」。
  • 體驗扎染樂趣 傳承非遺文化
    體驗扎染樂趣,開發勞動創意課程,既傳承非遺文化,又讓學生從中感悟勞動之美。昨日,記者從莆田市仙遊縣書峰學校了解到,該校的特色勞動教育項目豐富多彩,獲得省級榮譽稱號的肯定。據悉,近年來,書峰學校抓住契機,秉承「因地制宜、宜農則農」的原則,精心謀劃勞動特色教育新思路,科學定位發展特色,確立了以「傳承青黛扎染技藝」為目標的學校勞動特色創建項目,並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系列勞動教育;同時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貫通融合,為奠定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基礎。書峰鄉是全省聞名的「青黛之鄉」,青黛種植歷史悠久。
  • 文淵獅城傳承千年古城文化 掀起非遺文化新浪潮
    2017年4月8日,來自國家文化部非遺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杭州市文廣新局、淳安縣政府、杭州新天地集團相關領導和絲綿麻文化傳承人齊聚千島湖文淵獅城旅遊度假區,經過為期2天的現場考察,會議研討,文化體驗等系列活動,中國絲綿麻紡織研究中心正式掛牌落地。
  • 四川省級科普基地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近年來,四川省省級科普基地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兩彈城就是其中的典範。作為省級科普基地,彈城先後榮獲「全國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國家工業遺產、九三學社全國傳統教育基地、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四川統一戰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 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紅色基因
    弦歌距今已經有4000多年歷史了,不僅是詩禮傳家的重要標誌,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今,卻近乎處於『絕學』狀態,僅存古音、古韻、古譜、古調360餘首,亟待挖掘、整理、傳承。做好這些工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與擔當。」近20年來,天津城建大學中華傳統文化體驗中心(古琴弦歌基地)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薄克禮始終致力於弦歌的研究和傳承。
  • 端午假期最後一天,到餘店,帶孩子一起體驗非遺文化吧!
    2019年6月8日是我國第三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封市於6月7日至9日,舉辦了為期三天的以「非遺中國、出彩開封」為主題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系列活動,鼓樓區仙人莊辦事處餘店民俗文化村是本次活動主辦地。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尋找詩詞之中的韶關非遺之美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上午,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與韶關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廣東主會場在韶關丹霞山拉開帷幕。「全域旅遊在行動·廣東人遊廣東」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動也同場舉行。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遵循教育規律,構建多層次非遺教育體系教育部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852號建議【推進「非遺進校園」工作常態化全面加強青少年人文教育和勞動教育】答覆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大力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作為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來抓。
  • 南通開發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將航天精神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能達校區第一時間開展了以「致敬東方紅」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三年級9個班,每個班都舉行了「致敬東方紅」主題隊會。除此之外,各班還開展了個性化、特色化的活動。有的班級組織學生尋訪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了解老一輩記憶中的「東方紅一號」故事;有的班級組織學生用畫筆設計自己心中的太空梭、衛星和火箭,表達自己對我國航天人最崇高的敬意;有的班級讓學生用稚嫩的文字,寫信致敬航天前輩。
  • 全國首個非遺及手作藝術主題情景體驗式社交空間「造物天地」發布
    上海2017年12月6日電 /美通社/ -- 2017年12月3日,由中南商業匠心打造的全國首個以非遺及手作藝術為主題的情景體驗式社交空間「造物天地」正式對外發布。 造一方城市名片 -- 全國首個非遺傳承及藝術體驗空間 「造物天地」以匠心文化為精神內核,以非遺傳承和創新為品牌目標,以手作體驗為運營載體,在業態定位、運營模式、市場推廣上力求多重突破,是全國首個以非遺及手作藝術為主題的情景體驗式社交空間。
  • 昌吉州各學校學習貫徹《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
    我州各學校學習貫徹《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厚植愛國情懷 著力以德育人中國昌吉網訊(通訊員劉文茜)近年來,州黨委教育工委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鮮明主題,有效融入辦學治校、教育教學、校園文化活動全過程,著力從明理、共情
  • 當非遺文化走進社區,廣州越秀展示「19世紀的人肉照相機」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9年起,越秀區少年宮組織教師對照這些通草畫作品,在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尋找到三十多種鳥類、十種昆蟲,以及若干植物的生活蹤跡,如紅嘴藍鵲、紅耳鵯、巴黎翠鳳蝶、烏桕大蠶蛾、紫荊花樹等,再用當代通草畫的創新性技法,結合新河浦社區的建築和歷史變遷,將它們繪製成新作品,並以此為載體,糅合自然教育體系,帶領青少年走進社區體驗新河浦的人文文化保育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 從創意大賽到全網徵集,四季沐歌憑「我和嫦娥有個約會」火力全開
    為主題親臨現場觀看「嫦娥五號」升空發射的「探月大使」徵集活動,更在微博平臺開展以「我和嫦娥有個約會」為主題,以速熱電熱水器模板進行DIY創意創作為表達形式的線上活動。前者將充分凸顯四季沐歌與中國航天事業密切的合作關係,拉近大眾與航天事業的距離,讓更多人得以親眼目睹火箭騰空的磅礴盛景;而後者則將拓展大眾參與航天主題活動的形式,藉由線上活動廣泛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呈現更為生動而多元的中國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