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之所以是群體、共同體之所以成為共同體,有個顯著的特徵,就是要有個精神歸宿、要有個精神家園,這是共同體心理需要的較高層次體現,同時也是高級心理活動的反應。中華民族共同體是由中華各民族組成的,中華文化亦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因此,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各民族共享文化的凝聚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高的心理需求。
從大腦的活動來看,共育、共有的大腦活動主要依靠大腦聯合行動來實現,即聯覺的腦活動。一般來說,一種通道的刺激即引起該通道的刺激反應,這種刺激引起其他通道的反應即是聯覺。聯覺是共同培育精神家園的神經生理基礎,導致聯覺的特殊刺激只在特殊群體中起作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飄揚時,中國人心理上會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溫暖感,引起共鳴。依靠聯覺,可以調動刺激物多重內涵的呈現,亦可引起腦神經的聯合工作,從而使同一件事或物在不同人的大腦中產生相似或相同的腦反射。
聯覺在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培育與建設中具有特殊的生理意義。在潛能上,每個人都能體驗聯覺的感受,唯一的困難在於將這種感知上升到意識層面。而就共同體或群體而言,依靠「共知、共情、共思、共憶」等心理活動相互作用,在共同刺激的反應方面,隨著一般的感知、情感、思維及記憶心理活動上升到意識層面,將愈發清晰。中華民族共同體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是歸屬感,這種對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方面的認同引起的歸屬感需要精神安放的空間,即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中華各民族通過交往交流交融,共同開發祖國的錦繡河山、開拓祖國的廣袤疆域,促進經濟上互惠互利的聯合;傳承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在反抗侵略、維護祖國統一的過程中凝聚了強大的向心力,鑄就了中華民族精神,形成了共有精神家園。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實體,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也培育和建設了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新時期共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內容,亦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應有的時代素質。其以高度凝練的方式,綜合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優秀文化,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願望。要在新時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合人心,引導各族群眾增進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引領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建設、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並闡明其邏輯必然性。
「共知、共情、共思、共憶、共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的心理過程、心理途徑和心理指標。從群體心理活動過程來看,共同培育精神家園是在「共知、共情、共思、共憶」的過程中逐步進行的,同時共育精神家園的心理過程反過來亦會作用於其他心理過程,向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來聚攏、聚合。
來源:中國民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