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至19日,欒城舉辦首屆螢火蟲節。新京報記者 寇佳祥 攝
當地相關部門稱螢火蟲非保護動物,不存在監管和報批;專家稱螢火蟲「背井離鄉」參加展覽,難存活
「七夕情人節如何過?欒城首屆螢火蟲節浪漫進行中!」石家莊柴武大街東狄家莊村螢火蟲主題公園七夕起舉辦「螢火蟲節」,活動持續至19日晚,螢火蟲共四五百隻,活動結束後會全部放飛。有網友發文質疑螢火蟲來源。
養殖者稱是從雲南朋友處帶回螢火蟲小卵子,養在潮溼黑暗的地下室,存活率不高,「壽命長的五六天,短的兩三天。」
石家莊市林業局方面表示,螢火蟲不屬於保護動物,因此舉辦活動無需報備審批,也不存在監管情況。
「螢火蟲運到城市,不僅在運輸環節中死亡率極高,參加完活動後,基本沒有活路。」專家提到,螢火蟲生存所需的水、避光等必要條件,城市均不具備。
螢火蟲成交價0.7元/只
17日晚,河北欒城柴武大街東狄家莊村螢火蟲主題公園內,幾百隻螢火蟲飛舞,不時發出綠色的光。石家莊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稱,螢火蟲是「浪漫」的代名詞,更是童年的美好回憶,格外受小朋友喜愛。
主題公園內特別設立兒童娛樂區,除了城市裡難得一見的螢火蟲,還有燈光秀、大型歌舞、雜技、舞龍舞獅表演等。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該活動持續3天,每天18點半到23點。主辦方還提醒,晚上9點會舉辦螢火蟲放飛活動,需要暫時斷電,請遊客注意安全。
「螢火蟲是從養殖戶處購買的,都是個人養殖,不是野生的。」昨日,主辦方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提前看過這些螢火蟲,個頭跟蒼蠅差不多,比野生的要小,泛著黃光,且繁殖速度特別快。
展覽的螢火蟲有四五百隻,成交價格為0.7元/只。因螢火蟲不能見光,主辦方在公園一個最黑暗的地方布置場地進行展覽。活動結束後螢火蟲直接放飛。
養殖戶從雲南帶回螢火蟲卵
養殖者劉先生稱,十幾天前,他去雲南遊玩,發現螢火蟲很多,便從朋友那裡弄到一些螢火蟲卵子,並養在地下室潮溼黑暗的地方。劉先生表示,這些螢火蟲並不好養,不能見光,不能超過28攝氏度,還得保證溼度,再加上自己此前從未有過養殖經驗,因此死亡率比較高。
舉辦螢火蟲相關活動是否需由相關部門審批?石家莊市林業局林政處王日貴處長介紹,國家級重點和省重點保護動物需要辦理審批手續,河北省「三有」動物不用辦理審批,但要辦相關備案類的手續。「動物管理是和名錄掛鈎的,螢火蟲不在國家級重點和省級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裡,也不在《「三有」保護動物名錄》裡,法律法規上對它沒有明確的監管制度授權,所以不存在監管和報批。」
河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工作人員也表示,螢火蟲不屬於保護動物,辦展覽活動不會經由相關部門審批,且管理部門也沒有監管的權力。「就保護動物的展覽來說,養殖的話可以,如果是野外獵捕的,需要報行政許可並辦理審批手續,也就說,得有合法來源。」
追訪1
活動所需螢火蟲從何而來?
記者查詢發現,舉辦螢火蟲節的地方不在少數。8月10日,浙江東陽市湖溪鎮象田首屆螢火蟲節開幕,吸引眾多遊客尋訪「童年的記憶」。
這些活動的螢火蟲從何而來?江西贛州何先生養殖了一百多萬隻螢火蟲。他表示,以前養四五百萬隻,這段時間幾乎沒有做活動的來買,大多都是養殖的,七夕期間發貨量不是很大。
「我們是人工飼養,相對來說個頭統一,壽命更長。」他說,(買)幾百隻的話,2元/只,幾千隻的話,1.5元/只。快遞直接送貨上門,兩到三天就可以送到,而且保證90%左右的存活率。而據《郵政法》及《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活體動物屬禁止郵寄類物品。
這些螢火蟲來自哪裡?此前有調查報告顯示,主要集中在海南屯昌、雲南西雙版納、江西贛州等地。目前出售螢火蟲的商家,不乏是野外濫捕捉到的。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付新華稱,野外螢火蟲的成活率只有1%左右,但通過人工培育的螢火蟲成活率能達到80%以上。目前螢火蟲規模化養殖的技術並不成熟,而在技術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一隻螢火蟲的成本至少也在10元以上,通過養殖螢火蟲很難賺錢。
「大家都喜歡看螢火蟲,但成蟲存活時間只有兩周。」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李學燕介紹,螢火蟲最快也是半年一代,就是養半年,最多只有兩周可以觀看,養殖成本很高。粗略估計,如果在室內養,不可能每隻兩三元錢。
追訪2
放飛是否影響螢火蟲壽命?
活動主辦方稱,展覽過後,會對螢火蟲進行放飛,這是否影響其壽命?李學燕博士介紹,從種群上來說,昆蟲本身的繁殖率很高,如果只是少量放飛,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如果這樣一直持續下去,對螢火蟲種群的破壞是很大的。
「螢火蟲的生存有個範圍,將其運到另一個地方,就存在入侵問題。但在國內,最大的問題是對種群的破壞。」李學燕說,螢火蟲通過發光進行求偶,在成蟲期主要的活動就是繁殖。螢火蟲的繁殖不快,一年兩代算比較快了,多數是一年一代。
如果把成蟲捕捉到另外一個地方放飛,環境並不適合螢火蟲生存,像室內這些空間中,螢火蟲很快就會死去,肯定影響螢火蟲繁殖。
「螢火蟲運到城市,參加完活動後,基本上沒有活路。」付新華說,根據他十多年對螢火蟲生活習性的研究,螢火蟲生存所需的水、避光等必要條件,城市均不具備。
付新華團隊的調查報告顯示,「背井離鄉」的螢火蟲,不僅在運輸環節死亡率極高,就算到達城市參加展覽,也幾乎活不下去。因為螢火蟲是環境指示動物,城市光汙染釋放出大量紫外線、紅外線,「強光破壞了它們在夜間的正常生長繁殖,甚至有些會被高溫強光燒死。」
追訪3
目前螢火蟲生存處境如何?
對於此次欒城首屆螢火蟲活動,支持者表示,非常浪漫所以想去,或是之前沒見過螢火蟲,比較好奇。反對者則表示,當前的環境並不適合螢火蟲繁衍生息,放飛幾乎等於撲殺。也有市民建議,可以借著螢火蟲的減少,給孩子加強保護環境意識,並希望將螢火蟲列為國家保護動物。
新京報此前報導,螢火蟲對於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它是環境是否良好的自然指標,也是自然系統中的重要一環,能改造人類的居住環境。付新華認為,螢火蟲生存在水源乾淨、溼潤陰涼的地方,是公認的生態環境指示物種,其數量的多少能反映出生態環境的好壞。「它們在哪裡消失,就表示那裡的環境變惡劣了。」
目前螢火蟲生存處境如何?付新華坦言,我國螢火蟲種群總體數量下降很快,個別種類瀕臨滅絕,已處於非常危險的境況。
由於螢火蟲不是保護動物,現在未納入到動物保護名錄中。付新華稱,目前其保護主要靠公眾自覺,希望螢火蟲保護有法可依,推動地方政府將一些珍稀的螢火蟲生存的區域列為保護區,希望能夠立法保護螢火蟲,阻止破壞生態。
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驍晉 寇家祥 實習生 徐靜 陳怡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