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感興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捏糖人!」「我喜歡篆刻」「我的家人常常在聽戲曲」......11月23日下午,一堂以「傳承非遺,守望文化」為主題的思政課在杭州市勝利小學展開。
作為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四季歌」第四季「傳承」主題活動,杭州市勝利小學的鄒老師與杭州市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杭州剪紙藝術家魯立清「聯合」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非遺課」。
「非遺」文化走進校園
六年級(2)班的學生對非遺文化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他們睜著一雙雙充滿好奇的眼睛,全神貫注地聽講,並踴躍回答老師提問。
「同學們,你們對哪些非遺文化比較感興趣呢?」課上,鄒老師以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知識切入,通過小組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豐富的剪紙藝術。
隨後,魯立清展開「民間手工藝」剪紙現場教學,讓同學們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練習剪黨徽、五星紅旗和天安門,更深入地了解剪紙這門藝術。
「我覺得在剪的過程中挺有趣的,但也有一定的難度。」完成作品後,12歲的李月嘉說,「像我在剪天安門的時候,不小心弄破了一個角,這讓我發現剪紙需要很細心。」
「非遺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珍寶,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非遺傳承人是值得敬佩的人,我們應該盡力保護非遺文化,爭當傳承人。」六年級的李子桐對皮影很感興趣,他說,有機會的話,我想多去學習和了解一下皮影戲。
課後,鄒老師表示,本次活動能夠讓同學們近距離了解非遺文化,通過同學們之間的互相溝通和交流,加上非遺傳承人的現身說法,更大程度地激發了孩子們對非遺的興趣。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一名民間藝術家,魯立清切身感受到,近年來,社會和校園對非遺文化越來越重視。「今天這堂課,學生的表現都很好,」他提到,這次授課是以傳統文化為主體,進一步弘揚道德教育和愛國教育,讓孩子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今年以來,魯立清已走進20多所學校來推廣「非遺」文化。他希望,通過走進校園,教孩子們剪紙,將民間手工藝傳播給更多的人,讓民間藝術之花開遍中華大地。
值得一提的是,這堂形式多樣的思政課除了現場教學外,還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呈現給更多的人觀看和學習。
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藉此活動讓更多的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博大精深,進一步增強青少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愛國愛家鄉的熱情。
活動期間,愛國主義教育「四季歌」傳承主題剪紙作品展將在杭州市民中心和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分期舉行。屆時,剪紙展將展出以愛祖國、愛家鄉等為主題的魯立清老師剪紙作品和杭州市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十年來的優秀作品。
本次活動由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文明辦)主辦,杭州市勝利小學、杭州網承辦。
(杭州網 記者 婁曉涵)
【來源:杭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