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正在逐漸消失?日本政府為了保護「靈魂之光」專門立法....值得我們學習!

2021-02-28 日本物語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讀著這首千古佳句,腦海中漸漸浮現一個宮女用小扇扑打身邊飛來飛去的黑夜小精靈的畫面,秋意漸涼,孤單的心事無人理解,一股淡淡的憂傷撲面而來。

還記得小時候,霓虹燈沒有普及,農村的夜晚總是烏漆麻黑,一抬頭就能看見數不清的繁星點點,離天空很近好像伸手就可以夠到。

尤其是在夏天,躺在草坪上還會有很多的螢火蟲一閃一閃,顯得格外美麗動人。木心先生《西班牙的三棵樹》說,「螢火蟲是會呼吸的鑽石」,真是極其形象的比喻,它們是那麼的光彩奪目,好似天上的銀河。

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長大以後竟然再也沒有見過這種誘人的生物。四周儘是高樓林立霓虹閃爍,螢火蟲早已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它們從我們身邊慢慢消失。

專家解釋,當螢火蟲求偶時會發出特異的光源來吸引異性,而城市的燈光只會干擾它們後代的繁殖,螢火蟲不適合長途遷徙喜歡長期在同一個地方棲息,如果當地環境不合適或者生態遭到人為破壞,它們只能面臨死亡。

螢火蟲在日文中叫做「ほたる」,一直很受日本人喜愛。古時候,每到夏季日本女人就會身著色彩豔麗的和服,手持捕蟲網,與螢火蟲嬉戲。

日本尊崇萬物有靈論,相信萬物都有其靈魂和精神,「一棵樹和一塊石頭都跟人類一樣,具有同樣的價值與權利」。在日本人心目中,螢火蟲漂浮的形態於靈魂極其相似,從《螢火蟲之墓》這部動漫電影中我們都能有所感受。

「節子,累了嗎?那睡一下吧。放心,這裡很安靜呢,沒有戰爭,沒有飛機,沒有燃燒的汽油彈,沒有成為廢墟的家園,沒有飢餓和寒冷,也沒有人會趕我們走。「

」只有那些美麗的螢火蟲啊,像星星呢,一閃一閃的。「

」睡吧,節子,睡吧,哥哥和你,永遠不會再分開!」

許多人評價,這是唯一一部不敢二刷的電影,光看一遍足以淚崩,故事講述了二戰時期的一對兄妹成為孤兒迫於無奈在防空洞生活,最終因飢餓致死的悲劇。

影片中不斷出現的螢火蟲,是美麗與光明,也是希望的化身,當節子被火葬之後,周圍無數螢火蟲翩翩起舞,那一隻只飄曳的小火球正是節子純真的靈魂啊!

除了嘆氣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保護這些小小的靈魂不受到傷害。

螢火蟲作為一種環境狀況標識的昆蟲,自古以來有關它們的研究便不計其數。正像喜歡櫻花一樣,日本政府非常注重螢火蟲的保護,曾經先後指定了十個自然保護區,並將螢火蟲授予國家法律的保護,在眾多國家中開創了先例。

除此之外,有些自治體等團體也會自行組織,每年都會在螢火蟲發生期舉辦「螢火蟲祭」,主要目的就是宣傳如何更好的保護螢火蟲繁育。

在科研人員,政府以及各個民間團體的努力下,我們才能欣賞到如此迷人的螢火蟲,哪怕在城市也能夠看見它們的身影。

反觀我們,只是一味的消費卻不懂得保護,花大價錢養殖也好引進也罷,不從痛點入手,又怎麼能期待看見「靈魂之光」呢?

掃一掃,即刻抽籤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和我們的知日圈App,並動動您的小手給我們加星標,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

以下是星標的添加方法,在這裡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別忘了點「在看」喲↓↓

相關焦點

  • 螢火蟲的光給我們的啟示
    還記得孩童時期見過的螢火蟲嗎?現在的城市是沒有了,或許在哪個偏僻的山村還有吧。那也許是個自然村,沒有什麼燈火,卻能見到螢火蟲的光。前些天,正好看到關於螢火蟲的紀錄片。片子裡有講述到日本的一個村落為了保護原有的生態與旅遊業開發者抗爭的故事。旅遊業者為了開發鄉村的旅遊業,設置的路燈照明,建造了旅店有了霓虹燈。後來發現村子裡原來的螢火蟲的景觀逐漸消失了。究其原因,雄性螢火蟲是通過看見雌性螢火蟲發出的光,再和她進行交配繁衍的。設置了路燈照明,使得雄性螢火蟲看不見雌性發出的光,阻止了繁衍,這樣螢火蟲就漸漸稀少了。
  • 華農專家:螢火蟲正在滅絕式消亡
    螢火蟲正在滅絕式消亡「在武漢,只有到東湖磨山附近才可能看到螢火蟲了。」付新華說,螢火蟲正在滅絕式消亡,不僅在城市如此,在農村也是一樣。付新華說,在農村,農藥及其殘留物會融到水中。一旦含量過量,那些只能在水中生長的螢火蟲幼蟲就完蛋了,無法長成成蟲。
  • 螢火蟲的尾巴為了什麼而發光?它們發光的目的是為了「浪漫」嗎
    科學家發現,螢火蟲的神經系統並不直接控制發光細胞,而是用神經信號觸發發光細胞周圍的不發光細胞,啟動這些細胞產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作用。在人體內,一氧化氮控制血壓和陰莖勃起,調節學習和記憶能力。在螢火蟲的發光器內,一氧化氮可以短暫地停止發光細胞周圍的線粒體的耗氧作用,讓氧氣深入發光細胞內,促使蟲螢光素與螢光素酶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光。
  • 誰來拯救正在消亡的螢火蟲
    今天這篇《誰來拯救正在消亡的螢火蟲》,首發自2017年6月21日《新京報》,我們推薦此文,想讓更多的人知道,螢火蟲的生存處境堪憂,「城鎮化的地方肯定是滅絕了;偏遠地區的農村正在消失的路上,保護螢火蟲,不單是保護這個物種,而是保護整個生態環境。」▲螢火蟲生存狀態堪憂,面臨消亡。
  • 在圍觀中死去的螢火蟲
    螢火蟲的幼蟲是肉食動物,它們以各種蝸牛、螺類、馬陸等無脊椎動物為食,並且對環境的要求很高,髒一點的地方甭想看到。另外,這種動物會用光信號傳遞信息,城市裡的燈光是它們的「天敵」,會極大的幹擾它們的正常生活。在異地建立螢火蟲種群也非常之難。就像前面所說的,從炎熱的廣西將螢火蟲帶到寒冷的北方,螢火蟲無法在寒冷的冬天越冬,指望它們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基本是在痴人說夢。
  • 景區展覽螢火蟲:每天空運千隻參展 只能活三天
    「螢火蟲生態線」志願者李平呼籲,希望我國能立法保護螢火蟲,阻止過量捕捉螢火蟲破壞生態。玻璃瓶中螢火蟲「搖晃發光」「我們安排了一次和螢火蟲的相遇……已消失了的螢火蟲,忽然出現在MAG環球魔幻世界,萬隻螢火蟲飛舞,在漆黑裡閃亮,如璀璨星燈」,在一張MAG環球魔幻世界螢火蟲海報上如是說。
  • 《螢火蟲之墓》真的值得你流淚嗎?
    高道生最著名的作品是《螢火蟲之墓》,豆瓣得分高達8.7!男人不值得流淚《螢火蟲之墓》一直是稀飯飯想看的電影,但他的影評都是感情用事,催人淚下,我不敢看他的情感。這次,我終於鼓起勇氣看了這部「催淚瓦斯式」的高分巨作,結果,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太多想哭的衝動,反而更多的是沮喪和不理解。
  • 中國多地螢火蟲正在消亡:淘寶商家瘋狂買賣活體螢火蟲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副研究員李學燕也有與付新華和曹成全相同的感受,她的同事們目前正在雲南採集,也經常遇到類似情況。近幾年,隨著城鎮化建設加速,農村的螢火蟲棲息地正在受鄉村建設的幹擾。山區的採礦區可以在一夜之間將一片棲息地毀掉,而鄉村馬路邊豎起的路燈則幹擾了螢火蟲正常交配。螢火蟲怕光,夜晚螢火蟲發光,是為了求偶和繁衍後代。
  • 從日本個人信息保護法修訂大綱談疫情下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
    修訂大綱中涉及的修訂內容,特別是基於兼顧和平衡個人信息的充分利用和個人權利保護的立法考慮,以及立法修訂和監管層面的方式方法等,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的構建以及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鑑意義。
  • 活體螢火蟲遭瘋狂買賣 中國多地螢火蟲正在消亡
    古人賦予過它們種種詩意,「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霧柳暗時雲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到了現代,人們追逐螢火蟲的光,以為身臨其境就是唯美和浪漫,或者象徵一種希望。  4月以來,鄭州、武漢等全國十多個城市螢火蟲商業展像往年一樣「鳴鑼開市」。這些小小的蟲子,兩年前在武漢東湖創下「開業第一天,東湖周邊堵車3小時」的紀錄。
  • 會發光的螢火蟲 最怕城市裡的光
    浙江在線6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章咪佳 陳偉斌)如果不是會發光,其貌不揚的螢火蟲大概不會引起人類的注意。  當然沒有如果。人類需要光、熱愛光,地上的螢火蟲,大海裡的水母……這些天生會發光的生物,叫人驚喜。  人們俗稱的螢火蟲,是一個龐大的家族。
  • 世界各地螢火蟲瀕臨滅絕:人造光、喪失棲息地和殺蟲劑是主要威脅
    據MSN網2月13日報導,每年7月的第一個周末是世界螢火蟲日。根據2月12日發表在《生物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全世界有超過2000種不同的螢火蟲物種,但是由於棲息地喪失、人類使用農藥殺蟲劑和人造光等主要威脅,它們的種群正在減少,螢火蟲正面臨滅絕危險。
  • 「螢火蟲」已瀕臨滅絕 許多價值仍鮮為人知(圖)
    但現如今,城市裡幾乎難覓螢火蟲的蹤影,即使在農村,也很難看到流螢飛舞的壯觀景象了。  專家發現螢火蟲的棲息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螢火蟲的生活處境非常糟糕!」付新華,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專門研究螢火蟲的博士。年僅29歲的他,已被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聘為副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的採訪時,付新華對於螢火蟲的生存現狀表現出了極大的擔憂。
  • 浙江最全螢火蟲觀賞地圖 追尋夏日裡的童話之光
    你或許看過很多展,它們在開闊明亮的大廳裡舉辦,有著嚴肅的氛圍、規範的章法,顯得那麼高大上,但你肯定沒看過這樣的展:就在田間地頭舉行,周圍是蔬菜、莊稼、樹林、池塘,傍晚有夕陽,晚上有蛙鳴、蟲叫、螢火蟲漫天飛舞......這是在杭州西溪溼地舉辦的「螢火蟲生態展」!本次西溪溼地「螢火蟲生態展」包括西溪溼地生態展區、螢火蟲生態體驗區、模擬叢林精靈世界三部分。
  • 我國螢火蟲正面臨滅絕:被拉到城市可能活不過3天
    高宏松理解,大城市的人們看到螢火蟲,會想起童年的美景,更希望這場美麗的「自然課」能彌補自己孩子的遺憾。與此同時,她也很清楚,為了商業展示的效果,這些大約1釐米長的小飛蟲,會被人從生態環境良好的溼地、森林、湖泊和稻田中,運往燈火通明的城市。這是一段死亡之旅,即使成功到達目的地,它們會在短暫的幾天中遭受光、噪音和各種城市汙染的傷害。螢火蟲的幼蟲也會發光。
  • 為什麼現在很難見到螢火蟲?
    毫無疑問,是我們人類正在令螢火蟲變得越來越罕見小編在廣東珠三角某海濱城市長大,有一年暑假,我隨朋友到他的鄉下別墅過夜,第一次見到了螢火蟲,我被這些發光的神奇昆蟲徹底迷住了,我想除了螢火蟲傾情搖曳的閃光燈,還有什麼比仲夏夜的夜晚更具標誌性?
  • 《螢火蟲之墓》真相揭秘!喪鐘到底為誰而鳴?
    在動漫電影中,除了宮崎駿爺爺還有一位日本的著名導演高畑勳,其中1988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到現在還值得一看,同時這也是一部賺足網友眼淚的一部影片。「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就是這樣一句開頭,將我們代入二戰時期的兄妹二人身上,為哥哥的情動心,為妹妹的死唏噓,為處在這個時代的苦難人民莞爾。似乎,我們選擇性看到的是電影悲情的一面,講述了兄妹二人逃難但最終死於戰爭的故事,但光看表面你就錯了。在這裡,我們一起共同探討《螢火蟲之墓》的真相!也就是電影到底表達了什麼?他僅僅是一部反戰動畫片嗎?
  • 《螢火蟲之墓》我們漸漸死亡,走向螢火蟲的世界
    《螢火蟲之墓》是一部描寫戰爭題材的電影,是根據日本動漫《螢火蟲之墓》而翻拍的真人版電影,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的日本神戶地區發生的悲慘事件,影片圍繞的是一對兄妹的母親在戰爭中意外離世後,兄妹的親戚拒絕撫養他們之後,而慢慢走向死亡的故事。
  • 中國螢火蟲正面臨滅絕:被飛進城市的流螢可能活不過3天
    與此同時,她也很清楚,為了商業展示的效果,這些大約1釐米長的小飛蟲,會被人從生態環境良好的溼地、森林、湖泊和稻田中,運往燈火通明的城市。這是一段死亡之旅,即使成功到達目的地,它們會在短暫的幾天中遭受光、噪音和各種城市汙染的傷害。  螢火蟲的幼蟲也會發光。但是人們喜愛的螢光飛舞的美景,只有在螢火蟲成蟲後進入生命最後的交配期才會出現。
  • 《螢火蟲之墓》:豆瓣評分8.7,你看過了嗎?
    或許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這只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螢火蟲之墓》:豆瓣評分8.7,你看過了嗎?影片一開始的這句臺詞就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暈的紅色中,一個少年開始了回憶,這是他靈魂的回憶,他已經死了。這註定是一場悲劇…… 可愛的小節子正在為死去的螢火蟲挖墳墓,哥哥清太走過來問妹妹在幹什麼,節子說:「造墳墓,媽媽沒有被放在墳墓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