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中國林業》
東經126°13′55〞-126°32′02〞,北緯42°16′20〞-42°26′57〞,一片在地質學和生態學上頗為獨特的區域。
這裡是吉林龍灣,地處長白山北麓龍崗山脈中段,7座大小不等的火山口湖靜臥在長白山的臂彎裡。
這裡是吉林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唯一的火山口湖型保護區,有從火山口湖向溼地演替的全過程。
旱龍灣已經演替為溼地火山口湖溼地
自東北向西南,東龍灣、南龍灣、三角龍灣、旱龍灣、大龍灣、二龍灣和小龍灣7個火山口湖依次排列。
龍灣的火山口湖被稱為「瑪珥湖」。它是地下巖漿上湧遇到地下水,導致局部水蒸氣爆炸所形成的,有低平的火山口。當地居民對這些深幽的湖泊心生敬畏,聯想為「龍生之地」,便稱其為「龍灣」。
龍灣火山口湖群在全國火山地貌中極其罕見,為研究中國東部第四紀火山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樣本。
經過多年演替,這些火山口形成了獨特的火山口湖沼澤溼地,包含了從火山口湖向溼地演替的全過程。
這些溼地主要有4個類型:一是具有典型特徵的現代火口湖湖泊溼地;二是火山口湖經過漫長歲月的沼澤化過程,湖面消失,全部沼澤化;三是在玄武巖熔巖谷地、熔巖臺地及其上的各種窪地,因排水不暢形成的沼澤;四是山間河谷灘地,因地表常年過溼形成的沼澤。
大龍灣火山遺蹟風光
吉林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5061公頃,吉林龍灣群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保護區試驗區,總面積8102公頃,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景區內最具特點的就是7處低平火山口湖。
7個龍灣形似北鬥七星,分布在方圓不足30公裡的範圍內,密度之大、數量之多、成因之典型、保存之完整均為國內罕見。它以森林生態景觀為主體,火山口湖群和火山錐體為骨架,流泉、瀑布為脈絡,人文建築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副靜態景觀與動態景觀相協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的獨特畫卷。
龍灣共有十一大景區,除了七灣,還有一瀑、兩頂、一漂流。一瀑,即為以吊水壺瀑布構成的森林生態景觀區;兩頂,即為以金龍頂子山和四方頂子山構成的火山錐景觀區;一漂流,即為以後河漂流、生態採摘園為代表的休閒體驗區,集觀光、避暑、休閒、度假、康體、科研和環境保護為一體。
二龍灣溼地物種豐富
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高等植物116科405屬751種、變種及變型,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種;共有脊椎動物32目79科172屬257種,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6種。這裡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東北紅豆杉,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和梅花鹿。
憑藉典型的火山地質地貌、完整的火山溼地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龍灣保護區成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林業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首次在全球設立「生態保護地綠色名錄」,吉林龍灣以其獨特的資源品性、規範的保護措施、科學的開發管理,經過四大項45個指標的考核,從全球數百個保護地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6個首批入選「IUCN生態保護地綠色名錄」的成員之一。
三角龍灣四季旅遊美景
長白山水秀,在龍灣,有闊秀之美、幽秀之美、清秀之美、險秀之美和古秀之美。山水泉石風格迥異。
龍灣四季分明,美景紛呈。
春臨龍灣,萬物復甦,仿佛一瞬間,屬於春天的色彩被次第點燃。此時最耀眼的是野生杜鵑花,團團簇簇,迎寒怒放在險峰奇石間。吉林省生態旅遊三大品牌之一的「龍灣野生杜鵑花卉旅遊節」每年舉辦,吸引成千上萬的遊人和攝影愛好者。
夏至龍灣,美在霧起霧散。龍灣的霧,總在不經意間出現,或清晨、或傍晚,或於山間、或於林畔,或在眼前、或在天邊,如夢如幻。置身霧裡,在雲天漫步中感受微雨綿綿;遙望遠山,如幾筆淡墨輕描寫意於山水畫卷。
秋降龍灣,五花山色,層林盡染。龍灣的秋天,最美在10月,兩種顏色成為主色調,一抹紅、兩片藍。一抹紅,楓葉流丹;兩片藍,天高雲淡、水波瀲灩。
冬至龍灣,原始潔淨,晶瑩耀眼。冬季的龍灣有兩大賞雪去處:一為四方頂,二為吊水壺,同為勝景,風格不同。四方頂的冬天給人線條剛硬、寂靜寥廓之感,霞光映雪恢宏壯麗,枯樹古木形態萬千;吊水壺的冬天像一首詩,「霜凝凇滿樹,冰心照玉壺」,霧凇冰雕雪塑,風情萬種。
龍灣保護區雨量適中,四季分明。這裡林海莽莽、連綿逶迤,水域及森林覆蓋率超過90%,流泉、飛瀑、碧水以及大面積的森林植被,提供了豐富的負氧離子,優質而完備的資源要素為發展森林康養項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留下自然本色、生態本真、文化本源,吉林龍灣正努力守護世界的財富、自然的遺產。
小龍灣正向溼地演替吉林45%自然溼地得到有效保護
7月的吉林,一處處自然和人工溼地碧波蕩漾、植被茂盛,多種水鳥進入繁殖季。幼鳥趴在媽媽背上,或是跟在身後遊水,鳥爸爸不斷潛水抓魚餵給小鳥,這樣的畫面時時上演。
吉林溼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全省溼地總面積99.76萬公頃,其中自然溼地87萬公頃。吉林溼地共有四大類16型,其中沼澤溼地6型、湖泊溼地3型、河流溼地3型、人工溼地4型。溼地不僅構成了生態吉林、美麗吉林的重要方面,還使吉林成為水鳥遷徙的重要國際驛站。
近年來,吉林建立健全溼地保護修複製度,加快溼地保護修復進程,落實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建立溼地分級保護管理體系。全省溼地由搶救性保護轉向全面保護,初步形成了有效的溼地保護管理體系。
目前,吉林自然溼地保護率已由5年前的35%提高到45%。全省已建立溼地保護區27個,其中國家級溼地保護區14個、省級溼地保護區9個、保護小區4個;溼地公園32個,其中國家級溼地公園23個、省級溼地公園9個;國家重要溼地8處,其中向海、莫莫格、通化哈泥溼地為國際重要溼地。
向海溼地是丹頂鶴的故鄉,向海鶴舞成為代表吉林文化的八景之一。霍林河、額木太河、洮兒河橫貫區內,草原、湖泊、沼澤、沙丘、榆林、灌叢交錯相間,上百個自然泡沼星羅棋布。區內有鳥類200餘種,其中鶴類6種,佔全世界現有15種鶴類的40%。
莫莫格溼地是中國白鶴之鄉。區內有312種野生動物,其中鳥類近300種。每年春秋兩季,這裡百鳥飛臨,其中3000多隻白鶴種群在遷徙途中選擇停歇莫莫格,佔該物種世界總數量的90%以上。2017年秋,600多隻東方白鸛曾齊聚莫莫格。
哈泥溼地位於通化市柳河縣南部,鴨綠江支流水系流經此地,與哈泥溼地相互涵養,形成了通化市的水源地哈泥河。保護區生活著229種鳥類、35種植物,植物群落以苔蘚為主,是長白山區森林沼澤和泥炭地的典型代表,其中圓葉茅膏菜是這裡最具原始性的標誌。
吉林是國內較早開展溼地立法的省份,溼地法規制度逐步健全。《吉林省溼地保護條例》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2017年,對《吉林省溼地保護條例》進一步修訂完善,增加了違法行為種類,加大了對破壞溼地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2017年12月,制定了《吉林省關於貫徹落實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實施意見》,加快建立溼地保護修複製度。
吉林是國內較早實施溼地補水的省份,退化溼地修復成效顯著。吉林先後藉助引察濟向、引嫩入莫等水利工程,為向海、莫莫格、牛心套保等溼地進行應急補水,累計補水2億立方米,有效恢復溼地近4萬公頃。2014年開始,在向海、莫莫格、雁鳴湖、通化喇蛄河、白山珠寶河等溼地保護區和溼地公園開展了退耕還溼、生態效益補償及溼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項目建設。2015年,向海溼地核心區生態移民工程啟動實施,恢復核心區溼地4696公頃,大大降低了保護區內人為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幹擾。
眾多的溼地構成了天然的生態屏障,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調節氣候變化、抵禦自然災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統計顯示,目前,吉林省溼地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為2161.93億元,其中溼地蓄水調節總價值為每年900.59億元、溼地生物多樣性總價值為每年383.81億元、溼地水質淨化總價值為每年172.2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