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導,5月27日到30日,兩萬隻螢火蟲將在連雲港體育中心放飛。但是,所謂的「浪漫放飛」實際上卻一場「死亡之約」。商業螢火蟲展雖不違法,但因涉嫌破壞生態,頻頻被叫停。
「放飛即死」的「螢火蟲之約」
5月上旬,一場為「螢火蟲之約」的活動在朋友圈不停推送。5月27日到30日,18點到24點,數萬隻螢火蟲將在連雲港體育中心放飛,「吻亮港城夜空」。
廣告中稱,「為了給螢火蟲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每天只出售5000張票,其中3000張為網上售票。
活動主辦方、深圳侶程文化科技公司法人代表胡熙政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此次展覽將放飛2萬隻螢火蟲,均以12.5元/只的價格由國內某知名養殖場購得。
該公司強調,這次放飛的「絕非野生螢火蟲」,等活動結束後,會將它們「全部放回養殖場,供應方退回相應補貼金額。」
這場活動遭到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環保志願者的公開抵制。
長期關注、保護螢火蟲的環保志願者範博表示,城市沒有適合螢火蟲生存的環境,所謂「浪漫的放飛」其實造成了大量螢火蟲的非正常死亡。
他解釋說,螢火蟲對生態環境要求苛刻,這使得人工培育成本高昂、耗時長、成活率低,自然生長周期需要1年,培育下來一隻蟲子的成本在20元左右。而捕捉的野生螢火蟲,按照行情,僅為1元—4元不等。
他認為,人工養殖幾乎是不可能的,商家之所以宣稱為人工養殖,他質疑是為了應對外界的批評。
據相關專家介紹,螢火蟲發出光亮本身是求偶的信號,是這個物種延續下一代的方式。如果人為地更換環境,帶來的打擊可能是毀滅性的——影響了繁殖,就會減少第二年後代的數量,久而久之,就會影響當地生物鏈。
「可以說,『浪漫放飛』是一種建立在螢火蟲死亡上的狂歡。」致力於螢火蟲考察與研究的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守望螢火蟲研究中心」主任付新華對這種商業模式十分不滿,「這只會加快螢火蟲的滅亡,因為螢火蟲一旦離開棲息地,生存時間很短,幾天之內便會全部死掉。」
螢火蟲展雖不違法但頻被叫停
5月24日,因「可能影響當地生態」,環保志願者範博向相關部門進行了舉報,連雲港高新區社會事業局聯合當地農林部門展開調查。
連雲港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副局長王定勝表示,雖然商家說是「人工養殖」,但他們目前尚未看到「養殖許可證」等相關證件,也不知道螢火蟲的來源地。
當地野生動植物與溼地保護管理站相關負責人表示,螢火蟲既非野生動物,也不危害植物,是一種益蟲,因此「還不知道由誰來進行監管」,「目前法律上也沒有明確規定。」
據悉,目前螢火蟲並不屬於保護動物,也不在《「三有」動物保護名錄》,舉辦螢火蟲主題展嚴格來說並不違法。
範博說,他在螢火蟲展工作人員處拿到了一份「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過,奇怪的是,這份合格證明與他們去年從別處拿到的一份證明幾乎「一模一樣」。
「貨主、數量、啟運地點(江西)等都是一樣的,字跡也完全一樣,只不過一個是2016年籤發,目的地是深圳,而這次這個是2017年籤發,目的地為連雲港。」
近年來,由於主辦方無法提供所需相關手續,陸續有螢火蟲展被依法要求停辦。
2015年8月,長沙市宣稱開辦的首家螢火蟲主題公園因無法提供《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等相關手續,被長沙市林業部門依法停辦。
2016年8月,紹興一遊樂場推出了放飛10萬隻螢火蟲的活動,遭當地農林局叫停。
2017年5月,海南海口市的螢火蟲展,曾因「未辦理檢疫等相關手續」也被當地林業部門叫停。但此次連雲港的活動到目前為止並未被叫停。
連雲港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辦方稱此次活動的人數在1000人以下,因此並未向公安機關報批,但活動期間,將會有民警前去維持秩序。
從該微信公眾號的購票通道可以看到,此次螢火蟲展的限報名人數為2110名,已報名239名。
值得注意的是,5月24日,淘寶論壇禁限售商品專版發布通告稱,將野生活體螢火蟲納入禁售商品管理範疇。2017年5月24日起,淘寶將對野生活體螢火蟲相關商品信息執行排查與清理措施。由於螢火蟲人工養殖的業態不明,相關養殖證管理制度也較為地方化,淘寶網對此並無確切的審核能力。因此,若賣家聲稱其為人工養殖產物,淘寶網不予認可,視為野生產物處置。
據觀察者網編輯查證,目前在淘寶網上搜索「螢火蟲活體」已經沒有相關商品進行售賣。
在此之前,志願者團體「螢火蟲生態線」向淘寶遞交公開信,希望它們能禁售螢火蟲。25日,該組織在微博上開展籤名活動,呼籲國家林業局緊急叫停螢火蟲商業展。
國家林業局官方微博在4月21日曾轉發了一條微博,稱策劃螢火蟲展覽「本身不違法不違規,策劃相關展覽也無需林業部門審批,但由於螢火蟲展覽在國內很多城市都遭受過差評,林業部門不建議用螢火蟲活體做展覽」。
如何正確觀賞螢火蟲
既然螢火蟲商業展飽受差評,那遊客又可以在哪兒欣賞螢火蟲呢?
據經濟日報《綠周刊》報導,在日本和中國臺灣等地,已經建立自然保護區,引導遊客前來觀賞。
在付新華教授看來,遊客喜愛觀賞螢火蟲反映出了人們對原生態環境的嚮往,「因為大家去賞螢的時候,其實不光是看螢火蟲,更是欣賞它所在的很純美的自然生態。」
「如果說我們帶著保護螢火蟲、保護環境的意識來做這個事情的話,螢火蟲就會越來越多。再吸引遊客來賞螢,這是一件有意義的好事情」。付新華說。
付新華早在2014年就開始進行類似的探索。他帶領湖北省守望螢火蟲研究中心與鹹寧通山縣廈鋪鎮政府、橋口村一起打造了中國首個螢火蟲保護地——大耒山生態保育園。大耒山生態保育園內保存著較好的森林生態系統,有17種螢火蟲棲息。
「我們希可以望把螢火蟲保護和鄉村旅遊模式相結合,打造一個以保護螢火蟲、保護環境以及社區共贏的模式,進而在全國進行複製。」付新華接受《新周刊》採訪時表示,目前他們已與江蘇常熟市虞山鎮中涇村達成合作協議,為當地復育螢火蟲,這也是將「大耒山模式」進行複製推廣的一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