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龍灣新聞網(浙江在線記者 餘平)炎炎夏日,沿著永中街道永寧西路走,就能看到龍水文化禮堂。雖然還是上午,禮堂內卻熱鬧不已,許多村民在此看書、學習、跳舞、健身、練字、畫畫,一派和諧安樂的美麗鄉村新景象。
我們的村晚。
2018年底,龍水社區打造了以「德」文化為核心理念的文化禮堂,讓居民們享受文化生活的迫切願望變成了現實。龍水文化禮堂使用面積2000多平方米,服務範圍覆蓋面積4.97平方公裡, 管轄範圍有18個小區,現常住人口32158人,戶數10252戶。2019年,禮堂被命名為龍灣區公民道德教育基地,成為集政策宣傳、道德教育、文藝娛樂、文化交流、知識學習、技能提升、科技創作、健身養生、非遺傳承、貼心服務等為一體的文化地標。
我們的節日元宵節主題活動。
精心策劃 打造居民的精神家園
龍水文化禮堂主要功能有「兩房兩廳兩走廊」:城市書房、百姓健身房、綜合服務廳、文化交流議事廳、德文化走廊、科普走廊;「三堂三家三展館」:弘德禮堂、道德講堂、新時代講堂,婦女之家、職工之家、民兵之家,民俗非遺文化展示館、「德」文化和紅色文化宣教館、社區發展史展示館;「四室四校四中心」:「德文化」社區創建辦公室、社會組織工作室、非遺傳承工作室、融齋書法(繪畫)工作室,老年大學、科普學校、法制學校、社區家長學校,未成年人活動中心、科普體驗中心、紅色微劇場中心、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五站十廊五團隊」: 青年眾創服務站、傳統文化促進會工作站、新青年下鄉服務站、社會組織孵化站、愛心驛站,「十廊」:社史廊、文化廊、民風廊、民俗廊、賢德廊、藝術廊、時政廊、主題廊、科普廊、創建專廊。
同時,龍水社區黨委根據深入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化社會治理的要求,密切結合文化禮堂建設和社區實際情況,精心提煉「德」文化,根據近代「德」的文化內涵,搭建「德文化」體系,打造具有鮮明特色而富有文化內涵的「德」文化禮堂。
省精品微黨課宣講團。
健全機制 確保禮堂高效運行
龍水文化禮堂成立了「五團隊」:禮堂理事會、八大員、文化大使和總幹事及解說員、活動策劃團隊、維護和管理團隊。在落實「總幹事駐堂制」基礎上,龍水文化禮堂實行 「天天有活動、周周有主題、月月有精彩」「人人可點單」,專人負責,場地全面對外開放,加強對文化禮堂服務內容和活動的統籌引導,做到全年安排有計劃、活動有組織、展陳有更新、場地有管理,使文化禮堂活動常態常新。
禮堂還引入新藍企業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日常管理,通過分層分眾組織開展免費培訓、文化講座、創意手工、繪本戲劇、繪畫展覽、讀書會等形式,幫助轄區居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提升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素養,形成崇尚學習、熱愛生活的良好社會氛圍。
龍灣區微黨課比賽。
以文化人 實現「六德六正」目標
從2019年初投入使用以來,在日常活動中,文化禮堂經常開展五水共治、垃圾分類、掃黃打非、禁毒宣傳、法制宣傳、科普宣傳等活動,助推「德文化」社區的建設;還開設了老年大學、麒麟中隊讀書會,依託宣講團、微型黨課……同時,龍水文化禮堂最大限度地開展「德文化」宣教活動,對「德文化」宣教,舉辦了「傳承中華文明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菁莪國學班」「布穀鳥文藝培訓」「百場家庭教育走進龍水文化禮堂」系列講座等,設置「道德講堂」,廣泛開展「十德」教育、進行多元素的宣教活動,不斷提升廣大幹部和居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修養,同時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治理水平。
區婦聯垃圾分類小課堂。
此外,文化禮堂也成為居民們展示才藝的百姓大舞臺,挖掘出了一批文藝達人。通過組織開展文化禮堂「村晚」系列活動,以「自編自導自演」的形式,打造村晚文化禮堂樣板,滿足居民多樣化的精神需求,同時形成別具一格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禮堂已成為培育志願者服務隊伍的搖籃(現有雨花齋等七支志願服務隊伍共500多人),為每次活動開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主力軍作用,並設置「聚德小鋪」兌換志願者榮譽積分,促進愛心傳遞。
百場家庭教育走進文化禮堂。
每一座文化禮堂都是農村鄉愁的寄託、精神的家園。近年來,龍水文化禮堂充分利用資源,大大激發效能,為當地群眾普及文明、宣傳理論、傳播美德。目前,龍水文化禮堂開展文藝文體活動達100餘次,參觀調研指導100多場次,普惠居民3萬多人次。
文化禮堂裡洋溢的文化氣息、文明新風,猶如新時代鄉村文化自信的種子,讓基層群眾從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感與歸屬感,激活了鄉村文明密碼。文化禮堂真正成為居民的精神家園和幸福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