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中的光與愛:人類開發到哪螢火蟲消失到哪

2020-11-23 半島網官網
  

在中國發現的第一種同步發光的螢火蟲,付新華命名它為"穹宇螢"。

  

付新華在夜裡考察研究螢火蟲時的工作照。

  

付新華拍攝到的端黑螢。

  中山公園裡僅持續了3天的螢火蟲展匆匆停辦了,因為蟲子死亡過半。這些從千裡之外的廣西引進的小蟲,引來了萬人競相觀看,即使,它們是被遠遠關在籠子裡的。

  中國第一個研究螢火蟲的博士付新華非常了解城市人的這種好奇和熱望。付新華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在青島度過的童年時期,他從未見過螢火蟲,直到2000年在武漢讀研期間,才第一次接觸、研究螢火蟲,並最終愛上這種寄託了人們童年記憶或美好遐想的小蟲。近13年來,眼睜睜地看著螢火蟲的數量滅絕式地減少,付新華想讓更多人關注這種被現代工業文明「獵殺」的昆蟲,並通過它們,讓人們對城市化侵蝕之下的鄉土中國有更多的認識和珍愛。

  童年在青島從未見過螢火蟲 

  在聽到別人講述童年關於螢火蟲的趣事時,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付新華常常覺得自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因為缺少了螢火蟲」。

  付新華是中國第一個研究螢火蟲的博士,但出生於青島即墨的他直到上初二的時候,才從《十萬個為什麼》上第一次看到「螢火蟲」。

  等到他第一次見到螢火蟲,已經是2000年的事情了。在他讀研的華中農業大學校園裡的一個晚上 ,他看到灌木叢中有很多發光的亮點,很好奇,就用手去掏,「結果掏出一個蟲子在發光」。

  導師告訴他,這就是螢火蟲的幼蟲。「有一天,我邂逅了一隻螢火蟲,於是,故事就這樣發生了。」在他寫的科普圖書《一隻螢火蟲的旅行中》,他這樣描述自己與螢火蟲的緣分。

相關焦點

  • 全球2000多種螢火蟲,許多種類正面臨滅絕,人造光是其第二大威脅
    在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非常奇特的,因為螢火蟲的卵、幼蟲、蛹、成蟲各個階段均能發光,所以以前在田野中黑夜,總能看到螢光點點的自然美景。但近日,來自世界各地的49位螢火蟲專家在美國《生物科學》月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全球已知的2000多種螢火蟲中,許多種類正面臨滅絕,對螢火蟲種群造成威脅分別是棲息地喪失、人造光和人類使用殺蟲劑等,若不加以保護,黑夜螢光點點將會消失。
  • 螢火蟲的光給我們的啟示
    還記得孩童時期見過的螢火蟲嗎?現在的城市是沒有了,或許在哪個偏僻的山村還有吧。那也許是個自然村,沒有什麼燈火,卻能見到螢火蟲的光。前些天,正好看到關於螢火蟲的紀錄片。片子裡有講述到日本的一個村落為了保護原有的生態與旅遊業開發者抗爭的故事。旅遊業者為了開發鄉村的旅遊業,設置的路燈照明,建造了旅店有了霓虹燈。後來發現村子裡原來的螢火蟲的景觀逐漸消失了。究其原因,雄性螢火蟲是通過看見雌性螢火蟲發出的光,再和她進行交配繁衍的。設置了路燈照明,使得雄性螢火蟲看不見雌性發出的光,阻止了繁衍,這樣螢火蟲就漸漸稀少了。
  • 最終幻想15螢火蟲在哪抓 最終幻想15螢火蟲位置
    導 讀 最終幻想15螢火蟲位置介紹,在最終幻想中有一個相當有趣的任務,也就是螢火蟲的抓取,而要抓到螢火蟲,小編覺得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一下螢火蟲在哪裡。
  • 會發光的螢火蟲 最怕城市裡的光
    浙江在線6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章咪佳 陳偉斌)如果不是會發光,其貌不揚的螢火蟲大概不會引起人類的注意。  當然沒有如果。人類需要光、熱愛光,地上的螢火蟲,大海裡的水母……這些天生會發光的生物,叫人驚喜。  人們俗稱的螢火蟲,是一個龐大的家族。
  • 螢火蟲,蝴蝶,金龜子……人類從昆蟲身上能學到什麼?
    其實在這個地球上,除了我們人類之外,還有很多的昆蟲,數量非常非常大——我們說,昆蟲是整個自然界當中的「三最生物」。 哪三最? 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 種類最多。
  • 螢火蟲正在逐漸消失?日本政府為了保護「靈魂之光」專門立法....值得我們學習!
    讀著這首千古佳句,腦海中漸漸浮現一個宮女用小扇扑打身邊飛來飛去的黑夜小精靈的畫面,秋意漸涼,孤單的心事無人理解,一股淡淡的憂傷撲面而來。四周儘是高樓林立霓虹閃爍,螢火蟲早已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它們從我們身邊慢慢消失。專家解釋,當螢火蟲求偶時會發出特異的光源來吸引異性,而城市的燈光只會干擾它們後代的繁殖,螢火蟲不適合長途遷徙喜歡長期在同一個地方棲息,如果當地環境不合適或者生態遭到人為破壞,它們只能面臨死亡。
  • 黑夜裡不止有殭屍!螢火蟲你見過嗎?
    組件名稱:螢火蟲作者:I愛希v適用版本:《我的世界》手遊大家或許曾親眼在夜間看見過螢火蟲,但這種對環境要求極為苛刻的脆弱的小生靈現在已經愈發少見了。另外,它們發出的光屬於冷光源,因此不僅不刺眼,還顯得溫和而淡雅,再加之以其夜間活動的習性,這使得它們經常與幽靜、安逸或是浪漫等形容詞掛鈎。
  • 螢火蟲為什麼可以發光?什麼時候看螢火蟲最好?
    由於螢火蟲發光體中含有一種含有磷的發光物質和一種催化酵素,所以螢火蟲的發光原理。螢火蟲的發光體上有許多氣孔,當這些氣孔進入空氣時,發光質被酵素和氧氣催化氧化。然後通過這個機制來發光。螢火蟲能通過這個動作發光。這樣發出的光,由於大部分能量轉換成光能,極少數將轉換成熱能,所以又稱冷光。發光是為了尋找另一半。
  • 螢火蟲的象徵意義,揭開黑夜中的神秘面紗
    螢火蟲的象徵意義與魔法有很大關係。這不僅僅是螢火蟲是一個迷人的景象!他們也使用他們的魔法來吸引他們想要的東西。螢火蟲提醒我們,我們必須讓我們的光芒能夠被看到並吸引我們生活中所需的美好東西。螢火蟲的象徵意義當然涉及光,照明等。
  • 浩瀚的宇宙中,是否存在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令人意想不到
    而當黃昏時最後一縷陽光消失的時候,意味著一天又畫上了句號。白天和黑夜,就像是兩個從來沒有見過面的孿生兄弟,一方出現,另一方就會消失。作為人類,我們在地球上能夠清晰捕捉到白天與黑夜之間的區別,但是在浩瀚的星空當中,是否也存在這樣獨特的時間劃分?整個宇宙是否也存在著白天與黑夜的交替?
  • 抖音每到黑夜來臨的時候我總很狼狽是哪首歌歌曲歌詞介紹
    抖音每到黑夜來臨的時候我總很狼狽是哪首歌歌曲歌詞介紹  據悉,「每到黑夜來臨的時候我總很狼狽」這句話是歌曲《孤芳自賞 》裡面的一句歌詞,是楊小壯演唱的一首歌曲。看著你的故事和你的朋友圈  誰會喜歡孤單  是不想人看穿  最後一點點溫暖 也被你 打散  孤獨的人晚上  最害怕有燈光  你關了那燈光 心裡卻有一點憂傷  你流淚的眼眶  他走後的模樣  深深刺痛的心告訴自己要堅強  我承認我自卑 我真的很怕黑  每到黑夜來臨的時候我總很狼狽
  • 誰知道光源分為哪兩種?
    「光」是個神奇的存在,它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我們人類和動植物生長不可或缺的一種要素,那麼說到「光」,人們自然會想到光源,你對於光源了解多少呢?光源分為哪兩種呢?當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懵逼的,因為細究起來的話,確實不知道光源分為哪幾種,所以對於「光源」知識的掌握,大家應該要更多一點哦!如果是要從兩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可以得知,「光源」被分為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這兩種「光源』所代表的意思是什麼呢?
  • 人類從哪來?最終要到哪去?
    最終要到哪裡去?」這是許多人都曾經想像過的兩個問題,而且也是未解的兩個問題。相對來說,「人從哪裡來?」通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摸索已經有了雛形,但「要到哪去」屬於未來的話題,而顯然人不具備預知未來的能力。因此,我就個人的見解淺談一下這兩個「世紀難題」吧。
  • 外媒:研究顯示螢火蟲瀕臨滅絕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由美國塔夫茨大學和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領導的生物學家小組指出,由於棲息地喪失、人類使用殺蟲劑和人造光等三種威脅,螢火蟲正面臨滅絕危險。據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2月4日報導,這項新研究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49位螢火蟲專家參加,並已在美國《生物科學》月刊上發表。該研究強調,全球已知的2000多種螢火蟲中,許多種類正面臨滅絕,黑夜中螢光點點的自然美景將會消失。
  • 「好懷念有螢火蟲的夏天」,為何農村也很少見到螢火蟲,哪去了?
    摘要:「好懷念有螢火蟲的夏天」,為何農村也很少見到螢火蟲,哪去了?文/農夫也瘋狂大暑節氣到了已經有好幾天了,而在大暑節氣三候中的首候就是「腐草為螢」。螢火蟲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有些螢火蟲就是把卵產在一些腐爛的枯草中,古代的人不明白其中的科學,就認為螢火蟲是從腐草中生長出來的。在民間還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那就是《螢囊映雪》,估計現在不少城裡人對螢火蟲的印象也只能是停留在這個故事中。如今,不僅在城市裡見不到螢火蟲了,就連在農村裡也很難見到螢火蟲了。就算是有,也只是零星幾隻螢火蟲,真的好懷念有螢火蟲的夏天,那為何現在農村也很少見到螢火蟲了呢?
  • 數萬螢火蟲或將全部死亡 網友呼籲停止屠殺
    據主辦方透露,數萬隻螢火蟲將一直住在籠中,直到本月底螢火蟲秀尾聲之時,才將剩下的螢火蟲放飛。那麼,如果有倖存者,它們將飛到哪裡才能順利的交配、產卵、孵化呢?青島哪裡適合螢火蟲生存?流清河流域島城動植物專家于濤表示,嶗山區流清河流域有密集的螢火蟲出沒。
  • 螢火蟲生命短暫只有3到7天,照亮別人犧牲了自己
    不知道什麼原因,現在夏夜看不到螢火蟲了,就是在野外也看不到。螢火蟲夜晚喜歡在靠近水邊附近的草叢、樹叢邊飛舞,有時候也會飛到家屬院附近。家屬院幾乎沒有路燈,螢火蟲在黑夜中就格外顯眼。在沒風夜晚看螢火蟲上下翻飛、忽遠忽近會忘掉時間,來風了螢火蟲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同學們學習生物課時學過如何製作捕捉昆蟲的知識,回家都做了一個昆蟲捕捉網,用一塊紗布圍成一個袋子,袋口用鐵絲圍成一個圓圈,用一根竹竿加長捕捉網使用範圍,這個昆蟲捕捉網就做成了。
  • 螢火蟲一閃一閃的光,夏夜裡最美的景
    印象中,青蛙的叫聲更加清脆一點。成年後讀到辛棄疾的「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句子,很對景,就像是我少年的生活。更準確的描寫,還是稼軒的長短句:「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圖片來自網絡,謝謝除了莊稼地裡的好好壞壞,花狐鬼怪是最經常的話題。我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多少知道一點「聊齋」,因為他們說起來仿佛親歷一般。
  • 我國螢火蟲正面臨滅絕:被拉到城市可能活不過3天
    4小時之內,從異鄉運螢火蟲到海口的「偷渡計劃」宣告終止。它們也許守住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羽化成蟲,腹部發出螢光,帶著光芒飛翔、求偶、交配、繁育後代。這些柔曼的光亮對人類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但如果離開原棲息地,螢火蟲不僅很難繁衍,非正常死亡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即使對這種微小的生命來說,「母親節」也應該屬於新生,而不是死亡。
  • 夏日裡的漫天「星火」 重慶建首個螢火蟲農場
    20日晚,大學城螢火谷中,螢火蟲在草叢中飛出的美麗曲線。螢火蟲在黑夜裡飛出美麗的亮線。與幼年的強悍不同,成蟲之後的螢火蟲,便不再吃東西了,剩下的生命時光裡,只好不停的消耗體能,發光。「只是喝點露水。」   眾蟲都怕光,唯它愛「挑釁」   與人類交流需要語言一樣,螢火蟲主要是通過發光來進行交流。黃金生介紹,螢火蟲對光汙染最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