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仙居共識:打響天姥山文化旅遊品牌

2021-01-09 浙江日報

2018-10-14 17:59 | 仙居發布

「太白夢遊處,煙霞第一城」

因為一首詩走進一個夢

因為一個夢走進神仙居

在這片由奇峰、雄瀑、幽谷、密林

構成的神山秀水中

古往今來藏著許多的詩詞和傳說

第三屆中國縣域綠色發展仙居論壇分論壇(三)

中國·仙居天姥山文化論壇

10月13日,由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浙江省文史研究館、台州學院、台州職業技術學院聯合主辦,中共仙居縣委、仙居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仙居天姥山文化論壇在美麗的仙居舉辦。

本次論壇邀請了何顯明、錢文忠、查屏球、王福和等知名文旅界大咖以及30多位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深入探討仙居天姥山文化,確立「神仙居就是天姥山」的文化旅遊品牌,加快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建設詩畫浙江大花園。

仙居縣領導林虹、酈森迪、應文彬、吳國超、李忠民、陳偉鷹等出席分論壇。

論壇由復旦大學教授、全國唐詩學會秘書長查屏球主持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何顯明教授致歡迎詞

何顯明教授對仙居在「浙東唐詩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作了闡述,並說明了李白與神仙居的關係。隨後,他表示希望通過本次論壇,能對仙居的文旅發展產生非凡意義。

仙居縣委書記林虹向在場嘉賓介紹仙居縣名和天姥山

▼▼▼

專家學者們圍繞「李白與仙居天姥山」這一主旨,就仙居在「浙東唐詩之路」上的歷史地位、日後仙居文化旅遊業的發展等問題作了主題演講,向與會的領導、嘉賓們闡述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不同意見的交鋒和跨界的交流對話使得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

查屏球

錢文忠

王福和

吳蓓

林家驪

何善蒙

周少雄

章偉

周琦

方炳乾

錢文忠教授說,到了天姥山,我就完全相信這是李白夢遊的仙境;聽了專家的報告,我就完全被說服這就是李白所寫的天姥山。我認為仙居天姥山與李白的詩意境最近。仙居天姥山是《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原型地。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仙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打造浙東唐詩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是建設大花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演講結束後,根據省內外文旅業專家學者的建議和探討,現場達成了《仙居共識—打響仙居天姥山文化旅遊品牌》,弘揚天姥山文化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職責。

中國·仙居天姥山文化論壇仙居共識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我們借第三屆中國縣域綠色發展論壇召開之際,舉行中國·仙居天姥山文化分論壇,邀請知名教授和專家,一起探討天姥山文化,並為打響仙居天姥山文化旅遊品牌,深入考究、建言獻策。

我們看到:

文化是一個地方的精神和靈魂,是發展振興的強大動力;旅遊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文化與旅遊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強大的融合力。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旅遊工作,新組建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統籌推進文化和旅遊事業發展。浙江省委提出建設「養眼、養肺、養胃、養腦、養心」的詩畫浙江大花園,並將打造浙東唐詩之路作為大花園建設的重要部署,發展文化旅遊事業迎來歷史性機遇。

我們認為:

仙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打造浙東唐詩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是浙江建設大花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嘉定赤城志》《浙江通志》《方輿勝覽》《清代古今地輿全圖》等史料相關記載,詩仙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山,就是如今的國家AAAAA級景區神仙居。

弘揚天姥山文化,唱響天姥山文化旅遊品牌,加快打造浙東唐詩之路重要節點和浙江名山公園,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的具體實踐,是促進仙居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契機,更是時代賦予仙居的歷史使命。

我們倡議:

★進一步重視研究、挖掘天姥山文化,使其成為仙居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詩仙太白夢遊地地標;

★進一步弘揚利用天姥山文化,加快文旅融合發展,豐富旅遊業態,實施神仙居提質擴容工程,早日建成獨具特色的浙江名山公園,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進一步打響天姥山文化知名度,恢復使用「天姥山」古地名,讓「神仙居就是天姥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我們呼籲: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大力度統籌旅遊和文化發展,增強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將更多的文化元素全方位融入到旅遊生產、消費的各個環節,讓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互促共進、相得益彰。

相關焦點

  • ...打響萬盛品牌 ——專訪萬盛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局局長楊學明
    黨工委(擴大)會議指出,要堅持把「旅遊 體育」融合發展作為萬盛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一抓到底,打造全域旅遊、全民健身「升級版」。萬盛旅遊將如何發力,把握機遇?日前,記者專訪了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局局長楊學明。
  • 天姥山到底在哪裡,看手機導航怎麼說
    李白的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讓天姥山變成了一座文化名山。最近,關於李白詩中的天姥山在哪裡的爭論充斥著微信朋友圈和網絡,很多地方說天姥山在自己那裡,大家對天姥山的熱愛可見一斑。在我的記憶中,天姥山應該在新昌縣境內,我們讀高中時曾經讀到過李白的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當時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教材中課文《夢遊天姥吟留別》的註解中寫道:天姥山位於浙江省新昌縣城東南面。
  • 5市達成「丹霞山共識」
    下午舉行的招商大會中,共籤約項目71個,籤約金額達227.94億元,涵蓋農業發展、旅遊開發和金融合作等方面。同時,北部生態發展區5市共同籤署《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又稱「丹霞山共識」),積極探索區域協調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路子。
  • 滾動|實地探訪 仙居如何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在中央、省、市的正確領導下,仙居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科學跨越為主題,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形成以「醫」「養」「健」為主的大健康產業,以全域旅遊休閒為主的大旅遊產業,以影視運動、工藝禮品為主的大文化產業。
  • 提升海之魅力 打響雷州濱海旅遊品牌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8月16日上午11時許,由湛江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舉辦的湛江市第一屆開漁節如期舉辦
  • 體育旅遊+網紅直播 矮寨天橋仙居籃球賽開賽
    紅網吉首站11月24日訊(記者 謝黎黎)醉美天橋仙居,悅享籃球盛宴,11月21日,2020吉首首屆「矮寨天橋仙居籃球賽」杯青年男子籃球賽開賽。市領導王京海、田小雨參加活動。來自湘西及貴州等地的二十餘支隊伍參加比賽。
  • 文化品牌與文化創意就是文化旅遊產業的生命力
    這幾年各地實踐證明了文化的生產、傳播和消費與旅遊活動的互相聯動與互相融合,才能夠充分發掘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文化創意的提升,特別是能夠提升旅遊品位、豐富旅遊業態和增強產品吸引力,拓展旅遊發展的空間。可以說文旅融合是發展的趨勢。各地通過一些公共文化機構、對外文化交流等平臺的使用,促進了旅遊推廣和為遊客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各地實踐表明,旅遊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上海之春開幕,作曲家用交響編寫創世神話
    「中華創世神話原創作品音樂會」充分發揮上海「文化碼頭」的作用,集結了上海本土作曲家許舒亞、徐孟東、葉國輝、周湘林、陳牧聲,北京和天津作曲家秦文琛、徐昌俊,奧地利華人作曲家黃靄琳,用國際交響語言講述了八個中華創世神話故事,八部作品皆為原創新作,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添磚加瓦。
  • 泉州擬成立文化旅遊集團
    早報記者就此採訪旅遊達人、文化旅遊從業者和部門。王景賢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在於,創新管理體制,打破各個部門各自為政的格局,甚至成立文化旅遊委員會。 對此,泉州清源山管委會副主任陳江海也曾表示,目前泉州旅遊單位各做各的,一個景區可能有數個分管部門。「有些酒店不願擺放旅遊宣傳單,認為與己無關。事實上,若能勾起遊客深度遊的欲望,對酒店對景區都有好處。」
  • 泉州擬成立文化旅遊集團 整合打包重點旅遊資源
    早報記者就此採訪旅遊達人、文化旅遊從業者和部門。王景賢也認為,應先點亮一盞明燈,再以點帶面,才能把泉州的品牌打響。「目前泉州對外推介感覺『泉州遍地都是寶』,寶貝太多了,別人可能一個都記不住。這就好比開文化超市,什麼都有但毫無特色。」增設文化民俗體驗點 打造常態化大型演出對於來泉遊客散客比重偏大的現實,泉州建發國旅總經理楊巍認為這是「大勢所趨」。「旅遊趨向散客化,跟團遊慢慢萎縮,這是不可逆的。」
  • 建設「詩畫浙江」大景區 打造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
    與沿線的農莊、遊步道、露營基地等景點抱團發展,這裡的鄉村旅遊正從「小打小鬧」邁向「大展拳腳」。  奉化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躍升,傳統的旅遊業有了更多新出路。「旅遊+」產業風生水起,與農業、工業、體育、文化等業態跨界融合。雪竇山景區依託佛教文化體驗、休閒養生、特色素食等產品拉長旅遊產業鏈。溪口鎮擁抱影視文化產業,打造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民國文化小鎮。
  • 向大型項目要形象向智慧旅遊要效益向文化創意要動力
    加快打造鄭州大都市時尚休閒旅遊圈,方特文化六期主題公園、銀基國際旅遊度假區、登封功夫小鎮、馮小剛電影公社、海昌極地海洋世界等一大批新項目,將在鄭州周邊開業或建設。另外值得期待的是,河南這個不沿海不靠邊的內陸城市,還將要打造「海陸空」立體產品,力爭在小浪底落地郵輪旅遊項目,打響「到中原看海(黃河小浪底)、到河南放飛(低空旅遊)」新型旅遊產品。
  • 動態| 通遼市庫倫旗傳承發展安代文化,打造文化旅遊品牌
    戳上方藍字關注更多內蒙古旅遊信息!通遼市庫倫旗是蒙古族第一舞安代舞的發源地,安代文化濃厚熱烈,也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安代藝術之鄉」。庫倫旗傳承發展安代文化、打造文化旅遊品牌,助推經濟發展。、每個社區至少建設1個文化大院,每個文化大院至少投資2萬元,每個文化大院至少有一支30人以上的文化隊伍,每個文化大院都做到有組織、有陣地、有隊伍、有設備、有服裝,打造50支精品文藝隊),將安代舞改編成安代健身操,在旗內外中小學校幼兒園推廣普及,為安代舞編上和諧、進取、健康、向上的新曲,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嘎查村廣場廣泛傳演,形成「全民跳安代、處處舞紅綢」的濃厚文化氛圍,讓廣大群眾在活動中不斷提高熱愛家鄉
  • 留在牆壁上的仙居往事
    逝者如斯夫,千百年後,仙居大部分的歷史遺蹟都已經被時光無情地衝刷、消失殆盡,唯有碩果僅存的一些牆壁上的遺蹟,如古越族人文字石刻、巖畫,明清的碑刻、牆畫,直至近現代的標語,成為了仙居歷史發展的直觀印記。 樓主多年來一直在仙居的老村遊蕩,看見這些痕跡時會隨手拍照記錄,久而久之也有了一些積累,不願私藏,與君共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歷史走過的痕跡。
  • 陳家園村:一隻雨具打響村級經濟品牌
    現在,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品牌效應的提升,雨具又出口到了歐美市場,進一步打響了雨具生產的名聲。這個村便是陳家園村。  陳家園村是何時開始雨具生產的?這要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那時,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私營企業也應運而生,村民王柏興、王友海看到自行車雨披相當走俏,於是便從杭州買來高頻機進行生產。鄉裡的一些企業也紛紛把雨披作為福利分發給職工,生意相當不錯。
  • 張掖七彩丹霞塑造中國旅遊品牌
    今年1月7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公告,正式確定甘肅省張掖七彩丹霞景區等22家旅遊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今年6月,在中國國家品牌網、新華網、新華99共同舉辦的點讚「2020我喜愛的中國品牌」暨「全球抗疫 品牌力量」經典案例發布會上,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入選「我喜愛的中國品牌」。
  • 雅安:雨城文化旅遊產業 新年煥發新氣象
    服務保障全面升級   打響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為確保服務全面升級,打響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雨城區多措並舉強化假日旅遊服務保障。優化停車服務,在區政府大院、各鎮(街道辦)和沿線便民服務中心設置了免費停車提示牌,面向遊客開放,提供免費停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