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市全稱「哈倫·阿爾山」,是蒙古語,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溫暖而聖潔的泉水」,是因水而名、因泉而旺的旅遊度假城市。
阿爾山市全稱「哈倫·阿爾山」,是蒙古語,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溫暖而聖潔的泉水」,是因水而名、因泉而旺的旅遊度假城市。全市總面積7408.7平方公裡,人口6.8萬,是由蒙古、漢、回、滿、朝鮮、達斡爾等13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聚居地區。近年來,我市圍繞「夯實基礎、培育產業、改善民生、加快發展」工作主線,以推進「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和「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建設為契機,以創建「阿爾夢幻阿爾山」旅遊品牌,著力通過創建高端科學的旅遊規劃體系、打造獨具阿爾山特色的國際旅遊養生度假產品體系、形成新穎實效的旅遊產品營銷體系、構建多元共治的旅遊市場監管體系、建立設施完備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形成改革創新的旅遊產業推進體系等「六大體系」,初步具備申創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條件,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地理條件優越
阿爾山市是內蒙古東部的一個邊境城市,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位於內蒙古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核心位置,與周邊城市之間交通便捷,具有整合滿洲裡、海拉爾、扎蘭屯、烏蘭浩特、錫林浩特等地旅遊資源,構建內蒙古旅遊黃金區域的戰略地位。同時,阿爾山市位於東北亞經濟圈腹地和我國東北經濟區西出口,西鄰蒙古國,邊境線長93.531公裡,按照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論證和規劃,修通阿爾山至蒙古國喬巴山的鐵路,可以形成東起圖門,西連蒙古、俄羅斯,溝通整個東北亞的新歐亞大陸橋,阿爾山則成為這座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其經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二、旅遊資源豐富
阿爾山地處北疆,山高林密,保持著良好的原生態環境。這裡林瀚、草豐、石絕、池奇、泉神、湖秀、雪美、水碧,旅遊資源富集而且組合度好,凸顯品牌是「巍巍大興安、夢幻阿爾山」。阿爾山自然景觀丰姿秀美,旅遊文化獨具魅力。以阿爾山為圓心,200公裡為半徑的範圍內,沒有一家汙染性工廠。因此,這是一塊祖國大陸乃至亞洲不可多得、面積巨大、環境優良的生態型旅遊度假勝地。目前,阿爾山旅遊已經成為鑲嵌在內蒙古東部的璀璨明珠。
杜鵑湖全景
郭柏林-阿爾山圖冬)
概括起來講,阿爾山的旅遊資源主要有:
(一)礦泉資源。阿爾山礦泉是世界最大的功能型礦泉之一。阿爾山周圍就有冷泉、溫泉、熱泉、高熱泉等溫度不同、功能各異的飲用和洗浴礦泉逾百眼。其中,國家AAAA級景區—阿爾山海神聖泉旅遊度假區內,有能夠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皮膚病、關節炎等八大系統疾病的礦泉48眼。它的醫療功能得到了醫學界的廣泛認同。距市中心五華裡處的五裡泉礦泉為天然優質飲用礦泉水,富含鋰、鍶、硒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被礦泉水專家贊為「天下第一奇特大泉」。
(二)冰雪資源。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阿爾山市每年10月初形成有效降雪直至次年的4月份。冬天的阿爾山冰清玉潔、銀裝素裹,積雪厚度平均超過350毫米,憑藉雪期長、雪質好、地形優越的特點,為開展冰雪運動和冰雪旅遊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資源。成為中國滑雪協會確定的冰雪運動訓練基地,並於2008年進入國家自由式滑雪運動訓練基地紅名單。2009年6月,在藍天白雲、綠樹鮮花、銀色雪道的相交輝映下,阿爾山市成功承辦了2009·國際雪聯越野滑雪中國夏巡賽——阿爾山站比賽,「錯時經營」冰雪品牌、「超越時限」開展冰雪運動,引起新聞媒體、國內外滑雪界及旅遊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凸現阿爾山冰雪資源和冰雪旅遊魅力。
(三)火山遺蹟。2003年中科院和中國地質大學聯合組織科考隊,對阿爾山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探明在阿爾山—柴河地區擁有200多平方公裡保護完好的亞洲最大的火山熔巖地貌,這裡的一些火山熔巖景觀是亞洲僅存的,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獨特的熔巖形態,專家稱之為天然火山博物館。並確定阿爾山地區有四座活火山,從而使阿爾山火山群成為中國活火山家族的第七位成員。
(四)森林草原。這裡地處大興安嶺林區腹地,是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科爾沁草原和蒙古草原四大草原交匯處。森林覆蓋率超過80%,綠色植被率達95%。這裡地處寒溫帶,年均氣溫-3.2℃,年降雨量460毫米。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非常高,外國遊客讚譽「空氣都可以罐裝出口」,是非常理想的避暑、休閒、度假、療養的地方。
(五)邊貿口岸。阿爾山西鄰蒙古國,從市區到邊境僅40公裡。阿爾山—松貝爾口岸是中蒙邊境繼滿洲裡、二連浩特之後的第三大陸路口岸。這裡既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規劃的阿爾山—蒙古國喬巴山鐵路的中樞,又是第四條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口岸我方一側,適宜開展界河漂流、垂釣、草地賽馬等旅遊項目。蒙方一側是世界級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既可以領略異域風情,又可以體驗獨特的民族風情,還可以通過互市貿易開展經濟交流。
(六)民族文化。這裡的溫泉文化、蒙元文化、林俗文化、冰雪文化、紅色文化、俄蒙異域文化歷史悠久、凝重深厚。
三、全域旅遊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來,我市旅遊業歷經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產業融合不斷深入,行業體系逐步完善,發展環境日益優化,旅遊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2012年提出建設健康阿爾山-生態文明體驗區的發展目標;2013年在繼續堅持「生態立市、旅遊興市、口岸強市」發展戰略的基礎上,提出了打造「三地一港一市」的發展定位。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基地走在全區前列的目標,積極拓展精品線路、豐富營銷宣傳手段、努力實現生態、文化與旅遊業高度融合、共融發展的工作部署。2015年旅遊工作以推進「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和「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兩區建設為契機,以創建「阿爾山國際養生度假旅遊區」為抓手,著力構建旅遊發展「六大體系」,實施15項工程。打造「全域化景區」,塑造「巍巍大興安、夢幻阿爾山」旅遊品牌,依法治旅、依法興旅,實現我市旅遊業在經濟新常態下提質升級。
產業體系完備,戰略支柱地位凸顯。
截止目前,全市擁有阿爾山和好森溝兩處國家森林公園、一處火山溫泉國家地質公園,一個國家溼地公園,擁有一處國家5A級景區,兩處國家4A級景區。已獲得「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自治區溫泉之鄉、自治區八星級文明城市、攜程網「國內最具潛力目的地」和「最佳自駕遊目的地」的稱號。
不斷拓展領域,實現產業融合發展。』
旅遊業是綜合性產業,資源富集度高,涉及面廣,實現產業融合發展,需要不斷拓展旅遊覆蓋領域。
旅遊與文化融合方面,我市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大力發展實景演出,開展旅遊風光畫進廳堂、旅遊風光片進客房、旅遊歌曲進會場、特色菜餚進餐桌、特色商品進商場的文化五進工程,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傾情打造的《成吉思汗的黑纛》大型實景蒙古族馬術表演,在歷史與現實交錯中演繹著馬背民族的千古絕唱。結合阿爾山溫泉故事傳說打造大型實景演出《夢幻阿爾山》,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的開展,極大提升了阿爾山旅遊文化內涵,豐富了來阿遊客娛樂活動。其中《成吉思汗的黑纛》大型實景蒙古族馬術表演成為
「中國最具特色文化旅遊節慶」一張國家級名片。
旅遊與體育融合方面,我市建設滑雪場兩座,自駕車營地3處,承辦中國阿爾山藝術滑雪比賽、雪地足球賽、中國阿爾山國際雪雕作品大賽、2015年全國雪地摩託車錦標賽(阿爾山站)等多項體育賽事活動,成為興安盟重要的知名旅遊品牌,每年吸引大批遊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