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文明城市神經末梢的「螢火蟲之光」

2020-12-04 瀟湘晨報

繪本閱讀 步行街社區供圖 福清市委文明辦供圖

城市的文明發展,不僅體現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裡,也蘊含在日常生活的繁枝細節和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中。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或開設公益文化課堂、或開展文藝惠民演出、或為共建「書香社區」添磚加瓦……他們是玉屏街道步行街社區「螢火蟲之光」志願服務隊,用「螢螢之火」點亮社區「文藝燈」,溫暖城市的神經末梢。

該志願者服務隊成員主要來自居民、社會文藝團體及共建單位,其中有從事美術、音樂、陶藝等文藝項目的專業文藝工作者,也有廣場舞、閩劇、民樂等文藝愛好者。

自2018年成立起,該志願者服務隊積極開設各類公益文化課堂與文藝惠民演出,形成常態化特色活動。小主持人、陶藝、國學吟誦、非洲鼓、家長課堂、閩劇等公益文藝課程,形式多樣、寓教於樂,每年春節、拗九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開展的各類文藝匯演活動,極大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增添大家的幸福感和獲得感。2019年,服務隊還與社工團隊合作,為「星星的孩子」開辦聲樂課,用藝術溫暖孩子心靈,讓他們走出黑暗。

此外,志願者們還以全民閱讀為抓手,持續開展「閱讀進社區」系列活動,包括「讀書會」「紅色經典誦讀會」等,有效引導居民群眾「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讓書香飄滿社區。

談及為何志願者服務隊要取名「螢火蟲之光」時,社區書記林雪玲的回答帶著滿腔志願熱情:「因為螢火蟲可以發光,雖然它們很小,發的光也很微弱,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螢火蟲一樣聚在一起,就能發出很強的光和熱,照亮、溫暖我們這個社會。」

在文明城市新起點上,玉屏街道步行街社區的「螢火蟲」們還在持續發光發熱著,他們聚微光、成大愛,用「螢火蟲之光」照亮志願路,溫暖文明城。(福清市委文明辦陳燕平)

【來源:福建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螢火蟲的光給我們的啟示
    還記得孩童時期見過的螢火蟲嗎?現在的城市是沒有了,或許在哪個偏僻的山村還有吧。那也許是個自然村,沒有什麼燈火,卻能見到螢火蟲的光。前些天,正好看到關於螢火蟲的紀錄片。後來發現村子裡原來的螢火蟲的景觀逐漸消失了。究其原因,雄性螢火蟲是通過看見雌性螢火蟲發出的光,再和她進行交配繁衍的。設置了路燈照明,使得雄性螢火蟲看不見雌性發出的光,阻止了繁衍,這樣螢火蟲就漸漸稀少了。村民後來與旅遊業開發者抗爭,最終拆除了照明設施,原來的螢火蟲的景觀又逐漸恢復起來了。現在這個村子,每天都有幾十部大巴車的遊客來參觀夜色裡的螢火蟲。
  • 會發光的螢火蟲 最怕城市裡的光
    浙江在線6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章咪佳 陳偉斌)如果不是會發光,其貌不揚的螢火蟲大概不會引起人類的注意。  當然沒有如果。人類需要光、熱愛光,地上的螢火蟲,大海裡的水母……這些天生會發光的生物,叫人驚喜。  人們俗稱的螢火蟲,是一個龐大的家族。
  • 螢火蟲正在逐漸消失?日本政府為了保護「靈魂之光」專門立法....值得我們學習!
    四周儘是高樓林立霓虹閃爍,螢火蟲早已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它們從我們身邊慢慢消失。專家解釋,當螢火蟲求偶時會發出特異的光源來吸引異性,而城市的燈光只會干擾它們後代的繁殖,螢火蟲不適合長途遷徙喜歡長期在同一個地方棲息,如果當地環境不合適或者生態遭到人為破壞,它們只能面臨死亡。
  • 光明日報:「螢火蟲文化節」可恨又可笑
    然而,出售活體螢火蟲、組織放飛活動早就形成一條隱秘而完整的產業鏈,在一些網購平臺上可以輕鬆買到螢火蟲。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螢火蟲具有獨特地位,很多古詩詞以這種會發光的小昆蟲為意象。不管「囊螢映雪」在現實中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但是這一典故都生動地表達了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
  • 「大腦」和「神經末梢」助力城市精細化管理
    正在巡查中的路長第一時間將問題反映到玉泉區數位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接到案件後,指揮中心立即通知轄區工作人員聯繫協調供排水熱線對下水管道進行抽排。一天後,「下水管道抽排完畢,已恢復正常工作」的消息由路長反饋回指揮中心。從巡查發現、上報、處置一直到回訪,24小時之內,一起汙水外溢案件在玉泉區960119路長制服務熱線的配合下實現了閉環處理。
  • 志願者成為有福之州的溫馨名片:志願之光溫暖榕城
    福州市大力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制度建設,志願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志願服務機制持續完善,志願者成為有福之州的溫馨名片志願之光溫暖榕城初冬時節,福清市薛建波學雷鋒志願者服務中心的「紅馬甲」們又忙活起來,大家奔走在氣溫較低的福清偏遠山區,為幫助對象送上過冬衣物
  • 讓文明實踐「走街串巷」到每一個「神經末梢」
    諸城市相州鎮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與鄉村振興、扶貧攻堅、基層組織能力提升等各項工作相結合,讓文明實踐「走街串巷」拓展到每一個「神經末梢」,基本實現「群眾聚集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覆蓋到哪裡」。去年以來,該鎮投入200多萬元高起點規劃、高質量推進、高標準打造了集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廣場,配備完善了相州鎮歷史文化名人展館、圖書閱覽室、志願服務站、社區教育學院等相關功能站室,建成了歷史名人廣場、文明一條街等室外設施,成為學習好、傳播好、踐行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場所和載體。
  • 螢火蟲生存受城市光汙染嚴重威脅 離開原產地難活
    如果不是會發光,其貌不揚的螢火蟲大概不會引起人類的注意。  當然沒有如果。人類需要光、熱愛光,地上的螢火蟲,大海裡的水母……這些天生會發光的生物,叫人驚喜。  人們俗稱的螢火蟲,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據了解,全世界約有2000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可分為水生類和陸生類兩種。
  • 浙江最全螢火蟲觀賞地圖 追尋夏日裡的童話之光
    你或許看過很多展,它們在開闊明亮的大廳裡舉辦,有著嚴肅的氛圍、規範的章法,顯得那麼高大上,但你肯定沒看過這樣的展:就在田間地頭舉行,周圍是蔬菜、莊稼、樹林、池塘,傍晚有夕陽,晚上有蛙鳴、蟲叫、螢火蟲漫天飛舞......這是在杭州西溪溼地舉辦的「螢火蟲生態展」!本次西溪溼地「螢火蟲生態展」包括西溪溼地生態展區、螢火蟲生態體驗區、模擬叢林精靈世界三部分。
  • 廣州創文有「你」有「我」,點亮城市文明之光
    這是屬於每一個廣州市民的榮譽,因為廣州創文離不開「你」「我」的參與,這其中有積極踐行文明行為的街坊,有守護城市潔淨的環衛工,有助力文明城市創建的志願者,有推進文明落地開花的街道工作者,有傳遞廣州正能量的道德模範……文明城市人民建,文明城市為人民。廣州創文一呼百應,源自城市與人的溫暖互動,源自人民獲得感、幸福感的不斷提升,眾人齊心共建,一同點亮了城市文明之光。
  • 網格黨支部激活城市治理「神經末梢」
    組織引領 黨員帶頭 居民響應網格黨支部激活城市治理「神經末梢」全市共成立網格黨支部1336個、5萬餘名在職黨員認領服務崗位23467個、創新建立「居民評理說事點」,設置專職人民調解員85名、信息員246
  • 專家解答為何螢火蟲到了城市中便大面積死亡—新聞—科學網
    何處尋覓兒時的螢火蟲專家解答為何螢火蟲到了城市中便大面積死亡 ■本報見習記者 孫愛民 背景: 7月20日,本打算在「七夕節」當日放飛萬隻螢火蟲的昆明翠湖公園,因專家與市民的強烈反對而放棄此項計劃。而之前青島中山公園引進的萬餘只螢火蟲則沒有這麼幸運,這些小生靈在三天內死亡了一半。 疑問: 為何螢火蟲到了城市中便大面積死亡?為何絕大多數城市已難覓螢火蟲身影?如何保護、拯救這個瀕臨滅絕的物種?
  • 全國中青年藝術家繪畫展在福清開幕
    -01 10:04:42 來源: 福建日報 舉報   11月28日,由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福清市委宣傳部主辦的
  • 山東諸城:讓文明實踐「走街串巷」到每一個「神經末梢」
    山東省諸城市相州鎮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與鄉村振興、扶貧攻堅、基層組織能力提升等各項工作相結合,讓文明實踐「走街串巷」拓展到每一個「神經末梢」,基本實現「群眾聚集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覆蓋到哪裡」。
  • 黑夜中的光與愛:人類開發到哪螢火蟲消失到哪
    在中國發現的第一種同步發光的螢火蟲,付新華命名它為"穹宇螢"。   付新華在夜裡考察研究螢火蟲時的工作照。   付新華拍攝到的端黑螢。   中山公園裡僅持續了3天的螢火蟲展匆匆停辦了,因為蟲子死亡過半。這些從千裡之外的廣西引進的小蟲,引來了萬人競相觀看,即使,它們是被遠遠關在籠子裡的。
  • 為何螢火蟲的美麗無可替代 它的一生都在為愛發著光
    ,但隨著環境的汙染和城市進程的開發,90後以後出生的孩紙們基本上都不知道螢火蟲是什麼,也沒見過長什麼樣。》裡《望鄉之再見螢火蟲》,這麼多首記錄螢火蟲美麗的歌曲,讓更多的人開始懷念他們,想念他們的美,雖然他們身軀很小,依然為很多怕黑的孩紙照亮了前路。
  • 斑馬線上折射出的文明之光——凱裡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
    凱裡街道上又重複上演著一幕幕凱裡人熟悉的場景:斑馬線上,車停人走,人走車停;公交車上,先下後上,文明禮讓。車輛穿梭在寬敞漂亮的街道、車窗外掠過苗侗特色的樓群。  迎著第一縷陽光,凱裡忙碌而不失溫暖、熱鬧而有秩序的一天開始了。  細微之處見文明。據介紹,凱裡是一個以苗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新興城市。文明城市創建之前,由於諸多原因,凱裡城市環境"髒、亂、差"現象比較嚴重。"
  • 夏天一定要追(螢火蟲)光!但想看特別震撼的應該去哪裡?
    在夏季最不能錯過到事情之一,當然是看螢火蟲。小時候的我們拿個罐子,抓幾隻螢火蟲放進去就能玩半天。當傍晚逐漸來臨,地上的螢火蟲光連成片,如同把整個星河都搬到了地面上來,而星空無法抵達,但我們卻可以置身於漫天「螢光」中,沒有什麼比這更」夏日時光「了。
  • 南寧九曲灣夢想的航船破浪前行福清海岸線
    2018年5月4日上午,廣西國悅集團副總裁、廣西國悅地產公司總經理林國凱,廣西國悅集團營銷中心總經理、國悅地產公司副總經理彭燕,國悅地產公司副總經理李仁龍接待了國內著名旅遊策劃大師符文祥教授團隊及香港知名規劃設計公司UDi國際城市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Ian Foster先生及規劃總監楊世奇先生等一行
  • 在圍觀中死去的螢火蟲
    也許是因為從未見過活著的螢火蟲,聽聞消息之後,人們都閃現出了火一樣的熱情。這把火可比螢火蟲發出的光要亮多了。然而,放飛螢火蟲並不是一個科學、合理的展示方式。帶著諸多問題,我們採訪了研究螢火蟲的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及螢火蟲自然保護研究中心負責人付新華老師,同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