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走馬觀花,
了解當地風景人文,
做有識旅者!」
世界上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洞穴,
之前小編介紹過越南的韓松洞,
今天要來跟你們說一個閃閃發光的洞穴。
從紐西蘭的奧克蘭南行160多公裡,
有一個小城叫懷託摩。
懷託摩洞穴(Waitomo)
因其地下溶洞景觀而聞名。
在毛利語中,
wai是「水」的意思,而tomo則是「洞」的意思,
富有「綠水環繞」之意。
靠著地下河,鐘乳石,螢火蟲來點綴,
在閃閃發光的同時迷人可愛,
所以大家都稱它為螢火蟲洞。
1887年,一位當地毛利族族長塔·帝努老及一位英國測量師法蘭德首次進入螢火蟲洞,
他們用亞麻稈做成竹筏,
用蠟燭照明,沿小溪向洞底進發,
他們驚奇地發現有無數閃亮的光點映在水面上,
還有三層鐘乳石,大喜過望。
當地政府在1888年,向遊人開放。
觀賞懷託摩地下奇觀最簡便的方法是步行或乘坐橡皮輕船,
但是螢火蟲洞是一個地下溶洞,
螢火蟲嬌小,敏感,
遊客是不能飲食,觸摸或者拍照的。
鍾乳石及石筍會因為觸摸而失去它的色澤,
也是不能觸摸的。
這個溶洞有1.5萬年的歷史,
在洞穴深處的昏暗裡,
從洞頂傾瀉而下無數條長短不一的半透明細絲,
每條絲上有許多「水滴」,
極像晶瑩剔透的水晶珠簾。
這是螢火蟲分泌的粘液細絲,
洞內昆蟲循光而來,
撞到絲上就動彈不得,
螢火蟲幼蟲便爬過來美餐一頓。
美麗螢光下的水晶珠串,
竟是危機四伏的「垂釣線」。
這種藍光螢火蟲學名叫做蕈蚊(Arachnocampa Luminosa),
生命周期不到1年,歷經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
其中幼蟲和蛹的階段可以發出藍光,
幼蟲階段發光效果最佳。
然而,螢火蟲並不是一直在發光,
手電筒的照射、煙味或是殺蟲劑等因素會影響到它們。
螢火蟲自身的美也是轉瞬即逝,
它們的美只能持續到遇見配偶並產出下一代,
然後死去。
其不擅長飛行,
因此它們喜歡在同一個地方長期停留,
這才存在美麗的螢火蟲洞。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螢火蟲,
螢火蟲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十分挑剔,
遇到光線和聲音便無法生存。
全世界目前只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才有,
人們無法在影視作品中欣賞到,
連旅遊宣傳照片也屈指可數。
所以在美麗的螢火蟲洞中來一場黑水漂流,
讓你體會滿天星鬥。
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更美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