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螢火蟲去!」最近,武漢螢火蟲公園開園,數千市民爭相湧入園區。為了圍觀螢火蟲,一些遊客驅車上百公裡趕到園區,有人在排隊區暈倒,甚至有遊客帶上了捕蟲網。然而在這「人比蟲多」「手機比螢火亮」的螢火蟲展中,作為主角的螢火蟲又將經歷些什麼?
最近,全國各地都颳起了螢火蟲熱。青島、長沙等城市都在熱切的引入外省的螢火蟲,想搭起一場漂亮的螢光盛會。也許是因為從未見過活著的螢火蟲,聽聞消息之後,人們都閃現出了火一樣的熱情。這把火可比螢火蟲發出的光要亮多了。
然而,放飛螢火蟲並不是一個科學、合理的展示方式。帶著諸多問題,我們採訪了研究螢火蟲的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及螢火蟲自然保護研究中心負責人付新華老師,同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日本攝影師Tsuneaki Hiramatsu拍攝的螢火蟲。這樣的場景,能否重現於中國的城市?
出於好奇,我拜託了好幾位身在青島的果殼網友去放飛螢火蟲的中山公園轉轉,想請他們為我拍上幾幅清晰的螢火蟲照片,可惜未能如願。一個朋友描述說:只要有一星半點的螢光閃起,各種長槍短炮小手機馬上就圍了過去,人可比螢火蟲多多了。
後來有報導說,青島、長沙的螢火蟲活動開展得都不咋地。不是蟲蟲們集體「關上」了燈,就是成批成批的死亡。有媒體說,這可能和遊客的閃光燈有關。其實,閃光燈絕對不是螢火蟲死亡的首要因素。想想看,一大群人圍著一小群蟑螂看,蟑螂都會覺得不自在。
那麼,這些螢火蟲為啥如此「嬌嫩」?
付老師表示,螢火蟲本身就是一種嬌氣的動物。它們成蟲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壽命很短,長的也就十多天。如果在運輸途中耽擱的時間太久,運輸條件又不夠好,目的地環境又不太合適,就別指望螢火蟲能活多少天了。
青島的情況可能就是這個樣子。據報導,中山公園的這批一萬隻螢火蟲來自廣西。廣西、山東兩省生物組成差異較大,氣候也不太一樣。想讓廣西的螢火蟲在山東活得好無異於痴人說夢。
另外,付老師對這批螢火蟲的來源很是懷疑。他認為人工飼養的成本非常高,尤其是時間成本非常高。一年一代的發生特性使得螢火蟲不適合作為商品出售。它們真是養殖的嗎?如果不是,從野外捕捉一萬隻螢火蟲,那可真是場浩劫。
如果這些螢火蟲來自人工環境,那麼拿它們來開一座類似於國外蝴蝶農場一樣的螢火蟲農場,在可控的環境下展示螢火蟲的整個生活史,將具有更好的展示效果與教育意義。而像青島中山公園這樣粗放式的放飛螢火蟲,展示出來的效果實在是很抱歉。螢火蟲並不是一種保護動物,若是私人買來養殖的螢火蟲使用,倒還無可厚非。但這樣基本上限於滿足公眾獵奇心理的放飛,真讓人為那些螢火蟲不值(中山公園曾為螢火蟲設立了科普區,但後來因人多取消了)。
其實,想看螢火蟲,青島的嶗山上就有。但要想看到螢火蟲漫天飛舞的景象,中國哪個城市都不太容易。
想要螢火蟲回到城市,很難。適合它們生活的環境中需要有山有水,並且區域面積不能小。螢火蟲的幼蟲是肉食動物,它們以各種蝸牛、螺類、馬陸等無脊椎動物為食,並且對環境的要求很高,髒一點的地方甭想看到。另外,這種動物會用光信號傳遞信息,城市裡的燈光是它們的「天敵」,會極大的幹擾它們的正常生活。
在異地建立螢火蟲種群也非常之難。就像前面所說的,從炎熱的廣西將螢火蟲帶到寒冷的北方,螢火蟲無法在寒冷的冬天越冬,指望它們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基本是在痴人說夢。
就算是能夠定殖下來,也不是什麼好事。廣西的螢火蟲去了青島活不了,但在同樣放生過螢火蟲的東莞很可能能夠留下種群。這兩地的本土螢火蟲種類很可能不一樣,但螢火蟲佔據的生態位可能比較類似,外來螢火蟲很可能對本土螢火蟲產生排擠。反而會影響當地生態。(具體可參看這個問答)
這麼說來,城市裡就不可能再見到螢火蟲了?
也不一定。南京的紫金山就是個很好的範本。付新華老師曾對紫金山上的螢火蟲進行過考察。紫金山上有端黑螢、窗螢、黃脈翅螢等種類。今年夏天,大批螢火蟲出現在紫金山上沒有路燈、植被良好、水質清澈的地區,驚豔了整個南京。
不過,因為種種因素,背靠中山陵的紫金山在中國很難複製。至少,在大城市中就此一例。
讓人感到悲觀的是,自從紫金山上有螢火蟲的消息傳出之後,大量的遊人慕名而來,擾亂了螢火蟲的生活
孫晨攝,圖片來自新華網
東南亞的紅樹林中,也生活著螢火蟲。如果你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旅遊,可以去找找紅樹林間的生態旅遊。划著船,靠近樹,壞壞的發出一點噪音,一樹的螢火蟲會飛上天空,這樣的情景自然是非常夢幻。
但這樣的模式,對於中國來說可能沒什麼參考價值。離我們的更近的日本、韓國還有臺灣省,可能更值得我們學習。
這三地都在開發圍繞著螢火蟲的生態旅遊,其中又要以日本的最為發達。據付老師介紹,日本各地分布上千個大大小小的螢火蟲自然景觀,生長地受到政府保護,每年的5月至8月,大批的民眾紛紛前往賞螢。景區內還附帶出售眾多與螢火蟲相關的紀念品和玩具。整個產業,年產值達到10億日元左右。因螢火蟲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它們的存在是當地農業的活廣告,農民們可以大打綠色牌,讓自己的農產品更好賣。
螢火蟲的幼蟲也會發光,它們生活周期更長,飼養、觀察這些兇猛的獵食者捕食、變態發育,是更好的動物保育教育
圖片:付新華
日本共有3種水棲螢火蟲,其中一種被日本政府立法保護,其他兩種則是螢火蟲產業化的主打品種。這兩種水棲螢火蟲的幼蟲被飼養者公開銷售,人們可以像餵養觀賞魚一樣在家庭中欣賞幼蟲發出的迷人光芒(螢火蟲的生活史請參考這篇文章)。一些溫泉、飯店及旅館也購買大批的水棲螢火蟲用以吸引顧客。一隻水棲螢火蟲價格為400日元,折合人民幣28元;一隻成蟲為1000日元,折合人民幣70元。此部分年銷售產值又可達到5億日元。但日本過度商業化的模式也造成了生態汙染和入侵等問題。
顯然,想要利用螢火蟲,首先得有螢火蟲。想要留下螢火蟲,直接往林子裡面放飛是白幹。所謂有鳳來儀,非梧不棲。對於螢火蟲這樣愛乾淨的動物來說,必須要有一片合適的棲息地,它們才會留下來。這麼些年以來,中國欠了很多環境帳。想要在城市裡重建一片自然的環境並不容易。但如果做到了,來的肯定不只有螢火蟲。
而這,就是更大的話題了。
我們果殼網一直在倡導,保護動植物不能光著眼於一個物種,而是要通過保護一個物種,來保護整片棲息地,來傘護許多物種。熊貓如是,白鸛如是,螢火蟲也應如是。這次螢火蟲放飛事件,我們請求公眾與媒體不要只把眼光放在螢火蟲身上,應該多想想如何做才能讓本地的螢火蟲回到城市,如何讓城市對自然更友好。
致謝:感謝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螢火蟲自然保護研究中心負責人付新華老師審閱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