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曾道「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杜牧吟說「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月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螢火蟲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傳說是腐草所化,也有人說是死後的靈魂化成,從一誕生就帶上了濃濃的悲憫意味,不少古典詩詞裡都有它們的身影。
螢火蟲喜歡生活在水邊或溼潤的環境裡,通常在夜間活動。小時候,農村的夜晚沒有路燈,只有零星的幾家燈火,稻田裡青蛙的呱呱叫與樹上的蟬鳴此起彼伏,走出家 門隱在黑暗中,草叢裡、大樹下、田野邊有一個個綠色的光點在移動,那是會發光的螢火蟲。每當此時,小孩兒們會悄悄靠近,乘其不意,以雙手為籠將其困住,再慢慢打開看著它們飛走,或是將抓到的螢火蟲拿到漆黑的房間放飛,感受孤光一點瑩的美妙。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還有多少人見過萬瑩飛舞,體驗過黑夜裡捕捉螢火蟲的樂趣呢?很遺憾,見過、親自觸摸過螢火蟲的人越來越少了。螢火蟲不會遷徙,它們是一代又一代地生活在同一個地方,當一個地方的螢火蟲沒有了時,那就是真的沒有了,相當於滅絕。
螢火蟲成蟲在水邊或者岸上產卵,水質不好的話卵就很難存活。以前在農村,螢火蟲隨處可見。但是隨著農藥、化肥的使用,以及生活垃圾的增多,農村環境越來越差,螢火蟲數量因此而驟減。
為了改善過度使用化肥帶來的土壤、空氣、水汙染,國家開始提倡使用生物有機肥,發展環境友好型的綠色農業。力源兄弟自研生物有機肥、高新營養土,發展集約型農業,種植基地使用嘉蕊魚肽肥補充作物成長所需營養,使用物理誘捕法驅蟲,打造螢火蟲也能健康生長、繁殖的農業生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