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通遼市庫倫旗傳承發展安代文化,打造文化旅遊品牌

2020-12-06 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廳

戳上方藍字關注更多內蒙古旅遊信息!

通遼市庫倫旗是蒙古族第一舞安代舞的發源地,安代文化濃厚熱烈,也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安代藝術之鄉」。庫倫旗傳承發展安代文化、打造文化旅遊品牌,助推經濟發展。

近幾年,庫倫旗相繼舉辦了3次大型安代藝術節;投資近億元建設了庫倫旗安代藝術博物館、安代廣場、安代雕塑等安代文化標誌性建築,劃定安代文化生態保護區;邀請區內外知名專家召開了安代學術研討會,商討安代傳承發展大計;組織專業人員深入農村牧區,搜集整理出72首安代曲目、1260段安代唱詞,編輯出版了《安代研究四十年》、《安代文化研究集成》、《安代詞曲集成》等二十餘部論著;邀請國家一級作家、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阿古拉泰和蒙古族音樂家、國家一級作曲家烏蘭託嘎為庫倫旗量身打造了《吉祥的安代》、《薩格丹花開》兩首歌,進行傳唱;啟動實施安代文化「六進」(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進軍營、進企業、進農村牧區)和基層文化建設「12345」工程(在每個嘎查村、每個社區至少建設1個文化大院,每個文化大院至少投資2萬元,每個文化大院至少有一支30人以上的文化隊伍,每個文化大院都做到有組織、有陣地、有隊伍、有設備、有服裝,打造50支精品文藝隊),將安代舞改編成安代健身操,在旗內外中小學校幼兒園推廣普及,為安代舞編上和諧、進取、健康、向上的新曲,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嘎查村廣場廣泛傳演,形成「全民跳安代、處處舞紅綢」的濃厚文化氛圍,讓廣大群眾在活動中不斷提高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為打造綠色庫倫、文化名旗提供了強大的文化滋養。

為了將安代文化傳遞給廣大群眾,直觀感受庫倫安代文化,全力打造安代品牌,庫倫旗將於今年6月舉辦萬人齊跳安代舞,爭創金氏世界紀錄活動。自萬人齊跳安代舞爭創世界吉尼斯記錄籌備工作開展以來,全旗各蘇木鄉鎮、社區迅速掀起了人人學跳安代舞的熱潮。

來源:庫倫旗旅遊局

責任編輯:張金芳

相關焦點

  • 通遼市第二屆科爾沁運動大會安代健身(操)舞比賽在庫倫旗舉辦
    聽說9月9日通遼市第二屆科爾沁運動大會安代健身(操)舞比賽在我旗舉辦了?據說場面是相當壯觀!各參賽隊依次登場將曲目的編排服飾的搭配動作的展演安代舞與健身舞有機結合發揮到最好水平一場場精彩而激烈的比拼既傳承和弘揚了民族文化
  • 國內首個蒙古族「安代」文化主題博物館開門迎客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16日專電(記者 於嘉)集中展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安代舞」文化內涵與歷史淵源的主題博物館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建成並向公眾開放。    記者16日從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文化局了解到,安代博物館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設立了安代藝術、歷史文物、民族文化、愛國主義教育等展廳,是一個多功能博物館,也是國內首個以安代文化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    據介紹,安代博物館總投資4500萬元,於2009年開工建設,目前展出3000餘件歷史文物、安代文化藝術相關實物和圖片。
  • 神秘安代風靡草原
    組圖:蒙古族青年們跳起安代的歡樂場景。   9月8日晚,中國安代藝術之鄉——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點燃了如火的節日激情,中國庫倫首屆安代文化藝術節在這裡隆重開幕。   近年來,庫倫旗通過開展舉辦安代藝術節,建設安代文化廣場、安代博物館等一系列舉措,使安代之鄉的文化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目前,全旗鄉鄉建起了業餘安代舞表演隊,從城鎮到農村牧區,隨處可見歡快奔放的安代舞姿。  神秘的治病舞蹈  安代起源於庫倫旗,最遲形成於明末清初。當時庫倫旗以世居該地區的蒙古族為主體,雜以後來遷居者,素有「五荒八旗」之說。
  • 庫倫旗啟動安代博物館千人遊活動紀念國際博物館日
    圖為5月18日,庫倫旗居民與學生到安代博物館參觀。當日,該旗啟動為期10天的安代博物館千人遊活動,紀念第36個國際博物館日,擴大安代之鄉文化的影響力。人民網庫倫旗5月19日電 庫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安代舞」的發源地,早在1996年就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安代藝術之鄉」。為更好地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安代文化藝術,該旗於2009年啟動了投資4500萬元的安代博物館建設工程。安代博物館坐落於庫倫新城區生態公園北側,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由圖書館、博物館和會展中心三部分組成。
  • 【經驗】庫倫旗「基地育才」方式儲備安代藝術後備人才
    【經驗】庫倫旗「基地育才」方式儲備安代藝術後備人才 2020-01-20 2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博物館日】帶你走進身邊的歷史文化長廊
    【國際博物館日】帶你走進身邊的歷史文化長廊 2020-05-18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第二十二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暨科爾沁歷史文化高峰論壇在...
    會議現場 張力軍 攝 4月28日下午,由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主辦,內蒙古民族大學和內蒙古科爾沁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第二十二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暨科爾沁歷史文化高峰論壇在內蒙古通遼市隆重開幕。
  • 庫倫旗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展廳正式對外開放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庫倫旗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展廳於十月一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吸引許多居民遊客紛紛前來參觀。走進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展廳,這裡異常熱鬧。很多居民和遊客細細地觀看著展廳內展出的第四紀猛獁象骨骼化石、披毛犀骨骼化石等展品,感受古生物化石的魅力。
  • 文化品牌與文化創意就是文化旅遊產業的生命力
    發揮旅遊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優勢,能夠豐富文化產品供給方式,帶動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市場繁榮。中華春節符號秘書長劉祥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文化日益成為支配旅遊活動的精神支柱和旅遊經濟的重要引領,中華春節符號多年來一直用自身的文化品牌與豐富多彩的文化項目與文化活動,促進與旅遊的密切結合,走出了一條文化品牌加旅遊的新路子,受到了地方和社會的稱讚。
  • 蒙古語文教學活躍在安代之鄉
    蒙古語文教學活躍在安代之鄉   科爾沁草原是內蒙古草原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這裡居住著內蒙古自治區
  • 專家談丨張燕:西安打造絲綢之路文化旅遊中心的戰略重點
    保護和傳承絲路文化,將西安打造為絲綢之路文化旅遊中心乃大勢所趨,這既是西安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深入發展的任務。西安絲路非遺要生產性保護,在過去的保護體系中,建立博物館的保護方法最為常見,這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不利於仍具有較強生命力的文化形式的進一步更新與發展,針對不同的文化形式,應該採用不同的保護策略,合理開發,有效利用,在挖掘其藝術價值的同時,儘可能的創造生產條件,以利於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 【動態】庫倫旗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
    【動態】庫倫旗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 2021-01-04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達成仙居共識:打響天姥山文化旅遊品牌
    本次論壇邀請了何顯明、錢文忠、查屏球、王福和等知名文旅界大咖以及30多位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深入探討仙居天姥山文化,確立「神仙居就是天姥山」的文化旅遊品牌,加快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建設詩畫浙江大花園。仙居縣領導林虹、酈森迪、應文彬、吳國超、李忠民、陳偉鷹等出席分論壇。
  • 周長勝:以紅色革命情懷 打造紅色文化基地
    當紅色文化促進文旅深入融合之際,又將如何推進文創產品高質量發展?第4期《紅色英雄事 造物傳後人》主題直播活動將於7月8日20:00-21:30與廣大網友見面。作為此次活動的重要嘉賓之一,際華3502職業裝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周長勝重點從追尋紅色記憶、打造紅色文化等方面展開闡述。  周長勝對紅色文化的傳承高度重視,對於文創產品的革新與發展也有豐富的經驗。
  • 歷史文化街區:傳承城市文脈的原生性基因
    歷史文化街區是涵養城市文脈的動力源泉不同於靜置的文物遺址和歷史資源,歷史文化街區往往具備成長的動態性和時代的參與性,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也具備城市社會的功能,不僅可以傳承城市原生性文脈,還可以在時代的主題下創新和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在重塑城市文化品位,打造當代文化品牌,延展城市文脈的深度與廣度、增強城市文化的生命力與發展動力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關於我市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思考和建議
    今年召開的全市文化旅遊大會,市委、市政府更是對傳承創新「殷商之源·通達商丘」城市品牌、全力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商丘傳承創新區、建設文化旅遊強市做出了具體部署。加快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在認清形勢、看到成績的同時,更應充分認清短板和不足。總體來看,商丘文化旅遊存在可講可聽的東西多,可看可遊的地方不夠,「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地方不多。這與上述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星羅棋布的旅遊資源載體是不相稱的。
  • 寧波市深入開展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打造婚俗婚育文化品牌
    中國旅遊風景區協會負責人、原中國旅遊報社社長李克夫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十裡紅妝」是寧海除了生態之外的又一品牌,希望今後能充分發揮「十裡紅妝」的獨特魅力,同時注重整合縣域旅遊資源,進一步打響寧海旅遊品牌。
  • 原汁原味中有所升華 打造民俗品牌共享文化狂歡
    儘管如此,泉州眾多的民俗活動中,已打造成文化品牌的屈指可數,發展潛力還有待挖掘。在這些眾多的民俗活動中,有部分已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向民俗活動品牌發展,如拍胸舞、火鼎公婆、惠安女民俗表演、元宵燈會等,都是群眾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民俗活動。這些民俗活動成為品牌並非偶然,陳瑞統認為,泉州的品牌民俗活動表演形式活潑、引人入勝,兼具觀賞性和趣味性,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民眾基礎,有人演、有人賞,有利於民俗活動的傳承發展。
  • 中國·象州溫泉文化旅遊活動周啟動,助力象州文化輸出和經濟提升
    據了解,本次象州溫泉文化旅遊活動周從11月20日開始,為期17天,至12月6日結束。期間,象州縣將結合「象奇」IP形象,層層遞進開展「兩節四賽一會一廳一展一活動」,切實做強做大傳統節慶活動品牌,助力脫貧攻堅,推動文化、旅遊、農業、體育等產業相融合,進一步樹立和推廣廣西文旅IP品牌形象,擴大象州文旅品牌影響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