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源》 為生態文明建設匯聚強大精神力量

2020-12-06 西海都市報

主創團隊赴三江源地區採風

黃河古稱「大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漫長的文明發展進程中,華夏兒女沿黃而居,繁衍生息,形成了生生不息的黃河文化,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青海河湟文化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夏文明形成的源流之一。

青海地域遼闊,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大美青海,中華水塔,三江之源,美在江河;江河文化,文化燦爛,源在青海,源遠流長。江河源大地不僅託舉了眾多名山大川,孕育了無數河流,而且以世界最高海拔,創造並珍藏了大自然極為美妙的生命形態。從大禹「積河導石」到東方龐貝古城喇家遺址,從舟楫之利到黃河民俗,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描繪出一幅河源文化人水相親、人水和諧、人與自然共榮願景的美好畫卷。進入新時代,青海人民積極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作為首要之責,堅持生態優先,追求綠色發展,推動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轉變,「讓一江清水向東流」,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守護人類這片最後的淨土,譜寫了一曲生態文明建設的華美樂章。

青海的生態地位獨特而重要,是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建設責任重大,不僅僅關係到青海自身的發展,而且還關係著全國的可持續發展和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甚至關係到全球的生態安全。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視察時強調,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國家公園論壇開幕時發來了賀信,特別強調,要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為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遺產。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

黃河文化延綿著中華兒女生生不息的血脈,承載了太多的記憶和故事。圍繞這個主題,歷代文人創作了數不清的文學藝術作品。如何凝練黃河文化精神,講好黃河故事,讓浩瀚龐雜、厚重豐富的黃河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是我省文藝工作者進入新時代面臨的一個嚴肅課題。

不斷攀登文藝創作「高峰」

2019年5月23日,根據省文化和旅遊廳的安排,青海省演藝集團創作團隊赴北京與國內知名文藝「大腕」召開創排工作推進會。與會人員暢所欲言,討論熱烈……原創民族舞劇《大河之源》應時而生。這是青海文藝工作者對大河的讚歌,是青海兒女對母親之河的獻禮之作——歌黃河之美,頌文化之盛;訴生態之思,說民族之魂……

作為我省2020年度的重點創作劇目,原創民族舞劇《大河之源》自2019年立項以來,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打造出一部屬於青海乃至在全國範圍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舞劇匯聚國內舞臺創作頂尖精英力量組成主創團隊。國內戲劇、舞劇劇本領域最具權威性、專業性與社會影響力的著名劇作家羅懷臻擔任編劇,國家一級導演佟睿睿擔任總導演,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音樂製作人三寶擔任作曲及音樂總監,國內頂尖舞美設計大師、國家大劇院舞美總監高廣健擔任舞美設計。為了提升劇目的整體創作表演水平,還特別邀請國內知名優秀舞蹈演員擔綱舞劇主演,通過「以戲帶功、以戲促培」的手段,達到培養和鍛鍊自己創作表演隊伍的目的。

在深入挖掘黃河源頭河湟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同時,為延續源頭歷史文脈凝聚精神力量,詮釋推進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弘揚傳播黃河源頭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和青海故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青海文藝工作者責無旁貸。

原創民族舞劇《大河之源》從黃河源頭出發,從人類起源和人與自然相諧相生的角度探尋華夏文明的發展史,利用多媒體的舞臺表現形式,塑造典型意義的生靈眾生相,運用變化萬千的肢體語言,相融氣勢宏大史詩般的音樂為依託,突出闡釋廣博中華文化中的河湟文化,賦予「中華水塔」以文化的內涵和文明的生機,力求以舞臺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一幅壯美的自然畫卷,一部雄偉的民族史詩,一個展現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活動窗口。

《大河之源》自創排第一天起,就得到省文化和旅遊廳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談及初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寧說:「原創民族舞劇《大河之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是全省文旅系統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宣傳我省圍繞『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探索推動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扛起生態保護政治責任,在文藝創作上不斷攀登『高峰』的生動實踐。」

懷感恩之念守護大河之源

最能撥動藝術創作者心靈之弦的是生活。

2019年金秋時節,懷著既興奮又忐忑的心情,原創民族舞劇《大河之源》主創團隊首次踏入三江源地區採風。湖泊、沼澤、積雪、冰川……編劇、導演和工作人員們被眼前純淨聖潔的高原、巍峨挺拔的雪山強烈震撼,感慨大自然的造化,三江源的壯美,源頭文化的悠久。剎那間,頓覺天地化為一體,大自然與人類相諧相融。主創人員全然不顧強烈的高原反應帶來的極度不適,深入源頭腹地,他們感念母親河日日夜夜永不停歇的無私給予,情感的閘門頃刻打開……這是優秀藝術家感悟自然、敬畏自然迸發的共鳴,是對所創作作品由表及裡深層次的由衷感情。

「創作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責任感,帶著飽滿的激情去創作,將採風過程中接受的精神洗禮演繹成舞臺上的感動和藝術穿透力。」編劇羅懷臻說,「當我們忍受著各種身體的不適到達黃河源頭時,我們不禁淚流滿面,匍匐在那片雄渾而又廣闊的土地上號啕大哭。就是那灣涓涓細流,最終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創作《大河之源》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引起人們對自然和生態的關注與反思,常懷感恩之念,守護大河之源。把自己對河源文化的情感虔誠地傳遞給更多的人,讓他們成為保護黃河、保護生態的一員。」

2020年7月,主創團隊再次赴海東市樂都區、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進行創作採風。現場直觀了解彩陶文化,進一步加深了對地處黃河上遊的青海歷史文化和河湟文化的了解;深深震撼於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史前災難遺蹟現場、禹王峽黃河渡口等的壯觀景象,對劇目創作主題有了更深的認識;撒拉族歷史文化傳承,撒拉族舞蹈、音樂等藝術特點和民族特色,極大地豐富了劇目的創作素材;直面澄澈的清清黃河,主創團隊深切感受了「天下黃河青海清」的奇妙魅力。

採風讓藝術家們親身感受到自然本源之美和河湟文化的魅力,創作靈感不斷迸發,為準確打造彰顯時代主題、凸顯河湟文化內涵的藝術作品夯實了基礎。

隨後數月,在進行了三江源頭第二次採風和數次河湟地區採風後,主創人員分別投入到各自創作領域中。期間,數次召開討論會、推進會、現場對接會,深入探討挖掘黃河源頭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和藝術價值,確保劇目創作順利進行。今年8月初,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創排工作進展座談會,聽取主創團隊劇目創作進展情況報告,隨即劇目全面進入排練階段。

讓河源文化「舞動」起來

原創民族舞劇《大河之源》講述了許多與黃河、與生態有關的故事。故事源起於七千多年前的三江源,那裡是動植物生存的極樂淨土。人類最初的足跡都是沿著河流分布,當第一批人類邁著堅韌的步伐溯流而上到達三江源後,一場迫於生存的較量展開了……該劇運用「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聚焦遠古與現代、蠻荒與文明、高原與中原、古人與今人、人類與動物的強烈對比,以現代思維、現代審美、現代劇場、現代舞蹈語彙表達的全息觀念,努力詮釋生態保護、人與自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三維關係。舞臺藝術創作追求敘事性、抒情性與表現性的和諧統一,戲劇情節採用劇中劇、史中史、戲中戲的複式結構,包括運用類似電影「蒙太奇」的剪接手法,跨越時空,穿梭古今,將史前文明、遊牧文明、生態文明與科技文明熔為一爐、綜合表現,以增強作品的思想深度、藝術高度與感情濃度。

在劇目具體創作排練中,舞者的舞蹈語言運用既尊重傳統又在繼承中創新,從人的情感出發,把山、水、動物、人物鑲嵌到劇情之中,用豪邁的舞姿展現高原兒女的純樸性格和細膩情感,詮釋積極樂觀、從容向善的價值觀,彰顯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重大意義和弘揚傳播黃河源頭文化的深遠內涵。

「十一」國慶期間,為了確保重點劇目排練工作順利推進,劇組全體演員加班加點,刻苦訓練,一鼓作氣,以嚴謹的態度完成每一個動作的排練。劇目總導演和主創演團隊放棄中秋節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機會,堅守在排練廳,嚴謹地要求著每一個動作、眼神和情緒的表達。演員們要麼整齊劃一的加緊排練,要麼對著鏡子反覆琢磨個人的技巧和表演,相互指正,認真切磋,排練廳內絲毫沒有節假日悠閒的氣息,反而呈現出更加快節奏、高效率的工作狀態。

總導演佟睿睿在青海「閉關」了整整4個月。排練期間,她特意邀請到了我國著名的青年舞蹈家唐詩逸趕來劇組,結合劇目表演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對演員們進行強化訓練,通過以訓代培的方式,整體提升演員專業技能。看到知名舞蹈家一絲不苟地反覆做示範、耐心講解,演員們倍受鼓舞和感染,自覺放棄休息,克服連續排練的疲憊,抓緊難得的學習機會,堅持高標準完成導演要求的每一個動作。短短幾天的強化訓練,全體演員受益匪淺、進步明顯。

省演藝集團總經理陸曉華坦言,「《大河之源》為生態而歌,為江河起舞,用獨特的舞臺語彙賦予中華水塔以文化的內涵和文明的生機,用生動的舞臺藝術體現了文藝工作者守護好大河母親、永葆『一江清水向東流』的責任與擔當!」

11月26日至29日晚,這部由省文化和旅遊廳出品、匯聚國內頂尖舞臺藝術創作力量、省演藝集團演出,以「打造生態高地、守護中華水塔」為主題的原創民族舞劇《大河之源》將在青海大劇院震撼上演。讓我們共同期待這部反映「生態保護,源頭擔當」的舞臺藝術作品在三江之源絢麗起舞!

相關焦點

  • 匯聚建設新增長極的強大力量
    湖南日報記者 田甜 周帙恆  連日來,懷化市代表團分組討論現場,大家圍繞如何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加快懷化發展,匯聚建設新增長極的強大力量展開了熱烈討論。  彭國甫、趙應雲等代表說,報告提出的主題宏偉、願景美好、定位精準、戰略科學、抓手有力,貫徹了中央精神、切合了湖南實際、順應了人民意願,是指導全省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 專家學者匯聚亳州探討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
    2013年07月10日 22:43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來自國內、省內的知名專家學者7月11日將匯聚老莊故裡亳州,共同探討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
  • 青海省領導觀看原創民族舞劇《大河之源》
    11月29日晚,青海大劇院內座無虛席,原創民族舞劇《大河之源》首輪第四場演出在這裡上演。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軍,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信長星,青海省政協主席多傑熱旦等省領導與廣大觀眾一同觀看演出。
  • 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亳州舉行
    7月11日,由光明日報社、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亳州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首都師範大學、省社科院等10餘位專家會聚天下道源、共論老莊思想傳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曹徵海出席並致辭。
  • 共論大河文明 全球15個大河流域代表達成武漢宣言
    宣言指出,世界大河流域資源的管理關係到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大河生態環境保護、大河資源利用等變得日益重要。  根據宣言,大河流域各界將通過若干措施保護大河流域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促進文化與自然、生命之源與城市社會之間的和諧。
  • 瞭望|為偉大復興匯聚強大道德力量——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
    對於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而言,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從世界大勢來看,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演化,大國博弈愈加複雜激烈,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更需弘揚新風正氣、提振人民精氣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強大道德力量。
  • 運用法律武器 依靠法治力量 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水平
    會議通報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有關情況,傳達了王晨副委員長講話精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作出批示。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範照兵出席會議並講話,副主任王曉東、王會勇,秘書長曹汝濤出席會議。 王東峰在批示中指出,開展「河北發展、人大盡責」主題實踐活動,體現了全省各級人大的政治站位和責任擔當。
  • 東北林業大學「四力並舉」 推進文明校園建設
    學校成立由黨委書記任主任的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把文明校園建設工作納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經常化、制度化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統籌部署和全力推進。全校上下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廣大師生員工全員參與的文明校園創建工作良好局面,營造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為學校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學校先後於2011年、2014年和2017獲得並保留「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 聚精神力量 樹文明新風--貴州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堅持統籌城鄉發展,以六個小康為抓手深入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乾淨整潔、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培育文明鄉風,創建成果惠及廣大農村。
  • 以生生不息之力量傳承 以不屈不撓之精神立世
    抗疫中彰顯的愛國之情、擔當之志,展現的人文素養、科學精神,既有著深沉的歷史厚度,也有著鮮明的時代氣息,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強大精神力量。如何理解這一精神力量?  何中華:這場突如其來、前所未有的疫情,對於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來說,的確是一次空前的大考。
  • 為建設青年友好城市匯聚最廣泛的青春力量
    城市對青年發展更友好,青年對城市建設更有為。,為建設青年友好城市匯聚最廣泛的青春力量。 「建設一批職業特徵鮮明的專業志願者隊伍。」為涵養「人人都是志願者、人人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協同精神和滿足群眾對高品位、專業化志願服務的需求,今年以來,團市委不斷完善志願服務社會化動員體系,充分激發團的組織資源、廣泛撬動社會資源,在建強在校大學生賽會志願服務「主力軍」的基礎上,深入行業系統及社會各領域開展志願者招募工作。
  • 匯聚建設航天強國的磅礴力量
    研製團隊秉承系統工程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緊抓航天複雜巨系統工程的核心環節和要素,成為攻堅克難、走出逆境、勇攀高峰的重要「法寶」,其中起到突出作用的就是對於航天「三大精神」的踐行和發揚。回首中國航天6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就,孕育形成了以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
  • 打造生態之洲綻放自然之美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東營市推進生態...
    而其中每項任務,都必須以綠色發展為底色、以生態建設為特色。無疑,生態文明建設是牽動全局的基礎工程和事關長遠的戰略工程,更是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工程和改善民生的幸福工程。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特別對黃河三角洲的保護工作作出了明確指示。
  • 望海樓:匯聚建設航天強國的磅礴力量
    研製團隊秉承系統工程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緊抓航天複雜巨系統工程的核心環節和要素,成為攻堅克難、走出逆境、勇攀高峰的重要「法寶」,其中起到突出作用的就是對於航天「三大精神」的踐行和發揚。回首中國航天6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就,孕育形成了以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視建設生態文明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一起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大力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持走文明發展之路,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 匯聚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磅礴精神力量
    原標題:匯聚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磅礴精神力量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8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繼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之後,黨中央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又一次戰略部署,對新時代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義。
  • 人民網評: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 生態環境保護 八大公害事件...
    在剛剛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生態文明建設對於改善民生福祉、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永續發展的深遠意義,系統闡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做出「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的重大判斷,擘畫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的藍圖,13億中國人期盼的「美麗中國」前景可期。
  • 我和我的祖國 | 以清華精神為根,我願為基層建設奉獻一份力量
    值此建國70周年之際,洛陽市「三新」講習所開展的如火如荼,7月1日見面會上,高新區即聘請清華10名學子於實踐期間作為「三新」大講堂講師,希望清華學子以「我的專業」結合「祖國的鄉村建設」為核心綱領,開展實踐地鄉村全覆蓋的宣講活動。
  • 信仰信念信心: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精神力量
    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必須更加堅定全黨全國人民的信仰信念信心,激發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精神力量,推動中華民族早日實現偉大復興。一 信仰信念信心是實現三個偉大飛躍的力量源泉「人,總是要有一定精神的。」
  •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高層論壇專題演講及閉幕式
    2008-05-30 15:47:50靳克文: 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新目標後,我們在發展理念上有了新升華,切實認識到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基石來抓,以林業生態建設為突破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舉全市之力辦林業,努力把一個天藍地綠水碧、城鄉環境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