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全力創建示範區:讓綠色成為礦業底色

2021-01-12 滄州新聞網

河北行動|承德全力創建示範區:讓綠色成為礦業底色

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製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河北行動

讓綠色成為礦業底色

——承德全力創建國家綠色礦業示範區探訪

開欄的話

新藍圖開啟新徵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我國下一個五年以及到2035年的發展藍圖,為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定向、指路領航。

進入新發展階段,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好局、起好步?記者深入田間地頭、社區、企業,通過小切口、小故事,以全媒體報導方式全面反映基層單位和廣大幹部群眾學習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的生動實踐。

即日起,河北日報開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河北行動」專欄,敬請關注。

蒼茫燕山,蔥鬱承德。

立冬雖過,漫山油松依然青翠,株株槐樹綠葉未盡。承德,仍有綠意。這裡是燕山山脈最綠的一段,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9.4%。綿綿青山之下,蘊藏著中國北方最豐富的釩鈦磁鐵礦。

作為中國北方釩鈦產業基地,承德的礦業發展不僅關乎地方經濟,更對整個國民經濟具有戰略意義。但隨著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定位確立,承德礦業面臨生死抉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新發展理念列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這為我們創建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提供了根本遵循。」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說,建設水源涵養功能區與發展綠色礦業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承德可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走出一條綠色礦業發展之路。

一株刺槐激勵生態還債之路

承德京城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孤山子採區一處陡峭石壁上,一株刺槐在石縫裡頑強生長。「因為『一棵松』,塞罕壩建成百萬畝林海。因為這『一株槐』,未來我們礦區將變成花果山。」公司董事長楊志國滿滿自信。

作為孤山子人,有段時間路過光禿禿的採區,楊志國不敢多看一眼。

「青山不綠,無顏回鄉。」楊志國決定治山。幾億元資金投進去,排土場上果樹成行,尾礦庫上刺槐成蔭,護坡上綠草叢生。但石質高邊坡因石多土少、地形陡峭,幾次治理、幾經失敗。

偶然間,有綠化工人發現了這株長在石頭裡的刺槐。「大自然能養活樹,我們也能種活樹。」公司迅速組織團隊,在石頭上打眼試驗種樹。

邊坡上打眼打多大、多深?沒有現成數據供參考,只能一次次摸索著搞試驗。經過反覆試驗他們發現,直徑10釐米、深1.2米的洞眼更能保證植物成活。

「孔洞裡裝土,再接上滴灌管,種上營養杯刺槐,成活率接近100%。」楊志國說,兩年後裸露的邊坡便會被綠色覆蓋。礦山開採完畢後蓄水成湖,礦業集團搖身變成文旅企業。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為綠色礦山建設指明了方向。」承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生態修復科科長李英傑說。

「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承德市嚴格執行綠色礦山規劃和標準,對廢棄採區、堆渣場、礦區道路等破壞區域,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草則草、宜建則建、宜景則景。通過工礦廢棄地復墾、掛網噴播、植物覆綠、拉臺階覆土綠化、採坑回填綠化、景觀再造治理等方法進行生態綜合修復,礦山創面大大減少。

2016年以來,全市礦山共栽植樹木等1.2億棵(株),修復治理礦山面積40餘平方公裡,累計達到62.44平方公裡,實現佔一座山、還一片田、建一個園。

一條「皮帶廊」引領礦山技改之路

一條長1200米、寬1.6米的藍色「長龍」橫跨山嶺,礦石運輸一路順暢。在承德天寶礦業集團寶豐礦業公司,每天有4萬多噸礦石通過這個「長龍」,從採區直接輸送到破碎車間。

「這是承德礦山企業第一條『皮帶廊』。」公司經理劉曉光介紹,採區到破碎車間長1.5公裡,原來通過汽車運輸,一年需要20多萬車次。運輸車輛往來造成大量揚塵及道路擁堵,嚴重影響環境。

2012年,公司投資2600多萬元,實施「皮帶廊」建設。建成後,礦山破碎站與原料入料口直接對接,使礦石運輸過程中實現了汙染物零排放。

「據估算,一年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百萬公斤。」劉曉光說,「皮帶廊」項目不僅為生態「減負」,每年還節約運輸成本千餘萬元。

建「皮帶廊」的做法,讓承德其他礦山企業紛紛效仿。目前,全市總長41公裡的封閉運輸長廊管線正在建設。其中,僅京城礦業集團的地下「皮帶廊」建成後,就能年減少百萬運輸車次。

「五中全會提出『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對於礦山企業意義尤其重大。」承德市工信局尾礦辦主任鄭培軍說,他們積極引導礦山企業深化科技創新,對生產工藝和技術進行改造提升,實現生產過程環保化、資源利用高效化、資源價值最大化。已成功引導144家礦山企業向綠色產業轉型,「傳統動能」正在轉化為「新發展動能」。

承德市大力推進礦山集團化整合,全市累計關閉取締礦山企業280家,整合壓減礦權413個。目前,共培育京城、天寶等骨幹綠色礦業集團12家,天大釩業、錦科科技等新材料加工企業10家。建設了世界第一條亞熔鹽清潔生產提釩生產線,推出了含釩特鋼鋼材、五氧化二釩系列釩製品,鈦高純3D列印粉末、鈦合金複合板等20多種新產品。

一塊微晶石板見證尾礦砂升值之路

走進承德新通源新型環保材料有限公司,一塊塊微晶石板正打包裝車,即將出口日本。

「這種高端建材每平方米能賣300多元,原料就是尾礦砂。」公司董事長張瑞軍拿著一塊微晶石介紹,這是公司的專利技術產品,可以按照客戶需要生產各種花色、規格的微晶板材。由於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光澤度、耐酸鹼等性能均超過天然石材,深受高端客戶青睞。

張瑞軍也是一位礦老闆,一度擁有9個採礦權證。但錢掙得越多,他心裡越不踏實:礦山企業光靠吃資源能走多遠?

張瑞軍東奔西走,尋找轉型方向。一次展會,他接觸到了河北睿索固廢工程技術研究院的專家。

這家研究院由河北省工信廳、承德市政府牽頭組建,旨在解決河北乃至全國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水平偏低、重大關鍵技術和裝備創新能力不足、缺少高附加值利用等問題。

找到轉型方向,張瑞軍毅然賣掉礦山股份,於2014年籌建了這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尾礦庫綜合利用新型環保建材企業。

目前,該公司對尾礦渣一分為三:精細顆粒做微晶石等高端產品;中等顆粒做泡沫陶瓷等中端產品;粗顆粒做透水磚等低端產品,實現了對尾礦渣的「吃幹榨淨」。

承德是礦業大市,到2019年底,全市共有尾礦庫870餘座,尾礦累計存積量30億噸,採礦剝巖、幹選等形成的礦山廢石約16億噸,生態環保壓力巨大。

「『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寫入了『十四五』規劃建議,無疑為我們推進尾礦綜合利用打了強心劑。」前些年,鄭培軍曾為每年新增2億噸尾礦砂而發愁,如今這些尾礦砂卻成了「新寶藏」。

承德積極探索尾礦資源利用路徑,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實施尾礦製備新型建材項目120餘個,尾礦製備砂石骨料項目60多個,年消納尾礦5000多萬噸。

尾礦製備新型建材產品已形成涵蓋路面材料、牆體材料、保溫材料、裝飾材料、砂石骨料等10大系列50多種產品。產品除供應京津市場外,還賣到了瑞士、希臘、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河北日報記者李建成、尉遲國利)

相關焦點

  • 讓綠色成為永遠的底色
    他們結合綠色礦山創建的個性化特點,自2015年開始導入日本豐田的精細化管理,在沒有圍牆的礦山內創造性地將安全管理與6S管理相結合,在礦石開採、運輸、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引入6S管理理念,並在推行過程中重點強調「執行力」,要求全員參與,不留死角。經過4年多的推行,6S現場管理已經成為該公司員工的行為準則,成為新開元企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打造環境優美湖泊生態群落 吳江全域治水共塑示範區生態底色
    □蘇報記者 惠玉蘭 蘇報通訊員 馬旭榮生態綠色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底色,水環境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底色中的底色」。據統計,吳江區河湖水面積為302.4平方公裡,約佔示範區水面積62%,水面率為24.43%,是示範區水面率最高地區。示範區揭牌一年來,吳江區深入開展治水工作,不斷創新治理模式,交出了一份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高分答卷。
  • 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
    綠色是普洱的最大特色、生命底色、發展本色;生態是普洱最寶貴的財富、最獨特的資源、最耀眼的品牌。全市森林覆蓋率高達68.8%,除了江河湖泊,都被綠色所覆蓋,建成自然保護區16個(其中有2個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受保護地區佔國土面積的20.1%,這在全國非常罕見。
  • 西安航空基地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此外,基地還成功獲批成為陝西省第一批綠色園區,彰顯出生態航空城建設的顯著成效,努力打造綠色工業園區建設的「航空樣板」。創新體制機制構建綠色發展「1115工作體系」要有好的制度來治理和保護生態,生態文明建設才更有成效。西安航空基地以創新體制機制為抓手,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底線,加強整體設計、完善機制、凝聚合力,合力構築綠色制度體系保障。
  • 953家國家級綠色礦山!2020年,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的關鍵一年
    各省(區)綠色礦山方案:《貴州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貴州省到2020年底前完成800個以上綠色礦山建設、選擇6個~8個礦產資源重點縣(市、區)創建省級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爭取創建2個~3個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
  • 讓綠色成為家庭底色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家庭在綠化美化環境、創建綠色家園的社會作用。今年以來,市婦聯聯合市創建辦以「綠色安康·美在我家」為主題,在安康中心城區開展了尋找「綠色家庭」活動,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 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觀山湖區「十三五」期間推進...
    該區以「生態驅動」為首要發展戰略,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過程,深入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深化改革,讓綠色成為觀山湖區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回眸來路,觀山湖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銖積寸累。「十三五」期間,全區森林總面積達21.18萬畝,新增城市綠地84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3.26%,自然資本總值從684億上升到了880億。
  • 綠色,新青海建設最靚麗的底色
    海東館是本屆青洽會唯一的主題城市館,展示區面積1600平方米,以「品味河湟文化·築夢醉美海東」為主題,全面推介展示「彩陶故裡、拉麵之鄉、青繡之源、醉美海東」四張名片,而這些展示推介內容,正是我省打好「四張牌」,走好綠色發展路的生動實踐。綠色,正成為新青海建設最靚麗的底色。
  • 廣德市四合鄉:「國衛」創建開新局 綠色發展樹樣板
    現在,四合鄉正以「國家衛生鄉鎮」創建為起點,全力打造山美水美的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樣板區,將「綠色發展」文章做到底。「創建國家衛生鄉鎮的初衷,是為了切實改善人居環境,讓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四合鄉黨委書記陳煒介紹到,「我們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整治,補齊問題短板,提升集鎮品質,也優化了創衛的核心。」
  •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部綠色發展研究院調研組蒞臨金徽礦業調研綠色...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12月17日,中國地質調查局西部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志忠帶領調研組,蒞臨金徽礦業調研綠色礦山建設工作。亞特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張世新全程陪同並介紹有關情況。調研組一行先後深入金徽礦業實物地質資料巖芯館、科技指揮中心、尾礦庫、停機坪、1190主平硐口和金徽關愛員工公寓等處實地調研,聽取了關於金徽礦業綠色礦山建設、安全生產、規範管理、經營效益等方面的系統介紹,並就礦產資源勘查、企業生產經營
  • 非常時評丨讓綠色成為遼寧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而應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努力讓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得益彰,讓綠色成為遼寧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 中銅馳宏鋅鍺:擦亮生態底色,讓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初秋的馳宏會澤礦業,滿目新綠,空氣清新,頗有幾分「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韻味。這裡除了水泥路和建築物,礦區綠化達到85%。藍天映襯下,群山環抱的國家級綠色礦山——馳宏會澤礦業儼然成了一個天然大氧吧。優美的礦山景色,吸引著慕名前來參觀者的眼球。
  • 成都雙流空港創建本外幣現金服務示範區
    問需為民 服務為民成都雙流空港創建本外幣現金服務示範區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本報記者 吳迪 通訊員 謝珍
  • 浙交礦業以科技賦能開啟礦業「東海時代」
    11月17日至11月20日,這座「花園」礦山又以綠色開發、科技賦能的理念吸引了來自全國礦山、建材行業400餘位專家、同業學習考察,浙江礦業的「東海時代」正悄然開啟。除了在機制砂領域的持續發力,浙交礦業結合國家級綠色礦山創建和申報,先後投入數千萬元進行綠化美化及景觀設施建設,在環保節能方面,通過脈衝袋式除塵器、全密閉車間和廊道,有效降低粉塵。生產全過程自動化控制,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能耗。採用綜合水處理系統,實現水資源100%循環利用、零汙染和零排放。
  • 「花甲」礦山換新顏——中鋁礦業有限公司鄭州區域事業部綠色礦山...
    始建於1958年的中鋁礦業有限公司鄭州區域事業部,是中鋁礦業有限公司的第一座自建礦山。為這座60多年的礦山添彩的是,已累計治理和恢復復墾土地面積5200畝,昔日滿目瘡痍的荒山、廢棄礦坑,改頭換面,生機盎然。「鍾靈毓秀地,綠色創新區」,位於小關鎮的豐門溝村已成為綠色生態文明的靚麗名片。
  • 「綠色蝴蝶」從地平線上振翅高飛
    「綠色蝴蝶」從地平線上振翅高飛 時間:2019年08月28日 09:17  來源:黑河日報 ——我市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創建農業綠色發展示範區8月20日,黑河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會暨黑河綠色物產網啟動儀式成功舉辦。
  • 堅持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並舉 首府全力打造生態之城綠色之城
    呼和浩特新聞網5月20日訊 據《呼和浩特日報》報導(記者 雲豔芳)近年來,首府以更強的定力、更大的決心、加倍的努力,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全力打造生態之城、綠色之城。
  • 【海南州】打造農牧品牌樣板 創建青海省犛牛產業聯盟海南示範區
    立足實際、審時度勢,海南州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的總要求,緊緊抓住我省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犛牛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有利時機,積極融入全省犛牛產業發展戰略,在全省率先做出以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全鏈條增值、形成犛牛產業發展新優勢為目標,以建立健全犛牛養殖體系、加工體系、品牌體系、銷售體系全產業鏈為重點的創建青海省犛牛產業聯盟海南州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
  •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新動力
    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生態保護和建設示範區、首個「中國天然氧吧城市」和唯一的「中國氣候養生之鄉」……20年來,麗水不斷擦亮一張張「金質名片」,為「中國生態第一市」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新動力。這片紅色熱土,留下周恩來、劉英、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革命先烈的光輝戰鬥足跡,「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歷久彌新。
  • 唐山:高新區「全國焊接機器人製造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通過驗收
    提高質量 塑強品牌 落實十九大精神見成效高新區「全國焊接機器人製造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通過驗收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齊慶鋒)11月28日,唐山高新區申報的「全國焊接機器人製造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順利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現場驗收,成為全國首家以機器人產業命名的品牌示範區,標誌著高新區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推動質量品牌建設取得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