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演了幾百場 金華打響「美麗非遺精神家園」品牌

2021-01-11 浙江在線

  本月下旬,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磐安的第一個生態示範村———烏石村,將迎來我市多名非遺傳承人,各自展示絕技。今年6月我市剛在蘭溪諸葛八卦村舉辦過類似活動,根藝、竹編、草編、糖畫、糧食砌、孔明鎖等齊上陣,精彩的手工技藝引得遊客們紛紛圍觀;在該村文化禮堂,浦江亂彈花頭臺、變臉、婺劇、武義崑曲、蘭溪灘簧、義烏道情、磐安大力士、烏龜端茶、義烏旗袍秀、永康十八蝴蝶等獨具特色、精彩非凡,讓觀眾大呼過癮。

  這個以「美麗非遺進禮堂」為名的每年百場展演活動,如今已進行了第4年,截至目前,共計完成369場,直接受惠群眾60餘萬人次。

  當文化禮堂遇上非遺

  當非遺展演與文化禮堂結合起來,顯得魅力無窮。

  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陳豐松說,我市是全省擁有非遺項目最多的地市之一,迄今已獲批國家級非遺項目32項,省級116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15人。同時金華又是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先行地市之一,全市已先後投入建設資金328億元,截至今年7月底已建成農村文化禮堂734家,位居全省第二。為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農村文化禮堂內涵,建設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他們想到了這個活動。他說:「源遠流長的非遺項目就像承載著民族文化傳統的清澈流水,而建設中的農村文化禮堂就是一座座急待澆灌的精神庭院,兩者完美結合,將有效催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那片無比絢麗的花海。」

  2014年1月,市文廣新局下發《關於在全市組織開展「婺風·美麗非遺百村行」活動的通知》,要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以「美麗非遺精神家園」為主題,以農村文化禮堂為平臺的「婺風美麗非遺百村文化禮堂行」系列活動。今後全市9個縣(市、區)和金華開發區每年都要各選取10個已建成農村文化禮堂的村(社區),以動態非遺項目現場展演、靜態非遺項目展板展示、非遺保護專題片展播等形式,舉辦100餘場非遺展演展示,並將該活動列入2014年和2015年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當年2月,又在金東區澧浦鎮瑣園村舉行啟動儀式,在全省率先揭開「非遺進文化禮堂」的精彩序幕。

  2014年5月,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等4家單位聯合下發相關文件。要求按照省委「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重大戰略部署和打造農村文化綜合體要求,大力推進美麗非遺與農村文化禮堂融合發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豐富農村文化禮堂內涵,建設農民群眾精神家園。這個文件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金華市相關活動的肯定與推廣。

  此後,金華市文化及非遺工作部門把這項活動當做一項長期性、系統性惠民工程,將美麗非遺與文化下鄉相結合,並與新農村建設水乳交融,開拓出一條非遺保護的新渠道,並在此基礎上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各種活動,讓更多人能與非遺面對面。

  「五進」擴大非遺影響力

  今年9月開學季,婺城區5萬名師生迎來了特別的「開學第一課」。孩子們走進該區83所文化禮堂感知傳統文化:在漢灶村婺州窯博物館,婺州窯傳承人陳新華現場演示陶藝;在澤口村文化禮堂,與村民共同登臺演繹婺劇;參觀糧票、水車、簸箕等一件件承載著過去年代的物品……去年以來,婺城區已有47家中小學和文化禮堂完成「結對走親」,65%以上的農村文化禮堂被浙江省市區各級命名為「德育教育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和「高校思政實踐基地」。

  據陳豐松介紹,「美麗非遺進禮堂」有幾個特點,一是做到了全覆蓋,金華的所有縣(市、區)都參與進來,而且各有特色;二是全面開花,做到了「五進」:進社區、進景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古村落;三是形式多樣,做到了動態與靜態結合。

  活動通過市、縣文化部門、非遺項目保護單位、非遺傳承人、農村文化禮堂等多方聯動,精選婺劇、道情、山歌、浦江滾地龍、永康十八蝴蝶、木偶戲、烏龜端茶、東陽高蹺等具有濃鬱地方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影響力的傳統表演藝類非遺項目參加舞臺展演。並邀請剪紙、竹編、木雕、麵塑、錫雕等傳統手工技藝類非遺項目參加現場展示。每年全市都有100多個非遺項目,100多個非遺項目傳承人參加活動。另外,精選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23個國家級省級非遺精品項目,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製作成展板,無償捐贈給開展活動的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村級非遺館。

  同時,活動做到專題展演與綜合展演相結合。活動組織形式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結合群眾文化需求,根據文化禮堂的規模,安排適合的展演展示方式。如金東區瑣園村文化禮堂規模較大,群眾文化需求多樣,就整合全市非遺資源,安排綜合性展演展示活動。永康市和東陽市,就結合非遺保護實際,專門安排了醒感戲專場展演。

  活動還與傳統村落保護相結合,提升了古建築的文化內涵。如2015年10月,活動走進湯溪鎮寺平村,恰逢該村舉辦第二季「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活動,讓來自13個國家的37名大學生為之著迷,把「海外學子走進古村落」活動推向高潮。

  文旅結合豐富景區內涵

  9月9日,浙江東陽地方優秀民間藝術展大賽,在橫店圓明新園拉開帷幕。在本次民間藝術盛宴中,會聚了全市30多支各具特色的參賽隊伍,1200多名草根演員。展演形式包括傳統戲劇、傳統舞蹈、遊藝與雜技、民俗5大類別的民間藝術。

  如今,非遺在圓明新園表演,已成了常態化節目。在這裡,遊客們能夠欣賞到具有八婺特色的各種非遺表演,體驗傳統織帶技藝等互動項目。

  非遺傳承是個世界性難題,目前很多國家都在嘗試將非遺項目植入旅遊景點,以此來扶持和引導非遺傳承。去年,磐安縣政府與橫店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始試水磐安非遺項目與旅遊經濟的對接。去年春節期間,磐安方前小吃、壽龜奉茶等10多個非遺項目在橫店圓明新園展演了9天。橫店圓明新園成熟、規範、細緻的商業化運作,讓參與者印象良好,於是今年這裡就有了更多非遺展演。

  比如,今年3月,圓明新園新長春園異域風情街的寬闊草坪上,磐安縣尚湖鎮嶺幹村120名壯漢合力將一面高36米、重1000公斤、旗面600多平米大的「龍虎大旗」在短短數分鐘內高高豎起。旗杆高聳入雲,大旗迎風招展,「兄弟齊心」的巨大能量,令人震撼的民間絕活,蔚為壯觀的現場展演,贏得了觀眾的喝彩和驚嘆。這兩場「迎大旗」活動,是橫店圓明新園直接與磐安嶺幹村大旗隊籤訂合作協議,成為旅遊經濟與非遺傳承相互推動的又一次有益嘗試。

  據市非遺中心介紹,下步我市將繼續整合豐富的非遺資源,將美麗非遺與文化下鄉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與傳統文化節慶活動結合,與非遺旅遊相結合,開拓非遺保護工作途徑,與基層群眾文化生活中的所需所急相契合,促進非遺走進現代生活,進―步推進我市非遺保護整體進程,打響「美麗非遺精神家園」品牌。


相關焦點

  • 龍灣:永中龍水文化禮堂構築居民精神新家園
    龍水文化禮堂使用面積2000多平方米,服務範圍覆蓋面積4.97平方公裡, 管轄範圍有18個小區,現常住人口32158人,戶數10252戶。2019年,禮堂被命名為龍灣區公民道德教育基地,成為集政策宣傳、道德教育、文藝娛樂、文化交流、知識學習、技能提升、科技創作、健身養生、非遺傳承、貼心服務等為一體的文化地標。
  • 下山20年!這顆文明的種子已開花結果!
    1999年5月,實施下山脫貧。 水竹蓬村也是婺城區4個少數民族畲族村之一,位於琅琊集鎮西邊1.5公裡,距金華城區22公裡,由原水竹蓬村和花塢村合併而成。全村現有居民76戶,共242人,有漢族、畲族、布依族等民族,其中畲族共有87人,佔總人口的36%。全村有山林面積5100畝(全部在水竹蓬老村),耕地面積40畝,水塘面積103畝。2019年村集體年收入15萬元。
  • 提升海之魅力 打響雷州濱海旅遊品牌
    啟動儀式別具雷州本土風情,雷州特色非遺文化項目展演精彩紛呈。國家級非遺項目雷劇《漁家姑娘》,演員們載歌載舞,演繹漁家姑娘在海邊生活場景,表達了迎開漁、迎豐收的喜悅之情;國家級非遺項目雷州歌《漁家喜訊》,唱出了漁民期待開漁吉祥平安,歸來魚蝦滿倉的美好願望;省級非遺項目雷州烏石蜈蚣舞表演更是引人入勝,演員通過蜈蚣舞祈求漁民出海平安順利,演員的隊伍邊舞邊蛇形前進,隊形宛如蜈蚣爬行,神態惟妙惟肖,引發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 省級「非遺」――高州木刻畫傳承分教處和創作基地在高師附一小...
    12月4日早上八時,「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高州師範附屬第一小學傳承分教處」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高州師範附屬第一小學創作基地」的揭牌成立儀式在高師附一小舉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州木刻畫代表性傳承人、高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高州市潘州畫院院長吳思志伉儷、高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鄧柱、體衛藝股範宇雲和高師附一小教職員以及版畫、國畫、童畫社團的學生參加了這次活動。
  • 讓非遺擁有更好未來(文化脈動)
    核心閱讀  隨著我國多項非遺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成功,社會各方面對非遺的傳承發展給予很大支持  申遺成功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不同非遺項目的保護發展還需要解答各類問題    2019年是粵劇、南音、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格薩(斯)爾》等25
  • 【方志四川•資治】孫學元 瓦西木一 ‖ 試談美姑縣非遺保護傳承...
    2011年,賈巴子則、的日布、曲比阿伍、沈爾阿培4人,入選四川省第四批代表性傳承人名錄。2012年,曲比拉夥、吉克伍沙入選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名錄。2015年,組織申報的木果等29位州級傳承人,已成功列入涼山州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錄。其中,傳統文學類3人、傳統技藝類6人、傳統體育類4人、傳統美術類2人、傳統民俗類14人。2016年,刷日拉都和曲比拉機入選四川省第六批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 長三角體博會​11月20日開幕 眾多金華「智造」登場亮相
    此次體博會,眾多金華元素將亮相家門口的展會,發出金華體育產業最強音。針對市民關心的展會期間的交通、防疫等情況,我們也進行了詳細了解。金華元素閃耀長三角體博會浙江一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電動衝浪板製造企業,一葦的電動衝浪板是國內首個使用鋰電池動力的衝浪板,也是國際上首個速度可以達到國際賽事競技水準的動力衝浪板。
  • 陳家園村:一隻雨具打響村級經濟品牌
    現在,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品牌效應的提升,雨具又出口到了歐美市場,進一步打響了雨具生產的名聲。這個村便是陳家園村。  陳家園村是何時開始雨具生產的?這要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那時,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私營企業也應運而生,村民王柏興、王友海看到自行車雨披相當走俏,於是便從杭州買來高頻機進行生產。鄉裡的一些企業也紛紛把雨披作為福利分發給職工,生意相當不錯。
  • 金華人民廣場全是人人人人,你去了嗎?
    11月11日~14日,2019非洲品牌金華行暨金華·老字號及知名品牌聯展會在金華人民廣場舉行。,反映出老字號品牌與時俱進,以創新轉型謀求品牌的發展與傳承。
  • 隴劇《假婿乘龍》將「新演」 非遺項目經典唱段傳承推廣工程有序展開
    隴劇《假婿乘龍》將「新演」非遺項目經典唱段傳承推廣工程有序展開每日甘肅網4月30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嫋嫋隴音傳入耳,聲聲弦樂動人心。近日,由甘肅省隴劇院復排的非遺項目大型移植隴劇《假婿乘龍》正在如火如荼排練中。作為隴劇的經典保留劇目以及前輩藝術家留下的寶貴財富,《假婿乘龍》深受廣大觀眾和業內專業人士的喜愛。《假婿乘龍》改編自傳統戲曲《春草闖堂》,講述了相府小姐半月與丫環春草在華山進香途中,遇吏部公子吳獨調戲,幸有薛玫庭解圍。吳獨又因擄搶而打死民女張玉蓮,薛激於義憤亦將吳獨打死,並立即到府衙自行投案。
  • 非洲商品火爆金華
    近日,2019非洲品牌金華行暨金華·中華老字號等知名品牌聯展在金華人民廣場舉行。有來自安哥拉、南非、喀麥隆、奈及利亞、馬達加斯加、加納、坦尚尼亞、盧安達、索馬利亞、塞內加爾、肯亞、幾內亞、烏幹達、尚比亞、衣索比亞、辛巴威、馬裡、中非、貝寧等近20個非洲國家的50多個參展商參展。
  • 達成仙居共識:打響天姥山文化旅遊品牌
    >因為一個夢走進神仙居在這片由奇峰、雄瀑、幽谷、密林構成的神山秀水中古往今來藏著許多的詩詞和傳說第三屆中國縣域綠色發展仙居論壇分論壇(三)中國·仙居天姥山文化論壇10月13日,由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浙江省文史研究館、台州學院、台州職業技術學院聯合主辦,中共仙居縣委、仙居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仙居天姥山文化論壇在美麗的仙居舉辦
  • 向世界展示多面海南 非遺追上新潮流
    非遺除了具備人文價值,本身還有精神力量。然而,如何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轉變方式,融合時尚,結合產業,激活非遺的傳播潛力,擴大非遺的影響半徑,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的責任。   這一方面,海南已經跨出探索的步履。
  • 非遺如何助力精準扶貧?今天這場工作推進會已安排
    現場觀摩考察據了解,此次推進會,旨在認真貫徹落實脫貧攻堅、非遺保護、「六穩」「六保」等重要精神,全國「兩會」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有關脫貧攻堅工作安排,研究甘肅省「非遺+扶貧」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同時,緊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時間節點,對更好地發揮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穩就業促增收作用再調度、再推進。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先行先試,系統性開發非遺課程、豐富非遺課堂教學內容、創建「非遺特色學校」。此項工作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認可,2020年10月,在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展示活動中,該案例入選「十大優秀案例」。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杜漪介紹:「我們每年會在全州12個縣市組織開展不少於60場非遺進校園活動,涵蓋大、中、小、幼兒園及各類專業培訓學校,授課內容包括傳統技藝類、戲劇曲藝類等。」
  • 千年古鎮瓜瀝再現「祭星乞巧」非遺魅力
    如今,作為2020年度省級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鎮,瓜瀝鎮正在不斷傳承和弘揚七夕民俗文化,努力打造、打響這張文化「金名片」,彰顯「小城市大文化」品牌。除了舉辦「祭星乞巧」儀式以外,該鎮還圍繞「七夕」文化,在各村社區的文化禮堂,精心組織開展了「祭星乞巧」、學唱七夕歌謠、講故事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讓非遺「活起來」,讓美麗城鎮更加出彩。
  • 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穗開幕
    展出的《民族魂》(右上)等作品展出全國18個傳統工藝工作站作品為加強全國傳統工藝工作站之間的交流互鑑,本次展覽還特設全國傳統工藝工作站交流展區,來自全國18個傳統工藝工作站的73件(套)展品同場展出。廣東將在2021年建設一批非遺「雙創」工坊,提高傳統工藝發展水平,同時繼續開展「非遺新造物」徵集評選活動,幫助和帶動傳統工藝改進設計、改良製作、提高品質、培育品牌、拓展市場,促進形成有民族特色、能走進國內外市場的系列產品和產品品牌。
  • 新民隨筆丨文化品牌要有文化內涵
    按《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上海正在進行紅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的挖掘、梳理與打磨等前期工作。在專家小組評定文化品牌的過程中,發現大家對「何謂上海文化品牌」的認識並不是十分清晰,判斷也不是十分統一。當然,挖掘、梳理工作本身,也是對「文化品牌」定義、內涵與外延的再確認。最大的誤區就是,不少相關單位力推的「文化品牌」,約等於其現有的「優秀工作內容」。
  • 「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28日在穗開幕
    展出全國18個傳統工藝工作站73件(套)展品展覽分為活力時尚、活力風物、活力空間、活力傳承、活力未來五大篇章,從精神、民俗、知識、技藝、藝術等不同維度,展現廣東非遺傳承人、院校師生、文創企業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踐案例。石灣陶塑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潘柏林,攜牛年生肖陶塑新作《閒情樂》等亮相,以活力匠心為展覽揭開序章。
  • 海報| 習近平就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提出4點倡議
    海報 | 習近平就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提出4點倡議 發布時間: 2020-09-30 23:02      來源: 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