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節」連辦三天,其「環保科教」主題引起多方質疑
市政協委員韓志鵬發問:「消費螢火蟲,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遺憾?怎樣的悲哀?怎樣的代價?」
9月6日至8日,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舉辦的一場「螢火蟲節」,成為城中熱議的話題—有人稱很浪漫,但有已參觀的觀眾卻大呼「坑爹」,市政協委員韓志鵬也不由得發問:「消費螢火蟲,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遺憾?怎樣的悲哀?怎樣的代價?」
花50元看人?
9月6日18時許,大學城體育中心34號門前,已經排起了兩行隊。家住西塱的黃阿姨帶著兩個小孩,16時就吃了晚飯,坐地鐵過來。
原定18時開始的展覽,直到19時觀眾才得以陸續進場。根據主辦方的設置,「螢火蟲節」分成三塊:第一塊是「螢火蟲生態知識夜光板」,其實是多塊配有文圖的展覽板;第二塊是昆蟲展示區,這裡有做成琥珀的各類昆蟲,以及放在裝有假山假草的玻璃箱裡的螢火蟲幼蟲;第三塊是螢火蟲觀賞區,由黑色幕布搭成了封閉空間,發光的螢火蟲成蟲被裝在玻璃柱、玻璃盒等容器內飛舞。
整個「螢火蟲節」的場地,約為一個籃球場大小,不作任何停留的話,半分鐘即可走完全場。19時10分,隨著人流的逐漸增多,空氣變得十分悶熱,觀眾在狹小的空間裡你推我搡。「太難受啦!花了50塊,不是看蟲是看人!」19時20分,一名大學生衝出黑色幕布,勸說正在排隊入場的同學:「別去啦,坑爹!」
閃光燈頻現
螢火蟲少也備受詬病。此次「螢火蟲節」,主辦方北京中智信衡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宣稱,他們從江西某養殖基地運來了7000隻螢火蟲,其中成蟲6000隻、幼蟲1000隻,耗資16萬元。
「螢火蟲觀賞區」是展示成蟲的,面積約有三分之一個籃球場大,即140平方米左右。按此面積計算,每平方米的螢火蟲數量應為42.8隻。但據新快報記者現場觀察,觀賞區內的螢火蟲數量,約有1000隻。
閃光燈在黑暗的空間裡頻繁亮起。現場的講解員不斷地提醒:「不要開閃光燈,不要開閃光燈。」但一兩分鐘後,刺眼的亮光再次出現。「我不明白,為什麼現場的工作人員不去阻止開閃光燈的觀眾,光在那裡念叨有用嗎?」中山大學大三學生windy忿忿地說,「既然是宣傳環保,為什麼不給螢火蟲一個更好的環境?」
PK臺
螢火蟲死在野外不如死在展館?
主辦方宣稱,舉辦「螢火蟲節」是為了宣傳環保,但這一說法卻遭到廣州眾多學生環保團體及專家的質疑。新快報記者就三大質疑熱點,分別採訪了主辦方的新聞發言人朱萬宇、鳥獸蟲木自然保育會幹事李棟以及廣州螢火蟲保育專家許松,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螢火蟲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
朱萬宇:我們的螢火蟲都是從江西贛州的一個養殖基地運來的,具體地點不方便透露。每隻螢火蟲的成本是8塊錢。
李棟:我們想問他們(指主辦方)要資質證書,但是他們以核心技術不能外洩為由,遲遲不出示。
許松:螢火蟲很難成規模地飼養,對專業知識、技術的要求非常高。我國臺灣跟日本有成功養殖的例子,但也就是成功養殖了一至兩種。
如此展示能起到環保科普的作用嗎?
朱萬宇:我們設置了三個板塊,現場也配有講解員。
李棟:僅看現場的情況,他們並沒有保護好螢火蟲,任由遊客拍照使用閃光燈,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它們的死亡。現場配有講解員,但是他們大都不了解螢火蟲的生活習性。
許松:他們把幼蟲放在假山假草製成的玻璃罐裡,美其名曰為模擬生態環境,螢火蟲是對環境非常敏感的生物,這樣做合適嗎?
用螢火蟲的生命換取一場商業展示,值得嗎?
朱萬宇:死亡不可避免,與其在野外死,為什麼不能在這裡死?而且如果螢火蟲的死可以換取大家對它的重視,這不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嗎?
李棟:我們不提倡這樣的方式,更希望大家能去戶外欣賞螢火蟲的自然之美。
許松:螢火蟲的成蟲生活周期本來就短,它們發光,是為了繁殖後代。這樣展覽等於是剝奪了它們的生育權。而且,螢火蟲是很弱小的生命,從尊重生命的角度來看也是不應該的。
韓志鵬:廣州有螢火蟲嗎?
市林業和園林局:森林公園可覓螢蹤
此次「螢火蟲節」,也引起了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的關注。「螢火蟲成了奇貨可居的商品……消費螢火蟲,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遺憾?怎樣的悲哀?怎樣的代價?」他也向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發問:「廣州的石屎森林間可以有螢火蟲嗎?」
廣州有山有水的地方螢火蟲多多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回應稱「可以有」。據介紹,螢火蟲大多會選擇較潮溼的地方作為棲息地,光害會影響螢火蟲的交配,因此低汙染、潮溼、無光害、適溫的環境方才適合螢火蟲的生活。城市環境遠遠低於螢火蟲生存的環境底線。「想要看螢火蟲的童鞋,不妨在夏日的夜晚,去我們的森林公園看看,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廣州市區的螢火蟲數量比較少。」廣州螢火蟲保育專家許松說,華南植物園、白雲山西側以及天河公園會有零星螢火蟲出現,而在增城、從化、蘿崗等有山有水的地方,螢火蟲就多得多。
觀賞螢火蟲應遵循「三不原則」
據許松介紹,廣州的螢火蟲品種很多,有黃帶熠螢、黃脈翅螢、邊褐端黑螢等。在華南地區,螢火蟲成蟲集體出現的時間段有兩個,4月下旬及6月下旬。「等天色全黑,它們就會慢慢飛出來,在市區,它們的出現時間約為40分鐘,而在野外可以出現長達2個小時。」
許松提醒到,出於保護生物的考慮,市民在觀賞螢火蟲時,應遵循「三不原則」:不喧譁,防止使螢火蟲受到驚擾;不打燈,包括手電筒、閃光燈,以免影響其發光跟求偶;不捕捉,讓其回歸自然。新快報記者羅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