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小時候有各種各樣的跟螢火蟲有關的經歷,有的小朋友,將嫩綠的黃豆莢搞下來,將豆子摳出來,抓幾隻螢火蟲裝進豆莢,然後做成一盞「小不燈」,提著到處歡樂地跑。
位於廈門市文曾路的「國內首個螢火蟲公園」內,一群孩子稚聲稚氣地圍觀公園裡飛舞的螢火蟲。長期生活在城市裡,他們當中的絕大數是第一次看螢火蟲。這個公園,每天只有50組的名額,讓預約變得炎熱。這個螢火蟲主題公園坐落在距離市中心幾公裡遠的一處山坡上,園內植物茂密,又引入流水,以方便螢火蟲在此棲息。
專家指出,所謂的螢火蟲主題公園中的螢火蟲,都是從野外捕捉或從外地購買的。這些被本地人捕捉的螢火蟲,通常以非常低的價格賣給策劃公司、公園或者景區等單位,然後每周投放到暗房或者網棚中。在運送至螢火蟲主題公園的路途中,死亡率約為20-40%,甚至更高。
投放到網棚中的螢火蟲,通常也只能存活2-3天,為了博得城市人的一笑,無數螢火蟲葬身他鄉。各種名義的螢火蟲主題公園現在不止廈門一處,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以下城市打造過所謂的螢火蟲公園:成都、常州、廣州、寶雞、上海、青島、武漢、南昌等,不過,比起廈門工作人員的專業化,其他地方的螢火蟲公園,則顯得草率而混亂,有的不過就是商場的一個展廳,有的乾脆就是臨時搭了個棚子。
各地螢火蟲引發的風潮,此起彼伏,但熱鬧的背後,似乎沒有人去關注這樣的事實,螢火蟲的異地放飛前後,會帶來大量螢火蟲非正常死亡。你對這些螢火蟲主題公園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