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哪裡來?最終要到哪裡去?」這是許多人都曾經想像過的兩個問題,而且也是未解的兩個問題。相對來說,「人從哪裡來?」通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摸索已經有了雛形,但「要到哪去」屬於未來的話題,而顯然人不具備預知未來的能力。因此,我就個人的見解淺談一下這兩個「世紀難題」吧。

首先,我們來看「人是怎麼來的?」
從已發現的最早的生物化石看,最早的生物誕生於距今42.8億年前(依據是科學家在加拿大魁北克發現的生物化石),當然最早的生物只是原始的單細胞生物,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到了距今約36億年前,古核細胞從極端的環境下成功的出現了,即使到現在,我們在深海的火山口、鹽鹼地等環境中依然能夠找到它們。但是這些生物的出現,並沒有影響到地球的環境,而是在當下的環境中它們經過複雜的演化形成了而已。到了距今約30億年前,真正對地球環境有正面影響的生物出現了,它們就是藍藻。
雖然藍藻並沒有細胞結構,但是它體內具有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酶,所以大量的藍藻吞噬著濃度極高的二氧化碳,釋放出珍貴的氧氣,這為以後生物的崛起和多樣性提供了先決條件。

藻類不斷的生長和繁殖讓地球的大氣中充滿了氧氣,但是,生物的多樣性依舊沒有出現,原因就是距今25億年前的全球冰凍現象,又稱雪球地球,這是地球史上第一次出現雪地地球。雪地地球結束後,地球上的生命開始了緩慢的進化,到了距今約9億年前,藻類植物有了多樣性,除了藍藻外,還出現了其他的藻類,比如球藻、巨囊藻等等。
但是好景不長,在距今約8億年前,地球上迎來了第二次雪地地球。這次的事件把剛剛要蠢蠢欲動的生物又一次壓在了冰雪之下。這次的雪球地球持續了約1.6億年,到了距今約6.35億年前結束。
全球冰雪覆蓋就意味著融化後有足夠的水,而前期藻類們已經工作了約30億年,氧氣的儲備也已經足夠,所以,到了5.4億年前,地球上終於迎來了第一次生物的繁榮: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始,地球上的生物進化開啟了高速模式,在其中距今約3.8億年的一部分海洋生物爬到了陸地上,正式開始陸地脊椎動物的進化,之後就是恐龍時代。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恐龍出現在距今約2.3億年前,而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在距今2.25億年前,正是這500萬年的落後,讓恐龍登上了「霸主地位」。由於恐龍的壓制,其他生物都是夾縫中求生存,尤其是早期的哺乳動物,它們不得不以老鼠一樣的體型過著吃蟲子的生活苟且著。

恐龍滅絕以後,地球上的生態位出現了空缺,於是原始的爬行動物、鳥類以及哺乳類動物都佔據了一部分的生態位,開始了高速進化。這一點從5900萬年的冠齒獸(體重500公斤左右的哺乳動物)出現就能看出來了。
在不同環境下的哺乳動物們開始了進化,到了距今約4500萬年前,在我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進化出了最早的猿類,它就是中華曙猿。之後就是距今約3000萬年前的原上猿。
到了距今約1500萬年前,各個大陸上的森林中出現了臘瑪古猿,在之後就是南方古猿了。南方古猿是從猿向人進化的第一階段,之後經歷了數次的進化和遷徙,從南方古猿到能人,再到直立人,最後到了智人,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人類終將會去到哪裡?
隨著人類的進化,到了現代人,人類已經有了很高的科技水平,正是有了這些進步,人類在地球上的地位才越來越鞏固。地球上陸地的面積佔地球總面積的29.2%,而人類居住地約佔陸地總面積的16%。雖然人類的居住地佔陸地面積並不大,但是,人類的手已經伸向了地球的各個角落。除此之外,人類發明了各種的太空飛行器,開始了對其他星球的探索。
而地球上的資源隨著人類的過度使用也越來越少,因此,人類終將會去到哪裡?我認為只要是能夠發現宜居的星球,人類就會想方設法的去到上面再次開啟新的徵程。也就是說人類的腳步不會停止,除非是滅絕。

總結
從科學的角度看,人類是古生物慢慢進化而來的,但是由於缺乏許多關鍵的化石,所以人類的進化一直以來飽受爭議。至於人最終要去哪?這個問題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目前來說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