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實地探訪 仙居如何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2020-12-08 浙江在線

2017-10-29 08:55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楊群 羅亞妮 徐子淵 葉劍鋒

全省唯一一個縣域綠色化發展改革試點、綠色氧吧、呼吸小鎮......一個個稱號接踵而至,讓仙居這片沃土榮譽滿身。

近年來,在中央、省、市的正確領導下,仙居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科學跨越為主題,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形成以「醫」「養」「健」為主的大健康產業,以全域旅遊休閒為主的大旅遊產業,以影視運動、工藝禮品為主的大文化產業。

仙居深入實施一系列生態型戰略體系,堅定不移朝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著力打造美麗中國樣板區,加快建設繁榮幸福的中國山水畫城市……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訪仙居的綠色化改革試點,探索它們的綠色發展之路。

第一站:仙居國家公園

今天晴空萬裡,風和日麗。考察組一行率先來到仙居國家公園,此地常年綠意盎然,鳥語花香。

仙居國家公園區域集中在該縣南部河谷平原和丘陵山區,規劃總面積為301.89平方千米,包括仙居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居國家森林公園、括蒼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仙居神仙居省級地質公園。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93.1%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最高值可達8.8萬個每立方釐米,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公園內生物多樣性豐富,是華東地區重要的基因庫。

為了保護國家公園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2014年3月,仙居縣被列入環保部首批國家公園試點,出臺了全國首個縣級「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頒布了全國首個「國家公園全域禁獵令」。《仙居國家公園管理辦法》提交台州市人大立法。

第二站:東鮑村

考察組一行來到東鮑村,印入眼帘的是成片碧綠的荷葉。在東鮑荷蓮綠色產業園裡,考察組人員品嘗了蓮子湯、窯鴨、火龍果等特色農產品。

據悉,2015年,東鮑村試種了30畝荷花,成功吸引了遊客的眼球,蓮子等農產品供不應求,產生了很好得經濟效益。目前,產業園種植的荷花有200多種,年產蓮子達160多噸,開發出白蓮、紅蓮、蓮子酒、窯鴨等原生態系列產品。為實現產業升級,公司自行研發出全國唯一的半自動蓮子穿芯機,設備製造年工業產值1500萬元。

2016年,東鮑村利用農家樂服務公司流轉土地300多畝,引進專業公司開發經營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建成綠色循環產業園。產業園集農產品種養殖、加工、鄉村旅遊開發於一體,摸索出「水上有蓮、水面有鴨、水裡有魚」的綠色生態循環種養殖模式,打造出農業、加工業、旅遊業三大產業有機融合的綠色產業鏈。

第三站:圳口村

來到白塔鎮圳口村,考察組就被清澈見底、魚群暢遊的穿村小溪吸引,現場還體驗了搗麻餈、磨豆腐等當地風俗習慣。

圳口村是感德古堰的入口,號稱「江南九寨溝」的韋羌溪繞村而過,每年夏季遊人如織,有數十萬餘遊客在此戲水納涼,素有江南「馬爾地夫」之稱。村莊區域面積4平方公裡,生態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圳口村抓住神仙居景區和韋羌溪生態旅遊井噴式發展機遇,著力打造了古堰人家民宿區、蒙泉茶舍、百年豆腐坊、圳口記憶、感德公園等一系列具有鄉村文化特色的旅遊元素,生態資源正逐步轉化成富民產業。農家樂(民宿)產業蓬勃發展,年均接待遊客5萬多人次,村集體年收入從不足10萬元增加到50多萬元。

第四站: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

臺創園於2009年11月5日經國家農業部、國臺辦批准設立,是全國29家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之一。園區核心區面積1.26萬畝,規劃區面積7.8萬畝,形成「一心、兩帶、兩區」的結構布局。至目前,園區累計落地項目27個,協議總投資26億多元,其中臺資3個、合資5個,累計完成各類投資15億元。是29家國家級臺創園中首家通過國家4A級景區景觀資源評審的臺創園,是目前浙江省發展規模最大、效能最完備、產業最豐富的臺創園,已成為當地及周邊地區展示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個重要平臺。

作為仙居最現代、最高端農業的展示平臺—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以「綠色+」為引領,打造有機農產品品牌。先後引進1457個花卉、水果、中藥材等品種,建立從種子培育、肥料生產、種植、養殖、加工、全程冷鏈物流直至終端專賣店的全自營產業鏈,打造有機農產品品牌。以「旅遊+」為引領,舉辦貫穿全年的農事節慶活動,以「田園景區化」搞活「田園經濟」,打造秀美田園。以「科技+」為引領,引進國內外10多家科研機構和知名企業,累計投入各類科研經費達5000多萬元,申報或承擔了各級科研項目10餘項,聘請相關專家教授24人,建立種子種苗等各類研發中心10餘個,打造最高端農業。以「網際網路+」為引領,與本來生活網、杭州上下網合作,創建網上銷售平臺;通過數字農場管理系統,實現「源頭可追溯、成本可核算、質量可控制」農產品全程追溯,打造智慧園區。

第五站:台州(仙居)醫療器械產業園

台州(仙居)醫療器械產業園地處浙江省級經濟開發區——仙居經濟開發區白塔工業集聚區,緊鄰臺金高速白塔互通和諸永高速白塔樞紐,離杭溫高鐵仙居站僅5公裡,區位條件十分優越。

產業園規劃總面積3000畝,建有約5萬平方米的醫療器械科技孵化園。已有十幾家企業入駐,多家已投產,入駐項目普遍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其中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國家級研究員項目1個、中科院研究員項目3個、有博士以上高端人才35人。

2017年4月25日,被授予「台州(仙居)醫療器械產業園」,成為全市首個以「台州」命名的醫療器械產業園。一個「高畝產、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正在逐步成型,力爭成為台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國高端醫療器械的重要產業基地,成長為仙居新的支柱型產業。

1509238519000

相關焦點

  • 退耕還林 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退耕還林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盛夏,波峰浪谷的綠色延安,紅棗、蘋果、香梨碩果盈枝,側柏、刺槐、苜蓿滿目蒼翠。如今,延安的山綠了、水清了、人富了,一個綠色、生態、文明、和諧的新延安,正在向全世界詮釋著她的矯健、風韻和豪邁。紅色聖地的綠色奇蹟歷史上,延安曾是「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的繁榮富庶之地。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記載,盛唐時期陝甘地區「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無如隴右」。
  • 今天,又有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走進仙居,對接推動綠色農業產業發展!
    、仙居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中國(台州)農業綠色化發展院士專家論壇暨院士專家項目合作對接會在仙居召開。   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50餘位專家、博士來仙居參會,共同探討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探索未來農業綠色發展之路,助力台州現代農業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寫在長江經濟帶座談4周年之際:湖南走出一條行進中的綠色生態發展路
    2016年1月5日,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會場傳出的聲音,激蕩在廣袤大地。4年來,湖南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定不移地走「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共抓大保護,如何抓?
  • 達成仙居共識:打響天姥山文化旅遊品牌
    2018-10-14 17:59 | 仙居發布「太白夢遊處,煙霞第一城」因為一首詩走進一個夢因為一個夢走進神仙居在這片由奇峰、雄瀑、幽谷、密林構成的神山秀水中古往今來藏著許多的詩詞和傳說第三屆中國縣域綠色發展仙居論壇分論壇(三)中國·仙居天姥山文化論壇
  • 不毛之地蝶變綠色家園——石漠化地區雲南西疇縣的綠色發展之路
    這句寫在雲南文山州西疇縣興街鄉東升村委會江龍村小組院牆上的順口溜,正是江龍村民們脫貧致富的秘訣,也是石漠化地區西疇縣綠色發展之路的通俗表達。20世紀60至80年代,西疇縣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全縣森林覆蓋率僅為25%,石漠化面積佔全縣國土面積的71.6%,是全國石漠化程度深重的地區之一。
  • ...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共進,嶗山區走出新舊動能轉換綠色之路
    三是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嶗山區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產城融合發展建設,帶動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綠色化發展。積極推進金嶺山、午山、浮山生態公園建設,建成石老人城市客廳,著力抓好口袋公園、景觀小品等規劃建設,抓好主次幹道景觀提升和「斷頭路」打通,布局了一批夜經濟集聚地、時尚街區、特色小鎮。
  • 實地探訪駱駝股份:踐行綠色環保 打造鉛酸蓄電池循環產業鏈
    位於湖北襄陽的駱駝股份正如駱駝一樣,幾十年一步一個腳印,從幾十人的街道修理廠發展到擁有六千多人的大型上市能源服務商,為汽車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駱駝股份深耕汽車鉛酸蓄電池行業40餘年,在國內建立了完善的銷售與服務體系,成為大眾、通用、福特、東風、上汽、一汽等眾多國際知名車企在中國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牢牢佔據配套與維護替換市場最大份額。
  • 浙江台州仙居內發野生老虎是真的嗎?
    「在仙居縣城邊上的宏大中學邊上,以西姑山為中心方圓5公裡範圍,有老虎出沒一母虎三小虎,是真的前幾天陸交凹村民去噴楊梅發現後從山上跑回家後報案110不信有虎,一天後經微信傳出,林業局第二天去合實,確認是真的,並按上監控,昨天下午又有東張村民看到,也跑回家,請大家不要**,小心在周邊不要隨便上山玩耍
  • 仙居:開門一件事 紮實開展進網格、聽民聲、辦實事
    上任伊始,振興村黨組織成員和第一書記多次召開座談會,邀請離任老幹部、老黨員等共同參與出謀劃策,將發展光伏項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作為上任「第一件事」。  振興村生態資源貧乏,是無山林、無田地、無河灘的「三無村」,而建設400千瓦的太陽能光伏需要佔用3400多平方米的土地,這對振興村來說是一個難題。
  • 走出經濟的冰河期,就靠這倆字!
    ,聚集發展新動能,努力創造條件逆勢而上,實現追趕甚至超越目標。從2013年起,商業機會成為稀缺資源,企業面臨從選擇機會謀發展向創造機會求發展的艱難轉型,從「尋找存在的商機」到「創造不存在的商機」轉變。「冰河期」之後,只有那些能創造出新需求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只有能夠顧不斷創造新需求的企業才能稱為創新型企業,也只有真正的創新型企業才能成為第一批走出「冰河期」並在「冰河期」之後成為最優秀的企業。
  • 駐村幹部朱清雲: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產業脫貧之路
    先後組織村「兩委」成員赴邯鄲館陶糧畫小鎮、黃瓜小鎮、邱縣、山東莘縣等地考察學習特色產業發展和鄉村旅遊發展經驗,幫助他們開闊思路,更新觀念,增強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提升致富帶富、治村管村能力,實現村級組織由被動輸血型向自我造血型的根本性轉變。  定規劃,精準確定脫貧致富方向。「精準扶貧貴在精準施策。」
  • 通訊:「候鳥人」廣西巴馬「修長生」 兩岸記者實地探訪
    中新社廣西河池7月24日電 題:「候鳥人」廣西巴馬「修長生」 兩岸記者實地探訪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廣西河池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上天遺落人間的一片淨土」,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近年來,數以十萬計的「候鳥人」慕名湧入此地常住,修身養性、頤養天年。圖為在巴馬百魔洞景區,「候鳥人」在熱情起舞,旁邊不少民眾在觀看。
  • 實地探訪通快雷射金屬熔化增材製造實驗室,行業巨頭!
    2020年12月24日,南極熊來到江蘇太倉,實地探訪了通快(TRUMPF)的雷射金屬熔化增材製造實驗室以及整個雷射加工應用中心,並參觀了通快金屬3D印表機的客戶太倉黑龍智能工業科技有限公司。之前,南極熊也曾發布過通快實驗室的視頻,但這次的實地探訪依然令南極熊感到震撼。
  • 以全會精神為引領 科學謀劃未來綠色發展之路
    以全會精神為引領 科學謀劃未來綠色發展之路 2020-12-03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案例】以嶺藥業:多環節打造綠色發展循環經濟鏈
    「打造綠色原生態中藥原材料種養殖基地、打造國際標準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打造高效節能的能源循環利用體系、打造工業旅遊和康養旅遊示範基地
  • 實地探訪北鬥三號總裝大廳
    它們是如何被組裝起來的?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實地探訪了位於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的衛星總裝大廳,獨家揭秘北鬥衛星組裝「幕後」。
  • ​「仙豬公寓」成仙居鄉村一道靚麗風景線
    「仙居縣委縣政府在白塔鎮的幾個村實施『人畜分離』試點之後,認為這個辦法很好,決定在全縣推廣,並按照每平方米400元的標準補助各村建立豬舍。」仙居縣縣委書記林虹說,此舉在全省屬首創,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如今的仙居農村,水溝變清了,欄舍變成了花壇。
  • 中國日報網評:守護藍色星球的綠色發展之路
    11月3日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提出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議中提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降低碳排放強度,不僅能使中國碳排放峰值水平更低,也意味著能夠在更長的時間內減排更少的二氧化碳。
  • 15位網絡「大V」實地探訪體驗
    每經編輯:楊歡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成都是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同樣是安逸,老城區是成都慢節奏的安逸,東部新區是現代、生態、開放、活力的安逸……」8月20日晚,知名財經「大V」亟兮般若在社交媒體帳號上發布了這樣一條動態
  • 承德全力創建示範區:讓綠色成為礦業底色
    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製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河北行動讓綠色成為礦業底色——承德全力創建國家綠色礦業示範區探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我國下一個五年以及到2035年的發展藍圖,為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定向、指路領航。進入新發展階段,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好局、起好步?記者深入田間地頭、社區、企業,通過小切口、小故事,以全媒體報導方式全面反映基層單位和廣大幹部群眾學習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