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發現的第一種同步發光的螢火蟲,付新華命名它為"穹宇螢"。
付新華在夜裡考察研究螢火蟲時的工作照。
付新華拍攝到的端黑螢。
中山公園裡僅持續了3天的螢火蟲展匆匆停辦了,因為蟲子死亡過半。這些從千裡之外的廣西引進的小蟲,引來了萬人競相觀看,即使,它們是被遠遠關在籠子裡的。
中國第一個研究螢火蟲的博士付新華非常了解城市人的這種好奇和熱望。付新華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在青島度過的童年時期,他從未見過螢火蟲,直到2000年在武漢讀研期間,才第一次接觸、研究螢火蟲,並最終愛上這種寄託了人們童年記憶或美好遐想的小蟲。近13年來,眼睜睜地看著螢火蟲的數量滅絕式地減少,付新華想讓更多人關注這種被現代工業文明「獵殺」的昆蟲,並通過它們,讓人們對城市化侵蝕之下的鄉土中國有更多的認識和珍愛。
童年在青島從未見過螢火蟲
在聽到別人講述童年關於螢火蟲的趣事時,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付新華常常覺得自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因為缺少了螢火蟲」。
付新華是中國第一個研究螢火蟲的博士,但出生於青島即墨的他直到上初二的時候,才從《十萬個為什麼》上第一次看到「螢火蟲」。
等到他第一次見到螢火蟲,已經是2000年的事情了。在他讀研的華中農業大學校園裡的一個晚上 ,他看到灌木叢中有很多發光的亮點,很好奇,就用手去掏,「結果掏出一個蟲子在發光」。
導師告訴他,這就是螢火蟲的幼蟲。「有一天,我邂逅了一隻螢火蟲,於是,故事就這樣發生了。」在他寫的科普圖書《一隻螢火蟲的旅行中》,他這樣描述自己與螢火蟲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