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敦煌女兒」樊錦詩講敦煌(之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0-11-25 求是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的講話中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自漢以來,地處絲綢之路交通要道的敦煌就是多民族雜居的地方,中古時期的敦煌及周邊地區長期存在著吐蕃、回鶻、党項等少數民族政權,這些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又影響著敦煌的居民,形成了漢民族與周邊各民族和諧相處、文化交融的狀況。因此,敦煌文化具有多民族文化並存的顯著特點。敦煌研究院供圖 孫志軍/攝

  敦煌壁畫不僅展示了中古時期漢民族服裝演變的歷史,而且保存了古代西北多個民族的珍貴服飾資料,可稱為中國服飾文化的寶庫。除了北朝時期的鮮卑族外,中唐時期出現了吐蕃人物形象,如第159窟的吐蕃贊普頭戴朝霞冠(指紅氈高帽),辮髮束髻於耳側,頸飾瑟瑟珠,身披大翻領的左衽長袖缺袴衫,腰束革帶,長靿烏靴。北宋末期,回鶻勢力在敦煌一帶強大起來,壁畫中出現了不少回鶻人供養像,如第409窟有回鶻王及王妃形象,回鶻王戴桃形高冠,身著團龍紋的圓領窄袖袍,腰系蹀躞帶。回鶻王妃則頭戴桃形鳳冠,耳墜大耳環,身著大交領的窄袖長袍,這是典型的回鶻服裝。

  (紀錄片:《河西走廊》之敦煌) 11世紀西夏統治敦煌以後,壁畫中也留下了西夏党項族的服裝。如榆林窟第29窟西夏武官供養像,人物頭戴雲縷冠,身著圓領窄袖袍,腰間有護髀,束長帶,足登烏皮靴。女供養人像,頭戴高髻小團冠,身穿交領窄袖衫,百褶裙,弓履。小孩形象是頭頂禿髮,也與文獻記載相符。西夏服裝,可說是漢、夏混合裝。元代壁畫中有蒙古族人物的形象,如榆林窟第6窟明窗壁畫中有4鋪夫婦二人供養像,男子頭戴寶頂蓮花冠,垂辮髻,著質孫(蒙古民族的袍式一色服),足登六合長靿靴。女子頭戴顧姑冠,身穿交領窄袖長袍。

  榆林窟第29窟,西夏小孩形象是頭頂禿髮。資料圖片。

  「異族婚姻」也是敦煌地區婚姻關係的一大特色。不同民族的人們在長期相處、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不斷加強交流和相互了解,以至於打破民族和國家的界限,相互通婚。敦煌文書《雜抄》中有「慈到郡,處平割中,無有阿黨。胡女嫁漢,漢女嫁胡,兩家為親,更不相奪」的記載,說的是早在三國時倉慈任敦煌太守時就有胡漢通婚的情況。唐宋時期敦煌石窟壁畫繪有胡漢通婚的圖像,如榆林窟第38窟西壁的婚禮圖,分別著回鶻裝和漢裝的男女來賓圍桌而坐,圍幔內新人正在行禮,新郎頭戴幞頭,著漢式袍服,正在彎腰行禮,旁邊站立著頭戴桃形冠,頸飾瑟瑟珠的回鶻新娘,畫面生動地反映了漢族與回鶻族之間通婚的場景。

  榆林窟第38窟西壁的婚禮圖。資料圖片。

  近年來,隨著藏經洞所出非漢語文獻的破譯與解讀,少數民族文學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如吐蕃文、回鶻文的文學作品。吐蕃文文學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著名長篇史詩《羅摩衍那》的譯本,此類寫卷有6件,可能為吐蕃時期傳入。將敦煌出土的吐蕃文本與梵文精校本《羅摩衍那》比對,發現無論內容還是篇幅,精校本的梵文本恐怕都遲於吐蕃文本,從而揭示出敦煌吐蕃文本的重要價值。古代藏族人還翻譯了不少古代漢語文學、史學名著,如《尚書》、《春秋後語》及《孔子項託相問書》等,上述吐蕃文寫卷在敦煌藏經洞中也都有發現。回鶻文作品如講唱文學《善惡兩王子的故事》,這個故事漢文本採用的是對話形式,回鶻文本被改為陳述式。此外,還有回鶻語韻文體《觀音經相應譬喻譚》作品。在一個回鶻文佛教詩集殘卷中,我們還可看到必蘭納識裡根據漢文佛典而創作的回鶻文詩歌《普賢行願贊》。敦煌文獻中保存了古藏文的《火灸療法》、《雜療方》等,代表了藏醫學的成就。《醫理精華》本是印度很有影響的古典醫學的代表著作,藏經洞保存了譯自梵文的于闐文《醫理精華》。漢、藏、印等不同文化系統不同語言文字醫學文獻的共處,展示了不同醫學文化在敦煌地區的交流和相互借鑑。

  莫高窟第158窟臥佛。中唐,吳健/攝

  今天的敦煌文化研究要在以往歷史學、考古學研究的基礎上加強對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加強中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中亞、西亞以及南亞印度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交流的歷史研究。古代于闐文、吐火羅文、粟特文、回鶻文、梵文、西夏文等民族文字研究被稱為「冷門」和「絕學」,但這些「冷門」和「絕學」往往可以為我們認識古代歷史打開新的窗口,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突破口,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歷史的借鑑。(作者:樊錦詩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高校根深葉茂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高校根深葉茂 2020-09-16 2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點、線、面、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為我們黨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與發展我們黨近百年來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原創性科學論斷,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鮮明主線和使命擔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關係民族復興大業的戰略工程、根基工程、民心工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高校在新時代聚焦國家戰略布局、貫徹「四為服務」方針的重要使命和時代擔當。
  • 共同的思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途徑之三
    提要:歷史上,中華民族逐漸由眾多分散的民族群體走向文化自覺的民族共同體,這個過程亦是其共性思維聚合與發展的過程共同思維的培育和提高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的心理途徑。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共同體,其思維內容、思維方式等因其所生活的共同地域、所經歷的共同生活和共同事件、所面對的共同問題等表現出趨同性。群體或共同體所表現出的思維活動是其重要的心理過程,對共同體意識有著重要的整合與凝結作用。據研究,思維方式與人格等有一定關係,對群體而言,思維方式與民族性、國民性等有著一定關係。
  • 不斷增強「五個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1月26日下午,內蒙古非遺保護中心黨支部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黨日活動,邀請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
  • 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
    涉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問題,同與異這對關係範疇可以提供一定的進路線索。中華民族如此多元,卻能夠長期存在延續,關鍵就在於具有某種同的特質。抽象地來看,「同」具有兩種基本意涵,一種是相同,一種是共同。「相同」排除了異的存在空間,只保留同一性的內容;「共同」則為異之共生提供了豐厚土壤,以保障互助協作內容的生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考慮前者,以保障整體性的共存,也要考慮後者,以促使共同體保持生機和活力。
  • 市委宣講團深入河東辦事處宣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來自市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宣講員薩仁其木格,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故事事跡,將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及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兩項學習內容分享給參加培訓的學員們,旨在促進河東街道辦事處全體黨員幹部職工進一步了解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攜手轄區居民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中國民族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民族工作的歷史方位和時代課題,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在2019年9月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實踐」理論研討會...
    張俊豪在致辭中指出,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重要內容和重要標誌,是一項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切實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要準確把握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刻內涵,把握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正確認識其政治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等多重複合共同體的本質
  • 「敦煌女兒」樊錦詩當選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樊錦詩領獎。 央視截屏圖  中國甘肅網5月19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記者 雷媛)2020年5月17日晚8時,《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播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敦煌女兒」樊錦詩再獲殊榮,當選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舍半生,給茫茫大漠。
  • 共育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途徑
    群體之所以是群體、共同體之所以成為共同體,有個顯著的特徵,就是要有個精神歸宿、要有個精神家園,這是共同體心理需要的較高層次體現,同時也是高級心理活動的反應。中華民族共同體是由中華各民族組成的,中華文化亦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 樊錦詩:數位化令敦煌永續青春
    「莫高窟是唯一的,敦煌值得我認真。」這些話語,聽全國政協委員、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講了多遍。2003年,樊錦詩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提交了一件《關於建設敦煌莫高窟遊客服務中心的建議》的提案,這件提案事關敦煌文物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 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掛牌,國家文物局、「敦煌的女兒」發來賀信
    圖為:盤龍城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鑲金片飾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受聘為名譽院長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從25歲紮根敦煌起,潛心敦煌文物研究、保護和利用,守一不移,曾獲「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被譽為「敦煌的女兒」。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的心理機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團結各族群眾,共建共享新時代中國發展成果的關鍵路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社會表徵,是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共享性、差異性、可變性和可塑性。
  • 南寧深化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2月3日上午,「南寧市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廣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在西鄉塘區中華中路社區舉行揭牌儀式。長期以來,南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宣傳教育主線來抓,在學校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系列實踐教育活動。每年各中小學組織開展主題展演、校園文藝展演等活動,進一步強化了首府各族青少年團結和諧、共同進步的思想意識。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海報 | 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海報 | 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 2020-12-02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舟飛船之父」與「敦煌女兒」齊聚清華,兩位都提到同一個字……
    因為「愛莫高窟」樊錦詩堅守大漠半個多世紀保護、研究、弘揚莫高窟文化被稱為「敦煌女兒」樊錦詩說:我已年過80我還能為敦煌石窟做點事仍將盡我的微薄之力她還回憶做石窟考古遇到的困難:在敦煌待了20年石窟考古報告卻始終沒有進展相反越做越難圖源:人民日報樊錦詩深感焦慮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家致力於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家致力於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2020-10-10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領學十九大】什麼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今天,我們為您推出第二十一篇:什麼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缺乏「身份意識」,沒有「民族認同」,必然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內涵、要素分析與實踐邏輯
    在此基礎上,本文首先從共同體與共同體意識這對元概念入手來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概念內涵,進而從構成要素的維度審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內容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邏輯。通過分析,可以確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由各族人民的中國認知體驗、中國價值信念和中國行為意願三個要素關聯共存而成,在實踐中,需要從這幾個方面把握鑄牢路徑。
  • 鑄牢多民族國家統一的社會心理基礎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整體或共同體,既由全體國民組成又由國內的56個民族組成,既是國民共同體又是多族聚合體,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策議程,就須基於這兩個方面的屬性,有針對性地來構建具體的推進方式,才能達成政策目標。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共同體與國家統一性之間存在直接的關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能為國家統一提供基礎性的支撐。