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非遺文化走進社區,廣州越秀展示「19世紀的人肉照相機」

2020-12-02 金羊網

當非遺文化走進社區,廣州越秀展示「19世紀的人肉照相機」

金羊網  作者:譚錚  2020-06-11

助力越秀區「非遺進校園」的體系化、精細化、創新化、普及化。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通訊員 梁致遠

「它們被稱作19世紀的人肉照相機,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去看一下吧。」6月11日,在廣州市越秀區文化館中,一場名為「非遺通草畫——講述古今中國故事」的展覽拉開了即將到來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序幕。

通過5G網絡,搭建空中課堂。越秀區文化館開展線上實時導賞和通草畫文化傳承教學活動,邀請越秀區少年宮美術教師、通草水彩畫繪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蘇昕及其團隊成員與越秀區的中小學、幼兒園等學生進行互動,並結合嶺南物種戶外導賞活動,架起「網際網路+非遺傳承」的橋梁。

當通草畫來到當代,訴說古今中國故事

通草畫,全稱叫做通草紙水彩畫,是畫在通草紙上的水彩畫。19世紀,通草畫作為廣州外銷畫的主要品種,遠渡重洋,達到世界上不同的國家與地區,是一張知名的廣州文化名片。因其造型生動,色彩濃豔,人物刻畫惟妙惟肖,甚至能看清某些植物與動物的肌理,通草畫又被稱作是「19世紀的人肉照相機」。

觀眾駐足認真觀看

在展廳內,記者看到了栩栩如生紅嘴藍鵲通草畫。據傳承人蘇昕在導覽中介紹,在通草畫的展覽中,可以看到當時廣州動植物的情況。「這張19世紀的通草畫,收藏於荷蘭博物館,畫的也是紅嘴藍鵲,我們根據它又臨摹了一張。」她說:「這幾年,隨著越秀區新河浦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我們又再次看到了紅嘴藍鵲的蹤跡,且數量不少。這意味著這個物種在廣州已經生活了非常長的時間了。」

從繪畫歷史中看廣州,從當下生活反觀歷史,通草畫展覽展示了讓古今中國遙相呼應。當天的展覽,通過古今通草畫作品的「對話」,梳理越秀區對通草畫文化的研究、修復、復建、傳承等保護工作的成果。其中包括融合其它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圍繞疫情防控、現代藝術、紅色文化、越秀歷史文化街區、青少年傳承等內容創作的跨界作品,向最早捐贈十九世紀通草畫給廣州的英國學者伊凡·威廉斯先生致敬。蘇昕說:「2000年,伊凡·威廉斯先生將一張通草畫贈予廣州,才有了我們後續研究通草的歷史。」

吸引各年齡層觀眾

本次展覽還設立了通草畫社區傳承成果展示區域,歐美各大博物館、圖書館所藏的十九世紀廣州通草畫,部分如花鳥蟲魚圖鑑般,真實記錄著嶺南物種清代印記。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9年起,越秀區少年宮組織教師對照這些通草畫作品,在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尋找到三十多種鳥類、十種昆蟲,以及若干植物的生活蹤跡,如紅嘴藍鵲、紅耳鵯、巴黎翠鳳蝶、烏桕大蠶蛾、紫荊花樹等,再用當代通草畫的創新性技法,結合新河浦社區的建築和歷史變遷,將它們繪製成新作品,並以此為載體,糅合自然教育體系,帶領青少年走進社區體驗新河浦的人文文化保育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新技術,架起「網際網路+非遺傳承」的橋梁

為推動非遺保護實踐適應疫情防控期間的發展需求,越秀區探索「雲展覽+雲教育」模式,依託中國聯通的5G網絡,通過沃視頻和一直播APP,在越秀區文化館開展線上實時導賞和通草畫文化傳承教學活動。

網際網路搭橋

主辦方邀請越秀區少年宮美術教師、通草水彩畫繪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蘇昕及其團隊成員,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師生等,使用直播技術與廣州市第三十七中學、建設大馬路小學、東方紅幼兒園、東山教工幼兒園等師生進行互動,並結合嶺南物種戶外導賞活動,架起「網際網路+非遺傳承」的橋梁。

越秀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展示活動運用廣州聯通的「5G+空中課堂」遠程教育方案,為非遺遠程教學提供了嶄新的途徑。今後將聯合越秀區教育局、越秀區少年宮,繼續探索「一點帶多點,一校帶多校」的智慧教學模式,助力越秀區「非遺進校園」的體系化、精細化、創新化、普及化。

通草水彩畫繪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蘇昕

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下去,在當天舉行的小型學術研討會上,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館長程存潔表示,「非遺的傳承不僅是簡單的臨摹,它還需要還原原作的『魂』。同時既然要傳承,就需要創新的理論,留下讓後人有記憶的今人的作品。」

廣州市教育研究院藝術科科長、美術教研員陳玉萍在談到非遺走進校園時表示,學校作為知識傳播的場所可以確保社會成員對文化價值、體系的認同,同時解決非遺傳承中,以師帶徒單一傳承的困境。她說:「非遺通過每一代人的流傳,更有影響力。」

據了解,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此期間,越秀區作為廣東省廣府文化(越秀)生態保護實驗區,將以「傳承文化瑰寶,講述中國故事」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包括「非遺通草畫——講述古今中國故事」展覽及專題學術研討會、書畫裝裱修復主題體驗、「惜芳鮮·珍健康」廣府飲食與健康生活網絡交流會、「讓廣鍾回家」——廣鍾製作技藝宣傳展暨經典機械時鐘展覽等。

編輯:智羊

相關焦點

  • 越秀再添五項區級非遺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市越秀區作為廣東省廣府文化(越秀)生態保護實驗區,以「傳承文化瑰寶,講述中國故事」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包括「非遺通草畫——講述古今中國故事」展覽及專題學術研討會、書畫裝裱修復主題體驗、「惜芳鮮·珍健康」廣府飲食與健康生活網絡交流會
  • 2020廣州正佳廣場非遺文化直播活動時間+活動內容
    廣州正佳廣場非遺文化直播活動  時間安排:  第一場活動:6月19日開展  活動內容:以「讓傳統帶著愛延續」為主題,訪談一眾非遺大咖,傳承中國非遺文化,聯動正佳廣正街非遺內容展開。  第二場活動:6月25日開展  活動內容:適逢端午佳節,划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結合端午龍舟非遺文化,聯動正佳端午場景展開,在疫情影響之下,帶大家體驗不一樣的「龍舟節」。
  • 非遺文化在社區活起來!大嶗路社區「溫·故」非遺工作室成立
    當天,大嶗路社區以傳承「非遺文化」為核心,以「非遺活動」為載體,打造了家門口的「非遺空間」——「溫·故」非遺工作室,讓非遺文化在社區活起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非遺文化。大紅喜慶的燈籠、獨具匠心的剪紙、質樸典雅的紙傘無不吸引居民駐足觀看。
  • 非遺在社區,就像魚要養在水裡面
    12月16日上午,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出現在線上,和在上海市奉賢區現場的各地非遺工作人員交流。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非遺在社區」工作交流活動12月14-16日在上海舉行。本次活動採用交流研討和調研考察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 「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廣州開幕
    2020年12月28日,「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廣州289藝術園區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開幕。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指導,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州美術學院、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廣州市大灣區文化交流促進中心、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支持。
  • ...畫糖畫、寫福字…這周末非遺集市走進社區,邊吃邊玩感受上海年味
    今天上午,在湖南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辦的「非遺年味集市」上,今年6歲的小呂同學就拿著「蛇」圖案的糖畫不肯撒手。母親呂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都說年味淡了,所以希望儘量帶孩子來切身感受中國年俗,保留春節傳統文化,「過幾天,我們還打算去豫園看燈會呢。」小呂同學告訴記者,這個糖畫是師傅用融化的麥芽糖,特意為屬蛇的她製作的。在現場記者看到,由於臨近鼠年新春,小老鼠圖案的糖畫更受歡迎。
  • ...打造兒童成長「第三空間」 廣州越秀打造「家門口的少年宮」
    搭建社區資源共享平臺,打造兒童成長「第三空間」 廣州越秀打造「家門口的少年宮」金羊網  作者:豐西西 梁喻  2020-08-24 活動現場還啟動
  • 「文化的廣交會」11月22日啟幕!十大板塊活動精彩紛呈
    此外,本屆文交會系列活動採取「主會場+分會場」的形式,除了越秀國際會議中心的主會場之外,在廣州大劇院、廣州圖書館、星海音樂廳、廣州國際會議中心、保利世貿博覽館等舉辦一系列活動,形成一個中心多個熱點、全城聯動的格局。
  • 擦亮文化名片 綻放「荔鄉文化」獨特魅力
    形成基層服務點構成多元、館藏資源多元、服務多元,打造增城區文化名片,為廣大市民帶來更多豐富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截至2020年12月,全區建成鎮街分館10個,基層服務點63個,其中智慧校園3個,全民閱讀示範點3個,智慧圖書館6個,校園流動書車服務點19個,企業、社區、單位等服務點32個,有效促進增城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
  • 魔術師走進廣州永慶坊 創新演繹嶺南文化
    ,把嶺南文化與魔術糅合在一起,讓市民可以更好地體會歷史文化街區內極具嶺南傳統文化內涵和非遺手藝的「粵味」。  本次活動由廣州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荔灣區文化商旅發展中心、多寶街道辦事處協辦,活動旨在通過互動式體驗,充分展現荔灣在嶺南文化上的保護和活化,讓大眾能夠走進歷史文化街區,認識嶺南文化。
  • 灰塑琺瑯白眉拳陳式太極 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灰塑製作展示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張曉宜、徐靜 通訊員花都區創建辦、花都區融媒體中心)近日,由廣州市花都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區文化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承辦的花都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演暨遊園活動在資政大夫祠火熱開啟,現場通過多種方式,向廣大市民群眾普及非遺知識
  • 向世界展示多面海南 非遺追上新潮流
    「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來,目的還是在『用』,否則,非遺保護就會因死守而失去其應有的價值。」省旅文廳公共文化處(非遺處)負責人表示,當有更多時尚化、年輕化、潮流化、生活化的非遺產品走進大眾,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才更加具有力量。
  • 諾亞方舟文化集團11.8文化節暨廣州赫本啟幕盛典
    11月8日下午2時,諾亞方舟文化集團11.8文化節暨廣州赫本啟幕盛典在廣州文華東方酒店盛大舉行。這場全城乃至全國娛樂界都緊密關注的盛會,標誌著諾亞方舟19年的娛樂之路終於走進繁花似錦的羊城,同時亦預示著廣州赫本即將為廣州娛樂業帶來全新的娛樂模式。
  • 國家級、世界級「非遺」聚集瓊洲文化風情街黎族文化長廊
    海口瓊洲文化風情街,坐落於風光秀麗的南渡江畔老鐵橋旁。景區精心打造的黎族文化長廊,是海南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展示基地。黎族文化長廊長200餘米,分為黎族陶器、黎族織錦、黎族釀酒、黎族樂器、黎族銀器、黎族椰雕、黎族藤竹編等七個展區。
  • 越秀3萬餘在職黨員融入社區防控主戰場
    記者2月11日從越秀區獲悉,越秀各街道、社區發揮好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等機制,就近動員3萬多名在職黨員主動融入社區防控工作。越秀區委還從全區機關單位緊急調集475名黨員幹部奔赴各街道、社區全職參與重點防控工作,進一步充實各街道、社區工作力量,提升聯防聯控效果。重心下移:機關聯手街道 築牢基層防疫堡壘疫情來勢洶洶,越秀全方位聯動,擰緊防控「安全閥」。
  • 甘肅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及購物節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營造全社會關注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的良好氛圍,我省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非遺宣傳展示及非遺購物節線上線下相關活動,社會反響熱烈,引起省內外媒體廣泛關注,也切實推動「非遺+扶貧」工作取得了實效。
  • 非遺與時尚穿越時空的「愛戀」,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亮眼
    、採茶戲及技藝類、美食類非遺展演展示還邀請了湖南花鼓戲、廣州和潮州兩地眾多非遺項目到場本次活動由中共清遠市委宣傳部、清遠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清遠市文化館、清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並得到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潮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大力支持。清遠歷史悠久。據最新統計,清遠市現有英石假山盆景製作技藝、瑤族耍歌堂、連山小長鼓舞等5項國家級非遺,有省級非遺34項、市級非遺99項、縣級非遺164項。
  • 4年演了幾百場 金華打響「美麗非遺精神家園」品牌
    本月下旬,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磐安的第一個生態示範村———烏石村,將迎來我市多名非遺傳承人,各自展示絕技。今後全市9個縣(市、區)和金華開發區每年都要各選取10個已建成農村文化禮堂的村(社區),以動態非遺項目現場展演、靜態非遺項目展板展示、非遺保護專題片展播等形式,舉辦100餘場非遺展演展示,並將該活動列入2014年和2015年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當年2月,又在金東區澧浦鎮瑣園村舉行啟動儀式,在全省率先揭開「非遺進文化禮堂」的精彩序幕。
  • [公告]18越租01:廣州越秀融資租賃有限公司2018年面向合格投資者...
    萬港元 48.84% 5、2014年增資 2014年9月19日,發行人董事會審議決定由廣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增資100,000.00萬人民幣(126,184.56萬港元)。3,750.00 否 廣州越秀集團有限公司、廣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按持股比例擔保 廣州越秀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2015.10.19 2018.10.18 5,500.00 否 廣州越秀集團有限公司、廣州越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