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海之魅力 打響雷州濱海旅遊品牌

2020-11-24 湛江新聞網

    8月16日上午11時許,由湛江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舉辦的湛江市第一屆開漁節如期舉辦,啟動儀式採取市區招商國際郵輪城「主會場+3個分會場」同時視頻連線啟動,分別在雷州烏石國家級中心漁港、遂溪江洪漁港、硇洲島國家級中心漁港開設了3個分會場。雷州烏石分會場載歌載舞歡慶開漁,湛江日報社、雷州融媒體中心攜手通過現場直播呈現這場精彩的開漁文化盛宴,與關注開漁的市民遊客互動,氛圍熱烈。截至當天20時,超過10萬人通過湛江日報社直播平臺觀看了雷州烏石分會場的現場直播,湛江日報微信公眾號推文點擊率突破10萬+,贏得廣大市民網友以及紛至沓來的遊客一片好評。

    當天參加開漁儀式有50艘漁船,開漁後烏石鎮有200多艘漁船出海,雷州市有1000多艘漁船陸續乘著習習海風出海。

漁船駛出烏石港。

    萬眾期待喜迎開漁 千帆競發耕海牧魚

    千帆競出海,喜迎開漁來。16日上午11時許,雷州烏石國家級中心漁港一派鑼鼓喧天,彩旗飄揚,人聲鼎沸的熱鬧景象。備受矚目的湛江開漁節雷州烏石分會場啟動儀式在此舉行,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簡樸而又隆重的儀式,祝願漁民開啟新一輪的耕海作業一帆風順,滿載而歸。

    啟動儀式別具雷州本土風情,雷州特色非遺文化項目展演精彩紛呈。國家級非遺項目雷劇《漁家姑娘》,演員們載歌載舞,演繹漁家姑娘在海邊生活場景,表達了迎開漁、迎豐收的喜悅之情;國家級非遺項目雷州歌《漁家喜訊》,唱出了漁民期待開漁吉祥平安,歸來魚蝦滿倉的美好願望;省級非遺項目雷州烏石蜈蚣舞表演更是引人入勝,演員通過蜈蚣舞祈求漁民出海平安順利,演員的隊伍邊舞邊蛇形前進,隊形宛如蜈蚣爬行,神態惟妙惟肖,引發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湛江開漁節雷州烏石分會場以線下活動和線上視頻直播相結合,並與主會場活動進行連線互動,與全市以及五湖四海的遊客分享雷州烏石漁民迎開漁的喜悅與盛況。活動現場更是熱鬧非常,吸引了八方賓朋歡聚一堂,眺望千帆競發喜開漁,觀賞雷州烏石秀麗風光,品味精彩的雷州民俗文藝表演。

    中午12時整,在萬眾期待之下,隨著開漁啟動指令的發出,雷州烏石國家級中心漁港瞬間沸騰起來。在岸邊群眾的歡送聲中、在漁政、海事部門的保駕護航下,整裝待發的漁船汽笛啟鳴、齊放鞭炮,揚帆啟航,有序地駛向波瀾壯闊的海洋,現場一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壯觀景象。歷經了3個半月的伏季休漁,漁民們開始了新一輪的耕海牧魚作業。

獨特的民俗舞蹈「蜈蚣舞」。

    全力以赴做好準備 歡樂迎接開漁盛事

    在開漁前的前一天,安靜了將近3個半月的烏石漁港慢慢恢復了喧囂,漁民們紛紛下船添置了捕撈漁具,檢查發動機,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冷凍用的冰塊等物資一應俱全。有心的漁民還在漁船貼上了紅豔豔的橫幅,祈禱豐收和平安。連日來,漁民起早摸黑做開漁前的最後的衝刺,為開漁豐收做好充分的準備。

    烏石港碼頭郭大伯告訴記者,為了迎接開漁,大家憋足了勁,期待著禁漁期滿可以出海捕撈,所以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因為這一次出海可能要一個星期才回來。「縫補了漁網,檢查了各個機器,保證明天的機器正常,再就是準備好淡水、柴油和大米,做到萬無一失。」郭大伯說道。郭大伯一家人充滿豐收在即的期待。

    記者走訪發現,開漁前,除了加水、加冰,漁民自覺並對本船安全檢查主機運轉情況,漁船通信設備、救生、消防設備及人員持證上崗培訓等相關準備工作。相關部門還組織漁民進行核酸檢測,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並召開開漁儀式相關安全事項;分發國旗、彩旗並要求漁民張掛。據了解,在過去的3個半月,在雷州市政府、漁業主管部門以及廣大漁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休漁秩序井然,應休漁船安全渡休,順利完成了伏季休漁各項任務。

    烏石當地盛產海鮮有馬鮫魚、白鯧魚、馬友魚、花蟹、南美白對蝦、龍利魚、黃立魚、紅三魚(金絲魚)等。提前到來的遊客張女士一家人選擇入住在烏石漁港的酒店,為了好好品嘗海鮮大餐,解解饞。「雷州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烏石天成臺度假村的風景美麗,景區的設施完善,住得舒服,玩得開心,吃得滿足,尤其是在這裡能品嘗到原味原汁的海鮮。」遊客張女士拿起相機,擺個漂亮的姿勢,留下一張海天一色的漁港夕陽美照。

烏石開漁節現場。

    做活做好「海」文章 提升雷州城市美譽度

    雷州作為一個南亞熱帶濱海城市,生態優越、氣候宜人,海岸線綿延406公裡,自古就有「海為田園、漁為衣食」之說。「靠海吃海」,雷州一直保持著幾千年的耕海牧漁傳統。以開漁節作為集中展示雷州傳統漁耕文化和文化旅遊資源的窗口,雷州將不餘遺力發展海洋生態漁業,打造濱海特色旅遊,進一步提升雷州知名度和美譽度。

    雷州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黃海濤在開漁儀式上表示,藉助此次開漁節,傳承和弘揚先輩們吃苦耐勞、敢闖敢拼的漁耕文化精神,以開漁節這一有利契機為平臺,大力弘揚漁業民俗文化,探索「農漁旅」融合發展之路,為打造濱海特色旅遊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次的活動能夠廣納八方之力,博採四海之財,激發廣大漁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擦亮『雷州田園濱海生態新城和文化名城』品牌,建設打造湛江市域副中心城市。」黃海濤如是說。

    據了解,雷州擁有多個深水良港,如作為開漁節分會場的烏石港是國家級中心漁港;流沙港是粵西地區僅次於湛江港的深水良港,是北部灣地區通往東南亞各國的黃金水道。同時,雷州擁有豐富的海產資源,如「中國珍珠第一村」覃鬥鎮流沙村,自古就有「中國南珠出流沙」之盛名。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了雷州旖旎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資源稟賦,使這裡成為宜農宜林、宜牧宜漁、宜居宜遊的福地。

    做活做好「海」字文章,進一步提升海之魅力。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雷州海洋資源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帶動了雷州漁業、加工業、旅遊業的發展。接下來,雷州將不斷豐富海洋經濟發展的模式內涵,依託豐富的海洋資源以及特色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漁業、讓雷州的海鮮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打造獨具魅力的濱海特色生態旅遊,打響雷州濱海旅遊的品牌,不斷提升城市美譽度,助力雷州海洋經濟、旅遊業進一步繁榮發展。

相關焦點

  • 濰坊濱海區:體育賽事為秋季旅遊打造強力引擎
    濰坊濱海區通過舉辦各類大型體育賽事活動,打響「濰坊向北,歡樂濱海」特色品牌,奮力推動文體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前來參賽和遊玩的人們眼中,濱海是一個充滿魅力與活力的新城一流的體育旅遊品牌賽事,讓濰坊濱海的旅遊業向更廣闊的領域擴展延伸
  • 達成仙居共識:打響天姥山文化旅遊品牌
    本次論壇邀請了何顯明、錢文忠、查屏球、王福和等知名文旅界大咖以及30多位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深入探討仙居天姥山文化,確立「神仙居就是天姥山」的文化旅遊品牌,加快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建設詩畫浙江大花園。仙居縣領導林虹、酈森迪、應文彬、吳國超、李忠民、陳偉鷹等出席分論壇。
  • 山嶽觀光、濱海運動、鄉村旅遊……溫州將建設168公裡「黃金海岸線」
    示範模式建設成為具有山嶽觀光、文化體驗、濱海運動、鄉村旅遊等功能的山海兼具型生態海岸帶。充分利用黃金海岸線山海資源組合優勢,凸顯山區文化和海洋文化交融的特色亮點,形成以海洋文化、民俗文化、海防文化為特色的文化底蘊,為依山濱海地區生態海岸帶建設提供示範經驗。
  • 特區四十載成就旅遊大城 未來打造全球重要旅遊目的地
    從「明華輪」留駐蛇口到太子灣敞開懷抱,從誕生中國首個現代主題公園到成為「主題公園之都」,從邊陲小鎮到魅力之城,這是深圳旅遊業發展騰飛的一道道縮影,向世人展示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深圳旅遊創新奇蹟。城市與時代同頻共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裡,深圳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多次獲得了宜居城市、文明城市、旅遊城市、最具競爭力城市等榮譽。
  • ​特區四十載成就旅遊大城 未來打造全球重要旅遊目的地
    從「明華輪」留駐蛇口到太子灣敞開懷抱,從誕生中國首個現代主題公園到成為「主題公園之都」,從邊陲小鎮到魅力之城,這是深圳旅遊業發展騰飛的一道道縮影,向世人展示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深圳旅遊創新奇蹟。城市與時代同頻共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裡,深圳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多次獲得了宜居城市、文明城市、旅遊城市、最具競爭力城市等榮譽。
  • 特區四十載成就旅遊大城 未來打造全球重要旅遊目的地
    從「明華輪」留駐蛇口到太子灣敞開懷抱,從誕生中國首個現代主題公園到成為「主題公園之都」,從邊陲小鎮到魅力之城,這是深圳旅遊業發展騰飛的一道道縮影,向世人展示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深圳旅遊創新奇蹟。城市與時代同頻共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裡,深圳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多次獲得了宜居城市、文明城市、旅遊城市、最具競爭力城市等榮譽。
  • 特區四十載成就旅遊大城 未來打造全球重要旅遊目的地_新聞中心...
    從「明華輪」留駐蛇口到太子灣敞開懷抱,從誕生中國首個現代主題公園到成為「主題公園之都」,從邊陲小鎮到魅力之城,這是深圳旅遊業發展騰飛的一道道縮影,向世人展示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深圳旅遊創新奇蹟。城市與時代同頻共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裡,深圳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多次獲得了宜居城市、文明城市、旅遊城市、最具競爭力城市等榮譽。
  • 天津今年將在濱海新區海岸線規劃建設一批國際化休閒旅遊項目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張國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將在濱海新區海岸線南北兩端高水平規劃建設一批國際化休閒旅遊項目。報告在2020年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部分提到,「充分利用河、海岸線資源優勢,在濱海新區海岸線南北兩端,以海洋、溼地、河流為核心要素,結合國家海洋博物館、航母主題公園、東疆灣沙灘公園、東疆國際郵輪母港等豐富的休閒旅遊資源,高水平規劃建設一批國際化休閒旅遊項目,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讓天津既有『海濱之名』,又有『親海之實』。」
  • 北海冠頭嶺風景區旅遊環境大提升!新建山脊棧道、濱海慢...
    新建山脊棧道、濱海慢行道、休憩平臺、觀鳥閣、騎行驛站、停車場、景觀廣場、海岬沙灘(清灘、修復)、沙灘觀景平臺、沙灘木棧道、北遊客服務中心……  北海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報來《關於審批<北海冠頭嶺風景區項目建設工程初步設計(修訂版)>的請示》(北旅集團報〔2020〕101號)收悉。
  • 魅力海島之菩提島、桃花島、外伶仃島
    魅力海島菩提島位於河北省唐山渤海灣之中,是國家4A級景區、河北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島上氣候宜人,屬暖溫帶濱海半溼潤季風氣候,夏季無酷熱感,適宜避暑度假。菩提島動植物資源豐富,原始植被保存完好,自然植被覆蓋率98%以上,享有「孤懸於海上的天然動植物園」之美譽。
  • 「紅、藍、綠、古」四色,打造惠東旅遊特色品牌
    打造旅遊特色品牌,其中以「藍色」濱海旅遊為主打。 據了解,惠東擁有豐富的濱海旅遊資源,長達172公里海岸線,是廣東省罕有的濱海旅遊資源,巽寮灣、港口雙月灣等稔平半島區內的主要景區
  • 惠東港口:依山傍海故事多
    與此同時,憑藉濱海旅遊的快速發展,如今第三產業在港口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已超過50%,朝著「打造國內一流濱海旅遊度假區」的奮鬥目標,港口正不斷提升濱海旅遊的接待能力和品位。歷史傳承民兵連事跡被搬上銀幕1962年10月7日拂曉,一股敵特在大亞灣海域小星山島登陸。
  • 天津濱海新區打造農業品牌集群
    新區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響後,不僅身價提升,而且銷路不再愁 ◎ 今年新區將積極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產業區,建設高標準糧食生產功能區、基本保障型蔬菜生產功能區和優質特色作物標準化功能區。 事實上,永豐種植合作社獲獎僅是新區品牌農產品影響力日益提升的一個縮影。記者採訪中了解到,隨著新區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提升特色優勢農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湧現出了一批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不斷豐富市民餐桌,也讓新區特色農產品開始「走出去」。
  • 廣東省投資10億在雷州半島海域建設規模化海水淡化項目
    作為用鹽大省、產鹽小省的廣東,特殊政策條件下形成的「有海無鹽」的困境將迎來破局。記者從廣東省鹽業集團獲悉,6月7日,廣東省鹽業集團與以色列IDE公司在特拉維夫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在雷州半島規模化生產優質海鹽,從戰略高度補齊廣東「有海無鹽」的短板。
  • ...打響萬盛品牌 ——專訪萬盛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局局長楊學明
    黨工委(擴大)會議指出,要堅持把「旅遊 體育」融合發展作為萬盛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一抓到底,打造全域旅遊、全民健身「升級版」。萬盛旅遊將如何發力,把握機遇?日前,記者專訪了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局局長楊學明。
  • 茂名南海旅遊島概念規劃研討會召開:打造中國濱海旅遊標杆項目示範...
    將打造中國濱海旅遊標杆項目示範項目昨日,茂名南海旅遊島概念規劃研討會在水東灣新城召開,國內外專家學者和相關人員齊聚一堂,共商南海旅遊島旅遊規劃發展大計,為推動我市濱海旅遊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許志暉,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古潔出席研討會。第一灘海濱浴場。
  • 泉州擬成立文化旅遊集團 整合打包重點旅遊資源
    然而,泉州地接導遊的整體素質偏低,提升本地導遊和景區工作人員的素質是當務之急。B【建議】宗教牽手「海絲」 開拓阿拉伯客源王景賢建議,把「海絲」文化和宗教文化結合起來推廣,尤其是向「海絲」沿線國家和穆斯林國家推廣。「泉州有相當多的『海絲』文化遺存,但推廣應該集中面向『海絲』沿線國家。
  • 廣東省旅遊地圖
    這裡山水相間,陸島相望,是珠三角城市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被稱為「百島之市」。還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城市,被譽為「幸福之城」。
  • 泉州擬成立文化旅遊集團
    然而,泉州地接導遊的整體素質偏低,提升本地導遊和景區工作人員的素質是當務之急。 B【建議】 宗教牽手「海絲」 開拓阿拉伯客源 王景賢建議,把「海絲」文化和宗教文化結合起來推廣,尤其是向「海絲」沿線國家和穆斯林國家推廣。「泉州有相當多的『海絲』文化遺存,但推廣應該集中面向『海絲』沿線國家。
  • 「帶上帆板去旅遊」助力海南打造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
    三座城市都是著名濱海城市,擁有良好的海岸線及濱海資源,非常適合開展海洋運動。舉辦國際旅遊島帆板大獎賽這樣的濱海體育賽事,不僅能夠吸引大量的參賽選手,更能有效地聚集旅遊人群,促進賽事舉辦城市的旅遊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