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深圳巴士集團旅遊觀光巴士正式開通。
央視網消息 2020年10月22日,深圳第一輛旅遊觀光巴士啟動,車上的遊客透過雙層全景天窗一路瀏覽城市風景,欣賞著絢麗鵬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紅、藍、黃3條主題線路可以分別帶領各地遊客去領略人文、科技生態、燈光夜景等不同主題的深圳美景。
看著繁華都市和青山碧海,誰曾想到:40年前,深圳只有一個外事接待站、兩家旅行社、七家小旅店和幾家簡陋飯店。統計表明,1979年,深圳接待過夜的海外遊客不足千人。
卌載歲月,在時間的打磨潤色中,深圳從新筍露頭到魅力十足,昔日的邊陲小鎮一步步變成國際化大都市。作為特區經濟建設的重要行業,深圳旅遊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強勁態勢。
資料記載,1980年深圳旅遊產值僅僅510萬元,2019年全市旅遊業的總收入達到1715億,增長近33000倍。2019年,深圳被國際知名旅遊雜誌《孤獨星球》評為2019年全球十大最佳旅行目的地城市。
城起:傳統旅遊資源有限,全域發展開拓無限
在深圳蛇口,停放著一艘家喻戶曉的郵輪——中國第一座綜合性的海上旅遊中心「明華輪」。1984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登上「明華輪」,欣然題寫了「海上世界」四個字。「明華輪」永久保留在蛇口,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意味著中國旅遊業蓬勃發展的開端。
其實,在深圳這片土地上,沒有名山大川,也沒有名揚世界的歷史文化資源,傳統旅遊資源匱乏。特區在建立之初,旅遊基礎較為薄弱。要發展旅遊業,必須從固有的旅遊發展思路中跳脫出來,因地制宜,另闢蹊徑。
深圳發揮敢闖敢試的精神,借改革春風,憑藉「創新」這柄利劍,一路殺出血路。深圳深入實施全域旅遊大戰略,搶抓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機遇,構建政府、企業、社會聚力發展全域旅遊的體制機制,整合各類旅遊要素資源,統籌推進「山、海、城、人」協調發展,加快傳統旅遊轉型升級,以更為廣闊的空間全景化視角創新旅遊業發展,實現全域旅遊的多點開花與全面跨越,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深圳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
如今,在改革「開山炮」打響的地方,昔日的貨運碼頭變成了華南地區首個國際水平的郵輪母港——太子灣郵輪母港,巨大的泊位可停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22萬噸的郵輪。港區總建築面積達170萬平方米,獲國家旅遊局批准設立「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這裡已成為深圳旅遊產業挖掘新需求、開發新業態、全速駛向「藍色經濟」的重要依託。
從「明華輪」留駐蛇口到太子灣敞開懷抱,這是深圳旅遊業發展騰飛的一道道縮影。城市與時代同頻共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裡,深圳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多次獲得了宜居城市、文明城市、旅遊城市、最具競爭力城市等榮譽。
深圳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山海泥田中艱難起步,突破旅遊資源局限,率先在全國開發、興辦人造主題公園和度假村,掀起了中國現代旅遊業發展的巨浪。從「明華輪」留駐蛇口到太子灣敞開懷抱,從誕生中國首個現代主題公園到成為「主題公園之都」,從邊陲小鎮到魅力之城,這是深圳旅遊業發展騰飛的一道道縮影,向世人展示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深圳旅遊創新奇蹟。城市與時代同頻共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裡,深圳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多次獲得了宜居城市、文明城市、旅遊城市、最具競爭力城市等榮譽。
人旺:旅遊成深圳人必需品,濱海花園城市客似雲來
旅遊的主體本身是人,旅遊經濟是人的流動。在改革開放後,旅遊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視野。深圳特區作為連接香港和內地的「第一口岸」,見證了中國經濟對外開放擴大的過程,真正實現了粵港互聯互通。藉助毗鄰香港的有利條件和特區的特有優勢,深圳人走在國內最前沿,成為了最早一批自由行遊客。
從周邊遊、國內遊到出境遊,從跟團到自由行、定製遊,從線下門店到網際網路、手機端,不斷出現的創新旅行方式,完全改變了深圳人的旅遊與生活。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深圳遊客出行人數同比增長均超過50%,2019年相比2016年來看,增長超過了150%。深圳人的腳步在2019年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1000多個目的地。旅遊在深圳人「購物清單」上的位置越來越靠前,逐漸從奢侈品走向了生活必需品。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集團聯合發布的《2017年中國出境旅遊大數據報告》,深圳出境旅遊出發人數位居全國第5。
目前,深圳是全國最大的出入境旅遊集散地。在深圳人不斷向外走出去暢遊世界的同時,隨著特區建設和旅遊業的高速發展,深圳這座國際花園城市和現代化濱海城市也吸引著外地遊客紛至沓來。
2020年8月,攜程發布《40年七大改變深圳人的旅遊方式》,盤點了深圳人旅遊的歷史進程。數據顯示,廣州、上海、北京、成都、杭州、南京、西安、重慶、武漢、廈門是深圳旅遊的十大客源城市。2019年深圳接待國內遊客11113.29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369.47億元,比2015年增長率分為別為32.08%和45.98%。入境旅遊市場也保持穩定增長趨勢,2019年深圳接待入境遊客3361.81萬人次,入境旅遊收入為50.03億美元。
業興:挖掘深圳特色,加速「旅遊+」融合
2019年,深圳被國際知名旅遊雜誌《孤獨星球》評為2019年全球十大最佳旅行目的地城市,成為國內唯一入選城市。消息一出就刷爆了深圳人的微信「朋友圈」。許多人不禁感慨:為什麼是深圳?
旅遊是包含食、住、行、遊、購、娛的立體生態系統,旅遊業的興旺離不開對景點景區和服務配套的戰略規劃。深圳發揮優勢,揚長補短,進一步優化旅遊產品體系結構,形成多樣化、特色化的旅遊產品序列。同時,通過搶抓政策機遇,著力深化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激發旅遊業發展活力和動力。
在四十年的旅遊業發展歷程裡,深圳集中優勢,逐步做大做強做優主題公園。作為國內率先出現的主題樂園,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在南中國的深圳灣畔形成了中國最大的主題公園群,與東部華僑城等主題公園、大小梅沙濱海旅遊片區一道廣受國內外遊客的喜愛,成為海內外皆知的深圳旅遊地標。
同時,深圳還推動青青世界、海上田園、龍崗中絲園、文博宮、園山風景區、甘坑客家小鎮等深圳代表性景點轉型升級,持續增加旅遊吸引力。
依託青山碧海的原生態旅遊資源,深圳發揮優勢,將山海生態與文化度假相融合,打造全國婚慶旅遊景點「玫瑰海岸」,累計接待 30 萬對遊客戀人,連續 8 年成為文博會分會場,現已成為南中國最大的以婚慶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景區。
在深圳最東端,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以七娘山為主體,海岸地貌景觀帶為主要界面,融合旅遊接待點、地質資源點、景觀資源點,形成了「一核」、「一帶」、「三點」的「113」格局,將科普、探險、觀光、餐飲、民宿集於一體,成為深圳又一張具有分量的旅遊名片。2017年,大鵬新區獲評廣東省唯一的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
身在國際化大都市,購物休閒是不可或缺的。深圳在四十年發展中,不斷為旅遊消費創造優質環境,南山歡樂海岸、蛇口海上世界、羅湖萬象城、華強北步行街、深圳灣萬象城、壹方天地、鹽田中英街、海鮮街等一批熱點都市休閒購物綜合體在各區陸續「開花」。目前,深圳市共有 5000 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 121 個,其中10 萬平方米以上的有22個。
在購物中不忘提煉和展示深圳城市文化,深圳還創新性地突破了傳統的「土特產」的思想禁錮,開展「深圳禮物」評選,範圍覆蓋科技、文創、食品、飾品、傳統工藝等門類。 2018 年,「深圳你好」「貓王·原子唱機」「一杯」「深圳南山荔枝壺」等 40 件「深圳禮物」出爐。這些「新特產」產品豐富,彰顯了「深圳品牌」「深圳設計」「深圳創新」「深圳製造」「深圳精神」。
近些年來,「旅遊+體育」「旅遊+休閒」成為深圳積極探索的旅遊新模式。深圳國際馬拉松已連續四年榮獲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參與人數超過3萬人,2019 年成為國際田聯路跑金標賽事,成功入選世界馬拉松 50 強。每年,「深馬」都會吸引大量的選手、觀眾來到深圳,數萬名跑者在「最美濱海賽道」上盡情奔跑的畫面隨著賽事直播傳遍海內外,成為深圳最生動的旅遊宣傳廣告。
在戶外休閒方面,以東西湧國際穿越、系列山地越野、自行車、遊艇、帆船、划艇、潛水等為代表的生態運動休閒旅遊產品成為深圳旅遊新「熱點」。在親子遊市場中,西麗果場、青青世界、觀瀾山水田園草莓園、光明農場等十大生態採摘園是許多家庭的心水之選。而全國首個人才主題公園、深圳灣公園西段棧道相繼投入使用,為深圳這座「千園之城」再添靚麗風景線,方便市民休閒旅遊。
隨著城市發展,深圳夜景越來越絢麗璀璨。尤其近年來開啟的「輝煌新時代」燈光表演,形成以市民中心為核心、平安金融中心為地標的夜景大展示,通過流光璀璨的光影方式講述深圳的不平凡發展故事,展示深圳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和時尚大氣的國際化形象,為市民和遊客打造城市晚上公共文化空間,高峰期觀看人數超過 20 萬。此外,深圳依託蛇口海上世界、深圳灣公園、海岸城、人才公園、大劇院廣場、大運中心等區域地標建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燈光表演,演繹濱海風情、都市風情、現代風情。
企強:龍頭企業輻射全國,產業鏈條生機勃勃
行業的繁茂興盛離不開企業的茁壯成長。隨著旅遊業發展水漲船高,深圳的旅遊企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華僑城集團雄踞世界旅遊景區集團四強,華強集團位列世界旅遊景區集團第九名,「甘坑客家小鎮」被評為「廣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 截至2019年底,深圳已建成國家A級旅遊景區16家。
作為國內主題公園的龍頭企業,華僑城集團在2019年度AECOM主題公園排名中首次進入全球前三,遊客接待數量達到了5400萬,超越了環球影城。累計接待遊客4 億多人次,穩居亞洲第一。「歡樂谷」榮獲國內主題公園行業唯一中國馳名商標,已在全國七座城市建成開放。2020年,深圳市文體旅遊局還將協調推進華僑城集團在深文旅項目品質提升,構建豐富、多元化旅遊產品體系。
面對市場的新變化新趨勢,深圳積極引導傳統旅行社轉型升級。2018年40家旅行社進入廣東省旅行社行業協會評定的「2018年廣東省百強旅行社」名單。截至2019年底,深圳共有旅行社985家,其中出境組團社231家;電子註冊導遊10426名,其中備案領隊3018人。
深圳旅遊業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豐富的活動策劃凝聚了廣大旅遊企業和配套產業。「中國旅遊日」、「世界旅遊日」、「深圳東進·揚帆四海」遊艇旅遊推廣、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等系列活動,使得深圳作為全球旅遊目的地城市的影響力不斷提升。旅遊企業積極參加深圳黃金海岸旅遊節、大鵬國際戶外嘉年華、深圳南山荔枝旅遊文化節、坪山旅遊文化節、沙井金蠔旅遊文化節等重大旅遊節慶活動。同時,文博會、高交會、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深圳讀書月、深圳時裝周以及深圳國際馬拉松、WTA 及ATP 深圳公開賽、NBA中國賽深圳站、中國杯帆船賽等重大活動和賽事凸顯了「旅遊+」的融合力和輻射力,通過整合深圳航海運動學校,深圳法諾遊艇、大慶遊艇等製造企業,大鵬遊艇會、七星灣遊艇會和浪騎遊艇會等產業終端,為深圳旅遊產業鏈帶來了勃勃生機。
酒店作為旅遊配套業也在深圳旅遊業的強勁發展中成長壯大。從最初消費者樸素觀念即滿足基本住宿到現在包含星級酒店、家庭民宿等多樣化住宿體驗,改革開放步伐的飛速發展路徑在酒店行業體現得非常清晰。改革開放初期深圳只有7家旅館,資料記載1980年深圳旅遊產值僅僅510萬,經過40年的發展,2019年全市旅遊業的總收入達到1715億,接近33000倍的增長。深圳現有星級酒店86家,其中四星級標準酒店以上酒店數量41家,酒店年平均入住率64.43%,酒店業管理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水平向國際水準看齊。
創新:搶抓「雙區驅動」重大發展機遇,打造全球重要旅遊目的地
回望四十年發展之路,深圳特區始終以改革為根本動力,以開放為必然選擇,以創新為發展命脈。從牌坊矮屋到穿雲高樓,從漁船耕牛到高鐵智能,從「走出去」到「引進來」,這種創新的基因使得深圳旅遊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總結經驗,繼往開來,面對「雙區驅動」重大發展機遇,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也列出了深圳旅遊業發展「小目標」:
深圳將加大優質旅遊產品供給,加快創建彰顯深圳城市文化魅力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培育「旅遊+」新業態,高起點建設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推動旅遊與多產業融合,打造一批國內外知名的現代化文化和旅遊龍頭企業集團。
同時,深圳將推動文化旅遊消費升級,藉助科技與設計創新平臺,打造高品質旅遊購物品牌,擦亮「深圳禮物」名片,並且大力發展旅遊「夜經濟」,實施公共文化設施、A級景區夜間延時開放,豐富晚間消費業態。
在營銷推廣方面,深圳將完善政府主導、全產業鏈參與的全域旅遊營銷模式,探索成立政府、行業、媒體等共同參與的推廣聯盟,搭建深圳旅遊融媒體矩陣營銷平臺,運用主流媒體、新興媒體、創意策劃和大數據,持續在境內推廣「從深圳出發,看世界」城市旅遊品牌,在境外推廣「從深圳發現中國」(Discovery China from Shenzhen)城市旅遊品牌。
深圳將推進全市旅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提升,建設全域智慧旅遊平臺,全面提升遊客旅遊消費全鏈條的需求和體驗,全方位推進深圳市旅遊公共服務信息化服務與管理水平,為我市「雙區」建設增添動力。推動海陸空鐵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均衡銜接,建成更具輻射力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整體的山、海、城旅遊路線,加快建設廣覆蓋、多層級、線上線下一體的遊客中心,創建智慧旅遊示範城市。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旅遊合作,深圳將策劃更多粵港澳「一程多站」旅遊精品線路,推進沙頭角和羅湖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建設,共建粵港澳宜居宜業宜遊的休閒灣區。此外,還將與東莞、惠州等周邊地區聯合加快「海洋-海島-海岸」旅遊立體開發。
深圳將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深化國際文化和旅遊交流。推廣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籤、便利籤證,爭取旅遊團乘坐郵輪入境15天免籤政策,推動引客入深。深圳還將探索成立「世界灣區城市旅遊聯盟」,舉辦「世界灣區旅遊發展大會」。
深圳傍海而生,因海而盛。借鑑和對標國際一流濱海旅遊發展經驗,深圳正在優化陸海空間格局,推進濱海空間塑造,統籌陸海資源配置,形成西部產業聚集、中部都市生活、東部山海度假的旅遊發展格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標杆。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迎著「雙區」建設的東風,深圳旅遊產業的航船正駛向更廣闊的遠方,也必將迎來更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