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育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途徑

2021-01-09 文旅中國

群體之所以是群體、共同體之所以成為共同體,有個顯著的特徵,就是要有個精神歸宿、要有個精神家園,這是共同體心理需要的較高層次體現,同時也是高級心理活動的反應。中華民族共同體是由中華各民族組成的,中華文化亦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因此,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各民族共享文化的凝聚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高的心理需求。

從大腦的活動來看,共育、共有的大腦活動主要依靠大腦聯合行動來實現,即聯覺的腦活動。一般來說,一種通道的刺激即引起該通道的刺激反應,這種刺激引起其他通道的反應即是聯覺。聯覺是共同培育精神家園的神經生理基礎,導致聯覺的特殊刺激只在特殊群體中起作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飄揚時,中國人心理上會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溫暖感,引起共鳴。依靠聯覺,可以調動刺激物多重內涵的呈現,亦可引起腦神經的聯合工作,從而使同一件事或物在不同人的大腦中產生相似或相同的腦反射。

聯覺在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培育與建設中具有特殊的生理意義。在潛能上,每個人都能體驗聯覺的感受,唯一的困難在於將這種感知上升到意識層面。而就共同體或群體而言,依靠「共知、共情、共思、共憶」等心理活動相互作用,在共同刺激的反應方面,隨著一般的感知、情感、思維及記憶心理活動上升到意識層面,將愈發清晰。中華民族共同體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是歸屬感,這種對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方面的認同引起的歸屬感需要精神安放的空間,即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中華各民族通過交往交流交融,共同開發祖國的錦繡河山、開拓祖國的廣袤疆域,促進經濟上互惠互利的聯合;傳承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在反抗侵略、維護祖國統一的過程中凝聚了強大的向心力,鑄就了中華民族精神,形成了共有精神家園。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實體,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也培育和建設了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新時期共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內容,亦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應有的時代素質。其以高度凝練的方式,綜合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優秀文化,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願望。要在新時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合人心,引導各族群眾增進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引領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建設、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並闡明其邏輯必然性。

「共知、共情、共思、共憶、共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的心理過程、心理途徑和心理指標。從群體心理活動過程來看,共同培育精神家園是在「共知、共情、共思、共憶」的過程中逐步進行的,同時共育精神家園的心理過程反過來亦會作用於其他心理過程,向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來聚攏、聚合。

來源:中國民族教育

相關焦點

  • 共同的思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途徑之三
    提要:歷史上,中華民族逐漸由眾多分散的民族群體走向文化自覺的民族共同體,這個過程亦是其共性思維聚合與發展的過程共同思維的培育和提高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的心理途徑。思維是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恩格斯曾指出:「思維與存在的關係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想什麼和如何想取決於我們生活的客觀世界,我們生活的世界、周圍的客體為大腦提供了思維內容。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共同體,其思維內容、思維方式等因其所生活的共同地域、所經歷的共同生活和共同事件、所面對的共同問題等表現出趨同性。群體或共同體所表現出的思維活動是其重要的心理過程,對共同體意識有著重要的整合與凝結作用。
  • 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點、線、面、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為我們黨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因此,必須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學校安身立命的生命線、作為有效落實「四個服務」的使命線、作為構築各民族師生共有精神家園的保障線。高校堅守人才培養質量這條生命線,必須聚焦「培養人」這一根本,抓住振興本科教育這一核心,構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導向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打造融通互嵌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
  • 不斷增強「五個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1月26日下午,內蒙古非遺保護中心黨支部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黨日活動,邀請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高校根深葉茂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高校根深葉茂 2020-09-16 2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
    涉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問題,同與異這對關係範疇可以提供一定的進路線索。中華民族如此多元,卻能夠長期存在延續,關鍵就在於具有某種同的特質。抽象地來看,「同」具有兩種基本意涵,一種是相同,一種是共同。「相同」排除了異的存在空間,只保留同一性的內容;「共同」則為異之共生提供了豐厚土壤,以保障互助協作內容的生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考慮前者,以保障整體性的共存,也要考慮後者,以促使共同體保持生機和活力。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中國民族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民族工作的歷史方位和時代課題,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在2019年9月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
  • 市委宣講團深入河東辦事處宣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來自市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宣講員薩仁其木格,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故事事跡,將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及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兩項學習內容分享給參加培訓的學員們,旨在促進河東街道辦事處全體黨員幹部職工進一步了解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攜手轄區居民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實踐」理論研討會...
    張俊豪在致辭中指出,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重要內容和重要標誌,是一項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切實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要準確把握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刻內涵,把握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正確認識其政治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等多重複合共同體的本質
  • 【領學十九大】什麼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缺乏「身份意識」,沒有「民族認同」,必然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的心理機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團結各族群眾,共建共享新時代中國發展成果的關鍵路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社會表徵,是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共享性、差異性、可變性和可塑性。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海報 | 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海報 | 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 2020-12-02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寧深化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2月3日上午,「南寧市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廣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在西鄉塘區中華中路社區舉行揭牌儀式。長期以來,南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宣傳教育主線來抓,在學校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系列實踐教育活動。每年各中小學組織開展主題展演、校園文藝展演等活動,進一步強化了首府各族青少年團結和諧、共同進步的思想意識。
  • 鑄牢多民族國家統一的社會心理基礎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整體或共同體,既由全體國民組成又由國內的56個民族組成,既是國民共同體又是多族聚合體,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策議程,就須基於這兩個方面的屬性,有針對性地來構建具體的推進方式,才能達成政策目標。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共同體與國家統一性之間存在直接的關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能為國家統一提供基礎性的支撐。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內涵、要素分析與實踐邏輯
    在此基礎上,本文首先從共同體與共同體意識這對元概念入手來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概念內涵,進而從構成要素的維度審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內容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邏輯。通過分析,可以確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由各族人民的中國認知體驗、中國價值信念和中國行為意願三個要素關聯共存而成,在實踐中,需要從這幾個方面把握鑄牢路徑。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家致力於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家致力於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2020-10-10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敦煌女兒」樊錦詩講敦煌(之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的講話中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古代于闐文、吐火羅文、粟特文、回鶻文、梵文、西夏文等民族文字研究被稱為「冷門」和「絕學」,但這些「冷門」和「絕學」往往可以為我們認識古代歷史打開新的窗口,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突破口,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歷史的借鑑。(作者:樊錦詩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 「動態」|巴林右旗「一家親」黨建聯合體開展「學規範 鑄團結...
    旗委組織部負責同志領學了《全領域基層黨建融合發展規範》,並結合右旗工作實際,對全領域基層黨建融合發展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主要內容等進行了詳細系統講解;旗民委負責同志領學了《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用深厚的理論、生動的事例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聯合體各聯建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內心深處紮根鑄魂,進一步強化了思想認識和理論知識。
  • 段志強在正藍旗調研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工作時強調 牢牢把握鑄牢...
    段志強指出,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做好民族地區工作的長久之策、固本之舉,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各民族發展進步、共同走向現代化的客觀需要。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刻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加強學情研究,統籌抓好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做好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相關工作,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係,不斷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把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和體現到具體工作實踐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
  • 認知與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有機體理論是我們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內在有機性的理論支撐,有機共同體理論則有助於我們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內在有機性的區域差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社會主義制度為保障,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不斷增強。步入新時代,要從物態和心態兩個維度不斷增量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內在有機性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筋脈與聚力之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增強內在有機性的有效保障。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