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安代風靡草原

2021-01-08 人民網

  蒙古族歌手在暮靄中跳起安代

  組圖:蒙古族青年們跳起安代的歡樂場景。

  9月8日晚,中國安代藝術之鄉——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點燃了如火的節日激情,中國庫倫首屆安代文化藝術節在這裡隆重開幕。 

  開幕式上,31個精彩歌舞表演使觀眾大飽眼福。由庫倫旗四所中學學生組成的2009人安代表演隊激情勃發,活力四射,帶著庫倫18萬人民美好的祝願,以蒙古族最盛大隆重的禮儀歡迎遠方的客人。

  被稱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是流傳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上的一種原生態舞蹈,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是蒙古族宗教禮儀、那達慕大會和傳統節日上最受歡迎的「萬眾狂歡舞」。2006年,蒙古族安代舞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庫倫旗通過開展舉辦安代藝術節,建設安代文化廣場、安代博物館等一系列舉措,使安代之鄉的文化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目前,全旗鄉鄉建起了業餘安代舞表演隊,從城鎮到農村牧區,隨處可見歡快奔放的安代舞姿。

  神秘的治病舞蹈

  安代起源於庫倫旗,最遲形成於明末清初。當時庫倫旗以世居該地區的蒙古族為主體,雜以後來遷居者,素有「五荒八旗」之說。由於居住者來自不同部落、不同地域,其文化素養和風俗習慣各不相同,經過去粗取精、雜糅並陳,形成了鮮明的庫倫蒙古族文化,孕育了蒙古族文化奇葩「安代舞」。關於安代舞的起源,有種種動人心弦的傳說故事。 

  流傳最廣的傳說中這樣描述安代的起源:幾百年前,科爾沁草原上的一個村莊裡,有一對牧人夫婦,40多歲得了一個漂亮女兒,名叫娜布琪。娜布琪在17歲時得了怪病,久治不愈。於是老人套上勒勒車帶女兒外出求醫,走到庫倫旗境內車軸突然斷裂。面對此情此景,老人非常絕望,一邊用頭巾給女兒轟趕蚊蟲,一邊絕望地唱了起來。這時,村子裡好奇的少男少女們也趕來同情地跟著老人唱起來。娜布琪見到這些陌生的男女,那樣歡快、自由、幸福,自己覺得有些舒服,手扶著車轅坐了起來。男女們唱道:「把你的黑髮放開吧,啊,安代!不要坐著發悶了,啊,安代!……」「安代」是蒙古語音譯詞,意為抬起頭來,人們這樣唱著、跳著、勸著。娜布琪也緩緩地加入了歡快的歌舞行列之中,久醫無效的病就這樣治好。

  消息不脛而走,人們皆仿效這種載歌載舞的方式,為患有類似病症的青年婦女治病,取名「安代」。這就是最初的安代,也是世界醫療史上罕見的用舞蹈來治病的神秘安代。以後,安代又在求雨、祭敖包、那達慕大會等群眾集會中被採用,並廣為流傳。

  從草原走進城鎮

  傳統安代是科爾沁草原上治病的一種方式。原始的安代舞中不乏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祈求神靈庇護、祛魔消災的內容。但到了上世紀50年代中期,這種宗教色彩已經蕩然無存。

  安代藝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那仁滿都拉介紹說,新中國成立後,經過音樂和舞蹈工作者的努力和不斷地發掘、整理,使安代舞這一古老民間舞蹈形式,既保持原來質樸草原文化的氣息,又煥發出新的藝術青春。1958年,安代民間老藝人額爾敦巴拉在北京表演安代,引起轟動。如今,安代舞已成為蒙古民族最為耀眼的文化標識,被稱為「蒙古族第一舞」。在庫倫旗,安代已不是哪一個民族的安代,而是庫倫的安代,全民的安代。

  據民俗學專家介紹,傳統安代以唱為主,伴以舞蹈動作。但如今的安代逐漸發展成為以舞蹈為主,而且舞蹈動作由3個發展到20多個,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安代舞的表現力,使之成為既可以作為完整的舞蹈作品在舞臺上演出,又可以擇取其中的舞蹈動作,組合成為廣場舞表演的舞蹈,成為中華民族舞蹈藝苑中一朵盛開的奇葩。

  草原的7—8月份,豔陽高照,天空一碧如洗,清風徐來,蒙古包之間,花草之上或小河邊就是安代的舞場。馬頭琴拉起來,歌手唱起來,男如雄鷹、奔馬滿場轉,女如紫燕、流鶯輕歌曼舞。漸漸,人們手拉手舞成幾個圓圈,忽而圓圈重新組合,忽而歌聲迭起變換舞姿。當夜晚到來,繁星閃爍,篝火熊熊,舞蹈進入狂歡的高潮,人人大汗淋漓,有的踏破了鞋底,舞斷了衣衫,歌手也唱啞了嗓子,但盡興的人們仍不願散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用來消災、祛病的舞蹈已逐漸變為自娛性民間舞蹈,逐漸由牧野走向城鎮,從草原走進廣場,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民族藝術形式。

  安代成為蒙古族健身舞

  走進庫倫旗第四中學校門,悠揚的樂聲迎面撲來,循聲望去,體育場上,同學們正揮舞彩綢,跳起歡快奔放的安代舞。現在,在庫倫旗,各中小學每天利用課間操、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時間,由專業指導老師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安代操培訓,學校成了民族文化成長的搖籃。

  來自內蒙古直屬烏蘭牧騎的指導老師吉日嘎拉說,他10多年前來過庫倫,那時候庫倫的安代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他非常自豪,在這裡,蒙古族安代的傳承和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安代舞是個極適於大家一起跳的舞蹈,動作簡潔大方,深受蒙古族、達斡爾族、漢族等群眾的喜愛。為了使安代舞成為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大眾健身項目,庫倫旗所屬的內蒙古通遼市體育局專門聘請內蒙古民族大學體育學院的健身專家和民族音樂專家,編排了一套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時代氣息,融體育、舞蹈、健身於一體,不受場地、時間、人數限制的健身安代舞。

  這套健身舞一經推出,便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使安代舞在科爾沁草原的城鄉迅速普及,並在內蒙古廣泛推廣。每天清晨或傍晚,只要熟悉的樂聲響起,聚集在廣場或街巷健身的人們就會和著節拍踏足、甩巾,盡情歡歌。目前,僅通遼市就有安代健身舞業餘輔導員150多名,近130萬人加入到安代健身行列,以安代舞健身、娛樂的人佔通遼市總人口的30%以上。

  安代,以其濃鬱的民族特色和時代氣息、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魅力吸引著人們,已成為庫倫旗人民的驕傲,更成了蒙古族文化藝術的一道絢麗的風景線。

  

相關焦點

  • 庫倫旗啟動安代博物館千人遊活動紀念國際博物館日
    當日,該旗啟動為期10天的安代博物館千人遊活動,紀念第36個國際博物館日,擴大安代之鄉文化的影響力。人民網庫倫旗5月19日電 庫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安代舞」的發源地,早在1996年就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安代藝術之鄉」。為更好地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安代文化藝術,該旗於2009年啟動了投資4500萬元的安代博物館建設工程。
  • 蒙古語文教學活躍在安代之鄉
    蒙古語文教學活躍在安代之鄉   科爾沁草原是內蒙古草原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這裡居住著內蒙古自治區
  • 【經驗】庫倫旗「基地育才」方式儲備安代藝術後備人才
    【經驗】庫倫旗「基地育才」方式儲備安代藝術後備人才 2020-01-20 2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動態| 通遼市庫倫旗傳承發展安代文化,打造文化旅遊品牌
    通遼市庫倫旗是蒙古族第一舞安代舞的發源地,安代文化濃厚熱烈,也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安代藝術之鄉」。庫倫旗傳承發展安代文化、打造文化旅遊品牌,助推經濟發展。近幾年,庫倫旗相繼舉辦了3次大型安代藝術節;投資近億元建設了庫倫旗安代藝術博物館、安代廣場、安代雕塑等安代文化標誌性建築,劃定安代文化生態保護區;邀請區內外知名專家召開了安代學術研討會,商討安代傳承發展大計;組織專業人員深入農村牧區
  • 國內首個蒙古族「安代」文化主題博物館開門迎客
    記者16日從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文化局了解到,安代博物館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設立了安代藝術、歷史文物、民族文化、愛國主義教育等展廳,是一個多功能博物館,也是國內首個以安代文化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    據介紹,安代博物館總投資4500萬元,於2009年開工建設,目前展出3000餘件歷史文物、安代文化藝術相關實物和圖片。
  • 西遼河上的安代之鄉——通遼
    這裡是清代國母孝莊文皇后和清代名將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的故裡,被譽為「中國安代藝術之鄉」、「中國版畫藝術之鄉」、「中國民歌曲藝之鄉」、「中國馬王之鄉」和「中國紅幹椒之鄉」。科爾沁草原科爾沁,蒙古語意為著名射手。在元代,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撒兒管轄的遊牧區之一,位於內蒙古東部,在松遼平原西北端,包括整個興安盟和通遼市的一部分地方。
  • 【庫倫之旅】中國安代藝術之鄉
    【庫倫之旅】中國安代藝術之鄉 2020-10-07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遼市第二屆科爾沁運動大會安代健身(操)舞比賽在庫倫旗舉辦
    聽說9月9日通遼市第二屆科爾沁運動大會安代健身(操)舞比賽在我旗舉辦了?據說場面是相當壯觀!動作的展演安代舞與健身舞有機結合發揮到最好水平一場場精彩而激烈的比拼既傳承和弘揚了民族文化又融合了現代健身元素讓觀眾飽覽了安代健身舞盛宴
  • 新歌首發 | 海龍《草原的酒》每一顆青草都知道我愛你的理由
    曾多次在《解放軍歌曲》《解放軍報》《歌曲》《草原歌聲》等全國多家音樂刊物發表作品,多首歌曲在中央電視臺、電臺,內蒙古電視臺、電臺和全國其他省市衛視播出。2018年5月創作歌曲《走在春風裡》榮獲團中央組織的改革開放四十年「強國一代」歌曲徵集活動「一等獎」。
  • 中國·第二十二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暨科爾沁歷史文化高峰論壇在...
    會議現場 張力軍 攝 4月28日下午,由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主辦,內蒙古民族大學和內蒙古科爾沁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第二十二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暨科爾沁歷史文化高峰論壇在內蒙古通遼市隆重開幕。
  • 「世界最好的草原」「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以西的呼倫貝爾高原上,因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取名為呼倫貝爾。這裡中面積1126.67w公頃,相當於一億四千九百萬畝,氣質可利用草場面積約833公頃,是世界上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你有去看過嗎?
  • 草原的精靈——草原狼
    在那波濤中時隱時現的生靈,如幽靈一般跳躍著,閃爍著,把草原裝點異常神秘,異常的絢麗……茫茫的草原孕育著生生不息的生命……一雙雙晶瑩的眼睛潛伏在草叢中,它們靜如水,行如風,動作敏捷,這就是草原圖騰——狼的目光;個體如羊,色澤草黃,具有極強的保護色的孢子、黃羊悠閒地吃著嫩嫩的青草,但它們的機警我們人類是無法比擬的,兩個耳朵直立起來,目光四顧,整個群體時刻處於警戒狀態中,稍有動靜,這些孢子、黃羊如風馳電掣一般飛離而去
  • 專訪民族音樂理論家烏蘭傑:「草原音樂是生態、生命、生活的藝術」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草原 ,作者王金梅 趙明霞 中國草原中國網草原頻道官微,致力於傳播草原文化,保護草原生態。分享草原美圖美景、美食美衣、美文美聲,以及草原兒女的草原故事。
  • 非洲草原一個神秘的部落——肯亞的馬賽人,他們彈跳力十足
    還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其實,很多遊客對肯亞感興趣的不僅僅是野生動物,還有這裡神秘的馬賽人。一望無際的東非大草原上,一群身穿紅色鬥篷,手持木棍的馬賽人正在緩緩行走。這是肯亞馬賽馬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的一道特殊風景。馬賽人至今仍是東非活躍而知名的遊牧民族。
  • 四川草原的「神秘物種」,一年「變裝」2次,老鼠最怕遇到它
    比如說生活在四川草上的這一「神秘物種」,一年就可以「變裝」兩次,模樣也是長得十分可愛。四川草原的「神秘物種」,一年「變裝」2次這種「神秘物種」,它叫做伶鼬。在我國,伶鼬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的森林草原地區,此外,在我國黑龍江、內蒙古、新疆、河北、吉林、遼寧等地。
  • 喜羊羊:5隻狼草原上最神秘的狼,當年最帥的狼我們竟錯過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草原上最神秘的狼吧,相信記得它們的人還是比較少的。   第一:巨角狼。草原上最強壯的生物,哪怕是原型是老虎的泰哥都懼怕他。羊村裡他的雕像就是為了警告大家對於狼族的警惕!
  • 新疆伊犁草原的牧場
    塞外江南詩畫伊犁伊犁草原從高至低依次分布有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平原荒漠、河穀草甸等,地貌多樣性,環境優美。伊犁草原都展現出超然絕美的氣質。喀拉峻草原,是新疆著名的草原之一,也是選擇伊犁環線的遊客不會錯過的景點。草原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南接達根別勒山,北望哈克爾山雪峰、瓊庫什臺大草原,庫爾代河大峽谷由東向西蜿蜒近百公裡。據傳,哈薩克人對這片草原還有「汗加伊寮」的說法。「汗」是國王、郡王的意思,「加伊寮」是指夏牧場。
  • 遼闊無垠的羌塘草原——神秘的無人區
    藏北的羌塘草原,北邊是崑崙山,南邊是念青唐古拉山。南北寬約500公裡,東西長達1000餘公裡。從那曲往西,穿過無邊無涯的綠色海洋,進入那曲與呵裡兩個地區的交界處,有一片被稱為「無人區」的處女地,面積有2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浙江省那麼大。過去這裡由於交通閉塞,很少有人深入。
  • 2019年棲木城市之聲—樂粹草原兒童音樂節 即將唱響草原
    2019年棲木城市之聲—樂粹草原兒童音樂節 即將唱響草原 時間:2019-07-19 08:49:50 作者:王佳 來源:中國網
  • 青海金銀灘草原發現黑斑野貓,長著一張「虎臉」,敢與草原狼搏鬥
    美麗的金銀灘草原位於青海省海晏縣,西部與青海湖相臨,東、北部高山環繞。大草原遼闊無邊,像一張巨大的綠毯鋪在大地上。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一種黑斑野貓——草原斑貓。臉圓體壯,性情暴躁,戰鬥力強,連狼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