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歷史悠久,一萬年前就有人類的活動,是台州地理和歷史的源頭。從古至今,為了保存記憶,人們往往把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鑿在巖壁上,刻在石碑上,畫在牆壁上,刷成標語。逝者如斯夫,千百年後,仙居大部分的歷史遺蹟都已經被時光無情地衝刷、消失殆盡,唯有碩果僅存的一些牆壁上的遺蹟,如古越族人文字石刻、巖畫,明清的碑刻、牆畫,直至近現代的標語,成為了仙居歷史發展的直觀印記。
樓主多年來一直在仙居的老村遊蕩,看見這些痕跡時會隨手拍照記錄,久而久之也有了一些積累,不願私藏,與君共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歷史走過的痕跡。
1、蝌蚪天書
在神仙居景區南大門附近的絕壁上,有一塊四方的形似黑板的巨型巖石,據台州地方史書記載,上面刻著中國十大未解文字之謎的蝌蚪文。傳說是夏帝踐歷所刻。宋代仙居縣令陳襄還在山下作了一首詩「去年曾覽韋羌圖,雲有仙人古篆書。幹尺石巖無路到.不知蝌蚪字何如……」
我曾經登到山頂用無人機對這塊崖壁進行過航拍,發現上面確實有很多類似蝌蚪的圖案
2、中央坑古越族文字石刻(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本文中的碑拓圖片由鄭昌來提供)
3、仙居古巖畫(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4、宋代龍圖閣直學士吳芾賜諡敕牒碑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仙居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後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兩淮抗金失利,主和派為求偏安一隅,紛紛主張對金退讓。吳芾力排眾議,建議高宗親徵,駐蹕建康(今南京),「以系中原之望」。隆興元年(1163),升禮部十郎。二年十一月,任敷文閣直學士臨安知府,十二月,復威吏部侍郎。幾經升遷,氣質益堅。曾言:為管「視百姓當如父母,視公事當如私事;預期得罪於百姓,寧得罪於上官。」終為權臣所忌,出治太平州(今安徽當塗、蕪湖轄境)。乾道五年(1169),以龍圖閣直學士告老還鄉,修小西湖於后里吳,終日從事著述。卒年80,諡康肅。墓葬於縣西十裡申岙,朱熹為其作神道碑文。著有表奏五卷,詩文30卷,今存《湖山集》十卷,收纂於《四庫全書》。
5、宋仙居縣令劉光求雨碑
題仙居(劉光)
仙居山水自巘絕,往往聲高壓東越。
三溪水從天上來,一洞夐與人間別。
紫蘀修峰半雲雨,韋羌怪石藏日月。
地靈鐘鼓鎮奇英,人瑞何年起豪傑。
我來正值西風高,晴空萬裡分秋毫。
山明水綠快心目,登凌不覺筋骸勞。
劉光,紹聖二年任仙居縣令,「政務簡惠,黎民懷之。後選台州守郡,人喜其來,焚香載道,墨吏聞風解印去」。
6、古靈先生(陳襄)碑
北宋名臣陳襄
陳襄,字述古,因居古靈,故號古靈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北宋進士及第,慶曆八年升為仙居縣令,陳蒞位,時仙居「民尚樸野,罕知讀書」,「民窮多變,監獄患滿」。首抓教化,改文廟,興學宮,先後作《勸學文》、《勸俗文》,陳襄還以和鄭閎中詩的方式,作了《我愛仙居好》詩十一首,在台州當地廣為流傳。後人在南峰山桃花洞建古靈祠,以示紀念。
7、蘇州《四時讀書樂》門樓磚雕
《四時讀書樂》是翁森的傑作。翁森(生卒年不詳),字秀卿,號一瓢,今浙江仙居縣雙廟鄉下支村人,活動於南宋末期至元朝初期,南宋滅亡後,翁森立志不再做官,隱居教授。元至元年間,建安洲書院於縣東南二十五裡得崇教裡(翁的居所),以朱熹白鹿洞學規為訓,堅持以儒術教化鄉人。從學者先後達八百多人。元代廢科舉,鄉裡人甚少攻讀,學風日下,本縣地處窮僻,文化尤其日衰,經翁森的力挽,耕讀之風又「彬彬稱盛」。所著有《一瓢稿》。內《四時讀書樂》一文,膾炙人口,廣為流傳,被選編入民國時期的初中國文課本,臺灣初中課本至今仍然保留了這首組詩。
8、「四時讀書樂」古牆繪
(仙居埠頭古鎮古宅上《四時讀書樂》牆繪)
(以上三幅為仙居下崔古村牆壁上的四時讀書樂)
9、仙居古宅堂屋牆壁上的捷報,內容是通報學子考中的功名
10、仙居古宅多「耕讀傳家」門匾題字,彰顯了文脈的繁盛
11、厚仁渡口碑記
12、清代的年畫(孫敏攝于楓樹橋村)
但是本期的重點是仙居近代以來遺留的各種標語和牆繪,以下按年代遠近排列:
厚仁村藥店廣告畫
此畫在厚仁九曲街老藥鋪邊,因為下面的國旗還是五色旗,因此可以推測作於民國初年,畫面是一個老仙翁騎著一隻祥鹿。
南峰街道下陳自然村抗戰牆繪
位於村內一座古宅牆壁上,據推測這裡曾經是國民政府「雷波」部隊的駐地
溪頭村雷波部隊牆繪
民國或者清代的南貨行荔枝幹廣告 攝於西門老街
建國初期毛澤東 朱德畫像
「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 攝於埠頭村
建國初的農村稅率表
人民公社好
據《仙居縣誌》記載:1957年4月到5月,仙居縣發生全縣性鬧退社事件,入社農戶下降到只佔總農戶的16%,驚動了中央。8月,省委第一書記江華專程來仙居解決此問題。至年底,入社農戶恢復到77%。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仙居農村老房子中為什麼會有大量的宣傳公社化的標語和牆繪。具體事件還可以參考文末延伸閱讀人民日報的報導
「大躍進萬歲!--處處講掃盲,遍地談千斤,千斤帶掃盲,一片躍進聲。」
拍攝於福應街道三角地村。「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
那時候,畝產八百斤是很難完成的奮鬥目標(攝於斷橋下宅村)
宣傳合作化與掃盲的標語
「力爭高速度 產量冠全球」 攝於黃寮村
大躍進時期詩歌
鼓勵農民加入信用社的標語
「勞武結合 全民皆兵」 拍攝于田市鎮柯思村
1958年以後,國內外形勢變得嚴峻,黨中央決定大力發展民兵,實行全民皆兵,以達到抵禦外來侵略的目的,民兵堅持「勞武結合」的原則,邊勞動邊訓練。
以下三幅也來自柯思村
世界和平
徹底解放婦女生產力
人民公社好
戶戶養豬 人人積肥
以下四張照片為公社化時期農村糧食資金分配表 (攝於周宅村)
「帳目搞得清 社員就放心」(上江垟村)
林彪語錄(攝於西門街160號老宅,已拆)
文革前夕,林彪授意某報於1966年2月3日至4月5日,連續發表7篇「突出政治」的社論。其「五論突出政治」集中宣傳了林彪關於個人崇拜的觀點:「毛主席的話,水平最高,威信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毛主席的話一定要堅信不疑,堅決照辦。讀毛主席的書,不是一般地讀書。一般地讀書,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指示就必須執行,最高指示就尤其要執行。毛主席的書,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有,照辦就行了」。至此,創造了極為濃厚的個人崇拜氣氛,為「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做了充分的輿論準備。
林彪語錄
攝於解放街南菜場北一處公房,林彪集團覆滅後,該標語一半被塗掉,但是由於另一半被一個糧倉遮擋保留了下來。目前該房已經拆除
「毛澤東思想是革命的科學,是經過長期革命鬥爭考驗的無產階級的真理,是最現實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統一的行動綱領。」---林彪
文革林彪語錄:「我們要念念不忘階級鬥爭,念念不忘無產階級專政,念念不忘突出政治,念念不忘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 (攝於李宅村)
毛澤東 林彪的宣傳畫 現存於溪港鄉麻車坑村楊家大院
「毛主席萬歲」
關於毛主席的牆繪 攝於下各老街
「毛主席去安源」(攝於永康厚吳村)
毛澤東畫像 現存於溪港鄉麻車坑村楊家大院
毛主席毛紡織畫 拍攝於下園村
毛主席像 (七裡村 孫敏攝)
毛主席語錄
毛主席的話到現在依然振聾發聵 意義非凡
毛澤東思想是勝利的根本保證
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團結 緊張 嚴肅 活潑」 毛主席對抗大提出的校訓
溪上村祠堂
破舊立新
「大立四新」
一心向黨
放眼世界
從「與德為鄰」到「紅心向黨」
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
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還重
抓鋼治國
仙居文革期間布告 攝於西門街
仙居文革期間布告 現存於溪港鄉麻車坑村楊家大院
為人民服務
備戰 備荒 為人民
堅持革命 反對倒退
「打到田允尚」 (攝於白塔寺前村老街)
田允尚是仙居德高望重的老書記,文革期間受到衝擊批鬥
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
團結起來 爭取更大勝利
深挖洞 廣積糧 不稱霸
向雷鋒同志學習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提高警惕 保衛祖國 (張福華攝於液壓件廠)
下定決心 不怕犧牲 排除萬難 去爭取勝利
忠
步路外宅村祠堂裡的標語
打倒個人的標語
威力無窮
毛主席和華國鋒的畫像
「緊跟華主席進行新長徵」(此圖攝於天台張家桐村)
「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改革開放後,計劃生育的宣傳標語
「消除性別歧視」
郵政拆分前的業務廣告
扶貧先扶志 治窮先治教 攝於麻車坑村
有關三個代表的標語
農村基層選舉在板壁上留下的痕跡
改革開放後,刷牆宣傳標語逐漸由可懸掛的布橫幅取代,但隨著近年來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新的牆繪逐漸興起,成為了農村新的風景線。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那些老房子上的各式標語逐漸和老房一起開始消失, 或許有一天,人們只有在照片中才能仔細回味這些標語背後的故事了。
最後,用「中國共產黨萬歲」這條標語來結尾,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一路篳路藍縷,雖然也經歷了不少艱苦曲折,卻能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中國大地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我們中華民族離偉大復興從未如此接近。明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我們黨雖然已經走過百年曆程,卻依然生機勃勃,奮發圖強,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