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道德文明之光 構築精神文化高地:2020惠州新文明主題圓桌會順利舉行
金羊網 作者:李慧詩 曾俊榮 餘學欣 2021-01-12
文/李慧詩 實習生 餘學欣
圖/曾俊榮
日前,由惠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主辦,金羊網承辦的惠州新文明主題圓桌會在羊城晚報多功能演播中心順利舉行,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工作室研究員、華南城市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談錦釗、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鍾健出席本次會議,共同探討新時代下精神文明建設如何激發城市新活力。
惠州新文明主題圓桌會現場
道德模範評選餘音不絕
專家學者交流碰撞 共話惠州精神文明建設「新思路」
近年來,惠州市不斷深化「好人之城」與「志願之城」建設,推動精神文明創建向基層延伸、向常態化推進、向更高層次發展。在打造「好人之城」的濃厚氛圍下,越來越多好人好事湧現,成為這座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2020年12月3日,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惠州市文明辦組織的「好人就在身邊」——第二屆惠州市道德模範評選頒獎儀式在惠州市圓滿落幕。活動通過精心組織、嚴格把關,推出了一批作出貢獻、群眾口碑好,事跡突出感人、體現崇高精神、典型示範性強的道德模範,並在惠州全市範圍內廣泛開展道德模範宣傳學習活動。
活動舉行期間,掀起公民道德建設的討論熱潮,激發全民齊心爭創一流的決心。為進一步擴大活動後續影響,總結具有惠州特色的文明實踐路徑,進一步打響惠州「好人之城」的城市名片,羊城晚報金羊網組織本次圓桌會,兩位專家也結合惠州市的歷史與現實,從多方面為惠州道德模範評選與精神文明建設「把脈支招」。
精神文明與經濟建設「比翼齊飛」
乘大灣區戰略東風 激發惠州經濟發展「潛力」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工作室研究員、華南城市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談錦釗發言
談錦釗認為,近年來,粵港澳地區發展重心有往東南移的趨勢。惠州毗鄰深圳,在「特區引擎」的帶動下,惠州經濟發展潛力不可估量。他指出,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僅要看現狀,還要關注前景。優秀的人才會被城市的經濟潛力吸引,但淳樸的民風更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為此經濟可以「引人」,但是文化卻能「留人」。當深惠連成一片,惠州作為粵港澳地區東翼的重要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唯有軟實力與硬實力相匹配,一個城市才能走得更遠。精神文明建設對於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關鍵作用。惠州要為粵港澳集聚人才做準備,那麼精神文明建設就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並駕齊驅」。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鍾健認為,提升一個國家、社會民眾的道德水平、改變一個地區的精神風貌,長遠來說,需要依靠教育;短期來說,則可依靠移風易俗運動與道德模範樹立。道德模範的評選,是通過榜樣的力量帶動城市精神文明建設,這既是對共產黨優良歷史傳統的傳承,也契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注重實效與融合傳播齊頭並進
強化公眾參與 讓良好道德風尚潤澤民心
近年來,惠州致力於建成「好人之城」,形成褒揚好人、學習好人的城市風氣,而組織策劃惠州市道德模範評選工作就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這些入選的道德模範是生活在惠州市民身邊的好人和模範,或助人為樂、或見義勇為、或誠實守信、或敬業奉獻、或孝老愛親,用平凡舉動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用真情善念引導人們追求向善。
談錦釗提出,首先需要進一步挖掘好人好事,總結典型,推廣到全國;其次,寓教於樂,結合旅遊產業進行推廣,形成完整的旅遊線。惠州在旅遊業所必備的「遊、購、娛、吃、住、行」上仍有廣闊的空間可以提升,通過發展旅遊業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聯合相關單位舉辦更多寓教於樂的活動,讓原本平面化的歷史變得動態化,甚至是適當的娛樂化,激發群眾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興趣,提高其參與互動感和沉浸式體驗感。
鍾健也詳細分享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完善道德模範評選,提升其正向的社會效應,可從三方面著手完善:一是可擴大好人好事的挖掘範圍,使之市民日常生活聯繫更加緊密;二是強化多渠道宣傳,不但要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力量,而且要通過新媒體、線下宣傳等多種方式,進行多渠道融合傳播,使道德模範宣傳能有效輻射到基層市民、社區居民,用接地氣的方式講述好人故事。三是要注重公眾參與,除了政府重視,媒體聚焦以外,道德模範評選活動應該致力於獲得民眾的關注、認可;通過活動讓市民主動參與到道德模範的評選與推廣,讓好人好事在社會蔚然成風。
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鍾健發言
借力歷史傳統打造「好人品牌」
整合多方資源 打造惠州城市文化「新名片」
近年來,為推動好人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惠州市有效利用資源,以創新形式活化宣傳陣地,利用好人工作室、好人館、好人文化長廊等方式展示惠州各行各業各類道德模範和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五類好人的感人事跡和亮麗風採,著力擴展好人好事好風尚的深度和廣度。對於如何以創新形式打造惠州「好人名片」,以更好地塑造城市形象和提高城市美譽度,兩位專家從不同角度給出了建言。
談錦釗認為,惠州歷史底蘊深厚,曾為粵東南的文化中心、嶺南文化高地,廣府文化和客家文化在此得到較好的融合,進入近代,惠州更是英傑輩出,湧現了廖仲愷、葉挺等革命先輩。惠州的源長文脈,是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可供利用的寶貴遺產。為此,應該加大紅色文化的推廣力度,提煉總結典型人物事跡。在宣傳和展現此類歷史成果時需要結合時下流行趨勢,豐富文藝創作形式,不拘泥於傳統的歌舞表演,可以拓展為小說、劇本演出、流行歌曲等形式,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此外,談錦釗還特別提到,可藉助現代文創產業的賦能,擴大惠州「好人好事」的傳播力與輻射力,讓好的思想、好的格言變成文創產品,由此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宣揚文化的同時助推經濟發展。
鍾健指出,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激活惠州過去的歷史文化,將惠州各時代、各地的先賢故事串珠成鏈,用今人視角講好「先賢故事」,並與惠州現代的社會核心價值相結合,將能讓惠州傳統文化煥發新彩,也為惠州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新活力。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