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秋夕》
讀著這首千古佳句,腦海中漸漸浮現一個宮女用小扇扑打身邊飛來飛去的黑夜小精靈的畫面,秋意漸涼,孤單的心事無人理解,一股淡淡的憂傷撲面而來。
還記得小時候,霓虹燈沒有普及,農村的夜晚總是烏漆麻黑,一抬頭就能看見數不清的繁星點點,離天空很近好像伸手就可以夠到。
尤其是在夏天,躺在草坪上還會有很多的螢火蟲一閃一閃,顯得格外美麗動人。木心先生《西班牙的三棵樹》說,「螢火蟲是會呼吸的鑽石」,真是極其形象的比喻,它們是那麼的光彩奪目,好似天上的銀河。
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長大以後竟然再也沒有見過這種誘人的生物。四周儘是高樓林立霓虹閃爍,螢火蟲早已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它們從我們身邊慢慢消失。
專家解釋,當螢火蟲求偶時會發出特異的光源來吸引異性,而城市的燈光只會干擾它們後代的繁殖,螢火蟲不適合長途遷徙喜歡長期在同一個地方棲息,如果當地環境不合適或者生態遭到人為破壞,它們只能面臨死亡。
螢火蟲在日文中叫做「ほたる」,一直很受日本人喜愛。古時候,每到夏季日本女人就會身著色彩豔麗的和服,手持捕蟲網,與螢火蟲嬉戲。
日本尊崇萬物有靈論,相信萬物都有其靈魂和精神,「一棵樹和一塊石頭都跟人類一樣,具有同樣的價值與權利」。在日本人心目中,螢火蟲漂浮的形態於靈魂極其相似,從《螢火蟲之墓》這部動漫電影中我們都能有所感受。
「節子,累了嗎?那睡一下吧。放心,這裡很安靜呢,沒有戰爭,沒有飛機,沒有燃燒的汽油彈,沒有成為廢墟的家園,沒有飢餓和寒冷,也沒有人會趕我們走。「
」只有那些美麗的螢火蟲啊,像星星呢,一閃一閃的。「
」睡吧,節子,睡吧,哥哥和你,永遠不會再分開!」
許多人評價,這是唯一一部不敢二刷的電影,光看一遍足以淚崩,故事講述了二戰時期的一對兄妹成為孤兒迫於無奈在防空洞生活,最終因飢餓致死的悲劇。
影片中不斷出現的螢火蟲,是美麗與光明,也是希望的化身,當節子被火葬之後,周圍無數螢火蟲翩翩起舞,那一隻只飄曳的小火球正是節子純真的靈魂啊!
除了嘆氣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保護這些小小的靈魂不受到傷害。
螢火蟲作為一種環境狀況標識的昆蟲,自古以來有關它們的研究便不計其數。正像喜歡櫻花一樣,日本政府非常注重螢火蟲的保護,曾經先後指定了十個自然保護區,並將螢火蟲授予國家法律的保護,在眾多國家中開創了先例。
除此之外,有些自治體等團體也會自行組織,每年都會在螢火蟲發生期舉辦「螢火蟲祭」,主要目的就是宣傳如何更好的保護螢火蟲繁育。
在科研人員,政府以及各個民間團體的努力下,我們才能欣賞到如此迷人的螢火蟲,哪怕在城市也能夠看見它們的身影。
反觀我們,只是一味的消費卻不懂得保護,花大價錢養殖也好引進也罷,不從痛點入手,又怎麼能期待看見「靈魂之光」呢?
掃一掃,即刻抽籤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和我們的知日圈App,並動動您的小手給我們加星標,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
以下是星標的添加方法,在這裡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別忘了點「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